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不知醫必要》~
1. 婦科補遺
2. 帶病
此症不外脾虛有濕,但分寒熱治之,無有不愈。又云:皆由中土虧損,帶脈不能收引,以致十二經之脈,因而內陷,宜用六君,加泡姜以補脾。甚則用補中益氣湯以提之。或用牡蠣等丸以澀之。不論用何方,加鹽水炒杵故紙一錢,甚驗。
加味異功散,補,治帶病因脾虛有濕。
黨參(去蘆,米炒,一錢五分),陳皮(一錢),扁豆(炒杵,一錢五分),生薏米(三錢),白朮(淨),山藥(炒,各二錢),澤瀉(鹽水炒,一錢),白茯苓(一錢五分),炙草(一錢)
如有熱,加蓮子心五分,黃柏一錢。色白清冷,腹痛多寒者,加乾薑一錢,或再加製附子一錢。
加味補中益氣湯,補,治帶病脾腎虧陷,不能收攝者。
炙耆,黨參(去蘆,米炒),歸身,白朮(淨),茯苓(各一錢五分),故紙(鹽水炒),陳皮(各一錢),升麻(三分,蜜炙),柴胡(五分),生薑(二片),紅棗(二枚),炙草(七分)
白話文:
這病症無非是脾臟虛弱且有濕氣,只要區分是寒是熱來治療,沒有不痊癒的。又說:都是因為中焦脾胃功能減弱,導致帶脈無法正常收縮,使十二經脈內陷,應該使用六君子湯,加上炮製過的薑來補脾。如果病情嚴重,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來提升體力。或者使用含有牡蠣的藥丸來固澀。無論使用哪種方法,加入一錢用鹽水炒過並搗碎的故紙,效果非常好。
加味異功散,主要補脾,治療因脾虛和濕氣引起的帶病。
藥方包含:黨參(去掉蘆部,米炒,1.5錢)、陳皮(1錢)、扁豆(炒後搗碎,1.5錢)、生薏米(3錢)、白朮(淨)、山藥(炒,各2錢)、澤瀉(鹽水炒,1錢)、白茯苓(1.5錢)、炙草(1錢)。
如果伴有熱象,可加入蓮子心五分,黃柏1錢。如果是白色且清冷,伴有腹痛且多寒的,可以加入乾薑1錢,或再加製附子1錢。
加味補中益氣湯,主要補脾腎,治療脾腎虧損,無法正常收攝的帶病。
藥方包含:炙耆、黨參(去掉蘆部,米炒)、歸身、白朮(淨)、茯苓(各1.5錢)、故紙(鹽水炒)、陳皮(各1錢)、升麻(三分,蜜炙)、柴胡(五分)、生薑(兩片)、紅棗(兩枚)、炙草(七分)。
3. 癥瘕
結有定處者,為症,屬血。行無定處者,為瘕,屬氣。各有虛實,或宜攻,或宜補,或宜攻補兼施,要審而治之。若任意攻下,與不守禁忌,縱嗜欲,未有不喪厥身者。
白話文:
如果病狀固定在同一地方,我們稱之為"癥",這通常和血液問題相關。相反的,如果病狀到處移動,沒有固定的部位,我們則稱之為"瘕",這通常和氣血運行有關。"癥"和"瘕"都有可能屬於虛證或實證,有的情況需要進行治療排除,有的則需要補養,還有些情況需要攻補同時進行,關鍵在於必須精確診斷後再進行治療。
如果隨意地進行強烈的治療,或者不遵守醫囑,放縱個人的慾望,這樣的行為最終很可能會危害到自身的健康。
4. 血症列方
五物煎,補兼散血,治瘀血作痛,或成形不散,在臍腹之下,初見停蓄,根盤未固者。
當歸(三錢),白芍(酒炒,二錢),熟地(三錢),川芎(一錢),肉桂(六分,去皮,另燉),桃仁(十粒,去皮尖,杵)
通瘀煎,和行散,治氣滯血積,實痛拒按者。
歸尾(二錢),紅花(新者,炒黃),山楂,香附,澤瀉(鹽水炒),烏藥(各一錢五分),青皮(一錢),木香(七分)
水煎,加酒一杯沖服。寒滯,加肉桂六分。微熱,加白芍一錢五分。血瘀不行,加桃仁七粒。
三稜散,攻峻劑,治積聚癥瘕,堅滿不散者。
白朮(淨炒),三稜(各六錢),蓬朮,當歸(各一錢六分),檳榔,木香(各一錢)
共為細末,每服三錢,沸湯調下。
加味四君湯,補兼行,治血症久而不散,人已虛弱者。宜兼用外治,方善。
黨參(去蘆,米炒),白朮(淨炒),川芎,茯苓(各一錢五分),木香(七分),當歸(二錢),炙草(六分)
加生薑二片煎。或服歸脾湯,重用木香,或服逍遙散、六君子湯,加木香,均當審而治之。
白話文:
【血癥列方】
-
五物煎:這是一種兼有補血和散血效果的藥方,適用於瘀血引起的疼痛,或是有固定形狀的瘀血在肚臍下方,剛開始堆積,尚未完全形成的狀況。
-
當歸3錢,白芍2錢(需先用酒炒過),熟地3錢,川芎1錢,肉桂6分(需去掉皮,另外燉煮),桃仁10粒(需去掉皮尖,搗碎)。
-
通瘀煎:這種藥方具有和血行氣散瘀的效果,適用於氣滯血瘀,實質疼痛且按壓會更痛的情況。
-
當歸尾2錢,紅花(新鮮的,炒至黃色),山楂,香附,澤瀉(需用鹽水炒過),烏藥,青皮(各1錢5分),木香7分。
-
用水煎煮後,加入一杯酒一同服用。如果因為寒冷導致氣滯,可再加入6分肉桂;若有微熱,則加1錢5分白芍;若是血液瘀滯不順,則再加7粒桃仁。
-
三稜散:這是強力的攻逐藥方,適用於積聚癥瘕,堅硬滿脹且不易消散的狀況。
-
白朮(淨炒)、三稜(各6錢),蓬朮,當歸(各1錢6分),檳榔,木香(各1錢)。
-
將以上材料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3錢,用熱水調服。
-
加味四君湯:這種藥方兼有補血和行血的效果,適用於長期血癥且身體已經虛弱的人。建議同時使用外治法,效果更佳。
-
黨參(去掉蘆,米炒),白朮(淨炒),川芎,茯苓(各1錢5分),木香7分,當歸2錢,炙甘草(6分)。
-
另加兩片生薑一起煎煮。或者服用歸脾湯,增加木香的份量;或者服用逍遙散、六君子湯,再加些木香,這些都應根據具體情況來選擇治療方式。
5. 氣瘕列方
木香調氣散,和行氣,治氣瘕。
大砂仁,木香,白蔻,丁香,白檀香,藿香,炙草
等分研末,每服二錢,淡鹽湯調下。
五磨飲,和行氣,治同上。
黨參(去蘆,米炒),烏藥,檳榔,正沉香,木香
等分研末,每服二錢,淡薑湯下。
香砂六君子湯,補兼行,治虛弱人氣瘕。
黨參(去蘆,米炒),白朮(淨炒),半夏(制),茯苓(各一錢五分),砂仁(炒,杵,五分),木香(六分),陳皮,炙草(各一錢)
加生薑二片煎。
熨痞方,治結有定處,無論男女皆宜。
先將麥面和成條,量痞大小圍住,第一層用麝香二三分摻上,第二層用真阿魏一二錢研細末摻,第三層用朴硝一二兩鋪蓋其上,以青布覆之。備熱熨斗二隻,於布上輪流熨之。覺腹中氣行寬快,即是痞消之兆。麝香、阿魏要真的,假者不驗。
白話文:
【氣瘕列方】
- 『木香調氣散』:這方子能調節氣機,治療氣瘕。
成份有大砂仁、木香、白蔻、丁香、白檀香、藿香、炙甘草,全部等量研磨成粉。每次服用兩錢,用淡鹽水調服。
- 『五磨飲』:同樣能調節氣機,適用於同樣病症。
需要黨參(去蘆,米炒)、烏藥、檳榔、正沉香、木香,所有成分等量研磨成粉。每次服用兩錢,用淡薑湯送服。
- 『香砂六君子湯』:此方既可補又可調,適用於氣虛型氣瘕。
需要黨參(去蘆,米炒)、白朮(淨炒)、半夏(制)、茯苓(各一錢五分)、砂仁(炒,杵,五分)、木香(六分)、陳皮、炙草(各一錢)。另需加入生薑二片一同煎煮。
- 『熨痞方』:此方適用於固定部位的結塊,不分男女都適合使用。
先將小麥麵和成條狀,根據結塊的大小圍繞其周圍。第一層撒上二到三分的麝香,第二層撒上一到二錢的真阿魏細粉,第三層鋪上一到二兩的朴硝,再以青布覆蓋。準備兩個熱熨斗,在布上交替熨燙。若感覺腹部氣機順暢,即表示結塊開始消除。必須使用真正的麝香和阿魏,否則效果不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