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儒醫心鏡》~ 四、《儒醫心鏡》各症病原並用藥治法要訣 (8)
四、《儒醫心鏡》各症病原並用藥治法要訣 (8)
1. 痰飲
痰者,人身之痰貴乎順行,隨氣升降,無處不到。設若氣逆,阻其道路,為喘,為咳,為嘔噦,為眩暈,為驚悸,為健忘,為不語,為狂言,為癲呆,為厥逆,為怔忡,為嘈雜,為串痛,為糜,為流注,為腫塊,為痰核,為痰氣,為痰結,為痰燥,為痰話,為痰悶,為痰火,為寒,為熱,皆是痰之為患。各有治法。
諸病以化痰為先。善治痰者兼治氣,氣順則痰自利。痰脈浮滑者宜降,浮實者宜吐,沉小者不宜吐,恐虛故也。凡治痰症,不可全用利藥,過多使脾胃虛弱,則痰反易生而多。若脾虛生痰者,用健脾燥濕,俱要利補兼用,陳皮、白朮為佐也。痰乃穢濁之物,宜吐不宜留,留則反生別病矣。
白話文:
痰之為患
痰,是人體中的津液,應當順著氣機升降運行,無處不到。若氣逆阻礙痰液運行,就會導致各種病症,例如:
- 喘:呼吸困難
- 咳:咳嗽
- 嘔噦:噁心嘔吐
- 眩暈:頭昏眼花
- 驚悸:心慌不安
- 健忘:記憶力減退
- 不語:失語
- 狂言:胡言亂語
- 癲呆:癲癇發作
- 厥逆:昏迷
- 怔忡:心神不安
- 嘈雜:胃部不適
- 串痛:疼痛遊走
- 糜:潰爛
- 流注:液體流出
- 腫塊:腫瘤
- 痰核:痰液凝結成塊
- 痰氣:痰濁上逆
- 痰結:痰液粘稠
- 痰燥:痰液乾燥
- 痰話:痰濁阻塞聲道
- 痰悶:胸悶
- 痰火:痰液化熱
- 寒:寒邪
- 熱:熱邪
這些都是痰所致的病症,各有不同的治療方法。
治療痰症
所有疾病都應以化痰為先。善於治療痰症的人,會同時治療氣機,氣機順暢,痰自然會消散。
- 痰脈浮滑者宜降:脈象浮滑,表示痰濕上逆,應當使用降氣化痰的藥物。
- 痰脈浮實者宜吐:脈象浮實,表示痰濁壅盛,應當使用祛痰化痰的藥物。
- 痰脈沉小者不宜吐:脈象沉小,表示體虛痰少,不宜使用過於強烈的祛痰藥物,以免傷及脾胃。
治療痰症不可單純使用利藥,過多的利藥會使脾胃虛弱,反而容易生痰。若脾胃虛弱而生痰,則應當使用健脾燥濕的藥物,並兼顧補益脾胃,例如陳皮、白朮。
痰是穢濁之物,應該及時祛除,不宜留滯體內,否則容易引起其他疾病。
治痰要藥:
黃芩治熱痰,黃連、梔子降火痰,蒼朮、白朮治濕痰,半夏治寒痰,南星治風痰,貝母治稠痰,海石粉、連翹治老痰,瓜蔞仁治結痰,蘇子、砂仁降氣痰,枳實降痰能沖牆壁。痰在脅下,非白芥子不能達;痰在四肢,非竹瀝不能到;痰在皮膚膜外,非竹瀝不能除;痰在胸膈間,非竹瀝不能化。氣虛之人有痰,非竹瀝不能開;血虛之人有痰,非竹瀝不能補。
白話文:
治療痰症的要藥:黃芩治熱痰,黃連、梔子降火痰,蒼朮、白朮治濕痰,半夏治寒痰,南星治風痰,貝母治稠痰,海石粉、連翹治老痰,瓜蔞仁治結痰,蘇子、砂仁降氣痰,枳實降痰能沖開阻塞。痰在脅下,非白芥子不能到達;痰在四肢,非竹瀝不能到達;痰在皮膚膜外,非竹瀝不能去除;痰在胸膈間,非竹瀝不能化解。氣虛之人有痰,非竹瀝不能開通;血虛之人有痰,非竹瀝不能補益。
竹瀝治陰虛,降火,痰家聖藥。胎前損子,產後無礙。竹瀝性溫,實非寒也。世俗不知竹瀝甚妙,恐其性寒而不用,誤之甚矣!若大便不實,或瀉者,或手足冷者,或嘔吐寒痰,或脈息沉細者,或脘腹腫痛者,俱不可用竹瀝。其餘痰症皆當用之,不必慮也。凡用竹瀝,加薑汁少許,竹瀝非薑汁不能行經絡也。
二陳湯加減
茯苓,陳皮,半夏,甘草
姜三片,水煎,不拘時服。
咳嗽有白痰,乃肺感風寒。風寒者,遇風冷即發,痰多咳嗽是也。寒痰加乾薑、官桂。風痰加南星、防風、枳實、桔梗。食積痰者,多餐飲食,郁久成痰,小兒多有此症,加山楂、神麯、砂仁、香附。嗽吐綠痰者,脾胃有濕也,加蒼朮、白朮、山藥、砂仁。痰氣者,胸膈有痰,氣脹滿也。
白話文:
竹瀝能治療陰虛體質、降火,是治療痰症的良藥。孕婦在懷孕期間服用可以避免胎兒損傷,產後服用也能恢復健康。竹瀝性溫,並非寒性。許多人不知道竹瀝的妙用,反而擔心它的寒性而不敢使用,這是很大的錯誤!如果出現大便不成形、腹瀉、手腳冰冷、嘔吐寒痰、脈搏微弱、腹部腫脹疼痛等症狀,則不適合使用竹瀝。其他痰症都應該使用竹瀝,不用擔心。使用竹瀝時,加入少許薑汁,因為竹瀝需要薑汁的幫助才能行經絡。
二陳湯加減:茯苓、陳皮、半夏、甘草,加薑三片,水煎服,不拘時服用。
咳嗽帶有白色痰液,多是肺部感受風寒所致。風寒性咳嗽,遇到風冷就會加重,表現為痰多咳嗽。寒痰加乾薑、官桂。風痰加南星、防風、枳實、桔梗。飲食積滯導致的痰症,常因飲食過多,積聚成痰,小兒容易出現此症,加山楂、神麯、砂仁、香附。咳嗽吐出綠色痰液,是脾胃濕氣過重導致,加蒼朮、白朮、山藥、砂仁。痰氣者,胸膈有痰,氣脹滿,加川貝母、瓜蔞、蘇子。
痰在咽喉間,如綿絮,如梅核,咯不出,咽不下,或升或降,塞礙不通,亦痰氣也。後成膈噎病。加砂仁、香附、瓜蔞、枳實、蘇子、當歸、桔梗、貝母,去半夏。痰飲者,痰在胸脅間,痛而有聲也。痰飲與死血皆窠囊,加蒼朮、瓜蔞、枳實、木香、砂仁、當歸、香附、川芎、青皮、白芥子,治痰飲極效。痰涎症者,凡人身胸背脅痛不可忍,或牽引釣痛,手足冷痹者,是痰涎在胸膈也。
加白芥子、砂仁、木香、枳實、當歸、茴香、蒼朮、酒炒黃芩、香附。濕痰流注症者,凡人骨體串痛,或作寒熱,發腫塊,皆是濕痰流注經絡也。加瓜蔞、枳實、蒼朮、酒炒黃芩、羌活、防風、連翹、當歸、香附、砂仁、木香、紅花、竹瀝、薑汁少許。有熱加柴胡,上痛加川芎、白芷,下痛加黃柏、牛膝,塊痛加乳香,若項頸痛加威靈仙。
白話文:
痰卡在喉嚨裡,像棉花一樣,像梅核一樣,咳不出來,也吞不下去,忽上忽下,堵塞不通,這也是痰氣。久而久之就會變成膈噎病。可以加入砂仁、香附、瓜蔞、枳實、蘇子、當歸、桔梗、貝母,去除半夏。痰飲是指痰積在胸脅間,疼痛並且有聲音。痰飲和死血都是囊腫,可以加入蒼朮、瓜蔞、枳實、木香、砂仁、當歸、香附、川芎、青皮、白芥子,治療痰飲非常有效。痰涎症是指人體胸背脅痛難以忍受,或者牽引性的疼痛,手腳冰冷麻痺,這是痰涎積在胸膈所致。
可以加入白芥子、砂仁、木香、枳實、當歸、茴香、蒼朮、酒炒黃芩、香附。濕痰流注症是指人體骨骼疼痛,或者發寒發熱,出現腫塊,都是濕痰流注經絡所致。可以加入瓜蔞、枳實、蒼朮、酒炒黃芩、羌活、防風、連翹、當歸、香附、砂仁、木香、紅花、竹瀝、薑汁少許。如果有熱症加柴胡,上半身疼痛加川芎、白芷,下半身疼痛加黃柏、牛膝,局部疼痛加乳香,如果脖子疼痛加威靈仙。
痛塊腫,外用皮硝、五倍子、大黃、南星為細末,醋調,敷腫塊上,漸漸自消。不散則成膿矣。痰核症者,人身上下結核不散者,是痰核也。或發腫塊者,是痰塊也。與濕痰流注同治法。大凡治痰塊、流注、痰核,俱加皂角刺,引藥至痰處。濕痰加蒼朮、白朮、砂仁、香附、枳實、桔梗。
熱痰加黃芩、梔子、貝母、枳實、桔梗、麥冬、竹瀝,去半夏。痰火加炒黃連、砂仁、乾葛、烏梅、桔梗、貝母,去半夏。脾虛生痰加白朮、人參、白芍、枳實、桔梗、砂仁。痰喘氣急加蘇子、桑白皮、瓜蔞仁、枳實、砂仁、木香、貝母、竹瀝、薑汁,去半夏。痰氣串痛加砂仁、木香、茴香、瓜蔞仁、白芥子、枳實、羌活、茯苓、蒼朮、當歸、川芎、竹瀝、薑汁,去半夏。
白話文:
腫塊疼痛,可以用皮硝、五倍子、大黃、南星研成細末,用醋調和,敷在腫塊上,慢慢就會消散。如果沒有消散,就會化膿。痰核症是指人體上下出現的結核,無法消散,就是痰核。如果出現腫塊,就是痰塊。治療方法與濕痰流注相同。一般來說,治療痰塊、流注、痰核,都要加入皂角刺,引導藥物到達痰積的地方。濕痰要加蒼朮、白朮、砂仁、香附、枳實、桔梗。熱痰要加黃芩、梔子、貝母、枳實、桔梗、麥冬、竹瀝,去除半夏。痰火要加炒黃連、砂仁、乾葛、烏梅、桔梗、貝母,去除半夏。脾虛生痰要加白朮、人參、白芍、枳實、桔梗、砂仁。痰喘氣急要加蘇子、桑白皮、瓜蔞仁、枳實、砂仁、木香、貝母、竹瀝、薑汁,去除半夏。痰氣串痛要加砂仁、木香、茴香、瓜蔞仁、白芥子、枳實、羌活、茯苓、蒼朮、當歸、川芎、竹瀝、薑汁,去除半夏。
痰症,發熱咳嗽生痰者,加柴、芩、麥冬、五味子、知母、貝母、杏仁、桑白皮、當歸、桔梗、竹瀝,去半夏。項背、骨節痛,皆是痰氣與風濕也。老痰加枳實、瓜蔞、海石粉、連翹、黃芩、桔梗、竹瀝,去半夏。咳嗽咯吐黃痰者,肺胃有熱也。久不愈成肺痿。口吐癰膿或痰血作腥臭者,難治也。
加瓜蔞、枳實、桔梗、黃芩、梔子、貝母、天冬、桑白皮、杏仁、蘇子、竹瀝,去半夏。飲酒嘔噦吐痰,加砂仁、烏梅。咯吐黑痰或成塊者,因勞傷心腎故也。此是久郁老痰,與老痰同治。滋陰降火湯,方載「虛怯症」條,內治痰火症。發熱咳嗽吐紅痰者,即血痰也。痰中帶血者,難治。
白話文:
痰症
痰症,發熱咳嗽生痰者,加柴、芩、麥冬、五味子、知母、貝母、杏仁、桑白皮、當歸、桔梗、竹瀝,去半夏。
這段話的意思是,如果出現發熱咳嗽並伴隨痰症,可以加入柴胡、黃芩、麥冬、五味子、知母、貝母、杏仁、桑白皮、當歸、桔梗、竹瀝,同時去除半夏。
項背、骨節痛,皆是痰氣與風濕也。
這句話說明,項背和骨節疼痛,都是由痰氣和風濕引起的。
老痰加枳實、瓜蔞、海石粉、連翹、黃芩、桔梗、竹瀝,去半夏。
如果出現的是老痰,可以加入枳實、瓜蔞、海石粉、連翹、黃芩、桔梗、竹瀝,同時去除半夏。
咳嗽咯吐黃痰者,肺胃有熱也。久不愈成肺痿。口吐癰膿或痰血作腥臭者,難治也。
如果咳嗽時咳出黃痰,說明肺胃有熱。如果久治不愈,可能會發展成肺痿。如果吐出膿痰或痰血,且帶有腥臭味,則很難治療。
加瓜蔞、枳實、桔梗、黃芩、梔子、貝母、天冬、桑白皮、杏仁、蘇子、竹瀝,去半夏。
針對上述情況,可以加入瓜蔞、枳實、桔梗、黃芩、梔子、貝母、天冬、桑白皮、杏仁、蘇子、竹瀝,同時去除半夏。
飲酒嘔噦吐痰,加砂仁、烏梅。
如果因飲酒而出現嘔吐痰液,可以加入砂仁、烏梅。
咯吐黑痰或成塊者,因勞傷心腎故也。此是久郁老痰,與老痰同治。滋陰降火湯,方載「虛怯症」條,內治痰火症。
咳嗽時咳出黑痰或成塊狀痰液,說明是因勞傷心腎所致。這也是一種久郁老痰,治療方法與老痰相同。滋陰降火湯記載於「虛怯症」條目中,可用于治療痰火症。
發熱咳嗽吐紅痰者,即血痰也。痰中帶血者,難治。
發熱咳嗽並伴隨吐出紅色痰液,說明是血痰。痰液中帶血,治療起來比較困難。
总结
这段文字主要描述了中医对痰症的不同类型及其治疗方法。根据痰的颜色、性质、伴随症状等,可以判断痰症的性质,并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。需要注意的是,痰症的种类很多,病情也可能很复杂,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进行诊断和治疗。
痰火者,即熱痰也。痰因火動逆上,清痰降火為先。久病陰火上升,津液生痰、不生血,宜補血治相火,其痰自除。咽喉腫痛,喉舌下拖,喉痛乾燥或生瘡,咽喉紅腫,亦痰火也。俱用滋陰降火湯加減治之。竹瀝不可缺也。
瓜蔞枳實湯加減
治痰結,咯吐不出,胸脅作痛,不能轉側,或痰結胸膈,滿悶痛作,寒熱氣急,並痰迷心竅,不能言語,並皆治之。
瓜蔞仁,枳實,桔梗,茯苓,貝母,陳皮,甘草,片芩,山楂,梔子,當歸,砂仁,木香,竹瀝
痰迷心竅,不能言語,加菖蒲,去木香。氣喘急,加蘇子、桑白皮。
白話文:
痰火就是熱痰,因熱氣上涌而導致痰液逆流。治療應先降火清痰。久病導致陰虛火旺,津液化為痰液,無法化生血液,需要補血降火,痰自會消失。咽喉腫痛、喉舌下垂、喉嚨乾燥或生瘡、咽喉紅腫,也是痰火所致。可以用滋陰降火湯加減治療,竹瀝不可缺少。
瓜蔞枳實湯加減用於治療痰結,咳痰不暢,胸脅疼痛,無法翻身,或痰結胸膈,滿悶疼痛,寒熱氣急,以及痰迷心竅,不能言語。
藥方包括瓜蔞仁、枳實、桔梗、茯苓、貝母、陳皮、甘草、片芩、山楂、梔子、當歸、砂仁、木香、竹瀝。
痰迷心竅,不能言語者,加菖蒲,去木香。氣喘急者,加蘇子、桑白皮。
姜一片,水煎服。
外用姜椇揉痛處。
痰結症,痰在胸脅不化,元氣虛弱,津液乾燥,咯難得出,發喘嗽急,身熱痛、難轉側者,是痰結也。脅下有痰,作寒熱、咳嗽、氣急,作痛者,亦痰結也。服藥後,咯吐痰出為效。若咯痰不出,氣鬱發喘不睡,喉下漉漉有聲,喘急,痰咯不出者,難治也。
溫膽湯加減
治痰燥,痰話,驚惕失神,並神不守舍。
茯苓,半夏,陳皮,枳實,當歸,竹茹,酸棗仁,人參,白朮,神砂,麥冬,梔子,甘草,炒黃連竹瀝
白話文:
薑片一片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外用薑汁揉搓疼痛的地方。
痰結症是指痰液在胸脅部位凝結不化,元氣虛弱,津液乾燥,咳痰困難,喘咳急促,身體發熱疼痛、難以翻身。脅下有痰,伴隨寒熱、咳嗽、氣急、疼痛,也是痰結症。服用藥物後,咳出痰液則為有效。如果咳不出痰,氣鬱導致喘不過氣、睡不著,喉嚨有痰聲漉漉,喘氣急促,咳不出痰,則難以治療。
溫膽湯加減方可用於治療痰燥、痰話、驚惕失神、神不守舍等症狀。
方劑組成:茯苓、半夏、陳皮、枳實、當歸、竹茹、酸棗仁、人參、白朮、神砂、麥冬、梔子、甘草、炒黃連、竹瀝。
姜一片,棗二枚,烏梅一個,水煎,調神砂服。
痰燥者,痰火作熱,煩躁也。痰話者,痰火作熱,驚惕不安,錯語失神也。痰迷心竅,神不守舍,因憂慮鬱結,驚恐傷心,心不自安,神出舍空,則生痰矣,使人癲狂煩亂、悲歌叫罵、奔走不識人者,俱用溫膽湯加減治之。
黃芩湯加減
治上部痰火。
黃芩,貝母,梔子,天冬,麥冬,茯苓,陳皮,甘草,當歸,杏仁,桔梗,桑白皮
氣急,加蘇子。
姜一片,棗二枚,水煎,入竹瀝服。
白話文:
將一片薑、兩個棗、一個烏梅一起用水煎煮,調入神砂服用。
如果出現痰燥,是因為痰火上炎,導致人感到煩躁。如果出現痰話,也是痰火上炎,讓人感到驚恐不安,說話顛三倒四、神志不清。如果痰迷心竅,神志不守,那是因為憂慮鬱結、驚恐傷心,心神不安,神魂出竅,才會生痰。這些情況會導致人癲狂煩亂、悲歌叫罵、奔走不識人,都要用溫膽湯加減治療。
黃芩湯可以加減使用來治療上部痰火。
黃芩、貝母、梔子、天冬、麥冬、茯苓、陳皮、甘草、當歸、杏仁、桔梗、桑白皮是主要的藥材。
如果出現氣急,可以加入蘇子。
將一片薑、兩個棗一起用水煎煮,加入竹瀝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