梁廉夫

《不知醫必要》~ 卷四 (1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11)

1. 乍寒乍熱

八珍湯,補,治陰陽不和而寒熱往來者。

黨參(去蘆,米炒),白芍(酒炒),白朮(淨),茯苓(各一錢五分),熟地(三錢),當歸(二錢),川芎,炙草(各一錢)

生薑二片,紅棗二枚煎。如陽氣陷入陰中,宜服補中益氣湯

增減四物湯,熱補,治產後寒熱往來,陰勝而寒多者。

黨參(去蘆,米炒),當歸,川芎,乾薑(微炒),白芍(酒炒,各一錢),炙草(五分)

如陽勝熱多者,服四物湯。

2. 蓐勞

此因產婦坐草艱難,以致過勞心力,故謂之蓐勞。其症或寒熱如瘧,或頭痛自汗,或眩暈昏沉,或百節疼痛,或倦怠喘促,飲食不甘,形體虛羸之類,悉當培補元氣為主。

豬腰湯,補,治產後蓐勞,寒熱如瘧,自汗無力,或咳嗽頭痛腹痛俱效。

黨參(去蘆,米炒,四錢),當歸(七錢),白芍(酒炒,三錢)

水煎去渣,用豬腰一對切碎,同好米煮稀粥,加蔥椒鹽豉,日服一次。

母雞湯,補,治產後蓐勞,虛汗不止。

黨參(去蘆,飯蒸),炙耆,白朮(淨),麻黃根(去淨節),茯苓牡蠣(煅,各二錢)

水煎去渣,用母雞一隻,去毛腸雜,煎湯三碗,任意服之。

3. 產後喘急

此症有二,一由風寒外感,一由陰血暴竭。外感者,以邪氣入肺而喘急,必氣粗胸脹,形色壯盛,或多咳嗽,自與虛症不同。陰竭者,氣短似喘,上下不相接,吐之若不能,吞之若不得,形色怯弱,此乃無根將脫之兆,最為危候,切不可混治。

金水六君煎,兼補,治產後外感喘急,而氣粗胸脹者。

當歸(二錢),熟地(三錢),半夏(制),茯苓(各一錢五分),陳皮,炙草(各一錢)

生薑二片煎。或用六君子湯,加杏仁一錢。

貞元飲,補,治產後氣短似喘,呼吸喘急,提不能升,咽不能降,氣道噎塞,熱劇垂危者。

當歸(三錢),熟地(七錢),炙草(二錢)

如兼嘔或惡寒,加煨姜二片。氣虛加人參。手足厥冷,則加製附子

4. 附:瘀血入肺

參蘇飲,補兼散血,治瘀血入肺,咳嗽喘急。

高麗參(去蘆,米拌炒,一兩),蘇木(三錢)

如口鼻起黑氣,手足厥冷自汗,速加附子五錢,亦有可救。

5. 產後發痙

此症腰背反張,戴眼直視,或四肢強勁,身體抽搐,無論剛痙柔痙,均屬血燥血枯之病。若誤用發散消導等藥,必死。

十全大補湯,溫補,治產後發痙。

炙耆,黨參(去蘆,米炒),白芍(酒炒),白朮(淨炒),茯苓(各一錢五分),當歸(三錢),肉桂(去皮,另燉,三分),川芎(一錢),熟地(三錢),炙草(七分),生薑(二片),大棗(二枚)

大補元煎,補,治同上。

黨參(去蘆,米炒,一錢五分),山藥(炒),杜仲(鹽水炒,各二錢),熟地(三錢),當歸,枸杞(各一錢五分),萸肉(一錢),炙草(七分)

如元陽不足畏寒者,加泡姜七分,製附子一錢。

6. 惡露不止

清化飲,涼,治惡露不止因血熱者。

白芍(酒炒),麥冬(去心,各二錢),丹皮,茯苓黃芩,生地,石斛(各一錢)

如骨蒸多汗者,加地骨皮一錢五分。

補中益氣湯,補,治肝脾氣虛,不能收攝而血不止者。子宮下墜,或玉門不閉,均用此方,加附子一錢。

炙耆,黨參(去蘆,米炒),白朮(淨),當歸(各一錢),陳皮(六分),升麻(三分,蜜炙),柴胡(五分),炙草(七分)

生薑二片,紅棗二枚煎。血不止,加炒黑去淨梢地榆一錢五分。氣血俱虛,血來淡色者,速服十全大補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