梁廉夫

《不知醫必要》~ 卷二 (4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47)

1. 急驚

小兒或感風寒,或積乳食,皆能生痰,痰積則化火。或受暑熱,亦能生火。失於清解,則痰隨火升,痰火上壅,閉其肺竅,則諸竅俱閉。其症壯熱,痰壅,昏悶不醒,竄視反張,搐搦顫動,牙關緊急,口中氣熱,頰赤唇紅,飲冷便秘。此因痰火鬱結,肝風內動而然,宜利火降痰,醒後當清熱養血。

肝主筋,肝失所養,則筋脈乾熱,故外作抽搐拘攣,而現青色。此是肝風內動,非外風也。不可誤治。血虛則肝風內動,風動則肝火愈熾,火熾則肺金虧,肝邪愈盛。若屢服祛風化痰,瀉火辛散之劑,便當認作脾虛血損,急補脾土,庶不至變慢脾之症。凡小兒服藥後,余藥須與乳母服,乳母宜忌口。

白話文:

[急驚]的情況如下:小孩可能因為感受風寒,或是消化不良如積乳食,都能產生痰液,痰液積聚久了就會轉化為火熱。或者在酷熱的夏季,也會產生火熱。如果沒有及時清解,痰液會隨著火熱上升,痰火上壅,阻塞了肺部的通道,這樣所有的通道都會被封閉。病徵表現為高燒、痰多,昏睡不醒,眼神散亂,肌肉抽搐顫抖,牙關緊閉,口中呼出的氣溫熱,臉頰紅赤,嘴脣紅,想喝冷水,大便乾硬。這是因為痰和火鬱結在體內,肝臟內風動而導致的,治療應該著重於清火降痰,醒來後應清熱養血。

肝臟主管筋絡,如果肝臟得不到足夠的養護,筋絡就會乾燥且熱,因此外在表現為肌肉抽搐拘攣,皮膚呈現青色。這是肝風內動的現象,並非外風引起的,不能誤診。血液不足會導致肝風內動,風動會讓肝火更熾烈,肝火熾烈又會使肺部功能減弱,肝臟的問題更嚴重。如果長期服用袪風化痰,清火辛辣的藥物,就應該考慮到可能是脾虛血損,應該立即補充脾胃,這樣才能避免轉變成慢性脾虛的病症。所有小孩服用藥物後,剩餘的藥物應給哺乳母親服用,哺乳母親應注意飲食禁忌。

2. 急驚列方

利火降痰湯,寒,治急驚壯熱,痰壅,昏悶不醒,搐搦顫動。

柴胡(八分),黃芩(七分),陳皮(六分),天竹黃(一錢五分),鉤藤(二錢),連翹(一錢),木通(七分),細甘草(四分)

清熱降痰湯,涼,治同上。

柴胡(一錢),連翹(八分),蟬蛻(去頭足,四隻),鉤藤鉤(一錢五分),陳皮(五分),澤瀉(鹽水炒,六分),甘草(三分)

加竹瀝水半酒杯,沖藥服。

生地丹參湯,涼,治急驚初愈,清熱養血者。

生地(一錢五分),丹參(一錢),青蒿(七分),白芍(酒炒,八分),丹皮(五分),桔梗(六分),竹葉(四分),甘草(三分)

人參竹葉湯,涼補,治虛弱小兒,急驚初愈。

生黨參(去蘆,二錢),生竹葉(二十片)

水煎。

白話文:

【急驚列方】

  1. 利火降痰湯:性質偏寒,適用於急驚症狀伴隨高熱,痰多堵塞,昏沉不醒,以及抽搐顫抖的情況。
  • 柴胡:8分
  • 黃芩:7分
  • 陳皮:6分
  • 天竹黃:1錢5分
  • 鉤藤:2錢
  • 連翹:1錢
  • 木通:7分
  • 細甘草:4分
  1. 清熱降痰湯:屬涼性,同樣用於治療上述急驚症狀。
  • 柴胡:1錢
  • 連翹:8分
  • 蟬蛻(去頭足):4隻
  • 鉤藤鉤:1錢5分
  • 陳皮:5分
  • 澤瀉(鹽水炒):6分
  • 甘草:3分
  • 加入半杯竹瀝水,與藥材一同服用。
  1. 生地丹參湯:涼性,適用於急驚症剛恢復,需要清熱養血的情況。
  • 生地:1錢5分
  • 丹參:1錢
  • 青蒿:7分
  • 白芍(酒炒):8分
  • 丹皮:5分
  • 桔梗:6分
  • 竹葉:4分
  • 甘草:3分
  1. 人參竹葉湯:涼補,適合體弱兒童在急驚症後期服用,以助康復。
  • 生黨參(去蘆):2錢
  • 生竹葉:20片
  • 用水煎煮服用。

3. 慢驚

小兒慢驚,因作吐作瀉,或吐瀉交作,稍久則脾土虛弱,肝木乘之。其症氣微神緩,昏睡露睛,痰鳴氣促,鼻煽,乍發乍靜,時涼時熱,面部淡白,瀉漸青色,手足微搐無力,神氣懨懨不振,乃脾虛生風,無陽症也。此症多因病後,或因誤用寒涼,損傷脾胃所致。然亦有小兒脾胃素弱,不必病後及誤藥者。

總屬脾胃虛寒之症,初起當用溫補,加藿香、煨姜。糞見青色,即加木香,或肉桂。若手足漸冷,唇舌痿白,此將脫之候,速用附子以回陽,方可以救。一切驅風逐痰之藥,絲毫不得用。

白話文:

【慢性驚厥】

小孩出現慢性驚厥的情況,通常是因為嘔吐或腹瀉,或是兩者交替發生,時間一長,就會導致脾胃功能虛弱,進而讓肝臟的功能過度活躍。這種病症的特徵是氣息微弱、精神緩慢、昏睡且眼睛半開、喉嚨有痰聲、呼吸急促、鼻翼翕動、病情時好時壞、體溫時冷時熱、臉部顏色蒼白、拉肚子的排泄物漸漸轉為青色、手腳微微抽搐且無力、精神萎靡不振,這就是因為脾胃虛弱而產生風邪,並沒有出現熱性的症狀。這種病症大多發生在疾病後期,或者是因為誤用了寒涼的藥物,損害了脾胃功能所導致的。然而,也有小孩本身脾胃就比較虛弱,不一定是在疾病後期或誤用藥物才會出現這種情況。

總的來說,這種病症都屬於脾胃虛寒的範疇,一開始應該使用溫補的療法,加上藿香和炮製過的薑片。如果大便呈現青色,就應該加入木香或肉桂。如果手腳慢慢變得冰冷,嘴脣和舌頭看起來蒼白,這是病情惡化的跡象,應該馬上使用附子來恢復體內的陽氣,這樣才能救治。所有驅風和排除痰液的藥物,一點都不能使用。

4. 慢驚列方

加味異功散,溫補,治慢驚初起。

黨參(去蘆,飯蒸),白朮(飯蒸),鉤藤,當歸(各一錢),陳皮(五分),茯苓(七分),炙草(四分)

加煨姜一片煎。泄瀉則去當歸。

加味六君子湯,熱補,治慢驚昏睡,露睛,痰鳴,氣促。

黨參(去蘆,米炒),白朮(淨炒,各一錢),半夏(制,七分),乾薑(四分),陳皮(五分),茯苓(八分),炙草(四分)

附子理中湯,補大熱,治慢驚手足漸冷,唇舌痿白者。

黨參(去蘆,米炒),白朮(淨炒,各一錢五分),附子(制,七分),乾薑(微炒,四分),炙草(五分),紅棗(一枚)

附桂地黃湯,補大熱,治慢驚口燥舌焦,陰症似陽者。

熟地(三錢),白芍(酒炒,一錢五分),附子(制,六分),澤瀉(鹽水炒),黨參(去蘆,米炒,各一錢),肉桂(去皮,另燉,二分)

白話文:

【慢驚列方】

  1. 加味異功散:具有溫補作用,適用於慢驚風剛開始的情形。 成份包含黨參(去蘆,飯蒸)、白朮(飯蒸)、鉤藤、當歸(各一錢)、陳皮(五分)、茯苓(七分)、炙草(四分)。加入一片煨姜煎煮。若出現腹瀉,應去除當歸。

  2. 加味六君子湯:屬熱補,適用於慢驚風患者出現昏睡、眼睛露出眼白、痰聲、呼吸急促的情況。 成份為黨參(去蘆,米炒)、白朮(淨炒,各一錢)、半夏(制,七分)、乾薑(四分)、陳皮(五分)、茯苓(八分)、炙草(四分)。

  3. 附子理中湯:有補大熱的功效,適用於慢驚風手腳逐漸冰冷,脣舌萎白的症狀。 成份包括黨參(去蘆,米炒)、白朮(淨炒,各一錢五分)、附子(制,七分)、乾薑(微炒,四分)、炙草(五分)、紅棗(一枚)。

  4. 附桂地黃湯:同樣具有補大熱的效果,用於治療慢驚風口乾舌燥,看似陽證實為陰證的患者。 成份有熟地(三錢)、白芍(酒炒,一錢五分)、附子(制,六分)、澤瀉(鹽水炒)、黨參(去蘆,米炒,各一錢)、肉桂(去皮,另燉,二分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