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儒醫心鏡》~ 四、《儒醫心鏡》各症病原並用藥治法要訣 (13)
四、《儒醫心鏡》各症病原並用藥治法要訣 (13)
1. 傷食
傷食者,是因多餐飲食,脾虛運化不及,停於胸腹。飽滿噁心,惡食不食,作噯作酸,下泄臭屁,或腹痛吐瀉,重則發熱頭疼,左手關脈平和,右手關脈緊盛,皆是傷食也。初起一吐即寬,若郁久不化,成食積也。《脾胃論》云:「飲食自倍,腸胃乃傷。」應用香砂平胃散加減治之。
香砂平胃散加減
治傷食。
香附,砂仁,蒼朮,厚朴,陳皮,甘草,枳殼,木香,藿香
食肉不化,加山楂、草果。米粉面食不化,加陳曲、麥芽。生冷瓜果不化,加乾薑、枳實、青皮,去枳殼。酒傷者,加黃連、乾葛、烏梅。吐瀉不止,加茯苓、白朮、半夏、烏梅,去枳殼。
姜一片,水煎,不拘時服。
枳實大黃湯
治胸腹積食,成塊作痛,大便不通者。
枳實,厚朴,大黃,檳榔,甘草
痛甚,加木香。
水煎,空心熱服,以利為度。既止,不可再服。
傷飲食,脈氣口緊盛。
《保命集》曰:人稟天地,得五穀之精,化五味之備,故生形也。《經》曰:「味歸形。」人若傷其味,則形損也。飲食太過,腸胃不能勝,氣不及化物,故傷焉。《經》曰:「壯火食氣,氣食少火。壯火散氣,少火生氣。」又《經》曰:「飲食自倍,腸胃乃傷。」或因房勞太過,或失四時調養,令人滿悶、噁心、噯氣,聞五味就嘔吐,見面食則噁心,謂之傷食,則惡食也。日積月壘,傳化失常,臌脹水腫豈能免哉?法當健脾伐木。
《難經》曰:「不治已病而治未病。」正謂此也。
田氏考之曰:四時草木全賴土為主。所謂真土神而無形,偽土職而有象。今土既虧,在五穀不得收成,在四時寒熱相反,在人精血不生,民必瘼疾,豈得逃也?凡人節飲食,受納之司不失;寡嗜欲,作強之官大盛。若如此,源焉有是病?
加減平胃散
治飲食致傷脾胃。
蒼朮,厚朴,陳皮,半夏,白朮,黃連,枳實,神麯,甘草,山楂,砂仁
姜一片,水煎服。
保和湯
治內傷飲食,胸膈痞滿。此藥寬中和胃,進食化痰。
陳皮,半夏,茯苓,甘草,連翹,神麯,山楂肉,青皮,白朮
有熱,加黃連。
姜一片,水煎服。
保和丸
治宿食不能克化。
山楂(二兩),陳皮(五錢),連翹(五錢),陳曲(一兩),半夏(一兩),蘿蔔子(六錢,微炒,去皮),茯苓(一兩),
共為末,水法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五六十丸,白滾水送下。
橘皮枳朮丸
治痞,消食養胃。
黃連(七錢),橘皮(一兩),半夏(六錢),枳實(五錢),白朮(一兩五錢),神麯(五錢),甘草(二錢),
共為細末,荷葉煮飯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七十丸,薑湯下。
白話文:
[食物過量]
食物過量的情況,通常是因為吃得太多,導致脾臟虛弱,無法有效消化食物,食物於是滯留在胸口與腹部。患者會感到肚子脹滿,噁心,不想吃東西,打嗝時有酸味,排氣時味道臭,可能有腹痛、嘔吐或拉肚子的症狀,嚴重的話還會發燒頭痛。左手的關脈平穩,但右手的關脈緊繃,這都是食物過量的徵兆。一開始嘔吐後會覺得舒服些,但如果長時間食物無法消化,就會形成食物積滯。《脾胃論》提到:「飲食過量,腸胃就會受傷。」治療可用香砂平胃散,酌情增減藥材來處理。
香砂平胃散加減
用於治療食物過量。
藥材包括香附、砂仁、蒼朮、厚朴、陳皮、甘草、枳殼、木香、藿香。
如果肉類無法消化,可以加山楂、草果。米麵食物無法消化,可加陳曲、麥芽。生冷瓜果無法消化,加乾薑、枳實、青皮,但要減少枳殼的使用。酒精過量,加黃連、乾葛、烏梅。嘔吐拉肚子不停,加茯苓、白朮、半夏、烏梅,但要減少枳殼。
一片薑,用水煎煮,不限定時間服用。
枳實大黃湯
用於治療胸腹食物積聚成塊,造成劇烈疼痛,且大便不通。
藥材包括枳實、厚朴、大黃、檳榔、甘草。
如果疼痛非常厲害,可以加木香。
用水煎煮,空腹時趁熱服用,直到排便順暢。一旦停止服用,不能再繼續。
《保命集》提到:人體接受天地的滋養,吸收五穀的精華,轉化成身體所需的營養,所以才能生存。《經》上說:「食物養成形體。」如果食物攝取過量,形體就會受損。飲食過量,腸胃負擔過大,無法有效消化食物,因此造成傷害。《經》上又說:「過旺的火氣消耗元氣,元氣則由溫和的火氣生成。」《經》上也提到:「飲食過量,腸胃就會受傷。」或是因為房事過度,或是沒有好好調理身體,會讓人感到脹悶、噁心、打嗝,聞到食物的味道就想嘔吐,看到食物就噁心,稱為食物過量,也就是對食物產生反感。長期下來,食物的正常消化過程會受到影響,造成浮腫、水腫等問題。應該要強化脾胃功能。
《難經》提到:「不要等到生病才治療,而要在未生病前預防。」正是這個道理。
田氏研究指出:四季的植物全靠土地供應養分。所謂的真土,是指無形的神力,偽土則是有形的養分。現在土地已經貧瘠,五穀無法豐收,四季的溫度反常,人體的精血無法生成,百姓必定會生病,如何能夠避免呢?如果人們能夠節制飲食,消化系統就不會出錯;如果能夠減少慾望,身體機能就能更加強健。如果這樣做,怎麼可能會生病?
加減平胃散
用於治療飲食過量,導致脾胃受傷。
藥材包括蒼朮、厚朴、陳皮、半夏、白朮、黃連、枳實、神麯、甘草、山楂、砂仁。
一片薑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保和湯
用於治療飲食過量,導致胸腔脹滿。此藥有助於緩解脹滿感,調理胃部,增加食慾,化解痰液。
藥材包括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甘草、連翹、神麯、山楂肉、青皮、白朮。
如果身體有熱感,可以加黃連。
一片薑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保和丸
用於治療宿食無法消化。
藥材包括山楂(二兩)、陳皮(五錢)、連翹(五錢)、陳麯(一兩)、半夏(一兩)、蘿蔔子(六錢,稍微炒過,去掉外皮)、茯苓(一兩)。
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,加水製成丸子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五六十粒,用開水吞服。
橘皮枳朮丸
用於治療消化不良,有助於消化,養護胃部。
藥材包括黃連(七錢)、橘皮(一兩)、半夏(六錢)、枳實(五錢)、白朮(一兩五錢)、神麯(五錢)、甘草(二錢)。
將這些藥材磨成細粉,用荷葉煮成的飯製成丸子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七十粒,用薑湯吞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