梁廉夫

《不知醫必要》~ 卷二 (4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49)

1. 腹脹腹痛

小兒肚腹或痛或脹,雖由食積與寒涼傷脾而然,然使脾胃不虛,則腹中和暖,運化以時,何至為寒涼食積所傷。故治之者,當以健脾暖胃為主,審無火症,不得妄用涼藥。無拒按堅實等症,切不可妄用攻擊之藥。慎之。

白話文:

【腹部脹痛】

小孩子有時候會肚子痛或是脹,這雖然可能是因為吃太多食物導致消化不良,或是吃了過於寒涼的食物傷害到脾胃所導致。但是,如果脾胃功能正常,那麼腹部就會保持溫暖,食物可以適時地被消化吸收,怎麼會受到寒涼食物或消化不良的影響呢?

因此,在治療上,應該以強化脾胃功能和溫暖胃部為主要目標。在確定沒有發炎的情況下,不能隨便使用性質寒涼的藥物。若孩子並沒有腹部按壓痛、硬實等情況,絕對不可以輕易使用劇烈的攻下藥物。這一點要特別小心。

2. 腹脹腹痛列方

藿香飲,和,治腹痛。

黨參(去蘆,飯蒸),藿香(各一錢),陳皮(五分)

加生薑一小片煎。

四君子加味湯,溫補,治寒滯腹痛。

黨參(米炒,去蘆),白朮(淨炒,各一錢),藿香,木香(各六分),茯苓,炙草(四分),煨姜(一片)

加味六君子湯,補去積,治腹有食積,痛而兼脹者。

黨參(去蘆,飯蒸),白朮(淨炒,各一錢),茯苓(七分),神麯(炒,八分),陳皮(四分),半夏(制,五分),木香(六分),炙草(三分)

芍藥枳實散,消微補,治小兒肚腹膨脹,或不時作痛,大人亦宜。

白朮(淨,四錢),枳實(麵煨,去瓤,二錢),赤芍,蓮仁(去心),陳皮(各一錢)

加炒香老米一錢,共研細末,量兒大小,或一錢,或一錢零,米飲調下,白湯下亦可。

白話文:

【腹脹腹痛治療方式】

  1. 藿香飲:這款飲品有助於緩解腹痛。所需材料為黨參(去除蘆部後飯蒸)、藿香(各約3克)、陳皮(約1.5克)。加入一小片生薑一同煎煮。

  2. 四君子加味湯:此湯具有溫補效果,適用於因寒冷導致的腹痛。所需材料為黨參(米炒過,去除蘆部)、白朮(淨炒,各約3克)、藿香、木香(各約1.8克)、茯苓、炙草(約1.2克)、煨姜(一片)。

  3. 加味六君子湯:此湯能補身同時去積,適用於腹部有食物積累,疼痛且伴有脹感的情況。所需材料為黨參(去除蘆部後飯蒸)、白朮(淨炒,各約3克)、茯苓(約2.1克)、神麯(炒過,約2.4克)、陳皮(約1.2克)、半夏(處理過,約1.5克)、木香(約1.8克)、炙草(約0.9克)。

  4. 芍藥枳實散:此散具有消微補的作用,可用於治療兒童肚子膨脹,或不定時的腹痛,成人也適合服用。所需材料為白朮(淨,約12克)、枳實(麵包覆煨烤,去除果肉,約6克)、赤芍、蓮仁(去除心部)、陳皮(各約3克)。另外加入炒香的老米約3克,一起磨成細粉,根據兒童年齡大小,每次服用約3克或略多,用米湯調服,或直接用開水送服亦可。

3. 疳症

小兒疳疾,皆因病後脾胃虧損,或用藥過傷,不能傳化乳食,內亡津液,虛火妄動。或乳母六淫七情,飲食起居失宜,致兒為患。凡疳在內者,目腫腹脹,瀉痢青白,體漸瘦弱。疳在外者,鼻下赤爛,頻揉鼻耳,或肢體生瘡。其症不一,治亦多方。而有驗有不驗,竟有過服寒涼克伐之劑而斃者,故不可不慎。

疳者,干也。因脾胃津液乾涸而然。在小兒為疳疾,在大人則為癆瘵,宜兼調補脾胃為要。

白話文:

[疳症]的內容如下:

兒童的疳疾,大多因為生病後脾胃功能受損,或者用藥過量導致脾胃受傷,無法正常消化吸收母乳和食物,導致體內津液流失,虛火無端生起。有時候,是因為哺乳母親的生活習慣不良,如飲食、起居不當,或是情緒波動大,也會讓孩子染上此病。如果疳症發生在體內,會出現眼睛浮腫、腹部膨脹、拉肚子且糞便顏色偏青白,身體逐漸變得消瘦。如果疳症出現在體外,可能會有鼻子下方紅腫潰爛,頻繁地抓撓鼻子耳朵,或者身體某部位長出瘡口。這種病症的表現多種多樣,治療方法也各有不同。但有些治療效果好,有些卻不然,甚至有人因為服用過量寒涼或刺激性藥物而喪命,所以對待此病一定要謹慎。

"疳"字的本意是"乾燥",是因為脾胃的津液乾涸所導致的。對於兒童來說,這就是疳疾;對於成人而言,則可能發展成為肺結核。因此,無論是兒童還是成人,調整和補充脾胃功能都是至關重要的。

4. 疳症列方

治疳疾藥

皮硝(三錢),苦杏仁(二錢),生梔子(七個),真頭道酒糟(一兩),蔥頭(七個,每個約長一寸),白灰面(三錢),大紅棗(去核,七個)

共入石臼內,搗爛成泥,用白布二塊,約寬五寸,將藥在布上攤勻,一貼肚臍,一貼背後,正對肚臍之處,用帶捆好,貼三日肉見青色即愈。如未見青,再換藥一次,無有不效。

治疳奇方

羊尿脬(六七隻,吹脹陰乾),頂上汾酒(一瓶)

將汾酒灌入尿脬內,用線紮緊,掛小兒心口胃脘之間。症重者,不過數時,其酒自然消減,必須秤准方知減否。如減再換一個,入酒掛上,換至數個,酒不消減即愈。無汾酒用好燒酒亦可。

消疳散,和,治疳積眼。

雄黃(二分),石決明(煅,一錢五分),海螵蛸(煅去殼,五分),正辰砂(一分),滑石(五分),蘆甘石(童便泡一日一夜,燒透,以能浮水為度,五分)

共研細末,加冰片五釐再研,量兒大小,或三四分,或五六分,用不落水雞肝一副,竹刀切破,上開下連,摻藥在內,線紮好,加淘米水入砂灌煮熟,連湯食盡,神效之至。

白話文:

【治療疳疾的藥物】

使用皮硝三錢、苦杏仁二錢、生梔子七顆、真頭道酒糟一兩、蔥頭七個(每個約長一寸)、白灰面三錢、大紅棗七個(去核)。

將這些藥材一同放入石臼內,搗爛成泥狀。取兩塊寬約五寸的白布,將藥泥均勻地塗抹於布上,一片貼在肚臍位置,另一片則貼在背部與肚臍相對的位置,用繩子綁緊。若連續貼三天後皮膚呈現青色,即表示疾病已痊癒。如果皮膚仍未轉青,則需更換新藥,此方法必定有效。

【神奇的疳疾療法】

準備六到七個羊尿脬,先吹脹並讓其自然乾燥,再備一瓶頂級汾酒。

將汾酒倒入羊尿脬中,用線扎緊封口,然後將尿脬掛在小孩心口及胃脘之間。對於病情嚴重的小孩,幾小時內汾酒就會逐漸減少,必須使用秤來確定是否真的減少。如果汾酒減少,就需更換新的尿脬,重新倒入汾酒掛上,直至數次更換後汾酒不再減少,疾病即告痊癒。若無汾酒,使用優質的燒酒亦可。

【消疳散】,這是一種可以治療疳疾引發的眼疾的配方。

雄黃二分、煅石決明一錢五分、煅海螵蛸五分、正辰砂一分、滑石五分、蘆甘石五分(需先浸泡在童子尿中一天一夜,再燒透,直到它能夠浮在水上)。

將所有材料研磨成細粉,再加入五釐的冰片混合,根據小孩的年齡和體型,使用三到五分的藥粉。取一副雞肝,用竹刀切開,但不要完全切斷,將藥粉撒在雞肝中,用線縫合,再加入淘米水放入砂鍋中煮熟,讓小孩把雞肝和湯一起吃下,效果極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