日本·丹波元簡

《救急選方》~ 上卷 (29)

回本書目錄

上卷 (29)

1. 小兒急證門

凡有臍風撮口。胎風撮口。鎖肚撮口。瘹腸撮口。卵疝撮口。皆出結鬱於腸胃。閉不得通。腹中滿脹。肚上青筋。撮口不乳。最為惡候。一臘內見之尤急。用紫丸子利之。才通疾去兒和。用者敬信而已。(直指)

紫丸(千金),赤石脂,代赭石(各一兩),巴豆(三十枚),杏仁(五十枚)

上為末。巴豆杏仁別研為膏。相和。更搗二千杵。入少蜜。同搗之。密器中收三十日。兒服如麻子大一丸。與少乳汁令下。

龍膽湯(千金),小兒初出。面目悉黃。而啼。閉目聚口撮面。口中乾燥。四肢不能伸縮。皆是血脈不斂也。

龍膽,鉤藤,柴胡,黃芩,桔梗,芍藥,茯苓,甘草(各六銖),大黃(一兩)

上水煎灌之。(原方有蜣螂二枚今依神巧萬全方。嬰童百問等去之。)

療小兒胎熱撮口。(聖惠)

牛黃(細研一錢),竹瀝(一合)

上令勻。時時與少許服之。

瓜蒂散(袖珍小兒方),療臍風撮口。吹入鼻內。啼則可療。又療小兒三歲。忽發心滿堅硬。腳手心熱。則變為黃病。不急療殺人。

瓜蒂(七枚),赤豆(七粒),秫米(七粒)

上為末。用一豆許。吹兩鼻內。令黃水汁出。殘藥未盡。水調服之。得吐黃水。即瘥。

臍風一成。必有青筋一道。上行至肚。而生兩岔。宜灸筋頭三壯。截住。若見兩岔。即灸兩岔筋頭各三壯。十活八九。遲則上行攻心死矣。又法。以小艾炷。隔蒜灸臍中。(歐氏保嬰錄)

急驚屬實熱。宜用清涼。慢驚屬虛寒。宜用溫補。二病若霄壤之相隔。療法若冰炭之相反。而諸方書。多用一藥。以療二病。何其謬妄之甚也。(活幼心法)

嚏開散(活幼心法),半夏(生用一錢),皂角(五分)

上為細末。用一小豆許。用管子。吹入鼻立醒。

稀涎散(活幼心法),每服二匙。白湯調下。若牙關緊不可開。即從鼻灌之。(方出中風門)

此二方。姑存以備驚風急用。

龍膽湯(千金),療急驚身熱。面赤搐搦。上視牙關緊硬。口鼻中氣熱。痰涎潮壅。忽然而發。發過容色如故。有偶因驚嚇而發者。有不因驚嚇而發者。然多是身先有熱。而後發驚搐。未有身涼而發者。此陽證也。(方見前)

肘後療驚癇瘲掣。(幼幼新書),上取熊膽一兩豆大。和乳汁。及竹瀝汁服。並良。得去心中涎效驗。

柴胡加大黃湯(袖珍小兒方),療急驚風。最利痰熱。即小柴胡湯。加大黃。(量虛實加之)

救急驚神方(滋德堂方),生白石膏研末十兩。辰砂研末五錢。二味和勻。每服一歲至三歲一錢。四歲至七歲一錢五分。八歲至十二歲二錢。十三歲至十六歲二錢五分。用生蜜調下。

黑附湯(直指),慢脾風之候。面青額汗。舌短頭低。眼合不開。困睡中搖頭吐舌。頻嘔腥臭。噤口咬牙。手足微搐而不收。或身冷。或身溫。而四肢冷。其脈沉微。陰氣極盛。胃氣極虛。十救一二。(活幼心法云。慢脾風者。即慢驚失理而甚者。其實難大分別。)

白話文:

小兒急症門

凡是出現臍風、胎風、鎖肚、瘹腸、卵疝等導致的撮口症狀,都是因為腸胃積滯、氣機不通,導致腹部脹滿、肚皮上青筋顯現、無法吸吮乳汁,這是非常危險的情況,尤其在出生一個月內發生更為緊急。這時應該使用紫丸來疏通腸道,一旦排便順暢,疾病就會好轉,嬰兒也會恢復健康。使用這個方法的人,請務必抱持虔誠的信心。(出自《直指》)

紫丸(出自《千金方》):準備赤石脂、代赭石各一兩,巴豆三十枚,杏仁五十枚。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巴豆和杏仁另外研磨成膏狀,然後混合在一起,再搗杵兩千下,加入少量蜂蜜,一同搗勻,裝入密封的容器中存放三十天。嬰兒服用時,取如麻子大小的一丸,用少量乳汁送服。

龍膽湯(出自《千金方》):新生兒剛出生時,面色發黃,啼哭不止,閉著眼睛、嘴巴緊縮、臉色發青,口中乾燥,四肢無法伸展,這些都是因為血脈收斂不足所致。

龍膽、鉤藤、柴胡、黃芩、桔梗、芍藥、茯苓、甘草各六銖,大黃一兩。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給嬰兒服用。(原方中有蜣螂二枚,但根據《神巧萬全方》、《嬰童百問》等醫書,已經將其去除。)

治療小兒胎熱引起的撮口(出自《聖惠方》):準備牛黃(研磨成細末)一錢,竹瀝一合,將兩者混合均勻,不時給嬰兒服用少量。

瓜蒂散(出自《袖珍小兒方》):治療臍風引起的撮口,將藥粉吹入鼻孔,如果嬰兒啼哭,則可以治癒。也可以治療三歲左右的小兒,突然出現心胸滿悶、腹部堅硬、手腳心發熱,這種情況會轉變成黃疸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就會危及生命。

準備瓜蒂七枚、赤豆七粒、秫米七粒,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取如一粒豆子大小的藥粉吹入兩個鼻孔,讓黃色水液流出。剩餘的藥粉用水調和服用,如果能吐出黃水,疾病就會痊癒。

臍風一旦形成,肚皮上必定會有一道青筋,向上延伸至肚臍,並分出兩條岔路。這時應該在青筋末端灸三壯(艾灸次數),將其截斷。如果已經出現兩條岔路,就應該在兩條岔路的末端各灸三壯。這樣治療有八九成的成功率,如果延遲治療,青筋就會向上侵犯心臟,導致死亡。另外,也可以用小艾炷,隔著蒜片灸臍部。(出自《歐氏保嬰錄》)

急驚風屬於實熱,應該用清涼的藥物治療;慢驚風屬於虛寒,應該用溫補的藥物治療。這兩種疾病就像天空和大地一樣截然不同,治療方法也像冰和炭一樣相反。但是很多醫書都用同一種藥物治療兩種疾病,這是非常荒謬的。(出自《活幼心法》)

嚏開散(出自《活幼心法》):準備生半夏一錢、皂角五分,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小管子吹入鼻孔,能使昏迷的嬰兒立刻清醒。

稀涎散(出自《活幼心法》):每次服用二匙,用白開水調服。如果嬰兒牙關緊閉無法張開,就從鼻孔灌入。(此方出自中風門)

這兩個藥方暫且保留,以備不時之需,用於治療驚風急症。

龍膽湯(出自《千金方》):治療急驚風,症狀為發熱、面色赤紅、抽搐、眼睛向上看、牙關緊閉、口鼻中氣息灼熱、痰涎壅盛,突然發作,發作後臉色恢復正常。有些是因驚嚇而發作,有些不是。但多數是先發熱,後發驚厥,沒有先身涼而發作的。這屬於陽證。(此方見前)

《肘後方》治療驚癇抽搐: 取熊膽如豆大,用乳汁或竹瀝汁送服,效果很好,可以去除心中的痰涎。

柴胡加大黃湯(出自《袖珍小兒方》):治療急驚風,最能疏散痰熱,也就是小柴胡湯加上大黃。(用量根據病人的虛實情況增減)

救急驚神方(出自《滋德堂方》):準備生白石膏研磨成粉末十兩,辰砂研磨成粉末五錢,將兩者混合均勻。一歲到三歲的嬰兒每次服用一錢,四歲到七歲每次服用一錢五分,八歲到十二歲每次服用二錢,十三歲到十六歲每次服用二錢五分,用生蜂蜜調服。

黑附湯(出自《直指》):慢脾風的症狀:面色發青、額頭出汗、舌頭短縮、頭部低垂、眼睛閉合無法睜開、昏睡中搖頭吐舌、頻繁嘔吐腥臭之物、牙關緊閉、手腳輕微抽搐但不收回、身體發冷或發熱但四肢冰冷、脈搏沉微。這是陰氣極盛,胃氣極虛的表現,能救活的只有十分之一二。(《活幼心法》說:慢脾風就是慢驚風失治後更嚴重的狀態,其實很難清楚區分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