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儒醫心鏡》~ 四、《儒醫心鏡》各症病原並用藥治法要訣 (14)
四、《儒醫心鏡》各症病原並用藥治法要訣 (14)
1. 嘔吐
嘔吐者,胃經病也。有聲有物謂之嘔吐,有聲無物謂之乾嘔。《內經》云:木陳者,枝葉枯,病深者,其聲噦。噦為重病。若是胃寒嘔噦,吐清水冷涎,脈沉遲者,是寒吐,用理中湯加減。胃熱煩渴,嘔噦,脈數,是熱嘔,用黃連竹茹湯加減。發熱,嘔吐不止者,用柴胡湯加減。
飽悶作酸嘔吐者,是停食吐,用香砂平胃散加減。煩熱,嘔噦吐痰者,是痰火吐,用二陳湯加減。寒水停胃嘔吐者,用茯苓半夏湯加減。久病嘔吐者,是胃虛不納穀也,用六君子湯加減。濕霍亂、乾嘔與夏月伏暑各有法治。止吐之心徐徐服之,不可急用,急則轉吐而不納矣。
理中湯加減
治胃寒,嘔吐清水冷涎。
人參,茯苓,白朮,乾薑,半夏,陳皮,藿香,丁香,砂仁,官桂
寒極,手足冷,脈微細,吐不止,加附子,去官桂。若煩渴,加神砂、炒米。
姜三片,烏梅一個,水煎,不拘時徐徐服。
黃連竹茹湯
治胃熱煩渴嘔吐。
黃連薑汁炒,竹茹,山藥炒,人參,白朮,茯苓,陳皮,白芍,麥冬,甘草,炒米
發熱,加柴胡。
烏梅一個,棗二枚,水煎,不拘時徐徐服。
二陳湯加減
治痰火嘔吐。
茯苓,半夏,陳皮,甘草
加白朮,人參,竹茹,砂仁,麥冬,烏梅,炒山藥
姜一片,棗二枚,水煎,不拘時徐服。
茯苓半夏湯
治傷寒水停胃,嘔吐。
茯苓,半夏,陳皮,甘草,蒼朮,厚朴,砂仁,藿香,乾薑,烏梅
姜一片,水煎,不拘時徐服。
六君子湯加減
治久病胃虛嘔吐。
人參,白朮,茯苓,白芍,山藥,當歸,藿香,砂仁,烏梅,蓮肉,半夏,陳皮,甘草,炒米,乾薑(少許),
姜一片,棗二枚,水煎,不拘時徐徐服。
噁心者,心中兀兀然無奈,欲吐不吐,欲嘔不嘔,為噁心。此非心經病,病在胃口有寒、有熱、有痰、有胃虛、有停食、水。其治法同。
香砂平胃散
治傷食嘔吐。
方載傷食條內。
嘔吐,脈虛細,吉;實,大凶。
論曰:嘔吐有三種之分,有聲無物謂之噦,有聲有物謂之嘔吐。丹溪之論:當分氣血受之。氣受病令人多嘔,血受病令人多吐,氣血受病,有聲有物謂之嘔吐。河間曰:火氣炎上,痰隔中焦,食不得下。有氣逆者,有寒氣鬱於胃口者,但因火與痰者為多。大抵嘔吐皆是上焦受邪。今胃為受納之司,胃氣不和,病所生也。
田氏考之曰:胃中有火,膈上有痰,滿而上逆,不得下降。《經》曰:諸逆上升屬火,正謂此也。又有久病嘔吐者,乃因胃氣大虛,不納穀也。有夏月伏暑在內而嘔吐者,有酒食過多、氣不勝食而嘔吐者。後二經之病不分氣血受之,但隨經取症,從症用藥,虛補實瀉,自然之理。
清火化痰,丹溪之法。凡人節飲食,寡嗜欲,不失四時之調養,則胃氣和平,何嘔吐之有?
降火化痰湯
治痰隔中焦嘔吐。
陳皮,半夏,茯苓,甘草,梔子(炒),黃連(姜炒),前胡,白朮,白芍,神麯
姜一片,水煎服。
和中桔梗湯
治上焦熱氣上衝嘔吐,酒食過多並皆治之。
桔梗,陳皮,枳實,茯苓,白朮,厚朴,半夏曲,黃連,白芍
姜水煎服。
加減蘇子降氣湯
治氣逆而嘔吐。
當歸,甘草,前胡,厚朴,陳皮,官桂,半夏曲,竹茹,香附,青皮,白朮,藿香
姜水煎服。
安胃和中湯
治久病胃虛而嘔吐者,寒氣在胃口而嘔吐者。
半夏,白朮,檳榔,木香,甘草,茯苓,藿香,人參,陳皮,厚朴
姜水煎服。
加減五苓散
治夏月中暑嘔吐。
豬苓,澤瀉,白朮,茯苓,官桂,人參,白扁豆,厚朴
共為末,冷水調服。
白話文:
[嘔吐]
嘔吐,是胃經疾病的表現。有聲音並伴隨物質排出稱爲嘔吐,只有聲音沒有物質則稱爲乾嘔。《內經》指出:樹木陳舊,枝葉就會枯萎;病情嚴重的人,其聲音會變得嘶啞。嘶啞聲常表示病重。如果是因爲胃寒而引發的嘔吐與嘶啞聲,吐出清水或冷涎,脈象顯示沉遲,這是寒吐,可用理中湯加減來治療。胃熱引起煩渴、嘔吐,脈象數,這是熱吐,可用黃連竹茹湯加減來治療。發熱且嘔吐不止的,可用柴胡湯加減來治療。
飽悶感酸性嘔吐,是消化不良導致的嘔吐,可用香砂平胃散加減來治療。煩熱、嘔吐並吐痰的,是痰火引起的嘔吐,可用二陳湯加減來治療。胃中積水導致嘔吐的,可用茯苓半夏湯加減來治療。長期病患的嘔吐,是因爲胃虛無法接受食物,可用六君子湯加減來治療。溼霍亂、乾嘔及夏季的伏暑各有不同的治療方法。止吐藥應慢慢服用,不可急於求成,否則可能造成反效果,不僅無法止吐,還可能使胃無法接受藥物。
接下來是各種湯劑的使用說明:
理中湯加減
用於治療胃寒,吐出清水或冷涎的情況。成分有人參、茯苓、白朮、乾薑、半夏、陳皮、藿香、丁香、砂仁、官桂。在極寒的情況下,手腳冰涼,脈象細微,持續嘔吐,可添加附子,並去掉官桂。如果伴有煩渴,可添加神砂、炒米。
黃連竹茹湯
用於治療胃熱、煩渴和嘔吐。成分有黃連(薑汁炒)、竹茹、山藥(炒)、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陳皮、白芍、麥冬、甘草、炒米。發熱時,可添加柴胡。
二陳湯加減
用於治療痰火引起的嘔吐。成分有茯苓、半夏、陳皮、甘草。可添加白朮、人參、竹茹、砂仁、麥冬、烏梅、炒山藥。
茯苓半夏湯
用於治療傷寒後水分滯留在胃部,引起嘔吐。成分有茯苓、半夏、陳皮、甘草、蒼朮、厚朴、砂仁、藿香、乾薑、烏梅。
六君子湯加減
用於治療長期病患的胃虛嘔吐。成分有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白芍、山藥、當歸、藿香、砂仁、烏梅、蓮肉、半夏、陳皮、甘草、炒米、乾薑(少許)。
噁心是指心中感到不適,想吐又吐不出來,想嘔又嘔不出的狀態。這並非心臟疾病,而是因爲胃部受寒、受熱、有痰、胃虛或消化不良等。治療方法相同。
香砂平胃散
用於治療消化不良引起的嘔吐。配方可在消化不良條目中找到。
嘔吐,脈象虛細,是好的預兆;脈象實,則是凶兆。
嘔吐可分爲三種,只有聲音無物質爲噦,有聲音並伴隨物質爲嘔吐。丹溪認爲,應該區分氣血受病。氣受病讓人多嘔,血受病讓人多吐,氣血受病,有聲音有物質爲嘔吐。河間說:火氣上炎,痰阻中焦,食物無法下嚥。有氣逆的情況,有寒氣鬱於胃口的情況,但大多數情況下是因爲火與痰。總的來說,嘔吐都是上焦受到邪氣的影響。胃作爲收納器官,胃氣不調和,就會產生疾病。
胃中有火,膈上有痰,滿而上逆,無法下降。《經》說:諸逆上升屬火,正是這個意思。還有長期病患的嘔吐,是因爲胃氣大虛,無法接受食物。夏季伏暑在體內引發嘔吐,飲酒過量、氣不足而消化不了食物的嘔吐。後兩種情況不分氣血受病,只根據症狀用藥,虛補實瀉,是自然的道理。
清火化痰,是丹溪的方法。只要控制飲食,減少慾望,順應四季的養生之道,胃氣就能保持平和,哪會有嘔吐的問題呢?
降火化痰湯
用於治療痰阻中焦引起的嘔吐。成分有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甘草、梔子(炒)、黃連(姜炒)、前胡、白朮、白芍、神曲。
和中桔梗湯
用於治療上焦熱氣上衝引起的嘔吐,以及飲酒過量的情況。成分有桔梗、陳皮、枳實、茯苓、白朮、厚朴、半夏曲、黃連、白芍。
加減蘇子降氣湯
用於治療氣逆引起的嘔吐。成分有當歸、甘草、前胡、厚朴、陳皮、官桂、半夏曲、竹茹、香附、青皮、白朮、藿香。
安胃和中湯
用於治療長期病患的胃虛嘔吐,以及寒氣在胃口引起的嘔吐。成分有半夏、白朮、檳榔、木香、甘草、茯苓、藿香、人參、陳皮、厚朴。
加減五苓散
用於治療夏季中暑引起的嘔吐。成分有豬苓、澤瀉、白朮、茯苓、官桂、人參、白扁豆、厚朴。將這些成分研磨成粉末,用冷水調和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