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不知醫必要》~ 卷二 (35)
卷二 (35)
1. 心腹痛
四神散,溫補,治產後血虛,或瘀血腹痛。
當歸(一錢),白芍(酒炒),川芎(各一錢),炮姜(六分)
水煎。
加味六君子湯,補,治產後脾虛腹痛,而嘔吐食少者。
黨參(去蘆,米炒,三錢),白朮(淨),半夏(制),當歸,茯苓(各一錢五分),陳皮,炙草(各一錢),煨姜(二片)
羊肉湯,溫補,治產婦虛弱,血氣不足而腹痛,或寒氣入腹,臍下脹痛,手不可按者。
精羊肉(四分),當歸(三錢),生薑(五片)
加蔥鹽煎,日服三次。兼嘔者,加陳皮七分,白朮一錢。
理中湯,熱補,治產後中氣虛寒而腹痛。
黨參(去蘆,米炒,三錢),白朮(淨炒,二錢),乾薑(微炒,七分),炙草(一錢)
水煎。
加味四物湯,補兼行,治產後因怒氣而心腹痛者。
當歸(三錢),川芎,柴胡(各一錢五分),熟地(二錢),白芍(酒炒,一錢),木香(六分)
如因氣滯者去柴胡。
通瘀煎,散血,治惡露留滯而心腹痛者。其症由漸而甚,或大小便不行,或小腹硬實而脹,或自下上衝,心腹痛極,如刀錐之刺,手不可近,與虛症不同。
歸尾(三錢),紅花(新者炒黃,二錢),香附,山楂(各二錢),烏藥,青皮(各一錢),木香(七分),澤瀉(鹽水炒,一錢五分)
水煎,加酒一杯服。如寒滯者,加肉桂四分。火盛內熱者,加梔子一錢。微熱血虛者,加酒炒白芍二錢。血虛澀滯者,加牛膝一錢。血瘀不行者,加去皮尖桃仁十粒,或元胡索一錢五分。痛近下者,服此方。若痛近上者,用失笑散三錢,溫酒調下。
白話文:
【心腹痛】
【四神散】:具有溫補效果,用於治療產後因為失血過多導致的虛弱,或是因為瘀血引發的腹部疼痛。
成分包含:當歸(約3克)、白芍(經酒炒製)、川芎(各約3克)、炮製過的薑(約1.8克)。用水煎煮服用。
【加味六君子湯】:具有補益作用,適用於產後脾臟虛弱,腹部疼痛,並且伴隨嘔吐、食慾不振的情況。
成分有:黨參(去蘆,米炒,約9克)、白朮(淨)、半夏(制)、當歸、茯苓(各約4.5克)、陳皮、炙草(各約3克)、煨姜(兩片)。
【羊肉湯】:溫補效果,適用於產婦體力虛弱,血氣不足導致的腹部疼痛,或是寒氣侵入腹部,肚臍下方脹痛,甚至手不能觸碰的情況。
主要材料:精選羊肉(約12克)、當歸(約9克)、生薑(五片)。加入蔥和鹽一起煎煮,每日服用三次。若伴有嘔吐,可再加入陳皮(約2.1克),白朮(約3克)。
【理中湯】:熱補作用,適用於產後中氣虛弱且寒冷導致的腹部疼痛。
成分有:黨參(去蘆,米炒,約9克)、白朮(淨炒,約6克)、乾薑(微炒,約2.1克)、炙草(約3克)。用水煎煮服用。
【加味四物湯】:兼具補益與行氣效果,適用於產後因怒氣導致的心腹部疼痛。
成分包括:當歸(約9克)、川芎、柴胡(各約4.5克)、熟地(約6克)、白芍(經酒炒製,約3克)、木香(約1.8克)。若因氣滯引起,則去掉柴胡。
【通瘀煎】:有活血散瘀效果,適用於惡露滯留導致的心腹部疼痛。症狀可能逐漸加重,或大小便不通暢,或小腹堅硬且腫脹,或感到氣息上衝,心腹部疼痛至極,如同被刀割針刺,手無法接近,與虛弱症狀不同。
成分包含:當歸尾(約9克)、紅花(新鮮者炒黃,約6克)、香附、山楂(各約6克)、烏藥、青皮(各約3克)、木香(約2.1克)、澤瀉(鹽水炒,約4.5克)。用水煎煮,加入一杯酒服用。若寒氣滯留,可再加入肉桂(約1.2克)。若火氣旺盛、內部熱度高,可再加入梔子(約3克)。若輕微發熱、血虛,可再加入經酒炒製的白芍(約6克)。若血虛且血液凝滯,可再加入牛膝(約3克)。若血液瘀積無法流動,可再加入去皮尖的桃仁(十粒),或元胡索(約4.5克)。若疼痛靠近下方,可以服用這個方子。若疼痛靠近上方,可用失笑散(約9克),用溫酒調和後服用。
2. 兒枕腹痛
此是兒已產下,其所枕之腹內疼痛,摸之亦似有塊,按之亦微拒手,與瘀血作痛,自下上衝,心腹痛不可忍者迥別。切不可服桃仁、紅花等藥,以致有誤。
殿胞煎,熱兼補,治產後兒枕腹痛。亦治產婦血虛腹痛。
當歸(五錢),川芎,茯苓,炙草(各一錢),肉桂(去皮,另燉,四分)
如血熱有火者,去肉桂,加酒炒白芍一錢五分。嘔者,加煨姜三片。陰虛者,加熟地三錢。氣滯,加香附一錢五分。腰痛,加杜仲二錢。
白話文:
這段文字談的是產後兒枕腹痛的情況,指的是孩子已經出生,但母親仍感覺腹部內有疼痛,觸摸起來好像有硬塊,輕壓會有些抗拒感。這種疼痛和瘀血引起的劇烈心腹痛是不同的。這裡特別強調不能隨便服用像是桃仁、紅花這樣的藥物,以免造成誤傷。
殿胞煎是一種結合了熱性和補益性的藥方,主要用於治療產後的兒枕腹痛,同時也能用來治療產婦因血虛導致的腹痛。
藥方的成分包括:當歸五錢,川芎,茯苓,炙甘草各一錢,肉桂去皮,另外燉煮,用量為四分。
如果產婦血熱且有火氣,應去掉肉桂,改加酒炒白芍一錢五分。若產婦有嘔吐現象,可加入煨姜三片。若是陰虛體質,則可以加熟地三錢。如果氣滯,則可加入香附一錢五分。對於腰痛的產婦,則可加入杜仲二錢。
3. 身痛
芎歸加古拜湯,溫散,治產後外感身痛,兼鼻塞惡寒者。
當歸(三錢),川芎,秦艽(各一錢),炮姜(七分)
加荊芥穗二錢,研末,生薑湯調下。
四物加澤蘭湯,散血兼補,治產後身痛,因瘀血凝滯,以手按遍身而更痛者。
澤蘭,熟地(各二錢),當歸(三錢),白芍(酒炒),川芎(各一錢五分),桃仁(去皮尖,研,七粒),紅花(一錢)
四物加參朮湯,熱補,治血虛身痛喜按者。
黨參(去蘆,米炒),白芍(酒炒),白朮(淨),川芎(各一錢五分),當歸,熟地(各二錢),炮姜(一錢)
白話文:
【身痛】
第一種處方是「芎歸加古拜湯」,具有溫暖和散寒的作用,適用於產後因外感風寒導致的全身疼痛,同時伴有鼻塞、怕冷的症狀。
成分包括:當歸(約9克)、川芎、秦艽(各約3克)、炮姜(約2.1克)。另外加入荊芥穗(約6克),磨成粉末,用生薑水調和服用。
第二種處方是「四物加澤蘭湯」,能活血兼補血,適用於產後全身疼痛,由瘀血阻滯引起,用手按壓全身會感到更痛的情況。
成分有:澤蘭、熟地(各約6克)、當歸(約9克)、白芍(酒炒)、川芎(各約4.5克)、桃仁(去皮尖,研碎,約7粒)、紅花(約3克)。
第三種處方為「四物加參朮湯」,具有熱補的效果,適用於血虛導致的全身疼痛,喜歡被按壓的情況。
成分包括:黨參(去蘆,米炒)、白芍(酒炒)、白朮(淨)、川芎(各約4.5克)、當歸、熟地(各約6克)、炮姜(約3克)。
4. 發熱
人參荊防散,散兼補,治產後外感風寒,其症憎寒,發熱,頭疼身痛,或腰背拘急。凡屬外感,熱晝夜不退,與血虛者不同。
黨參(去蘆),川芎,防風,荊芥穗(各一錢五分),當歸(二錢),炙草(六分),生薑(二片)
四物加黑薑湯,溫補,治產後陰血暴傷,陽無所附,夜熱晨退,與血虛不同。
熟地(三錢),當歸(二錢),白芍(酒炒),川芎(各一錢五分),泡姜(一錢)
加味四君子湯,熱大熱,治產後誤服寒涼之藥而發熱。
黨參(去蘆,米炒,二錢),白朮(淨,炒),茯苓(各一錢五分),乾薑(微炒,六分),附子(制,七分),炙草(五分)
如因元氣虛弱而發熱者,服補中益氣湯,加泡姜一錢。若四肢畏冷,急加附子。
當歸補血湯,補,治產後氣血損傷,肌膚髮熱,目赤面紅,煩渴引飲,或頭痛頭暈,氣短悶亂者。或服十全大補湯。
炙耆(一兩),當歸(三錢)
白話文:
【發燒】
人參荊防散:這是一個同時具有散寒和滋補效果的藥方,用於治療產後因感受風寒導致的病情,症狀包括怕冷、發燒、頭痛、身體疼痛,或是腰背緊繃不舒服。如果因為外感風寒導致的發燒,白天夜晚都不退燒,這種情況和血虛導致的發燒是不同的。
配方成分包含:黨參(去掉蘆部)、川芎、防風、荊芥穗(以上各一錢五分)、當歸(二錢)、炙甘草(六分)、生薑(二片)。
四物加黑薑湯:這是一個溫暖且滋補的藥方,用於治療產後陰血大量流失,導致陽氣沒有依附,晚上發燒白天退燒的情況,和血虛導致的發燒不同。
配方成分包含:熟地(三錢)、當歸(二錢)、白芍(酒炒)、川芎(以上各一錢五分)、炮薑(一錢)。
加味四君子湯:這是一個針對高燒的藥方,用於治療產後誤食寒涼藥物導致的發燒。
配方成分包含:黨參(去掉蘆部,米炒,二錢)、白朮(淨,炒)、茯苓(以上各一錢五分)、乾薑(微炒,六分)、附子(制,七分)、炙甘草(五分)。
如果因為元氣虛弱導致的發燒,可以服用補中益氣湯,並添加炮薑一錢。如果四肢感到冰冷,應立即添加附子。
當歸補血湯:這是一個滋補的藥方,用於治療產後氣血受損,皮膚發熱,眼睛紅,臉色潮紅,口渴想喝水,或有頭痛頭暈,氣短心煩等症狀。或者也可以服用十全大補湯。
配方成分包含:炙黃耆(一兩)、當歸(三錢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