梁廉夫

《不知醫必要》~ 卷二 (3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39)

1. 脫肛

大腸與肺為表裡,肺虛則大腸滑脫。故有因久瀉久痢,脾腎氣陷而脫者。有因中氣虛寒,不能收攝而脫者。有因色欲傷腎而脫者。有因酒濕傷脾而脫者。有因腎氣本虛而脫者。有因過服寒涼而脫者。亦有因濕熱下墜而脫者。然熱者必熱赤腫痛,乃系實症。不然非氣虛,即陽虛也。須用溫補升提之藥始效。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談的是「脫肛」的情況,內容如下:

大腸和肺是相互影響的,如果肺部虛弱,會導致大腸機能失調,發生滑脫現象。有時,長期的腹瀉或痢疾,使得脾臟和腎臟的功能下降,也會導致脫肛。另外,中氣虛弱且身體寒冷,無法有效控制腸道,也會造成同樣問題。還有可能是因為過度的性生活傷害到腎臟,或是飲酒過量,濕氣影響脾臟,導致腸道功能異常。也可能因為腎氣原本就不足,或是過度服用寒涼的藥物,造成腸道鬆弛。當然,也可能由於濕熱下墜所導致。然而,如果是因為熱氣導致的,通常會伴有紅腫疼痛的現象,這種情況屬於實證。如果不是因為氣虛,那很可能就是陽氣不足。治療上,需使用溫補和提升的藥物,才能見效。

2. 脫肛列方

涼血清腸湯,涼兼補,治大腸血熱脫肛。

生地(二錢),當歸,白芍(酒炒),槐花(炒,各一錢五分),黃芩(一錢),川芎(五分),升麻(六分),甘草(七分)

加味補中益氣湯,涼補,治脾虛下陷而有熱者。

炙耆,黨參(去蘆),白朮(淨),槐花(各一錢五分),當歸,黃芩(各一錢),升麻(五分),柴胡(七分),陳皮(六分),炙草(七分)

如無熱則去黃芩、槐花,加北味七分,薑棗同煎。

柯子人參湯,補,治脫肛。

黨參(去蘆,米炒,二錢),白朮(淨炒),蓮仁(去心,炒),歸身,茯苓(各一錢五分),升麻(蜜炙,五分),柯子(杵一隻),炙草(七分)

加生薑二片煎。如臟寒,加乾薑,隨宜。或再加附子。

升陽除濕湯,和,治酒濕脫肛。

白朮(淨),葛花,茯苓(各一錢五分),升麻(六分),澤瀉(鹽水炒),蒼朮(米泔水浸),神麯(各一錢),甘草(五分)

加生薑二片煎。

參耆白朮湯,補,治瀉痢與產育氣虛脫肛。

黨參(去蘆,米炒,二錢),炙耆,白朮(淨炒),肉蔻霜,茯苓(各一錢五分),淮山(炒,二錢),升麻(蜜炙,六分),炙甘草(七分)

加生薑二片煎。或加製附子五分。

補陰益氣湯,補,治陰虛肝腎不足而下陷脫肛者。

熟地(三錢),黨參(去蘆,米炒),淮山(炒,各二錢),當歸(一錢五分),陳皮(七分),升麻(蜜炙,五分),炙草(一錢),生薑(二片)

蟠龍散,治熱症脫肛腫痛者。

地龍(曬乾,五錢),風化硝(一兩)

共研細末,先用荊芥八錢,生蔥四根煎湯,候溫,以軟帛淋洗拭淨,如濕則將藥末摻之,干則調芝麻油塗之。須以油紙托上。

明礬五倍子散,治脫肛。

五倍子(三錢),白礬(二錢)

共研末,用水二碗煎沸,候溫以軟帛蘸湯淋洗,日數次,即上。如脫肛長者,淋洗後,以油紙托上,四圍皆用赤石脂研細末摻之。

白話文:

[脫肛治療方]

【涼血清腸湯】:具有清熱涼血及滋補的效果,適用於因大腸熱毒導致的脫肛症狀。成分包括:生地(6克)、當歸、白芍(經酒炒過)、槐花(炒過,各4.5克)、黃芩(3克)、川芎(1.5克)、升麻(1.8克)、甘草(2.1克)。

【加味補中益氣湯】:具涼補作用,適合脾虛下陷且伴隨熱象的情況。成分包括:炙耆、黨參(去除蘆部)、白朮(淨選)、槐花(各4.5克)、當歸、黃芩(各3克)、升麻(1.5克)、柴胡(2.1克)、陳皮(1.8克)、炙草(2.1克)。若無熱象,可去掉黃芩和槐花,並加入北味(7分),薑、棗一同煎煮。

【柯子人參湯】:具滋補效果,用於治療脫肛。成分包括:黨參(去除蘆部,米炒,6克)、白朮(淨選,炒過)、蓮仁(去心,炒過)、歸身、茯苓(各4.5克)、升麻(蜜炙,1.5克)、柯子(搗碎一隻)、炙草(2.1克)。加入生薑兩片一同煎煮。若臟腑寒冷,可加入乾薑,酌情添加。或再加入附子。

【升陽除濕湯】:具有調和作用,適用於因酒濕導致的脫肛。成分包括:白朮(淨選)、葛花、茯苓(各4.5克)、升麻(1.8克)、澤瀉(鹽水炒過)、蒼朮(米泔水浸泡)、神麯(各3克)、甘草(1.5克)。加入生薑兩片一同煎煮。

【參耆白朮湯】:具滋補效果,適用於因瀉痢、產育致氣虛導致的脫肛。成分包括:黨參(去除蘆部,米炒,6克)、炙耆、白朮(淨選,炒過)、肉蔻霜、茯苓(各4.5克)、淮山(炒過,6克)、升麻(蜜炙,1.8克)、炙甘草(2.1克)。加入生薑兩片一同煎煮。或可加入附子(5分)。

【補陰益氣湯】:具滋補效果,適用於因陰虛肝腎不足導致的下陷脫肛。成分包括:熟地(9克)、黨參(去除蘆部,米炒)、淮山(炒過,各6克)、當歸(4.5克)、陳皮(2.1克)、升麻(蜜炙,1.5克)、炙草(3克)、生薑(兩片)。

【蟠龍散】:適用於因熱毒導致的脫肛腫痛。成分包括:地龍(曬乾,15克)、風化硝(30克)。共研磨成細粉,先用荊芥(24克)、生蔥(四根)煎湯,待溫度適中,用柔軟的布料淋洗擦拭乾淨,若濕潤,可撒上藥粉;若乾燥,可用芝麻油調和塗抹。需用油紙承託。

【明礬五倍子散】:適用於脫肛。成分包括:五倍子(9克)、白礬(6克)。共研磨成粉,用水兩碗煎沸,待溫度適中,用柔軟的布料蘸湯淋洗,每日數次,即可。若脫肛較長,淋洗後,需用油紙承託,四周均勻撒上赤石脂細粉。

3. 泄瀉

泄瀉之症,有寒有熱。實熱者,形氣有餘,聲音壯亮,飲食裕如,舉動輕捷。虛寒者,形氣不足,精神短少,言語輕微,舉動疲倦。以此辨之,始無所誤。但人之病此,實熱固有,而虛寒居多。辨之未真,不如先服平劑為妥。水瀉系清濁不分,利其小便自愈。挾濕則兼用去濕藥一二味。

若口中和,小便清長,切不可利,利則傷陰。又有洞瀉一症,忽然大瀉不止,或汗或喘,最為危候。多因夏月伏陰在內,虛寒人恣食寒涼蔬果所致,須速服大劑附子理中湯,乃可挽回。

白話文:

關於腹瀉這病症,可能由冷或熱引起。如果是因為實熱導致的,患者會表現出體力充沛,聲音宏亮,飲食正常,行動敏捷。相反地,若是虛寒導致,患者會顯得體力不濟,精神不佳,說話聲音微弱,行動疲憊。透過這些特徵來判斷,就不會有誤診的情況。然而,人們發生腹瀉,雖有可能是實熱引起,但多數情況下是由虛寒造成的。如果無法確定,不如先使用性質溫和的藥物比較安全。

水瀉的情況,通常是身體無法區分清水和糞便,這種情況只要促進小便,病症就能緩解。若是因為濕氣過重導致的瀉肚,可以加上一兩種去濕的藥物。

如果患者口裡感覺舒服,且小便頻繁且量多,千萬不能用促進小便的方式治療,這樣會傷害體內的陰液。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叫做洞瀉,突然間劇烈腹瀉不停,可能伴隨出汗或呼吸困難,這種情況非常危險。多數是因為夏季時,體內有潛藏的寒氣,虛寒體質的人又過度食用寒涼蔬果導致的,必須馬上服用大量的附子理中湯,才能挽救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