佚名

《儒醫心鏡》~ 四、《儒醫心鏡》各症病原並用藥治法要訣 (15)

回本書目錄

四、《儒醫心鏡》各症病原並用藥治法要訣 (15)

1. 膈噫

膈噫者,年老之人陰血枯槁,痰火氣結,升而不降,飲食不下,而成此病也,用當歸養榮湯加減。年少之人有患此病者,胃脘血燥不潤便,故塞,用生津補心湯加減。大凡膈噫病翻胃,不可服辛熱香燥,最能耗血。糞如羊屎者不治,大腸無血故也;口吐白沫者不治,俱憊故也。

當歸養榮湯

治老年膈噫。

當歸,熟地白芍茯苓,貝母,枳實瓜蔞陳皮香附,撫芎,蘇子沉香厚朴

姜一小片,棗二枚,水煎,入沉香末,調竹瀝服。

生津補血湯加減

治年少胃脘血燥,故塞。

當歸,熟地,生地,白芍,茯苓,枳實,陳皮,蘇子,沉香,貝母,砂仁黃連(炒),

姜一小片,棗二枚,水煎,入沉香末,調竹瀝服。

膈噫,脈氣虛、浮緩無力。有痰,寸關滑數;血虛,數而無力;有火,數而有力。

百病之始,皆損傷胃氣者多也。《經》曰:「二陽之病發心脾。」心主血,心受病則血不流;脾主味,脾受病則味不化,味不化則胃氣衰矣。日久元氣不足,胃脘漸干,所謂無血故也。丹溪曰:乾槁在上而近於咽者,飲水可行,食物難入,或可少食,名之曰噎。其槁在下而近於胃者,食雖可入,難盡入胃,良久復吐,名之曰膈。

二者之病與翻胃相同,其名則異也。若胃氣和平,諸經不得相失,則臟腑之火不起,金水二氣有養,陰血自生,腸胃津液傳化不少,有何噫之有也?

田氏考之曰:此病多因內傷、外感,氣虛、血虛,有痰、有火,清氣返行濁道,三陽內結不行,以致此疾。張雞峰曰:「噎當是神思間病,惟內觀自養可以治之。」此言深中病情。法當氣虛補氣,血虛補血,有痰化痰,有火降火。老年者不治,糞如羊糞者不治,口中出沫、但見大者不治。

皆因腸胃津少,氣血虛急,此三者之症所以故不治也。又不可用香燥之藥,服之令人速死。當薄滋味為主。惟牛乳可食,牛乳能潤腸胃。若不如此,十無一生也。

加減四物湯

治血虛噎膈。

芍藥,當歸,南芎,熟地,黃連,貝母,薏苡仁,瓜蔞,白朮,厚朴,香附,人參

姜一片,水煎服。

加減四君子湯

治氣虛。此藥下保和丸

人參,白朮,茯苓,甘草,陳皮,半夏,黃連,貝母,竹茹,藕汁

姜一片,水煎服。

清火益胃湯

治痰火胃虛。

陳皮,黃連,厚朴,茯苓,甘草,黃芩吳茱萸,白朮,知母前胡,麥冬,貝母,五味子

煎法同前。

2. 翻胃

翻胃者,吐食而不納也,俗言轉食。病名雖不同,法皆一體。年老之人多有此病。用安胃湯加減治之。

安胃湯

人參白朮茯苓當歸半夏山藥陳皮,川黃連藿香砂仁烏梅甘草乾薑(煨),建蓮肉

姜一片,棗二枚,水煎,不拘時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