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儒醫心鏡》~ 四、《儒醫心鏡》各症病原並用藥治法要訣 (12)
四、《儒醫心鏡》各症病原並用藥治法要訣 (12)
1. 泄瀉
泄瀉者,只因脾胃虛弱,飲食飽飢過度,或風寒暑濕所傷,皆成泄瀉。悠悠腹痛,瀉無休止,其色青,脈沉遲者,是寒瀉,用理中湯加減。大瀉即熱瀉也,用芍藥湯加減。暑瀉者,暴瀉如水,面垢,脈虛,煩渴,自汗,是用香薷飲加減。濕水多而腹不痛,腹如雷鳴,脈細者,是用五苓散加減。
風濕者,瀉而便帶清血,脈浮弦者,是用胃風湯加減。食積瀉者,腹痛甚而瀉,瀉後痛減,脈弦緊者是也,用香砂平胃散加減。痰瀉者,或多或少,或瀉或不瀉,脈沉滑者是也,用二陳湯加減。氣虛瀉者,飲食入胃即瀉,水穀不化,脈微弱者是也,用參苓白朮散加減。滑瀉者,日夜無度,腸胃虛寒不禁,脈沉細者是也,用八桂散加減。
白話文:
泄瀉的病因與治療
泄瀉,也就是拉肚子,主要原因是脾胃虛弱,飲食過度,或是受到風寒暑濕的侵襲。
具體表現:
- 寒瀉: 腹痛持續,拉肚子不斷,糞便顏色偏青,脈象沉而遲緩,可用理中湯加減治療。
- 熱瀉: 瀉瀉不停,屬於熱證,可用芍藥湯加減治療。
- 暑瀉: 拉肚子像水一樣,臉色發白,脈象虛弱,口渴,容易出汗,可用香薷飲加減治療。
- 濕瀉: 腹脹,肚子像雷鳴一樣響,沒有疼痛感,脈象細弱,可用五苓散加減治療。
- 風濕瀉: 拉肚子時糞便帶有清血,脈象浮而弦,可用胃風湯加減治療。
- 食積瀉: 腹痛明顯,拉肚子後疼痛減輕,脈象弦而緊,可用香砂平胃散加減治療。
- 痰瀉: 拉肚子時糞便或多或少,時瀉時止,脈象沉而滑,可用二陳湯加減治療。
- 氣虛瀉: 吃了東西就拉肚子,水谷無法消化,脈象微弱,可用參苓白朮散加減治療。
- 滑瀉: 拉肚子沒有節制,日夜不停,腸胃虛寒,脈象沉而細,可用八桂散加減治療。
脾瀉者,食後倒飽,瀉去即寬,脈細者是也,用香砂六君子湯加減。泄瀉之症,治須分利小水,健脾燥濕為主。若瀉久,多而不止者,當補住為要。若瀉不止,手足寒,脈虛脫,煩躁,發呃,氣短,目直視,昏冒不識人也,皆死症。若瀉初起,不可就用補塞,恐積滯未盡,而成腹痛,飽悶,噁心,煩躁,發呃,而直待瀉去四五次,方可補住。此治之大法也。
理中湯加減
治寒瀉。
人參,白朮,乾薑,甘草,茯苓,良薑,官桂,陳皮,藿香
白話文:
脾虛瀉泄的人,吃飯後會感到飽脹,排泄完畢後就舒服了,脈搏細弱。可以用香砂六君子湯加減治療。瀉泄的症狀,治療要區分利小水和健脾燥濕為主。如果瀉泄時間長,排泄量多且不止,就要以補住為主。如果瀉泄不止,手腳冰冷,脈搏虛弱無力,煩躁不安,打嗝,呼吸短促,眼睛直視,昏迷不省人事,都是死症。如果剛開始瀉泄,不可馬上用補藥,以免積滯未盡,導致腹痛、飽脹、噁心、煩躁、打嗝,要等瀉泄四五次後,才能補住。這是治療瀉泄的大原則。
理中湯加減可以治療寒瀉。人參、白朮、乾薑、甘草、茯苓、良薑、官桂、陳皮、藿香。
寒極是冷,脈沉細,加附子,去良薑、官桂。飽悶,加厚朴、砂仁,去人參、白朮、良薑。腹痛,加砂仁、厚朴、木香,去人參。虛汗,加黃耆,去藿香、官桂。嘔噦噁心,加丁香、半夏,去良薑、官桂。瀉不止,加蒼朮、山藥。瀉多,久不止,加肉果、訶子,去官桂、良薑。
白話文:
如果感到非常寒冷,脈搏沉細,就加入附子,去除良薑和官桂。如果感到飽脹、悶悶不樂,就加入厚朴和砂仁,去除人參、白朮和良薑。如果肚子痛,就加入砂仁、厚朴和木香,去除人參。如果容易出虛汗,就加入黃耆,去除藿香和官桂。如果出現嘔吐、噯氣和噁心,就加入丁香和半夏,去除良薑和官桂。如果腹瀉不止,就加入蒼朮和山藥。如果腹瀉頻繁,久久不止,就加入肉果和訶子,去除官桂和良薑。
姜三片,烏梅一個,燈心一分,水煎,不拘時服。
四苓散
治火瀉。
茯苓,白朮,豬苓,澤瀉,蒼朮,山藥,芍藥,梔子,陳皮,甘草
飽悶,加厚朴、砂仁,去山藥。腹痛,加厚朴、砂仁、茴香、木香,去白朮。嘔噦噁心,加藿香、烏藥、蓮肉、砂仁、人參。小便短赤,加木通、車前,去澤瀉。口燥煩干,加黃連、麥冬、乾薑、蓮肉、烏梅,去澤瀉、蒼朮。瀉多,元氣虛弱,昏倦,加人參、黃耆,去澤瀉、蒼朮。
白話文:
將三片薑、一個烏梅和一分燈心用清水煎煮,不限時間服用。
這是四苓散方劑,用於治療火瀉。其組成包括茯苓、白朮、豬苓、澤瀉、蒼朮、山藥、芍藥、梔子、陳皮、甘草。若患者有飽悶感,可加厚朴、砂仁,並去除山藥;若患者腹痛,可加厚朴、砂仁、茴香、木香,並去除白朮;若患者嘔吐噁心,可加藿香、烏藥、蓮肉、砂仁、人參;若患者小便短赤,可加木通、車前,並去除澤瀉;若患者口燥煩干,可加黃連、麥冬、乾薑、蓮肉、烏梅,並去除澤瀉、蒼朮;若患者瀉多、元氣虛弱、昏倦,可加人參、黃耆,並去除澤瀉、蒼朮。
夏月盛暑,加扁豆、香薷。瀉多煩躁,加炒黃連、人參、神麯、烏梅,去澤瀉、蒼朮。瀉多不止,加肉果、烏梅、人參,去澤瀉、梔子。發熱脈數,加柴胡、烏梅、炒黃芩。
烏梅一個,燈心一分,水煎,不拘時溫服。
五苓散加減
治濕瀉。
茯苓,白朮,豬苓,澤瀉,官桂,陳皮,蒼朮,山藥,砂仁,肉果,訶子,烏梅
本方隨症加減與理中湯同。
姜三片,烏梅一個,燈心一分,水煎,溫服。
參苓白朮散加減
白話文:
夏天炎熱,可以加扁豆、香薷。如果腹瀉伴隨煩躁,可以加炒黃連、人參、神麴、烏梅,去除澤瀉、蒼朮。如果腹瀉不止,可以加肉果、烏梅、人參,去除澤瀉、梔子。如果發熱脈數,可以加柴胡、烏梅、炒黃芩。
烏梅一個,燈心一分,水煎,不拘時溫服。
五苓散加減
治療濕瀉。
茯苓、白朮、豬苓、澤瀉、官桂、陳皮、蒼朮、山藥、砂仁、肉果、訶子、烏梅
本方根據症狀加減,與理中湯一起服用。
姜三片,烏梅一個,燈心一分,水煎,溫服。
參苓白朮散加減
治氣虛瀉。
人參,茯苓,白朮,山藥,砂仁,藿香,陳皮,甘草,乾薑,蓮肉,烏梅,訶子,肉果
夏月加扁豆。元氣虛弱,加黃耆、升麻少許,去砂仁、藿香。飽悶,加厚朴,去肉果、訶子。小便短澀,加木通、車前,去半夏。嘔噦噁心,加半夏。瀉甚不止,加炒蒼朮、烏梅、熟附子少許。
姜一片,燈心一分,烏梅一個,水煎,溫服。
香砂六君子湯加減
治脾瀉。
香附,砂仁,厚朴,陳皮,甘草,人參,白朮,芍藥(炒),蒼朮(炒),山藥(炒),
白話文:
針對氣虛導致的腹瀉,可以服用人參、茯苓、白朮、山藥、砂仁、藿香、陳皮、甘草、乾薑、蓮肉、烏梅、訶子、肉果等藥材。夏季可加扁豆。若元氣虛弱,可加入黃耆和少量升麻,去除砂仁和藿香。若腹脹飽悶,可加厚朴,去除肉果和訶子。若小便短少澀滯,可加木通、車前,去除半夏。若嘔吐反胃噁心,可加半夏。若腹瀉嚴重不止,可加炒蒼朮、烏梅、熟附子少量。
藥方:薑一片,燈心一分,烏梅一個,水煎溫服。
此方為香砂六君子湯加減方。
針對脾虛導致的腹瀉,可服用香附、砂仁、厚朴、陳皮、甘草、人參、白朮、炒芍藥、炒蒼朮、炒山藥等藥材。
腹痛,加木香、茴香,去人參、山藥。口渴,加乾葛、烏梅。小便短赤,加木通、車前。嘔噦噁心,加藿香、烏梅、半夏。夏月加炒黃連、扁豆,冬月加煨乾薑、芍藥。
姜一片,烏梅一個,水煎,溫服。
八桂散
治滑瀉不禁。
人參,白朮,肉果,乾薑,訶子,附子,甘草
隨症加減與理中湯同。
姜一片,燈心一分,烏梅一個。水煎,溫服。
灸法:滑瀉不止者,百會一穴,天樞二穴,中脘三穴,氣海一穴。
二陳湯加減
治痰瀉。
茯苓,半夏,甘草,陳皮,白朮,蒼朮,砂仁,山藥,車前,木通,厚朴
瀉不止,加肉果、訶子,去厚朴。
白話文:
肚子痛,加木香、茴香,去掉人參、山藥。口渴,加乾葛、烏梅。小便短赤,加木通、車前。嘔吐噁心,加藿香、烏梅、半夏。夏天加炒黃連、扁豆,冬天加煨乾薑、芍藥。
姜一片,烏梅一個,水煎,溫服。
八桂散治滑瀉不止。
人參、白朮、肉果、乾薑、訶子、附子、甘草,隨症加減,與理中湯相同。
姜一片,燈心一分,烏梅一個,水煎,溫服。
滑瀉不止者,灸百會穴一次,天樞穴兩次,中脘穴三次,氣海穴一次。
二陳湯加減治痰瀉。
茯苓、半夏、甘草、陳皮、白朮、蒼朮、砂仁、山藥、車前、木通、厚朴,瀉不止,加肉果、訶子,去掉厚朴。
隨症加減與香砂六君子同。
煎法同前。
香薷飲
治暑瀉。
方載暑症條內。
瀉脈氣虛浮而無力。有火,沉細數;有虛、有濕,沉而細;有痰,軟滑;食積,氣口緊盛。
瀉者,下利不禁是也。《經》曰:泄瀉多濕、熱、食、氣虛,時或因痰亦有之也。故曰:暴瀉非陽,久瀉非陰,皆是土虛不能制木,而木來乘脾,方有此病。且如瀉而腹不痛者,是濕也;水穀不化者,是氣虛也;腸鳴,或瀉或止,或多或少,陣陣作痛者,是火與痰也;先腹痛,瀉後痛減者,是食積也。濕則燥之,虛則補之,火者伐火,利水分之,痰者豁之,食積者消導疏滌之。
白話文:
依據症狀加減用藥,與香砂六君子湯的用藥方法相同,煎藥方法也與之前一致。
香薷飲用於治療暑瀉。
這個方劑在暑症的章節中記載。
瀉脈氣虛,脈浮而無力,若有內火,脈沉細數;若有氣虛、濕氣,脈沉而細;若有痰,脈軟滑;若有食積,脈氣口緊盛。
瀉,就是拉肚子控制不住。古籍記載,瀉瀉多半是因為濕氣、熱氣、飲食積滯、氣虛,也有可能是痰引起的。所以,急性腹瀉不是陽氣不足,慢性腹瀉也不是陰氣不足,都是脾土虛弱無法克制木氣,木氣乘脾所致。
例如,腹瀉但肚子不痛,是濕氣;吃下去的食物消化不了,是氣虛;腸鳴,腹瀉時有時無,量多量少,陣陣疼痛,是內火和痰;先腹痛,腹瀉後疼痛減輕,是食積。針對不同的病因,分別用燥濕、補虛、清火、利水、化痰、消食導滯的方法來治療。
治瀉之法無過此也。
田氏考之曰:泄瀉前論未見詳盡。《難經》曰:有胃泄,有脾泄,有大腸泄,有小腸泄,有大瘕泄,名曰五泄,皆有所受。胃泄色黃,水穀不化,即飧泄也;脾泄胸腹脹滿,泄主嘔吐食出,即濡泄也;大腸瀉食已窘迫,大便色白,腸鳴切痛,即洞泄也;小腸瀉泄而便膿血,即血泄也;瘕泄裡急後重,數至圊而不能便,莖中痛,即腸澼也。大抵胃弱,雖受而不能運化,濕熱熏蒸,乃不勝者受邪。
法當健脾除濕,益胃調中。如久不愈,升提下陷之氣,實腸胃為主。治泄之法不出於此。
補中益氣湯
白話文:
治療腹瀉的方法,沒有比這個更好的了。
田氏考證說:之前關於腹瀉的論述不夠詳盡。《難經》說:有胃泄、脾泄、大腸泄、小腸泄、大瘕泄,稱為五泄,都是因為受到不同的因素影響。胃泄顏色發黃,水穀不消化,就是飧泄;脾泄胸腹脹滿,泄瀉伴隨嘔吐,就是濡泄;大腸泄瀉時肚子不舒服,大便顏色發白,腸鳴腹痛,就是洞泄;小腸泄瀉並伴隨膿血,就是血泄;瘕泄裡急後重,多次想上廁所卻排不出來,會陰部疼痛,就是腸澼。總而言之,胃虛弱,即使吃了東西也不能消化,濕熱蒸熏,就會導致身體虛弱而受邪氣侵犯。
治療方法應該以健脾除濕、益胃調中為主。如果久治不愈,就要升提下陷之氣,實腸胃為主。治療腹瀉的方法,都離不開這個原則。
[補中益氣湯]
治氣虛瀉。
方見丹溪內傷門。
胃苓湯
治濕瀉。
即平胃散合五苓散。
實腸散
治久瀉不止。
厚朴,肉豆蔻,訶子皮,茯苓,甘草,砂仁,陳皮,蒼朮,木香
手足冷,加炒乾姜。
水煎服。
曲術調中湯
治食積瀉。
陳皮,半夏,茯苓,甘草,白朮,枳實,厚朴,大黃,蒼朮,神麯,山楂
白話文:
氣虛導致的腹瀉,可以用丹溪內傷門的胃苓湯來治療。濕瀉可以用平胃散合五苓散,也就是實腸散來治療。久瀉不止可以用厚朴、肉豆蔻、訶子皮、茯苓、甘草、砂仁、陳皮、蒼朮、木香等藥物煎服,手足冰冷的可以加炒乾薑。食積導致的腹瀉可以用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甘草、白朮、枳實、厚朴、大黃、蒼朮、神麯、山楂等藥物來治療。
姜一片,水煎服。
白朮芍藥湯
治痛瀉。
白朮,芍藥,甘草,陳皮,防風,香附,木香,茯苓,厚朴
姜一片,水煎服。
豁痰枳朮湯
治痰瀉、火瀉。
陳皮,半夏,白朮,神麯,山楂,茯苓,甘草,香附,枳殼,黃連(薑汁炒),
水煎服。
真人養臟湯
治滑腸泄瀉不止。
白話文:
姜一片,水煎服用。
白朮芍藥湯可以治療腹痛腹瀉,由白朮、芍藥、甘草、陳皮、防風、香附、木香、茯苓、厚朴組成,姜一片,水煎服。
豁痰枳朮湯可以治療痰瀉、火瀉,由陳皮、半夏、白朮、神麯、山楂、茯苓、甘草、香附、枳殼、黃連(薑汁炒)組成,水煎服。
真人養臟湯可以治療滑腸泄瀉不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