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儒醫心鏡》~ 四、《儒醫心鏡》各症病原並用藥治法要訣 (7)
四、《儒醫心鏡》各症病原並用藥治法要訣 (7)
1. 傷食
傷食者,是因多餐飲食,脾虛運化不及,停於胸腹。飽滿噁心,惡食不食,作噯作酸,下泄臭屁,或腹痛吐瀉,重則發熱頭疼,左手關脈平和,右手關脈緊盛,皆是傷食也。初起一吐即寬,若郁久不化,成食積也。《脾胃論》云:「飲食自倍,腸胃乃傷。」應用香砂平胃散加減治之。
香砂平胃散加減
治傷食。
香附,砂仁,蒼朮,厚朴,陳皮,甘草,枳殼,木香,藿香
白話文:
吃太多東西,脾胃虛弱消化不了,食物停留在胸腹部,就會感到飽脹噁心,食慾不振,打嗝泛酸,放臭屁,甚至腹痛、嘔吐、腹瀉,嚴重的話還會發燒、頭痛。左手關脈平和,右手關脈緊實,都是傷食的表現。剛開始嘔吐一下就好了,如果長時間積存不消化,就會變成食積。古書《脾胃論》說:「飲食過量,腸胃就會受傷。」可以用香砂平胃散加減治療。
食肉不化,加山楂、草果。米粉面食不化,加陳曲、麥芽。生冷瓜果不化,加乾薑、枳實、青皮,去枳殼。酒傷者,加黃連、乾葛、烏梅。吐瀉不止,加茯苓、白朮、半夏、烏梅,去枳殼。
白話文:
吃肉消化不良,可以加山楂、草果。米粉麵食消化不良,可以加陳曲、麥芽。吃生冷瓜果消化不良,可以加乾薑、枳實、青皮,去除枳殼。喝太多酒,可以加黃連、乾葛、烏梅。不停地吐瀉,可以加茯苓、白朮、半夏、烏梅,去除枳殼。
姜一片,水煎,不拘時服。
枳實大黃湯
治胸腹積食,成塊作痛,大便不通者。
枳實,厚朴,大黃,檳榔,甘草
痛甚,加木香。
水煎,空心熱服,以利為度。既止,不可再服。
傷飲食,脈氣口緊盛。
《保命集》曰:人稟天地,得五穀之精,化五味之備,故生形也。《經》曰:「味歸形。」人若傷其味,則形損也。飲食太過,腸胃不能勝,氣不及化物,故傷焉。《經》曰:「壯火食氣,氣食少火。壯火散氣,少火生氣。」又《經》曰:「飲食自倍,腸胃乃傷。」或因房勞太過,或失四時調養,令人滿悶、噁心、噯氣,聞五味就嘔吐,見面食則噁心,謂之傷食,則惡食也。日積月壘,傳化失常,臌脹水腫豈能免哉?法當健脾伐木。
白話文:
如果胸腹積食,形成塊狀疼痛,且大便不通,可以用枳實、厚朴、大黃、檳榔、甘草煎水服用,空腹熱服,以排便順暢為度。疼痛嚴重的話,可以加些木香。一旦症狀止住,就不要再服用。
這種情況是因飲食過度,導致腸胃無法消化食物,造成積食。
《難經》曰:「不治已病而治未病。」正謂此也。
田氏考之曰:四時草木全賴土為主。所謂真土神而無形,偽土職而有象。今土既虧,在五穀不得收成,在四時寒熱相反,在人精血不生,民必瘼疾,豈得逃也?凡人節飲食,受納之司不失;寡嗜欲,作強之官大盛。若如此,源焉有是病?
加減平胃散
治飲食致傷脾胃。
蒼朮,厚朴,陳皮,半夏,白朮,黃連,枳實,神麯,甘草,山楂,砂仁
姜一片,水煎服。
保和湯
治內傷飲食,胸膈痞滿。此藥寬中和胃,進食化痰。
白話文:
《難經》說:「不治療已經發生的疾病,而要預防疾病。」這就是這個道理。
田氏研究後說:四季草木全靠土來支撐。真正的土是神靈一樣無形,虛假的土則有形體。現在土氣虧損,五穀就不能收穫,四季寒熱失調,人體精血無法生成,人民就會生病,怎麼能逃脫呢?凡人節制飲食,主導飲食的脾胃就不會出錯;減少嗜欲,主管身體強健的腎臟就會非常強盛。如果這樣,哪裡會有病呢?
[加減平胃散]
治療飲食傷脾胃。
蒼朮、厚朴、陳皮、半夏、白朮、黃連、枳實、神麴、甘草、山楂、砂仁
姜一片,水煎服。
[保和湯]
治療內傷飲食,胸膈痞滿。此藥可以寬中和胃,促進食慾,化解痰液。
陳皮,半夏,茯苓,甘草,連翹,神麯,山楂肉,青皮,白朮
有熱,加黃連。
姜一片,水煎服。
保和丸
治宿食不能克化。
山楂(二兩),陳皮(五錢),連翹(五錢),陳曲(一兩),半夏(一兩),蘿蔔子(六錢,微炒,去皮),茯苓(一兩),
共為末,水法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五六十丸,白滾水送下。
橘皮枳朮丸
治痞,消食養胃。
黃連(七錢),橘皮(一兩),半夏(六錢),枳實(五錢),白朮(一兩五錢),神麯(五錢),甘草(二錢),
共為細末,荷葉煮飯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七十丸,薑湯下。
白話文:
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甘草、連翹、神麴、山楂肉、青皮、白朮這些藥材,如果病人有發熱症狀,可以加黃連。用薑一片,水煎服用。
保和丸是用山楂、陳皮、連翹、陳麴、半夏、蘿蔔子、茯苓等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水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五六十丸,用白滾水送服,可以治療宿食難消化。
橘皮枳朮丸是用黃連、橘皮、半夏、枳實、白朮、神麴、甘草等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荷葉煮飯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七十丸,用薑湯送服,可以治療痞症,消食養胃。
2. 脾胃
脾胃者,人以脾胃為主。脾乃運化水穀,胃乃受盛水穀。大抵精氣、血氣皆生於穀氣,榮於五臟六腑。右關脈緩,是本脈也。諸脈帶緩,便是脾胃有力,非止於關脈也。脈中有力,即為有神,有神即有胃氣,正是有胃氣曰生,無胃氣曰死。胃喜香燥而惡濕,切忌腥穢生冷,須用溫和調養,不生諸病。
若是內傷飲食勞倦,飢飽失時,或六淫、七情傷之,致令脾胃不和,不思飲食,則口不知味,胸腹飽悶不舒,用香砂養衛湯加減。若餐飲食,胃口停寒食不消化者,用香砂平胃散加減。若吐瀉不止,脾胃虛弱,不進飲食者,用參苓白朮散加減。若脾胃虛寒,嘔噦或吐瀉者,用理中湯加減。
白話文:
脾胃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,脾負責運化食物,胃負責接收食物。人體所需的精氣、血氣都源於食物,並滋養五臟六腑。右關脈跳動緩慢,是脾胃氣血充足的表現。其他脈搏也都跳動緩慢,就說明脾胃功能良好,不僅僅是關脈如此。脈搏有力,就說明身體有活力,有活力就代表有胃氣。有胃氣就能存活,沒有胃氣就會死亡。胃喜愛香燥的食物,厭惡濕冷的食物,要避免食用腥穢生冷的食物,應以溫和的方式調養,才能避免疾病。
如果因飲食勞累、飢飽失常,或六淫、七情所傷,導致脾胃失調,不想吃飯,就會出現口無味、胸腹飽悶等症狀,可以用香砂養衛湯加減治療。如果吃東西後胃口停滯,食物無法消化,可以用香砂平胃散加減治療。如果吐瀉不止,脾胃虛弱,不願意吃東西,可以用參苓白朮散加減治療。如果脾胃虛寒,嘔吐或吐瀉,可以用理中湯加減治療。
胃口作痛者,用木香調中湯加減。脾虛中滿、腫脹,用分消湯加減。脾虛不思飲食,食後倒飽者,用香砂六君子湯加減。若勞役之人,明知飢餓、勞力傷於脾胃,發熱困倦者,用補中益氣湯加減。正謂勞者溫之,損者補之,溫能除大熱也。《內經》云:「形不足,溫之以氣;精不足,補之以味。
」東垣《內外傷辯惑論》云:內傷不足者,飲食勞倦是也,溫之,補之,調之,養之,皆是補也。外感有餘者,風寒暑濕是也,瀉之,汗之,吐之,利之,皆為瀉也。若內傷不足之症,苟誤認外感有餘之症,而反瀉之,是實實虛虛,損不足而益有餘,醫殺之耳。東垣《脾胃論》云:脾胃俱實,能食而肥,過食不飢,多食不傷。
白話文:
胃痛的人可以用木香調中湯加減治療。脾虛導致腹脹、腫脹的,可以用分消湯加減治療。脾虛不想吃飯,吃完就飽的,可以用香砂六君子湯加減治療。如果勞動過度的人,明明感到飢餓,卻因為勞累傷了脾胃,出現發熱疲倦的症狀,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減治療。這正如「勞者溫之,損者補之,溫能除大熱也」所說。 《內經》也說:「形不足,溫之以氣;精不足,補之以味。」東垣在《內外傷辯惑論》中也提到:內傷不足,如飲食勞倦,就要溫補調養。外感有餘,如風寒暑濕,就要瀉汗吐利。如果誤把內傷不足的症狀當成外感有餘,反過來用瀉法治療,就會加重病情,損害不足,反而助長有餘,最終會導致病人死亡。東垣在《脾胃論》中還說:脾胃虛實要分清,脾胃虛弱的人,吃得多就會肥胖,吃得多也不覺得餓,即使吃太多也不會傷害身體。
脾胃俱虛,不食而瘦,與食則減食,不與則不思,飢飽不知也。或少而肥者,雖肥而四肢不舉,蓋脾因邪氣勝也。有能食而瘦者,胃伏火邪於氣分,則能食雖多,而不生肌肉。脾主思而有信,思則脾氣健醒,而思食有味。若脾氣倦弱,則不思飲食,雖強食而不知味矣。故《經》云:「胃為水穀之海。
」水入於經,其血乃成;谷入於胃,脈道乃通。血不可不養,衛不可不溫。血溫衛和,得盡天年矣。又云:「安穀則昌,絕谷則亡。」水去榮散,谷消衛亡,神無所依,天年盡矣。
香砂養衛湯加減
治脾胃不和,不思飲食,口不知味,痞悶不舒。
白話文:
脾胃虛弱,吃不下東西,身體消瘦,吃一點就感到飽,不吃也不想吃,肚子餓和飽都感覺不出來。有些人雖然瘦弱,卻身材肥胖,但四肢無力,這是因為脾受到邪氣的侵襲。有些人能吃但依然瘦弱,這是因為胃裡有火邪,雖然吃得多,但無法轉化成肌肉。脾主思,思慮能使脾氣旺盛,思考食物就會覺得美味。如果脾氣虛弱,就會不想吃東西,即使強迫自己吃,也感受不到食物的味道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「胃是水穀的海洋。」水進入經脈,血脈就會充盈;食物進入胃,氣血就會流通。血氣不可缺少,身體不可不溫暖。血氣溫和,才能長壽。又說:「飲食正常,人就昌盛;飲食斷絕,人就死亡。」水液耗損,精氣散失,生命之火就熄滅,壽命也到盡頭了。
香砂養衛湯加減,可治療脾胃不和、不思飲食、口無味、胸腹脹悶等症狀。
香附,砂仁,蒼朮,厚朴,甘草,陳皮,人參,白朮,茯苓,木香,白豆蔻
姜一片,棗二枚,水煎,不拘時服。
香砂平胃散加減
治胃寒多餐,飲食不消,胸腹飽悶。
香附,砂仁,蒼朮,厚朴,甘草,陳皮
白話文:
香砂平胃散加減
方劑組成:
- 香附
- 砂仁
- 蒼朮
- 厚朴
- 甘草
- 陳皮
- 人參
- 白朮
- 茯苓
- 木香
- 白豆蔻
- 生薑一片
- 大棗兩枚
用法用量:
水煎服,不拘時服。
主治:
胃寒、多餐、飲食不消、胸腹飽悶。
水煎,不拘時服。
脾胃寒,加乾薑、官桂。肉食不化,加山楂、草果。米粉面食不化,加神麯、麥芽。生冷瓜果不化,加檳榔、乾薑。胸腹飽悶,加枳殼、蘿蔔子、大腹。傷食作瀉,加乾薑、白朮、烏梅。傷食,胃口作痛,加木香、枳實、益智仁。傷食,噁心嘔吐,加藿香、丁香、半夏、烏梅、乾薑。
白話文:
用水煎煮,服用時間不限。
如果脾胃寒涼,可以加入乾薑和官桂。如果肉食消化不良,可以加入山楂和草果。如果米粉、麵食消化不良,可以加入神麯和麥芽。如果生冷瓜果消化不良,可以加入檳榔和乾薑。如果胸腹飽脹悶氣,可以加入枳殼、蘿蔔子和大腹。如果傷食導致腹瀉,可以加入乾薑、白朮和烏梅。如果傷食導致胃痛,可以加入木香、枳實和益智仁。如果傷食導致噁心嘔吐,可以加入藿香、丁香、半夏、烏梅和乾薑。
理中湯加減
治脾胃虛寒,嘔噦,或吐或瀉。
人參,白朮,乾薑,甘草,茯苓,陳皮,半夏,厚朴,砂仁,官桂,藿香
寒極,手足冷,脈沉細,加附子。
姜三片,水煎,不拘時服。
胃寒,嘔吐、噁心不止,加丁香、山藥、烏梅、炒米。脾胃虛寒,發呃,加丁香、茴香、木香、良薑,去官桂。脾胃虛寒,瀉不止,加炒山藥、肉果、蒼朮、訶子、烏梅。脾胃虛寒作痛,加丁香、茴香、益智,去官桂、半夏、人參、茯苓。
白話文:
理中湯加減
主治: 脾胃虛寒,導致的嘔吐、反胃,或吐或瀉。
藥材: 人參、白朮、乾薑、甘草、茯苓、陳皮、半夏、厚朴、砂仁、官桂、藿香
加減:
- 寒極,手足冰冷,脈沉細,加附子。
- 胃寒,嘔吐、噁心不止,加丁香、山藥、烏梅、炒米。
- 脾胃虛寒,發呃,加丁香、茴香、木香、良薑,去官桂。
- 脾胃虛寒,瀉不止,加炒山藥、肉果、蒼朮、訶子、烏梅。
- 脾胃虛寒作痛,加丁香、茴香、益智,去官桂、半夏、人參、茯苓。
用法: 姜三片,水煎,不拘時服用。
木香調中湯加減
治胃痛。
木香,砂仁,厚朴,陳皮,香附,甘草,玄胡,益智仁,茴香,枳殼,草豆蔻
痛不止,加乳香、沉香。
姜一片,水煎服。
初起胃寒痛,加乾薑、官桂。久郁胃脘痛,加炒梔子、山藥、煨乾姜少許從治。胃脘久痛,大便結燥不通,去益智、香附、草豆蔻,加大黃下之,此痛隨即減也。若平日喜食熱物,便是熱傷,死血在胃口作痛,加當歸、桃仁、紅花、川芎、芍藥、丹皮,去益智、草豆蔻。
白話文:
木香調中湯加減
治療胃痛。
藥材: 木香、砂仁、厚朴、陳皮、香附、甘草、玄胡、益智仁、茴香、枳殼、草豆蔻
加减:
- 疼痛不止, 加乳香、沉香。
- 初期胃寒疼痛, 加乾薑、官桂。
- 久郁胃脘痛, 加炒梔子、山藥、煨乾姜少許。
- 胃脘久痛,大便結燥不通, 去益智、香附、草豆蔻,加大黃下之,此痛隨即減也。
- 若平日喜食熱物,便是熱傷,死血在胃口作痛, 加當歸、桃仁、紅花、川芎、芍藥、丹皮,去益智、草豆蔻。
用法: 姜一片,水煎服。
參苓白朮散加減
治吐瀉不止,脾胃倦弱,不進飲食。
人參,白朮,茯苓,山藥,半夏,陳皮,甘草,砂仁,厚朴,藿香,蓮肉,烏梅,炒米
夏月加扁豆。
姜一片,棗二枚,水煎,不拘時服。
胃寒,嘔吐不止,加丁香、乾薑。胃寒,瀉不止,加乾薑、官桂、肉果、訶子,去半夏、厚朴。胃熱,煩熱、嘔噦、噁心不止,加炒黃連、梔子、竹茹、烏梅。脾胃熱,瀉不止,加炒蒼朮、炒芍藥、梔子、訶子、烏梅,去厚朴、半夏。脾胃飽悶,加木香磨用、白豆蔻、益智,去山藥、烏梅、炒米。
白話文:
苓白朮散加減方
治療:持續嘔吐腹瀉,脾胃虛弱無力,飲食不振。
藥材:
- 人參
- 白朮
- 茯苓
- 山藥
- 半夏
- 陳皮
- 甘草
- 砂仁
- 厚朴
- 藿香
- 蓮肉
- 烏梅
- 炒米
加減方:
- 夏天可加扁豆。
- 姜一片,棗二枚,水煎,不拘時服。
其他加減:
- 胃寒,嘔吐不止,加丁香、乾薑。
- 胃寒,瀉不止,加乾薑、官桂、肉果、訶子,去半夏、厚朴。
- 胃熱,煩熱、嘔噦、噁心不止,加炒黃連、梔子、竹茹、烏梅。
- 脾胃熱,瀉不止,加炒蒼朮、炒芍藥、梔子、訶子、烏梅,去厚朴、半夏。
- 脾胃飽悶,加木香磨用、白豆蔻、益智,去山藥、烏梅、炒米。
中滿分消湯加減
治脾虛發腫,飽悶成中滿。
蒼朮,厚朴,陳皮,枳殼,砂仁,木香,茯苓,白朮,香附,豬苓,澤瀉,大腹皮
若胸腹脹滿,加蘿蔔子、木通,去澤瀉。胸腹飽悶,加蘇子、桑白皮,去白朮、茯苓。小便短赤,加梔子、滑石、車前子、木通,去澤瀉、白朮。瀉,加炒山藥、車前子、炒蒼朮、白朮、芍藥,去枳殼。脅下若痛,加青皮。惡寒,手足冷,加官桂少許。大便燥結,加當歸、火麻仁。
白話文:
[中滿分消湯]加減
治療脾虛導致腹脹,飽脹感,形成中滿症。
藥方:
- 蒼朮
- 厚朴
- 陳皮
- 枳殼
- 砂仁
- 木香
- 茯苓
- 白朮
- 香附
- 豬苓
- 澤瀉
- 大腹皮
加減:
- 若胸腹脹滿,加蘿蔔子、木通,去澤瀉。
- 胸腹飽悶,加蘇子、桑白皮,去白朮、茯苓。
- 小便短赤,加梔子、滑石、車前子、木通,去澤瀉、白朮。
- 瀉,加炒山藥、車前子、炒蒼朮、白朮、芍藥,去枳殼。
- 脅下若痛,加青皮。
- 惡寒,手足冷,加官桂少許。
- 大便燥結,加當歸、火麻仁。
姜一片,蘿蔔子、燈心各一撮,水煎服。
香砂六君子湯加減
治脾虛,不思飲食,食後倒飽。
香附,砂仁,人參,白朮,茯苓,半夏,陳皮,厚朴,木香,白豆蔻,益智仁
胃口虛寒,嘔吐不止,去木香、益智仁,加丁香、藿香,即藿香安胃散。
薑、棗煎服。
木香枳朮丸
治脾胃症,胸腹飽悶不舒。
木香,枳實,白朮,白豆蔻,砂仁,厚朴,香附,橘紅,甘草
共為末,糯米粉、荷葉煎湯打糊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清米湯下,寒月淡薑湯下。
白話文:
將一片生薑,一小撮蘿蔔子、燈心草一起用水煎煮服用。
針對脾胃虛弱、食慾不振、飯後腹脹的症狀,可以加減六君子湯的藥材。
六君子湯的組成藥材包括:香附、砂仁、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半夏、陳皮、厚朴、木香、白豆蔻、益智仁。
如果患者出現胃口虛寒、嘔吐不止的症狀,可以去除木香、益智仁,加入丁香、藿香,形成藿香安胃散。
可以用生薑、紅棗一起煎煮服用。
木香枳朮丸可以治療脾胃病症,例如胸腹飽脹、悶悶不舒。
木香枳朮丸的組成藥材包括:木香、枳實、白朮、白豆蔻、砂仁、厚朴、香附、橘紅、甘草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糯米粉和荷葉煎煮的糊狀湯藥製成丸藥,大小如桐子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可以用清米湯或溫薑湯送服,寒冷的月份可以用淡薑湯送服。
脾虛,食後倒飽,本方有白豆蔻,即豆蔻枳朮丸。脾虛,飲食不化,飽悶,胃口作痛,加神麯、山楂、麥芽,即曲糵枳朮丸。脾虛,飲食不化,胸腹滿脹,本方有香附、砂仁,即香砂枳朮丸。胸中痰氣阻塞滿悶,本方加瓜蔞、蘇子、半夏,姜水打糊,糯米粉糊為丸,淡薑湯下,即橘半枳朮丸。
補中益氣湯加減
白話文:
脾胃虛弱的人,飯後容易感到飽脹,可以服用白豆蔻製成的枳朮丸。如果脾胃虛弱導致消化不良,出現飽脹、胃痛等症狀,可以加神麴、山楂、麥芽製成曲糵枳朮丸。若脾胃虛弱導致消化不良,出現胸腹滿脹,可以加香附、砂仁製成香砂枳朮丸。如果胸悶氣短,可以加瓜蔞、蘇子、半夏,用薑水打成糊狀,再用糯米粉製成丸狀,用淡薑湯服用,稱為橘半枳朮丸。
針對脾胃虛弱,還可以根據情況在益氣湯的基礎上加減藥物。
治內傷脾胃,勞倦發熱。
人參,黃耆,白朮,當歸,陳皮,升麻,柴胡,甘草
胸腹脹滿,加砂仁、枳實、木香,去黃耆、升麻。
姜一片,棗二枚,烏梅一個,水煎,溫服。
白話文:
治內傷脾胃,勞倦發熱。
這方藥用於治療因脾胃虛弱、勞累過度而導致的發熱。
藥材:
- 人參
- 黃耆
- 白朮
- 當歸
- 陳皮
- 升麻
- 柴胡
- 甘草
加减:
- 若出現胸腹脹滿,可加入砂仁、枳實、木香,並去除黃耆、升麻。
用法:
- 將以上藥材加入姜一片、棗二枚、烏梅一個,用水煎煮,溫熱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