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不知醫必要》~ 卷二 (48)
卷二 (48)
1. 驚啼
此症與驚風不同,與大驚猝恐者亦異。蓋小兒肝氣未充,膽氣最怯,凡耳聞驟聲,目睹驟色,雖非大驚猝恐,亦能怖其神魂,醒時受怖,寐則驚惕,或振動不寧,或忽爾啼叫,或微有煩熱,皆神怯不安之症,宜以安神養氣為主。驚啼多淚,忽啼忽止者是驚惕。啼叫無度,聲長不揚者是腹痛。
白話文:
這病症和一般的驚風不同,也和因巨大驚嚇或突然的恐懼所引起的反應有所區別。小兒的肝氣尚未充盈,膽氣特別怯弱,只要耳朵突然聽到大聲,或是眼睛突然看到刺激性的顏色,就算不是巨大的驚嚇或突然的恐懼,也能嚇到他們的精神,讓他們感到恐慌。當他們清醒時受到驚嚇,睡著了就會做惡夢,或者會出現不安的動作,或是突然開始哭泣,甚至可能有點低燒,這些都是精神受到驚嚇不安的症狀。治療上,應該以安撫精神、養護元氣為主要目標。
如果孩子哭泣時伴有大量淚水,且哭聲時斷時續,這是因為受到驚嚇。如果孩子哭聲無止境,聲音拉得很長但音量不大,這可能是因為肚子痛。
2. 驚啼列方
硃砂安神丸,寒,治寐中驚悸而煩熱者。
生地,當歸,黃連(各一錢,薑汁炒),甘草(五分)
共研末,米飲和丸,如芡實大,硃砂為衣,每服一丸,滾水開融灌下。
參麥湯,微涼,治驚悸而微煩熱者。
生黨參(去蘆,八分),麥冬(去心,六分),北味(三分)
水煎。
團參散,補,治心虛驚悸。
黨參(去蘆,飯蒸),當歸(各二錢)
共研細末,每服一錢,用豬心一片,硃砂五釐,煎湯下。
安神丸,補,治受驚嚇而驚啼者。
黨參(去蘆,飯蒸),棗仁(炒),茯神(各七分),陳皮,白芍(酒炒),當歸(各五分),炙草(四分)
共研末,薑汁和丸,如芡實大,每服一丸,白湯開下。
白話文:
【驚啼列方】
- 硃砂安神丸:性質偏寒,適用於睡夢中因驚嚇而心悸並伴隨煩躁與熱感的人。
藥材:生地、當歸、黃連(需用薑汁炒過)、甘草。
創作方式:所有藥材各取相等份量研磨成粉,以米湯混合搓成大小類似芡實的丸狀,外層裹上硃砂粉。每次服用一丸,以熱水融化後吞服。
- 參麥湯:性質微涼,適合驚悸且輕微煩熱的情況。
藥材:生黨參(去蘆)、麥冬(去心)、北五味子。
創作方式:以上藥材用水煎煮。
- 團參散:具有補益效果,適用於心虛導致的驚悸。
藥材:黨參(去蘆,飯蒸)、當歸。
創作方式:兩種藥材各取相等份量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一錢,搭配一片豬心與五釐硃砂煎煮的湯水服用。
- 安神丸:具有補益效果,適用於受驚嚇而夜啼的人。
藥材:黨參(去蘆,飯蒸)、酸棗仁(炒)、茯神、陳皮、白芍(酒炒)、當歸、炙草。
創作方式:所有藥材各取一定比例研磨成粉,以薑汁混合搓成大小類似芡實的丸狀,每次服用一丸,以清水吞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