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儒醫心鏡》~ 四、《儒醫心鏡》各症病原並用藥治法要訣 (30)
四、《儒醫心鏡》各症病原並用藥治法要訣 (30)
1. 泄瀉
泄瀉者,只因脾胃虛弱,飲食飽飢過度,或風寒暑濕所傷,皆成泄瀉。悠悠腹痛,瀉無休止,其色青,脈沉遲者,是寒瀉,用理中湯加減。大瀉即熱瀉也,用芍藥湯加減。暑瀉者,暴瀉如水,面垢,脈虛,煩渴,自汗,是用香薷飲加減。濕水多而腹不痛,腹如雷鳴,脈細者,是用五苓散加減。
風濕者,瀉而便帶清血,脈浮弦者,是用胃風湯加減。食積瀉者,腹痛甚而瀉,瀉後痛減,脈弦緊者是也,用香砂平胃散加減。痰瀉者,或多或少,或瀉或不瀉,脈沉滑者是也,用二陳湯加減。氣虛瀉者,飲食入胃即瀉,水穀不化,脈微弱者是也,用參苓白朮散加減。滑瀉者,日夜無度,腸胃虛寒不禁,脈沉細者是也,用八桂散加減。
脾瀉者,食後倒飽,瀉去即寬,脈細者是也,用香砂六君子湯加減。泄瀉之症,治須分利小水,健脾燥濕為主。若瀉久,多而不止者,當補住為要。若瀉不止,手足寒,脈虛脫,煩躁,發呃,氣短,目直視,昏冒不識人也,皆死症。若瀉初起,不可就用補塞,恐積滯未盡,而成腹痛,飽悶,噁心,煩躁,發呃,而直待瀉去四五次,方可補住。此治之大法也。
理中湯加減
治寒瀉。
人參,白朮,乾薑,甘草,茯苓,良薑,官桂,陳皮,藿香
寒極是冷,脈沉細,加附子,去良薑、官桂。飽悶,加厚朴、砂仁,去人參、白朮、良薑。腹痛,加砂仁、厚朴、木香,去人參。虛汗,加黃耆,去藿香、官桂。嘔噦噁心,加丁香、半夏,去良薑、官桂。瀉不止,加蒼朮、山藥。瀉多,久不止,加肉果、訶子,去官桂、良薑。
姜三片,烏梅一個,燈心一分,水煎,不拘時服。
四苓散
治火瀉。
茯苓,白朮,豬苓,澤瀉,蒼朮,山藥,芍藥,梔子,陳皮,甘草
飽悶,加厚朴、砂仁,去山藥。腹痛,加厚朴、砂仁、茴香、木香,去白朮。嘔噦噁心,加藿香、烏藥、蓮肉、砂仁、人參。小便短赤,加木通、車前,去澤瀉。口燥煩干,加黃連、麥冬、乾薑、蓮肉、烏梅,去澤瀉、蒼朮。瀉多,元氣虛弱,昏倦,加人參、黃耆,去澤瀉、蒼朮。
夏月盛暑,加扁豆、香薷。瀉多煩躁,加炒黃連、人參、神麯、烏梅,去澤瀉、蒼朮。瀉多不止,加肉果、烏梅、人參,去澤瀉、梔子。發熱脈數,加柴胡、烏梅、炒黃芩。
烏梅一個,燈心一分,水煎,不拘時溫服。
五苓散加減
治濕瀉。
茯苓,白朮,豬苓,澤瀉,官桂,陳皮,蒼朮,山藥,砂仁,肉果,訶子,烏梅
本方隨症加減與理中湯同。
姜三片,烏梅一個,燈心一分,水煎,溫服。
參苓白朮散加減
治氣虛瀉。
人參,茯苓,白朮,山藥,砂仁,藿香,陳皮,甘草,乾薑,蓮肉,烏梅,訶子,肉果
白話文:
腹瀉的原因,主要是因為脾胃虛弱,飲食過飽或飢餓過度,或是受到風寒暑濕等外邪侵擾,都會導致腹瀉。如果腹痛綿延不斷,腹瀉不止,糞便顏色青色,脈象沉而遲緩,這是寒性腹瀉,可以用理中湯加減藥方治療。如果腹瀉劇烈,就屬於熱性腹瀉,可以用芍藥湯加減藥方治療。暑熱引起的腹瀉,會突然腹瀉如水,臉色污垢,脈象虛弱,口渴心煩,容易出汗,可以用香薷飲加減藥方治療。如果腹瀉時水份多,肚子不痛,但肚子裡像打雷一樣響,脈象細微,這是濕邪引起的腹瀉,可以用五苓散加減藥方治療。
風濕引起的腹瀉,腹瀉的同時糞便會帶有清稀的血絲,脈象浮而弦,可以用胃風湯加減藥方治療。如果是因為食物積滯導致的腹瀉,會感到腹痛劇烈,腹瀉後疼痛會減輕,脈象弦而緊,可以用香砂平胃散加減藥方治療。痰濕引起的腹瀉,時而腹瀉,時而不瀉,瀉的量不定,脈象沉滑,可以用二陳湯加減藥方治療。氣虛引起的腹瀉,吃下東西馬上就腹瀉,食物沒有消化就排出,脈象微弱,可以用參苓白朮散加減藥方治療。滑瀉是指腹瀉日夜不停,腸胃虛弱寒冷無法約束,脈象沉細,可以用八桂散加減藥方治療。
脾虛引起的腹瀉,吃完飯後反而覺得肚子脹,腹瀉後才會舒服,脈象細微,可以用香砂六君子湯加減藥方治療。治療腹瀉,要著重於疏通小便,健脾去濕。如果腹瀉時間長,量又多,久瀉不止,就要以補氣止瀉為主。如果腹瀉不止,手腳冰冷,脈象虛脫,煩躁不安,打嗝,氣短,眼神呆滯,昏迷不省人事,這些都是危險的徵兆。如果腹瀉剛開始,不要馬上使用補藥止瀉,以免體內積滯未排淨,反而引起腹痛、肚子脹悶、噁心、心煩、打嗝等症狀,要等到腹瀉四五次後,才能使用補藥止瀉。這是治療腹瀉的重要原則。
理中湯加減
用來治療寒性腹瀉。
藥方組成:人參、白朮、乾薑、甘草、茯苓、良薑、肉桂、陳皮、藿香
寒氣極盛,身體發冷,脈象沉而細微,要加附子,去除良薑、肉桂。如果肚子脹悶,要加厚朴、砂仁,去除人參、白朮、良薑。如果腹痛,要加砂仁、厚朴、木香,去除人參。如果虛弱出汗,要加黃耆,去除藿香、肉桂。如果嘔吐噁心,要加丁香、半夏,去除良薑、肉桂。如果腹瀉不止,要加蒼朮、山藥。如果腹瀉量多,久瀉不止,要加肉豆蔻、訶子,去除肉桂、良薑。
用法:生薑三片、烏梅一個、燈心草少許,加水煎煮,不拘時間服用。
四苓散加減
用來治療火性腹瀉。
藥方組成:茯苓、白朮、豬苓、澤瀉、蒼朮、山藥、芍藥、梔子、陳皮、甘草
如果肚子脹悶,要加厚朴、砂仁,去除山藥。如果腹痛,要加厚朴、砂仁、茴香、木香,去除白朮。如果嘔吐噁心,要加藿香、烏藥、蓮子肉、砂仁、人參。如果小便短少發紅,要加木通、車前子,去除澤瀉。如果口乾舌燥心煩,要加黃連、麥冬、乾薑、蓮子肉、烏梅,去除澤瀉、蒼朮。如果腹瀉量多,元氣虛弱,精神倦怠,要加人參、黃耆,去除澤瀉、蒼朮。
夏天天氣炎熱,可以加扁豆、香薷。如果腹瀉量多且煩躁不安,要加炒黃連、人參、神麴、烏梅,去除澤瀉、蒼朮。如果腹瀉量多且不止,要加肉豆蔻、烏梅、人參,去除澤瀉、梔子。如果發燒脈搏加快,要加柴胡、烏梅、炒黃芩。
用法:烏梅一個、燈心草少許,加水煎煮,不拘時間溫服。
五苓散加減
用來治療濕性腹瀉。
藥方組成:茯苓、白朮、豬苓、澤瀉、肉桂、陳皮、蒼朮、山藥、砂仁、肉豆蔻、訶子、烏梅
本方加減方法與理中湯相似,可根據具體症狀加減藥物。
用法:生薑三片、烏梅一個、燈心草少許,加水煎煮,溫服。
參苓白朮散加減
用來治療氣虛引起的腹瀉。
藥方組成:人參、茯苓、白朮、山藥、砂仁、藿香、陳皮、甘草、乾薑、蓮子肉、烏梅、訶子、肉豆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