佚名

《儒醫心鏡》~ 四、《儒醫心鏡》各症病原並用藥治法要訣 (14)

回本書目錄

四、《儒醫心鏡》各症病原並用藥治法要訣 (14)

1. 嘔吐

嘔吐者,胃經病也。有聲有物謂之嘔吐,有聲無物謂之乾嘔。《內經》云:木陳者,枝葉枯,病深者,其聲噦。噦為重病。若是胃寒嘔噦,吐清水冷涎,脈沉遲者,是寒吐,用理中湯加減。胃熱煩渴,嘔噦,脈數,是熱嘔,用黃連竹茹湯加減。發熱,嘔吐不止者,用柴胡湯加減。

飽悶作酸嘔吐者,是停食吐,用香砂平胃散加減。煩熱,嘔噦吐痰者,是痰火吐,用二陳湯加減。寒水停胃嘔吐者,用茯苓半夏湯加減。久病嘔吐者,是胃虛不納穀也,用六君子湯加減。濕霍亂、乾嘔與夏月伏暑各有法治。止吐之心徐徐服之,不可急用,急則轉吐而不納矣。

白話文:

嘔吐的中醫觀點:

嘔吐,屬於胃經的病症。有聲有物地吐出來,稱為嘔吐有聲無物,僅有嘔吐的聲音,稱為乾嘔。《內經》中提到,木頭腐爛了,枝葉就會枯萎,病症嚴重時,會發出的聲音。是重症的表現。

如果是胃寒引起的嘔吐,吐出的是清水、冷涎,脈象沉遲,這屬於寒吐,可以用理中湯加減治療。如果是胃熱引起,感到煩渴,嘔吐,脈象數,這屬於熱嘔,可以用黃連竹茹湯加減治療。如果伴隨發熱,嘔吐不止,可以用柴胡湯加減治療。

如果感到飽脹、悶痛,伴隨胃酸和嘔吐,這是停食吐,可以用香砂平胃散加減治療。如果感到煩熱,嘔吐痰液,這是痰火吐,可以用二陳湯加減治療。如果是寒水停滯在胃中導致的嘔吐,可以用茯苓半夏湯加減治療。如果是久病導致的嘔吐,這是胃虛弱,不能正常吸收食物,可以用六君子湯加減治療。

對於濕霍亂、乾嘔和夏月伏暑等病症,也有不同的治療方法。止吐藥物要慢慢服用,不可急用,急用反而會加重嘔吐,導致無法進食。

理中湯加減

治胃寒,嘔吐清水冷涎。

人參,茯苓,白朮,乾薑,半夏,陳皮,藿香,丁香,砂仁,官桂

寒極,手足冷,脈微細,吐不止,加附子,去官桂。若煩渴,加神砂、炒米。

姜三片,烏梅一個,水煎,不拘時徐徐服。

白話文:

理中湯加減用於治療胃寒,症狀包括嘔吐清水冷涎。方劑包含人參、茯苓、白朮、乾薑、半夏、陳皮、藿香、丁香、砂仁、官桂。若患者寒極,手足冰冷,脈搏微細,嘔吐不止,可加附子,並去除官桂。如果感到口渴,則可加入神砂、炒米。藥方以三片薑、一個烏梅水煎,不分時間慢慢服用。

黃連竹茹湯

治胃熱煩渴嘔吐。

黃連薑汁炒,竹茹,山藥炒,人參,白朮,茯苓,陳皮,白芍,麥冬,甘草,炒米

發熱,加柴胡。

烏梅一個,棗二枚,水煎,不拘時徐徐服。

二陳湯加減

治痰火嘔吐。

茯苓,半夏,陳皮,甘草

加白朮,人參,竹茹,砂仁,麥冬,烏梅,炒山藥

姜一片,棗二枚,水煎,不拘時徐服。

白話文:

黃連竹茹湯

主治: 胃熱煩渴嘔吐。

藥物組成:

  • 黃連(薑汁炒)
  • 竹茹
  • 山藥(炒)
  • 人參
  • 白朮
  • 茯苓
  • 陳皮
  • 白芍
  • 麥冬
  • 甘草(炒米)

加減:

  • 發熱,加柴胡。

用法用量:

  • 烏梅一個,大棗二枚,水煎,不拘時徐徐服。

二陳湯加減

主治: 痰火嘔吐。

藥物組成:

  • 茯苓
  • 半夏
  • 陳皮
  • 甘草

加減:

  • 加白朮,人參,竹茹,砂仁,麥冬,烏梅,炒山藥

用法用量:

  • 生薑一片,大棗二枚,水煎,不拘時徐服。

茯苓半夏湯

治傷寒水停胃,嘔吐。

茯苓,半夏,陳皮,甘草,蒼朮,厚朴,砂仁,藿香,乾薑,烏梅

姜一片,水煎,不拘時徐服。

六君子湯加減

治久病胃虛嘔吐。

人參,白朮,茯苓,白芍,山藥,當歸,藿香,砂仁,烏梅,蓮肉,半夏,陳皮,甘草,炒米,乾薑(少許),

姜一片,棗二枚,水煎,不拘時徐徐服。

噁心者,心中兀兀然無奈,欲吐不吐,欲嘔不嘔,為噁心。此非心經病,病在胃口有寒、有熱、有痰、有胃虛、有停食、水。其治法同。

白話文:

茯苓半夏湯

主治: 傷寒導致水停積在胃中,出現嘔吐的症狀。

藥材: 茯苓、半夏、陳皮、甘草、蒼朮、厚朴、砂仁、藿香、乾薑、烏梅

用法: 將藥材加一片薑,用水煎煮,不限時間,慢慢服用。

六君子湯加減

主治: 長期疾病導致胃虛,出現嘔吐的症狀。

藥材: 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白芍、山藥、當歸、藿香、砂仁、烏梅、蓮肉、半夏、陳皮、甘草、炒米、乾薑(少量)

用法: 將藥材加一片薑和兩枚紅棗,用水煎煮,不限時間,慢慢服用。

噁心症狀解析與治療

症狀: 噁心,是指患者感到心裡空虛難受,想吐卻吐不出來,想嘔卻嘔不出來。

病因: 噁心並非心經疾病,而是由於胃部出現寒、熱、痰、虛、積食、水等問題所致。

治療方法: 噁心的治療方法與上述茯苓半夏湯和六君子湯加減的治療方法相同。

香砂平胃散

治傷食嘔吐。

方載傷食條內。

嘔吐,脈虛細,吉;實,大凶。

論曰:嘔吐有三種之分,有聲無物謂之噦,有聲有物謂之嘔吐。丹溪之論:當分氣血受之。氣受病令人多嘔,血受病令人多吐,氣血受病,有聲有物謂之嘔吐。河間曰:火氣炎上,痰隔中焦,食不得下。有氣逆者,有寒氣鬱於胃口者,但因火與痰者為多。大抵嘔吐皆是上焦受邪。今胃為受納之司,胃氣不和,病所生也。

田氏考之曰:胃中有火,膈上有痰,滿而上逆,不得下降。《經》曰:諸逆上升屬火,正謂此也。又有久病嘔吐者,乃因胃氣大虛,不納穀也。有夏月伏暑在內而嘔吐者,有酒食過多、氣不勝食而嘔吐者。後二經之病不分氣血受之,但隨經取症,從症用藥,虛補實瀉,自然之理。

白話文:

香砂平胃散

主治: 傷食嘔吐。

方劑載於傷食條內。

診斷: 嘔吐,脈虛細,吉;脈實,大凶。

論述:

嘔吐可分為三種:

  • 噦: 有聲無物。
  • 嘔吐: 有聲有物。

丹溪先生認為,嘔吐應區分氣血受邪情況:

  • 氣受病: 令人多嘔。
  • 血受病: 令人多吐。
  • 氣血受病: 有聲有物,稱為嘔吐。

河間先生則認為,嘔吐是由於火氣炎上,痰阻中焦,導致食物無法下降所致。其中包含氣逆和寒氣鬱於胃口等原因,但以火氣和痰阻為主。

總體而言,嘔吐皆因上焦受邪所致。胃為受納食物之主,胃氣不和,則疾病易生。

田氏考證指出,胃中有火,膈上有痰,導致滿悶上逆,無法下降。《內經》中提到:「諸逆上升屬火」,正指此症。

此外,久病嘔吐可能是因胃氣大虛,無法納受食物。夏月伏暑在內而嘔吐,以及酒食過多、氣不勝食而嘔吐等情況,則不需分氣血受邪,只需依經脈辨證,隨證用藥,虛則補之,實則瀉之,遵循自然法則即可。

清火化痰,丹溪之法。凡人節飲食,寡嗜欲,不失四時之調養,則胃氣和平,何嘔吐之有?

降火化痰湯

治痰隔中焦嘔吐。

陳皮,半夏,茯苓,甘草,梔子(炒),黃連(姜炒),前胡,白朮,白芍,神麯

姜一片,水煎服。

和中桔梗湯

治上焦熱氣上衝嘔吐,酒食過多並皆治之。

桔梗,陳皮,枳實,茯苓,白朮,厚朴,半夏曲,黃連,白芍

白話文:

降火化痰,是丹溪先生的醫法。一般人只要飲食節制,慾望不過度,按時節保養身體,就能保持胃氣平和,哪裡會嘔吐呢?降火化痰湯用於治療痰滯中焦導致的嘔吐。和中桔梗湯則用於治療上焦熱氣上衝,以及因酒食過多而引起的嘔吐。

姜水煎服。

加減蘇子降氣湯

治氣逆而嘔吐。

當歸,甘草,前胡,厚朴,陳皮,官桂,半夏曲,竹茹,香附,青皮,白朮,藿香

姜水煎服。

安胃和中湯

治久病胃虛而嘔吐者,寒氣在胃口而嘔吐者。

半夏,白朮,檳榔,木香,甘草,茯苓,藿香,人參,陳皮,厚朴

姜水煎服。

加減五苓散

白話文:

姜水煎服。

這是治療氣逆而嘔吐的加減蘇子降氣湯的服用方法,藥材包括當歸、甘草、前胡、厚朴、陳皮、官桂、半夏曲、竹茹、香附、青皮、白朮、藿香。

姜水煎服。

這是治療久病胃虛而嘔吐者,以及寒氣在胃口而嘔吐者的安胃和中湯的服用方法,藥材包括半夏、白朮、檳榔、木香、甘草、茯苓、藿香、人參、陳皮、厚朴。

姜水煎服。

這是治療其他病症的加減五苓散的服用方法。

治夏月中暑嘔吐。

豬苓,澤瀉,白朮,茯苓,官桂,人參,白扁豆,厚朴

共為末,冷水調服。

白話文:

治療夏季中暑引起的噁心與嘔吐。

豬苓、澤瀉、白朮、茯苓、官桂、人參、白扁豆、厚朴

將上述藥材混合研磨成粉末,用冷開水調和後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