佚名

《儒醫心鏡》~ 四、《儒醫心鏡》各症病原並用藥治法要訣 (9)

回本書目錄

四、《儒醫心鏡》各症病原並用藥治法要訣 (9)

1. 六郁

六郁者,鬱結而不散也。人之氣血沖和,百病不生。若有鬱結,諸病生焉。氣鬱者,腹脅脹滿,刺痛不舒,脈沉者,用木香順氣散加減。血鬱者,能食便紅,或暴吐紫血,痛不移處,脈澀數者,用當歸活血湯加減。食鬱,噯氣作酸,胸腹飽悶作痛,惡食,不思飲食,右關脈緊盛者,用香砂平胃散加減。

痰鬱者,動則喘滿氣急,痰咳不出,胸膈結痛,脈沉滑者,用瓜蔞枳桔湯加減。熱鬱即火鬱也,小便赤色,五心煩熱,口苦舌乾,脈數者,用火鬱湯加減。濕鬱者,周身骨節走注疼痛,遇陰雨即發,脈沉細而濡,用滲濕湯加減。

白話文:

六郁是指氣、血、食、痰、熱、濕六種郁結不散的狀態。人體氣血流通順暢,就能百病不生,若有郁結,就會導致各種疾病。氣郁表現為腹脅脹滿、刺痛不舒,脈沉,可用木香順氣散加減治療。血郁表現為能食便紅,或暴吐紫血,痛不移處,脈澀數,可用當歸活血湯加減治療。食郁表現為噯氣作酸、胸腹飽悶作痛、惡食、不思飲食,右關脈緊盛,可用香砂平胃散加減治療。痰郁表現為動則喘滿氣急、痰咳不出、胸膈結痛,脈沉滑,可用瓜蔞枳桔湯加減治療。熱郁即火郁,表現為小便赤色、五心煩熱、口苦舌乾,脈數,可用火鬱湯加減治療。濕郁表現為周身骨節走注疼痛,遇陰雨即發,脈沉細而濡,可用滲濕湯加減治療。

木香順氣散加減

治氣鬱。

木香,烏藥,香附,枳殼,青皮,砂仁,厚朴,陳皮,官桂,甘草,撫芎,蒼朮

姜三片,水煎,磨木香調服。

當歸活血湯加減

白話文:

這方劑用於治療氣鬱,由木香、烏藥、香附、枳殼、青皮、砂仁、厚朴、陳皮、官桂、甘草、川芎、蒼朮等藥材組成,加入三片生薑,水煎後,磨木香調服。另外,也可以考慮使用當歸活血湯加減調整。

治血鬱。

當歸,芍藥,撫芎,桃仁,紅花,丹皮,官桂,乾薑,香附,烏藥,枳殼,青皮,甘草

血結硬痛,加大黃。

姜一片,水煎,不拘時服。

香砂平胃散加減

治食鬱。

厚朴,枳實,陳皮,甘草,蒼朮,香附,砂仁,山楂,神麯,麥芽,乾薑,木香

食鬱久,成塊作痛,去乾薑,加大黃一分。

白話文:

針對血瘀導致的疼痛,可以用當歸、芍藥、川芎、桃仁、紅花、丹皮、官桂、乾薑、香附、烏藥、枳殼、青皮、甘草等藥材煎服。若血瘀凝結疼痛,可加用大黃。以一片生薑水煎服,不限時間服用。可根據情況加減香砂平胃散的藥物。

針對食物積滯導致的疼痛,可以用厚朴、枳實、陳皮、甘草、蒼朮、香附、砂仁、山楂、神麴、麥芽、乾薑、木香等藥材煎服。若食物積滯久而形成結塊疼痛,可去乾薑,加用大黃。

姜三片,蘿蔔子一撮,水煎;磨木香調服。

瓜蔞枳桔湯加減

治痰鬱。

瓜蔞仁,枳實,桔梗,撫芎,蒼朮,香附,杏仁,砂仁,片芩,木香,陳皮,甘草,貝母,竹瀝

姜一片,水煎,磨木香,同竹瀝衝入藥內調服。

火鬱湯加減

治熱鬱。

梔子,柴胡,乾葛,白芍,地骨皮,連翹,甘草

白話文:

將三片薑和一小撮蘿蔔子一起用水煎煮,然後磨碎木香,加入藥湯中服用。

瓜蔞枳桔湯加減,用來治療痰鬱。藥材包括瓜蔞仁、枳實、桔梗、撫芎、蒼朮、香附、杏仁、砂仁、片芩、木香、陳皮、甘草、貝母、竹瀝。煎煮時加入一片薑,磨碎木香,與竹瀝一起沖入藥湯中服用。

火鬱湯加減,用來治療熱鬱。藥材包括梔子、柴胡、乾葛、白芍、地骨皮、連翹、甘草。

水煎,不拘時服。

滲濕湯

治濕鬱。

方見濕症條內。

六郁:氣鬱,脈沉澀;血鬱,脈沉;痰鬱,寸口沉滑;濕鬱,脈沉細;熱鬱,脈沉數;食鬱,氣口緊盛。

論曰:氣血沖和,百病不生。一有怫鬱,諸病生焉。郁者,結聚不散之故,當升不升,當降不降,升降不得,變化失常,六郁病見矣。胸脅痛者,氣鬱也;周身走痛,陰寒則發,濕鬱也;動則喘急,咳嗽吐痰,痰鬱也;四肢發熱,小便赤黃,火鬱也;肢體無力,雖食便血,血鬱也;噯氣吞酸,腹飽懶食,食鬱也。人之性命非此不能為害。

田氏考之曰:郁之為病,非一端也,諸病皆起於鬱結,治法不可拘此六者。且如傷寒而風寒藏於皮毛,令人發熱、惡寒;傷暑而風熱中在肉分,使人身如刺痛,皆是鬱結之病。看在何經,隨症治之。《內經·六元正紀大論》曰:又有五氣之郁,治法不同。木鬱吐之,火鬱汗之,土鬱下之,金鬱解表、利小便,水鬱折之,以治其沖逆。

白話文:

水煎,不拘時服。

滲濕湯

治濕鬱。

方見濕症條內。

六郁:

  • 氣鬱:脈沉澀。
  • 血鬱:脈沉。
  • 痰鬱:寸口沉滑。
  • 濕鬱:脈沉細。
  • 熱鬱:脈沉數。
  • 食鬱:氣口緊盛。

論曰: 氣血調和,百病不生。一旦有鬱結,諸病便會產生。鬱結是指氣血停滯不散,該升不升,該降不降,升降失常,導致六種鬱結病症。

  • 胸脅疼痛:氣鬱。
  • 周身疼痛,遇寒加重:濕鬱。
  • 活動即喘,咳嗽痰多:痰鬱。
  • 四肢發熱,小便黃赤:火鬱。
  • 肢體無力,食後便血:血鬱。
  • 噯氣吞酸,腹脹不思飲食:食鬱。

人的性命攸關,不可輕視這些鬱結病症。

田氏考之曰: 鬱結導致的病症不止這六種,諸多疾病都源於鬱結,治療方法也不應僅限於這六種。例如,傷寒導致風寒鬱結於皮毛,會讓人發熱、怕冷;中暑導致風熱鬱結於肌肉,會讓人感到刺痛,這些都是鬱結病症。要根據病症發生在何經,對症治療。《內經·六元正紀大論》中提到,還有五氣鬱結,治療方法也不同:

  • 木鬱:吐之。
  • 火鬱:汗之。
  • 土鬱:下之。
  • 金鬱:解表、利小便。
  • 水鬱:折之,以治其沖逆。

治郁之法不過此也。立方於後。

開鬱和中湯

治六郁。

陳皮,半夏,茯苓(各等分),甘草(少許),前胡,梔子(炒),香附(童便浸),川芎,枳殼,白朮,黃芩,神麯,黃連(各等分),

姜三片,水煎服。

越鞠丸

古方治鬱結用。

白話文:

治療鬱證的方法不過如此,以下是兩個方劑。

開鬱和中湯

適用於治療六鬱。

配方:陳皮、半夏、茯苓(各等分)、甘草(少許)、前胡、梔子(炒)、香附(童便浸)、川芎、枳殼、白朮、黃芩、神麯、黃連(各等分)。

用法:加入薑三片,水煎服。

越鞠丸

這是古方,用於治療鬱結。

香附,蒼朮,神麯,川芎,梔子仁(各等分),

水泛為丸,如綠豆大。每服七十丸,白湯下。

火鬱湯

方見前。

白話文:

【香附、蒼朮、神麲、川芎、梔子仁(各等分)】

將以上五味藥物等量混合,用水製成丸狀,大小如綠豆。每次服用七十丸,用白開水送下。

【火鬱湯】

詳情請參照先前的說明。

2. 咳嗽

咳嗽,傷風也。因肺感風寒,新嗽,鼻塞聲重,脈浮緊者,是傷風嗽也。先服芎蘇飲,後服清肺散加減。初感冒風寒,咳嗽而聲啞者,是寒包熱也,與久嗽聲啞者不同。火嗽者,有聲痰少,面赤身熱,脈數者,乃火嗽也。干嗽無痰者,是肺郁。火邪在肺難治。冷風嗽者,遇風冷即發,痰多喘嗽是也,用三物湯加減。

勞嗽者,盜汗出,痰多,作寒熱,脈數大無力者,是勞嗽也。大抵火嗽、勞嗽、干嗽三症,皆是勞力、酒色內傷,或憂思鬱結,陰勞火動而嗽,俱用滋陰降火湯加減。久嗽不止成勞怯。若久嗽聲啞,或咽痛生瘡者,是火傷肺金也,俱是難治之症。年老之人氣血衰敗,聲啞失音者,亦難治,用清肺湯加減治之。

白話文:

咳嗽的古代醫學觀點:

咳嗽,是因風寒侵襲所致。若因肺部受寒,新發咳嗽,伴隨鼻塞、聲音沉重,脈象浮緊,則屬傷風咳嗽。建議先服用芎蘇飲,之後再根據情況服用清肺散加減。

剛開始感冒風寒,咳嗽聲音嘶啞,則為寒包熱,與久咳聲音嘶啞有所不同。

火嗽者,則表現為咳嗽有聲、痰液少、面色紅潤、身體發熱、脈象數快,這是由於肺部熱邪所致。

干咳無痰者,則屬肺氣鬱結。火邪在肺部難以治療。

冷風咳嗽者,遇風寒就發病,痰多咳嗽喘息,可用三物湯加減治療。

勞嗽者,則會盜汗、痰多、發熱寒戰、脈象數快無力,這是由於勞累所致的咳嗽。

總而言之,火嗽、勞嗽、干嗽三種咳嗽,皆因勞累、飲酒縱欲、內傷,或憂思鬱結,陰虛火旺而引起,可用滋陰降火湯加減治療。

久咳不癒則會導致身體虛弱。若久咳聲音嘶啞,或咽喉疼痛生瘡,則是火邪傷及肺金,難以治療。老年人氣血衰敗,聲音嘶啞失音,也是難治之症,可用清肺湯加減治療。

痰嗽者,嗽動便有痰聲,痰出嗽止是也。嗽則痰多者,是脾虛,用清肺飲加減治之。嗽而胸脅結痛者,是痰結,用瓜蔞枳實湯加減治之。肺脹嗽者,嗽則喘滿氣急,是肺脹嗽也,喘急不得眠者難治,用清肺湯加減治之。食積痰者,痰嗽如膠也,用瓜蔞枳實湯加減治之。早晨嗽者,胃中有食積;上半日嗽多者,是胃中有火;午後至夜嗽多者,屬陰虛;黃昏嗽者,火氣浮肺,少加涼藥。春是上升之氣;夏是火炎上,最重;秋是濕熱傷肺;冬是風寒外來。

白話文:

痰嗽是指咳嗽時伴有痰聲,痰咳出後咳嗽就停止。咳嗽時痰多,是因為脾虛,可以用清肺飲加減治療。咳嗽時胸脅疼痛,是因為痰結,可以用瓜蔞枳實湯加減治療。肺脹咳嗽是指咳嗽時喘滿氣急,喘得厲害睡不著覺就很難治,可以用清肺湯加減治療。食積痰是指咳嗽時痰像膠一樣,可以用瓜蔞枳實湯加減治療。早上咳嗽的人,是胃中有食積;上午咳嗽多的人,是胃中有火;下午到晚上咳嗽多的人,是陰虛;黃昏咳嗽的人,是火氣浮肺,要稍微加點涼藥。春天是上升之氣;夏天是火炎上,最為嚴重;秋天是濕熱傷肺;冬天是風寒外來。

芎蘇散加減

治初感風寒,新嗽,鼻塞聲重,頭痛,發熱惡寒,脈浮緊者。

川芎,蘇葉,乾葛,白芷,防風,香附,陳皮,細辛,甘草,柴胡

身痛,加羌活。春加防風,夏加黃芩,秋加蒼朮,冬加麻黃。

白話文:

芎蘇散加減用於治療初期感受風寒引起的新咳嗽、鼻塞聲音沉重、頭痛、發熱畏寒,脈象浮緊的症狀。方劑中包含川芎、蘇葉、乾葛、白芷、防風、香附、陳皮、細辛、甘草、柴胡。如果患者出現肢體疼痛,可加羌活;春季加防風,夏季加黃芩,秋季加蒼朮,冬季加麻黃。

蔥頭二個,姜一片,水煎,不拘時服。

清肺飲加減

治一切咳嗽。

茯苓,陳皮,貝母,甘草,人參,當歸,麥冬,五味子,杏仁,桔梗,黃芩,梔子,桑白皮

姜一片,棗二枚,水煎,食遠溫服。

痰咯不出,加瓜蔞、枳實、竹瀝,去五味子、人參。咳嗽喘急,加蘇子、竹瀝,去人參、桔梗。痰火嗽,面赤身熱,咯出紅痰者,加芍藥、生地、天冬、紫菀、阿膠、竹瀝,去人參、五味子、貝母、杏仁、桔梗。久嗽虛汗多者,加白朮、芍藥、生地,去桔梗、貝母、杏仁。久嗽喉痛,聲不清者,加天冬、薄荷、紫菀、生地、竹瀝,去貝母、五味子、人參。

白話文:

清肺飲加減

方一:蔥姜飲

**材料:**蔥頭兩個,薑一片

**做法:**將蔥頭和薑片放入水中煎煮,不限時間服用。

**主治:**一切咳嗽。

方二:清肺飲

**材料:**茯苓、陳皮、貝母、甘草、人參、當歸、麥冬、五味子、杏仁、桔梗、黃芩、梔子、桑白皮,薑一片,大棗兩枚

**做法:**將所有材料放入水中煎煮,飯後溫服。

**主治:**一切咳嗽。

加減法

  • **痰咯不出者:**加瓜蔞、枳實、竹瀝,去除五味子、人參。
  • **咳嗽喘急者:**加蘇子、竹瀝,去除人參、桔梗。
  • **痰火嗽,面赤身熱,咯出紅痰者:**加芍藥、生地、天冬、紫菀、阿膠、竹瀝,去除人參、五味子、貝母、杏仁、桔梗。
  • **久嗽虛汗多者:**加白朮、芍藥、生地,去除桔梗、貝母、杏仁。
  • **久嗽喉痛,聲不清者:**加天冬、薄荷、紫菀、生地、竹瀝,去除貝母、五味子、人參。

久嗽不止,加款冬花、紫菀、天冬,去桔梗、杏仁、貝母。嗽而痰多者,加白朮、天冬、金沸草,去桔梗、杏仁、黃芩。咳嗽,午後至夜發熱者,加知母、黃柏、生地、芍藥,去黃芩、貝母、五味子、杏仁,再加竹瀝調服。咳嗽身熱,加柴胡。咳嗽痰結,脅下痛者,加白芥子、枳實、砂仁、木香、茴香、竹瀝、薑汁少許,去人參、五味子、貝母、杏仁、梔子,再加柴胡引用。

白話文:

長期咳嗽不止,可以加入款冬花、紫菀、天冬,去掉桔梗、杏仁、貝母。咳嗽痰多的,可以加入白朮、天冬、金沸草,去掉桔梗、杏仁、黃芩。咳嗽,下午到晚上發熱的,可以加入知母、黃柏、生地、芍藥,去掉黃芩、貝母、五味子、杏仁,再加入竹瀝調服。咳嗽伴隨身體發熱,可以加柴胡。咳嗽痰結,肋骨下方疼痛的,可以加入白芥子、枳實、砂仁、木香、茴香、竹瀝、薑汁少許,去掉人參、五味子、貝母、杏仁、梔子,再加入柴胡服用。

滋陰降火湯

方載虛症條內。

瓜蔞枳實湯

方載痰症條內。

人參款花膏

治虛,久嗽服之。

人參,桑白皮,五味子,紫菀,熟地,款冬花,共為末,煉蜜為丸,如雞豆大。每服一丸,臨睡清米湯下。

春乃上升之氣,宜潤肺抑肝,川芎、芍藥、半夏、麥冬、黃芩、知母。夏得火熱炎上最重,宜清金降火,桑白皮、知母、石膏、麥冬、黃芩。秋因濕熱傷金,宜清熱瀉濕,蒼朮、桑白皮、防風、黃芩、梔子。冬受風寒外感,宜解表行痰,麻黃、桂枝、半夏、乾薑、防風。此乃四時之主藥,隨症加減。周蘭谷曰「當頭一味藥」,正此之謂歟!

白話文:

「滋陰降火湯」記載在虛症條目中,「瓜蔞枳實湯」記載在痰症條目中。「人參款花膏」用於治療虛症和久咳,由人參、桑白皮、五味子、紫菀、熟地、款冬花研磨成粉,用蜂蜜做成丸,如雞豆大小。每次服用一丸,睡前用清米湯送服。春氣上升,宜潤肺抑肝,可用川芎、芍藥、半夏、麥冬、黃芩、知母等藥。夏氣炎熱,宜清金降火,可用桑白皮、知母、石膏、麥冬、黃芩等藥。秋氣濕熱傷金,宜清熱瀉濕,可用蒼朮、桑白皮、防風、黃芩、梔子等藥。冬氣受寒,宜解表行痰,可用麻黃、桂枝、半夏、乾薑、防風等藥。這四時主藥,可隨症加減。周蘭谷說「當頭一味藥」,正是這個道理。

咳嗽:脈滑數者,實也;數而無力者,虛也。浮濡者生,沉伏者死。

咳嗽二字,實非一病。有聲無痰為之咳,有痰無聲為之嗽,有聲有痰為之咳嗽。各受病不同也。如風寒在肺,使人鼻塞身重,當發散行痰為主。喘嗽遇冬則發,為寒包熱也,解表除熱為主。火嗽有聲、少痰、面赤是也,當降火清金為主。勞病久不愈者,陰火上衝,熏蒸清道而作咳嗽,當滋陰降火為主。

田氏考之曰:氣受病多咳,血受病多嗽,氣血俱病,有聲有痰,為之咳嗽。丹溪曰:又有痰鬱火邪在肺,令人乾咳。不得志人受此病也。治嗽之法,《詩括》甚詳。痰有五種,何以分之?風、熱、氣、寒、溫所臻咳嗽者,有聲無痰,生薑麻黃與杏仁,五味防風並桔梗,甘草同煎效若神;無聲有痰須改劑:白朮半夏同五味,枳殼甘草及防風,六味同煎治;有聲有痰則不同,朮夏五味及防風。若治咳嗽久不愈,枳殼阿膠最有功。

白話文:

咳嗽的脈象,如果滑數有力,屬於實證;如果滑數無力,屬於虛證。脈象浮而濡滑的,病情較輕;脈象沉伏的,病情較重。

咳嗽這兩個字,其實並非單指一種疾病。有聲音但沒有痰,稱為「咳」;有痰但沒有聲音,稱為「嗽」;有聲音也有痰,就稱為「咳嗽」。不同的咳嗽,是由不同的病因引起的。例如,風寒侵襲肺部,會造成鼻塞、身體沉重,應該以散寒化痰為治療原則。喘嗽在冬天發作,是寒包熱,應以解表清熱為治療原則。火嗽表現為有聲音、痰少、臉色發紅,應該以降火清肺為治療原則。勞病久治不癒,陰火上炎,熏蒸氣道而致咳嗽,應該以滋陰降火為治療原則。

田氏說,氣受病則多咳,血受病則多嗽,氣血俱病則有聲有痰,稱為咳嗽。丹溪說,還有一種情況是痰鬱火邪在肺,導致乾咳,這多發生在不得志的人身上。治療咳嗽的方法,《詩括》中記載得很詳細。痰分五種,如何區分呢?風、熱、氣、寒、溫引起的咳嗽,有聲音但沒有痰,可用生薑、麻黃、杏仁、五味子、防風、桔梗、甘草煎服,效果顯著;無聲音但有痰,需換藥方:白朮、半夏、五味子、枳殼、甘草、防風,六味藥煎服治療;有聲音也有痰,則用白朮、半夏、五味子、防風。如果咳嗽久治不癒,枳殼、阿膠效果最好。

寧肺化痰湯

治風寒在肺,使人鼻塞聲重,此藥服之最效。夏月忌服。

陳皮,半夏,茯苓,甘草,杏仁,麻黃,前胡,枳殼,桔梗,黃芩,梔子

姜三片,水煎服。

參蘇飲加減

治遇冬則寒包熱也。

陳皮,半夏,茯苓,甘草,桔梗,麻黃,白朮,防風,葛根,杏仁,紫蘇,川芎

姜三片,水煎服。

清火化痰湯

治面赤火嗽。

陳皮,半夏,茯苓,甘草,黃芩,瓜蔞仁,青黛,香附,杏仁,前胡,枳殼,梔子,貝母,石膏

白話文:

【寧肺化痰湯】

用於治療風寒侵襲肺部所導致的鼻塞和聲音沈重,這種藥方服用後效果顯著。夏季應避免使用。

成分: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甘草、杏仁、麻黃、前胡、枳殼、桔梗、黃芩、梔子。每服前請加入三片薑,以水煎煮後服用。

【參蘇飲加減】

用於治療冬季寒氣包覆熱氣的情況。

成分: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甘草、桔梗、麻黃、白朮、防風、葛根、杏仁、紫蘇、川芎。每服前請加入三片薑,以水煎煮後服用。

【清火化痰湯】

用於治療臉紅並伴有火熱咳嗽的情況。

成分: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甘草、黃芩、瓜蔞仁、青黛、香附、杏仁、前胡、枳殼、梔子、貝母、石膏。每服前請加入三片薑,以水煎煮後服用。

姜三片,水煎服。

滋陰寧肺湯

治勞嗽。

陳皮,貝母,茯苓,甘草,知母,梔子,麥冬,地骨皮,五味子,阿膠,當歸,川芎,杏仁,竹瀝

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服用三片薑,加水煎煮後飲用。這是滋陰寧肺湯,用於治療勞嗽。藥材包括陳皮、貝母、茯苓、甘草、知母、梔子、麥冬、地骨皮、五味子、阿膠、當歸、川芎、杏仁和竹瀝,加水煎煮後飲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