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救急選方》~ 上卷 (19)
上卷 (19)
1. 腳氣衝心門
上水煎。衛生良劑方。以此方名檳茱湯云。療風濕毒氣。中於足經。遂為腳氣。下注兩腳。腫脹疼痛。履地不得。及內攻心腹。手足脈絕。悶亂煩喘。氣不得息。極有神效。(性全萬安方)
蘇長史云。腳氣盛發時。自腰以上。並不得針灸。當引風氣上。則殺人。若氣上擊心不退。急灸手心。(案即勞宮穴)三七炷。氣即便退。若已灸腳。而胸中氣猶不下滿悶者。宜灸間使五十炷。兩手掌橫文後。一云。三寸。兩筋間是也。若胸中氣散。而心下有脈。洪大跳。心急忪悸者。
宜以手按捻少腹下兩傍。接髀大斜文中。有脈跳動。(案即氣衝穴),便當文上灸三七炷。跳即定。灸畢皆須灸三里二十炷。以引其氣下也。若心胸氣滿。已灸身脛諸穴。及服湯藥。而氣猶不下。煩急欲死者。宜急兩足心下。(案即湧泉穴)當中陷處。各七炷氣即下。此穴尤為極要。
而不可數灸。但極急。乃灸七炷耳。凡灸不廢湯藥。藥攻其內。灸泄其外。譬如開門驅賊。賊則易出。(外臺)
白話文:
用開水煎煮藥材。這是很好的衛生良方,這個藥方叫做檳茱湯。用來治療風濕毒氣侵入足部經絡,導致腳氣病。腳氣往下侵犯到雙腳,造成腫脹疼痛,無法行走,嚴重時甚至會向上侵犯心腹,導致手腳脈搏微弱,胸悶心煩,呼吸困難,這個藥方非常有效。(出自《性全萬安方》)
蘇長史說,腳氣病發作嚴重時,腰部以上都不可以針灸,因為會把風氣往上引,反而會致命。如果氣往上衝到心臟無法消退,要趕快針灸手掌中心(也就是勞宮穴),灸三到七次,氣就會消退。如果已經灸過腳部,但是胸中氣仍然無法下降,感覺滿悶,應該灸間使穴五十次,這個穴位在兩手掌橫紋後面,也有人說是橫紋後三寸的兩條筋之間。如果胸中的氣散開,但是心下有脈搏跳動很大,心慌心悸,
應該用手按揉小腹兩側,連接大腿內側斜紋處,有脈搏跳動的地方(也就是氣衝穴),就在那個位置灸三到七次,脈搏跳動就會平靜。灸完之後都要再灸足三里穴二十次,來引導氣往下走。如果心胸脹滿,已經灸過小腿上的穴道,也吃了湯藥,但是氣還是無法下降,煩躁不安快要死掉的時候,應該趕快灸兩腳腳底中心(也就是湧泉穴)的凹陷處,各灸七次,氣就會下降。這個穴道非常重要,
但不能多次施灸,只有在情況非常緊急的時候,才灸七次。凡是灸療,都不能廢止湯藥。湯藥從內攻,灸從外泄,就像打開門驅趕盜賊,盜賊就容易被趕出去。(出自《外臺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