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璐

《醫通祖方》~ 一、桂枝湯 (1)

回本書目錄

一、桂枝湯 (1)

1. 一、桂枝湯

桂枝湯(《玉函》)

治風傷衛氣,脈浮緩,發熱,自汗,營衛不和。

桂枝(三錢),白芍(二錢),甘草(炙,二錢),生薑(五片),大棗(掰,四枚)

上五味水煎溫服,啜熱稀粥一盞,以助藥力,覆暖取微汗,效。不汗,少頃再服。

小建中湯(《玉函》)

治風木乘脾,寒熱腹痛。

桂枝湯倍芍藥,加膠飴三錢。

黃耆建中湯(《金匱》)

治虛勞,感寒發熱,自汗。

桂枝湯加黃耆錢半,膠飴一合。《千金》多人參二錢。

桂枝湯和營表藥,倍芍藥,加膠飴,便能建立中氣。以芍藥之酸斂護營血,膠飴之甘培養中土,更加黃耆以實衛氣,營衛臟腑俱和而受益多矣。《千金》於小建中方加入當歸,名曰內補建中,其調和中外之力可知。

陽旦湯(《千金》)

治冬溫脈浮,發熱,項強,頭痛。

桂枝湯加黃芩錢半。

陰旦湯(《千金》)

治冬溫內寒外熱,肢節疼痛,中挾寒食。

桂枝湯加黃芩錢半,乾薑五分。

陰霾四塞,非平旦之氣無以開啟陽和。桂枝湯原名陽旦,開啟陽邪之藥也,《千金》於中加入黃芩之苦寒,性輕以治冬溫在表之邪熱,仍以陽旦稱之。若兼挾寒食,再加乾薑之辛溫散結,以治中土之停滯,遂因之曰陰旦,與經絡之陰陽風馬牛不相涉也。

獨活湯(《千金》)

治風懿,奄忽不知人,咽中閉塞不能言,四肢不收,手足嚲曳。

桂枝湯桂枝易桂心,去大棗,加獨活、栝蔞根、生葛發其汗。不得汗,去獨活、栝蔞根、生薑,加防己、防風、麻黃。喑瘂不語,並皆治之。

當歸四逆湯(《玉函》)

治陽邪入犯厥陰,四肢厥逆。

桂枝湯去生薑,加當歸三錢,細辛、通草各一錢。

邪犯厥陰之界,有入無出,雖有熱邪,勢必從陰而為厥逆。故厥陰篇中有厥深熱深之例,以振發傳經之變端。病邪至此最為緊迫。醫者苟無成識於胸中,臨病將何措指?南陽先師乃毫不以厥逆為意,仍取太陽例中桂枝湯方,加入當歸協濟芍藥以護厥陰之營,細辛引領桂枝以為厥陰嚮導,通草通利膀胱以疏厥陰出路,與桂枝平分力量,為分解之捷徑。

雖厥陰與太陽兩經接壤,邪入陰,斷無復傳陽經之理,先輩六經例有不罷再傳之說,大可噴飯。而桂枝方中獨去生薑者,恐辛辣性暴,不待氣味入陰,便從太陽開發,轉虛其衛,再有何力以振驅邪之任歟?由是廣推大小青龍、大小柴胡和解營衛兩歧,表裡交界之邪必用薑棗為一定之法。若麻黃湯則專主寒傷營證,便與生薑無預,逮至三陰等治,從無一方泛用生薑者。

生薑為手頭常用之物,尚爾若此之慎,況有不察厥深熱深之旨,一見四肢厥冷,漫投姜附、四逆,於此能無慼慼乎?

內補當歸建中湯(《千金》)

白話文:

一、桂枝湯

桂枝湯(出自《玉函》這本書)

主要治療因為風邪侵襲導致衛氣虛弱,症狀為脈象浮緩、發熱、容易出汗,以及身體的營氣和衛氣不調和。

藥材組成:桂枝(三錢)、白芍(二錢)、甘草(炙烤過,二錢)、生薑(五片)、大棗(掰開,四枚)。

將以上五味藥材加水煎煮,溫熱服用。服藥後喝一碗熱稀粥,幫助藥力發揮。蓋上被子保暖,使身體微微出汗,症狀就會改善。如果沒有出汗,過一會兒可以再服一次。

小建中湯(出自《玉函》這本書)

主要治療因為風木之邪侵犯脾胃,導致出現寒熱交替、腹痛等症狀。

藥方組成是在桂枝湯的基礎上,將白芍的用量加倍,再加入膠飴(麥芽糖)三錢。

黃耆建中湯(出自《金匱》這本書)

主要治療因虛勞而導致的感冒發熱、容易出汗等症狀。

藥方組成是在桂枝湯的基礎上,加入黃耆一錢半、膠飴一合(約等於一碗)。《千金方》中記載,還可以加入人參二錢。

桂枝湯是調和營衛的基礎方劑,將白芍用量加倍,再加入膠飴,就能夠建立中氣。芍藥的酸味能夠收斂保護營血,膠飴的甘甜能夠培養脾胃,再加上黃耆能夠加強衛氣,這樣營氣、衛氣、臟腑都能得到調和,從而獲得很大的益處。《千金方》中,在小建中湯的基礎上加入當歸,稱之為內補建中湯,可以知道它調和身體內外的力量。

陽旦湯(出自《千金》這本書)

主要治療冬季溫病,症狀為脈象浮、發熱、脖子僵硬、頭痛。

藥方組成是在桂枝湯的基礎上,加入黃芩一錢半。

陰旦湯(出自《千金》這本書)

主要治療冬季溫病,症狀為體內有寒氣,體表發熱,肢體關節疼痛,體內還有積食。

藥方組成是在桂枝湯的基礎上,加入黃芩一錢半、乾薑五分。

陰霾籠罩,只有清晨的陽氣才能夠開啟陽和之氣。桂枝湯原名陽旦湯,是開啟陽氣的藥方。《千金方》中加入黃芩的苦寒之性,用來治療冬季溫病在表面的熱邪,仍然稱之為陽旦湯。如果同時有寒食積滯,再加入乾薑的辛溫之性來散結,治療脾胃的停滯,因此稱之為陰旦湯,這和經絡的陰陽沒有關係。

獨活湯(出自《千金》這本書)

主要治療風邪侵入,導致突然昏迷不省人事,咽喉阻塞不能說話,四肢無力,手腳癱軟。

藥方組成是在桂枝湯的基礎上,將桂枝換成桂心,去掉大棗,加入獨活、栝蔞根、生葛,目的是發汗。如果沒有出汗,則去掉獨活、栝蔞根、生薑,加入防己、防風、麻黃。對於失聲不能說話的症狀,也都可以治療。

當歸四逆湯(出自《玉函》這本書)

主要治療陽邪侵犯厥陰經,導致四肢冰冷。

藥方組成是在桂枝湯的基礎上,去掉生薑,加入當歸三錢、細辛、通草各一錢。

邪氣侵入厥陰經,難以排出,即使有熱邪,也會因為陰氣的阻礙而導致四肢冰冷。所以,厥陰篇中提到有「厥深熱深」的情況,這是一種病邪傳經變化的徵兆。病邪發展到這種程度非常危急。如果醫生沒有明確的認識,遇到這種情況將會不知所措。南陽先師並沒有因為四肢冰冷而感到驚慌,仍然採用太陽經的桂枝湯,加入當歸來協助芍藥保護厥陰的營血,用細辛引導桂枝進入厥陰經,用通草來疏通膀胱,使邪氣從厥陰經排出,與桂枝的力量相輔相成,這是解決問題的捷徑。

雖然厥陰經和太陽經相鄰,但是邪氣進入厥陰經,斷然沒有再傳回太陽經的道理。前輩醫家所說的六經傳變理論,有些地方實在是荒謬。而桂枝湯中獨獨去掉生薑,是因為生薑的辛辣之性太過強烈,恐怕還沒來得及進入陰經,就從太陽經發散了,反而會虛弱衛氣,還怎麼能有力量驅趕邪氣呢?由此可以推廣到大小青龍湯、大小柴胡湯,它們都是和解營衛之間、表裡之間的邪氣,一定會用到薑棗。而麻黃湯則專門針對寒邪傷及營血的症狀,因此不需要使用生薑。至於治療三陰經的方劑,更沒有哪一方會廣泛使用生薑的。

生薑是常用的藥材,使用尚且如此謹慎,更何況那些不了解「厥深熱深」的道理,一見到四肢冰冷,就隨意使用薑附子、四逆湯的醫生呢?他們能不感到羞愧嗎?

內補當歸建中湯(出自《千金》這本書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