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不知醫必要》~ 卷四 (5)
卷四 (5)
1. 胎前
子懸、子腫、子嗽、子瀉、子淋、子氣、子鳴、子煩、子滿、子癇,此外又有子喑者,因督脈繫於舌本,為胎氣壅閉,故不能言。俟分娩後,自能言矣,不必服藥。
白話文:
在懷孕期間,可能會遇到以下狀況:子宮上提感(子懸)、水腫(子腫)、咳嗽(子嗽)、腹瀉(子瀉)、頻尿且排尿不適(子淋)、脹氣(子氣)、腸鳴(子鳴)、情緒煩躁(子煩)、全身水腫(子滿)、以及子癇(懷孕高血壓綜合症)。另外,有時還會出現子喑的現象,這是因為督脈與舌頭相關聯,當胎兒成長導致氣血壅塞,影響到督脈,因此無法說話。但通常在生產後,這種情況就會自然恢復,無需特別服藥治療。
2. 並小便不通列方
紫蘇飲,兼補,治胎氣不和,上腠心腹,脹滿疼痛,謂之子懸。
紫蘇,陳皮,川芎,大腹皮(酒洗),歸身,白芍(酒炒,各一錢),黨參(去蘆,米炒,七分),炙甘草(五分)
加生薑三片,蔥白二寸煎。
加味五皮湯,和,治妊娠四肢浮腫,此乃胎水氾濫,謂之子腫。
大腹皮(酒洗),生薑皮,桑白皮,五加皮(各一錢),茯苓皮,於白朮(淨,各一錢五分)
加紅棗二枚煎,磨木香少許沖服。
加味二陳湯,和,治妊娠久嗽,謂之子嗽。
陳皮,阿膠(蛤粉炒珠),麥冬(去心),桑白皮(各一錢),細辛(四分),乾薑(五分),北味(四分),白茯苓(一錢),半夏(制,一錢),炙草(五分)
加生薑二片煎。如發熱鼻塞,或流清涕者,宜照感冒咳嗽方治。
加味四君子湯,補兼涼,治妊娠泄瀉,謂之子瀉。
黨參(去蘆,米炒),白朮(淨),茯苓(各一錢五分),砂仁(杵,五分),黃芩(七分),炙草(一錢)
如不宜涼者,去黃芩,或服補中益氣湯。
安營飲,涼補,治妊娠小便少而澀痛,謂之子淋。
當歸,生地,滑石,麥冬(去心),黨參(去蘆),木通(各一錢),竹葉(十片),草梢(六分)
加燈心一團煎。
天仙藤飲,和,治妊娠三月之後,足指發腫,漸至腿膝,飲食不甘,或足指間出黃水,謂之子氣。
天仙藤(洗,略炒),香附(炒,杵),陳皮,烏藥(各一錢),川木瓜(三片),蘇葉(四片),甘草(六分),生薑(三片)
如因脾虛弱,中氣下陷,宜兼服六君,及補中益氣湯。
加味四物湯,補,治子在腹中,失脫口內所含疙瘩而啼者,謂之子鳴。
當歸,白芍(酒炒),熟地,白朮(淨),茯苓(各一錢)
先將豆撒在地,令孕婦撿之,則子自含著疙瘩而止矣。愈後服此湯以安胎。
竹葉湯,涼補,治妊娠心驚膽怯,煩悶不安,謂之子煩。如胃寒,則去黃芩。
當歸(一錢),川芎(五分),黃芩,熟地,麥冬(去心),白芍(酒炒),茯苓(各一錢),竹葉(五片)
鯉魚湯,補,治妊娠腹脹,胎中有水氣,遍身浮腫,小便不利,謂之子滿。
當歸,白芍(酒炒),白朮(淨各一錢),茯苓(一錢五分),橘紅(五分),鯉魚(一隻,約重四五兩,略重亦可)
先將鯉魚去鱗臟煮熟,去魚用汁,加生薑五片入藥,煎約一盅,空心服,當有胎水下如水。未下盡,或胎死腹中,脹悶未除,再製一服,即水盡脹消而愈。
羚羊角湯,涼散微補,治妊娠血虛受風,忽然口噤反張,謂之子癇。
羚羊角(先煎),獨活(各一錢),鉤藤(二錢),黨參(去蘆,米炒,八分),白茯神,防風(各七分),川芎(五分),當歸,桑寄生(各一錢五分),炙草(五分)
如因怒動肝火者,宜兼服逍遙散。
小便不通
四物加黃芩澤瀉湯,補兼涼,治妊娠小腸有熱,小便不通。
當歸,澤瀉(鹽水炒),熟地(各一錢五分),川芎(五分),白芍(酒炒),黃芩(各一錢)
茯苓升麻湯,微補,治妊娠胞胎墜壓,胞系繚亂,小便點滴不通,謂之轉胞。其症最危最急。
當歸(二錢),川芎(六分),升麻(蜜炙,五分),茯苓(赤白,各一錢),苧根(一錢五分)
加琥珀,研末二錢調服。
治妊娠胞胎墜壓小便點滴不通奇方
急令娠婦睡在竹床,或睡在大長凳上,一人扶穩,一人倒舉凳尾,輕輕搖數次即愈。
白話文:
[處理小便不順的處方]
紫蘇飲:這是一種補養的飲品,用來治療胎兒的氣候不協調,導致心腹部脹滿疼痛的情況,這種情況被稱為子懸。所需材料包括紫蘇、陳皮、川芎、大腹皮(需用酒清洗)、歸身、炒過的白芍、去掉蘆頭的黨參(需米炒)、炙甘草等,每樣大約一錢,黨參只需七分,炙甘草只需五分。另需加上三片生薑和二寸的蔥白一起煎煮。
加味五皮湯:這是一種調和的湯品,用於治療懷孕期間四肢浮腫的問題,這種情況是因為胎兒的水分擴散,被稱為子腫。主要成分有大腹皮(需用酒清洗)、生薑皮、桑白皮、五加皮,每種各一錢,茯苓皮和於白朮(需清潔)各一錢五分。另需加入兩枚紅棗一起煎煮,最後加入少量磨碎的木香沖泡服用。
加味二陳湯:這也是一種調和的湯品,用來治療懷孕期間長期咳嗽,這種情況被稱為子嗽。所需材料有陳皮、阿膠(需用蛤粉炒)、麥冬(需去心)、桑白皮,每樣一錢,細辛四分,乾薑五分,北味四分,白茯苓一錢,半夏(需加工)一錢,炙草五分。另需加上兩片生薑一起煎煮。
加味四君子湯:這是一種補養且帶有涼性效果的湯品,用來治療懷孕期間的腹瀉,這種情況被稱為子瀉。所需材料有去掉蘆頭的黨參(需米炒)、白朮(需清潔)、茯苓,每樣一錢五分,砂仁(需搗碎)五分,黃芩七分,炙草一錢。如果患者不適合涼性的食材,可以去掉黃芩,或者服用補中益氣湯。
安營飲:這是一種涼補的飲品,用來治療懷孕期間小便量少且排尿時感到疼痛,這種情況被稱為子淋。所需材料有當歸、生地、滑石、麥冬(需去心)、去掉蘆頭的黨參、木通,每樣一錢,竹葉十片,草梢六分。另需加入一團燈心草一起煎煮。
天仙藤飲:這是一種調和的飲品,用來治療懷孕三個月後,腳趾開始腫脹,甚至蔓延到腿和膝蓋,飲食變得不順口,或者腳趾之間出現黃色液體的情況,這種情況被稱為子氣。所需材料有天仙藤(需清洗,稍微炒一下)、炒過的香附(需搗碎)、陳皮、烏藥,每樣一錢,川木瓜三片,蘇葉四片,甘草六分,生薑三片。如果患者脾虛弱,中氣下陷,應同時服用六君子湯和補中益氣湯。
加味四物湯:這是一種補養的湯品,用來治療胎兒在腹中,失去口中含著的疙瘩而哭泣的情況,這種情況被稱為子鳴。所需材料有當歸、炒過的白芍、熟地、白朮(需清潔)、茯苓,每樣一錢。首先,將豆撒在地上,讓孕婦撿起來,這樣胎兒就會再次含著疙瘩,停止哭泣。治療後,服用這個湯品來安胎。
竹葉湯:這是一種涼補的湯品,用來治療懷孕期間心驚膽怯,煩悶不安的情況,這種情況被稱為子煩。如果胃寒,則需要去掉黃芩。所需材料有當歸一錢,川芎五分,黃芩,熟地,麥冬(需去心),炒過的白芍,茯苓,每樣一錢,竹葉五片。
鯉魚湯:這是一種補養的湯品,用來治療懷孕期間腹部脹大,胎兒中有水氣,全身浮腫,小便不暢的情況,這種情況被稱為子滿。所需材料有當歸、炒過的白芍、清潔的白朮,每樣一錢,茯苓一錢五分,橘紅五分,鯉魚一隻(大約重四五兩)。首先,將鯉魚去鱗臟煮熟,去掉魚,只留下魚湯,加入五片生薑和藥材,煎煮約一小杯,空腹服用,應該會有胎兒的水分像水一樣排出。如果沒有完全排出,或者胎兒死在腹中,脹悶還未消除,需要再製作一份,水分就會完全排出,脹感也會消失。
羚羊角湯:這是一種涼散微補的湯品,用來治療懷孕期間血虛受風,突然口緊閉,反向張開的情況,這種情況被稱為子癇。所需材料有羚羊角(需先煎)、獨活,每樣一錢,鉤藤二錢,去掉蘆頭的黨參(需米炒),白茯神,防風,每樣七分,川芎五分,當歸,桑寄生,每樣一錢五分,炙草五分。如果因為生氣導致肝火旺盛,應同時服用逍遙散。
小便不順
四物加黃芩澤瀉湯:這是一種補養且帶有涼性效果的湯品,用來治療懷孕期間小腸有熱,小便不順。所需材料有當歸、鹽水炒過的澤瀉、熟地,每樣一錢五分,川芎五分,炒過的白芍,黃芩,每樣一錢。
茯苓升麻湯:這是一種微補的湯品,用來治療懷孕期間胎兒下墜,胞胎混亂,小便一點點都無法排出的情況,這種情況被稱為轉胞,是最危險和最急迫的症狀。所需材料有當歸二錢,川芎六分,蜜炙的升麻五分,赤白茯苓,每樣一錢,薴根一錢五分。另需加入琥珀,研磨成粉末,兩錢調服。
治療懷孕期間胎兒下墜,小便一點點都無法排出的奇特方法
讓孕婦躺在竹牀上,或者躺在大長凳上,一個人扶住她,另一個人把凳子的尾部舉起,輕輕搖晃幾次,就可以立即緩解症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