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儒醫心鏡》~ 四、《儒醫心鏡》各症病原並用藥治法要訣 (3)
四、《儒醫心鏡》各症病原並用藥治法要訣 (3)
1. 中風
中臟,先用此藥通之。
厚朴,大黃,枳實,羌活
每服一兩,姜三片,水煎服。
十全大補湯
中臟,後用此藥調之。
人參,白朮,茯苓,芍藥,當歸,川芎,熟地,黃耆(各等分),甘草,肉桂(各三分)
每服一兩,姜三片,棗二枚,水煎服。
大秦艽湯
中經,用此藥養之。
秦艽(二兩),石膏(二兩),甘草,川芎,當歸,白芍,獨活,羌活,茯苓,防風,生地,熟地,黃芩,白芷,白朮(各一兩),細辛(五錢)
每服一兩,水煎。天陰雨,加生薑七片。夏,加知母一兩。
田氏祛風化痰湯
陳皮,半夏,茯苓,甘草,厚朴,南星,枳殼,防風(各等分),前胡,天麻(少許)
有汗,加人參、白芍、黃芩。
秦艽丸
即大秦艽湯煉蜜為丸,如彈子大。每服一丸,薑湯化下,或酒化亦可。治中腑、中臟、中經,後用此藥調之。
資壽解語湯
方見《玉機微義》。
清暑益氣湯
暑風通用方。
見《丹溪纂要》。
烏藥順氣散
中暑用此方。
見《官方備用》。
天麻南星湯
治中風,無汗、痰壅盛者服之。
方見《保生余錄》。
白話文:
中風
當病邪侵犯內臟時,先用以下藥方來疏通:
厚朴、大黃、枳實、羌活
每服一兩,加生薑三片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(十全大補湯)
當病邪侵犯內臟後,再用以下藥方來調理:
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芍藥、當歸、川芎、熟地、黃耆(各等分),甘草、肉桂(各三分)
每服一兩,加生薑三片、紅棗兩枚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(大秦艽湯)
當病邪侵犯經絡時,用以下藥方來調養:
秦艽(二兩)、石膏(二兩)、甘草、川芎、當歸、白芍、獨活、羌活、茯苓、防風、生地、熟地、黃芩、白芷、白朮(各一兩)、細辛(五錢)
每服一兩,用水煎煮。陰雨天,加生薑七片。夏天,加知母一兩。
(田氏祛風化痰湯)
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甘草、厚朴、南星、枳殼、防風(各等分),前胡、天麻(少許)
如果有出汗,加人參、白芍、黃芩。
(秦艽丸)
就是將大秦艽湯的藥材煉製成蜜丸,大小如彈珠。每次服用一丸,用薑湯送服,或用酒送服也可以。可以治療病邪侵犯內臟、侵犯經絡的病症,之後用這個藥來調理。
(資壽解語湯)
藥方請見《玉機微義》。
(清暑益氣湯)
是治療暑風的通用藥方。
請見《丹溪纂要》。
(烏藥順氣散)
是治療中暑的藥方。
請見《官方備用》。
(天麻南星湯)
治療中風,沒有汗、痰液壅盛的人服用。
藥方請見《保生余錄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