梁廉夫

《不知醫必要》~ 卷四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5)

1. 胎前

子懸、子腫、子嗽、子瀉、子淋、子氣、子鳴、子煩、子滿、子癇,此外又有子喑者,因督脈繫於舌本,為胎氣壅閉,故不能言。俟分娩後,自能言矣,不必服藥。

白話文:

  1. 子懸:懷孕期間出現腹痛或下腹脹痛。
  2. 子腫:懷孕期間出現腳踝、手部或臉部浮腫。
  3. 子嗽:懷孕期間咳嗽。
  4. 子瀉:懷孕期間出現頻尿或尿急的情況。
  5. 子淋:懷孕期間尿路感染,引起尿頻、尿急、尿痛等症狀。
  6. 子氣:懷孕期間出現呼吸困難或氣喘。
  7. 子鳴:懷孕期間出現腹鳴聲。
  8. 子煩:懷孕期間情緒焦慮或不安。
  9. 子滿:懷孕期間腹部膨脹感。
  10. 子癇:懷孕期間突然出現抽搐、昏迷等症狀,又稱妊娠髒器病。
  11. 子喑:懷孕期間由於督脈影響舌頭,導致語言障礙。分娩後自然恢復,不需特別服藥。

請注意,這些情況可能需要專業醫生進行診斷和治療,並非所有情況都適用上述描述。

2. 並小便不通列方

紫蘇飲,兼補,治胎氣不和,上腠心腹,脹滿疼痛,謂之子懸。

紫蘇,陳皮,川芎,大腹皮(酒洗),歸身,白芍(酒炒,各一錢),黨參(去蘆,米炒,七分),炙甘草(五分)

加生薑三片,蔥白二寸煎。

加味五皮湯,和,治妊娠四肢浮腫,此乃胎水氾濫,謂之子腫。

白話文:

紫蘇飲能補益氣血,治療孕婦胎氣不和,導致心腹脹滿疼痛,稱為子懸。藥方包括紫蘇、陳皮、川芎、大腹皮(酒洗)、歸身、白芍(酒炒)、黨參(去蘆,米炒)、炙甘草,另外加生薑三片、蔥白二寸煎服。

加味五皮湯則用來治療妊娠期間四肢浮腫,這是因為胎水氾濫導致,稱為子腫。

大腹皮(酒洗),生薑皮,桑白皮,五加皮(各一錢),茯苓皮,於白朮(淨,各一錢五分)

加紅棗二枚煎,磨木香少許沖服。

加味二陳湯,和,治妊娠久嗽,謂之子嗽。

陳皮,阿膠(蛤粉炒珠),麥冬(去心),桑白皮(各一錢),細辛(四分),乾薑(五分),北味(四分),白茯苓(一錢),半夏(制,一錢),炙草(五分)

白話文:

將大腹皮用酒洗淨,生薑皮、桑白皮、五加皮各取一錢,茯苓皮、白朮(去淨)各取一錢五分,加入紅棗兩枚煎煮,磨碎木香少許沖服。這個方子叫做加味二陳湯,用於治療懷孕期間久咳,俗稱「子嗽」。另外,也可以用陳皮、阿膠(用蛤粉炒成珠)、麥冬(去心)、桑白皮、細辛、乾薑、北味、白茯苓、半夏(制)、炙草各取適量,一起煎服。

加生薑二片煎。如發熱鼻塞,或流清涕者,宜照感冒咳嗽方治。

加味四君子湯,補兼涼,治妊娠泄瀉,謂之子瀉。

黨參(去蘆,米炒),白朮(淨),茯苓(各一錢五分),砂仁(杵,五分),黃芩(七分),炙草(一錢)

如不宜涼者,去黃芩,或服補中益氣湯。

安營飲,涼補,治妊娠小便少而澀痛,謂之子淋。

當歸,生地,滑石,麥冬(去心),黨參(去蘆),木通(各一錢),竹葉(十片),草梢(六分)

白話文:

加兩片生薑煎煮。如果出現發燒鼻塞或流清鼻涕,可以按照感冒咳嗽的方劑治療。加味四君子湯,補益兼具清涼,治療懷孕期間腹瀉,稱為子瀉。藥材包括:黨參(去蘆頭,米炒)、白朮(淨)、茯苓(各一錢五分)、砂仁(搗碎,五分)、黃芩(七分)、炙甘草(一錢)。如果患者不適合涼性藥物,可以去除黃芩,或者服用補中益氣湯。安營飲,清涼補益,治療懷孕期間小便少且澀痛,稱為子淋。藥材包括:當歸、生地、滑石、麥冬(去心)、黨參(去蘆)、木通(各一錢)、竹葉(十片)、草梢(六分)。

加燈心一團煎。

天仙藤飲,和,治妊娠三月之後,足指發腫,漸至腿膝,飲食不甘,或足指間出黃水,謂之子氣。

天仙藤(洗,略炒),香附(炒,杵),陳皮,烏藥(各一錢),川木瓜(三片),蘇葉(四片),甘草(六分),生薑(三片)

如因脾虛弱,中氣下陷,宜兼服六君,及補中益氣湯。

加味四物湯,補,治子在腹中,失脫口內所含疙瘩而啼者,謂之子鳴。

白話文:

加一團燈心草煎煮。

天仙藤飲,喝下去,可以治療懷孕三個月之後,腳趾頭腫脹,逐漸蔓延到腿和膝蓋,飲食不香,或者腳趾頭之間流出黃水,叫做子氣。

天仙藤(洗淨,稍微炒一下),香附(炒過,搗碎),陳皮,烏藥(各一錢),川木瓜(三片),蘇葉(四片),甘草(六分),生薑(三片)。

如果因為脾虛弱,中氣下陷,應該同時服用六君湯,和補中益氣湯。

加味四物湯,補益作用,可以治療孩子在肚子裡,失去口裡含著的疙瘩而哭鬧,叫做子鳴。

當歸,白芍(酒炒),熟地,白朮(淨),茯苓(各一錢)

先將豆撒在地,令孕婦撿之,則子自含著疙瘩而止矣。愈後服此湯以安胎。

竹葉湯,涼補,治妊娠心驚膽怯,煩悶不安,謂之子煩。如胃寒,則去黃芩。

當歸(一錢),川芎(五分),黃芩,熟地,麥冬(去心),白芍(酒炒),茯苓(各一錢),竹葉(五片)

鯉魚湯,補,治妊娠腹脹,胎中有水氣,遍身浮腫,小便不利,謂之子滿。

當歸,白芍(酒炒),白朮(淨各一錢),茯苓(一錢五分),橘紅(五分),鯉魚(一隻,約重四五兩,略重亦可)

白話文:

當歸、白芍(用酒炒過)、熟地、白朮(洗淨)、茯苓(各取一錢)。

先把豆子撒在地上,讓孕婦去撿,這樣孩子就會因為含著豆子而停止躁動了。之後服用這個湯藥來安胎。

竹葉湯,性涼,具有補益的效果,用於治療孕婦心驚膽怯、煩躁不安,俗稱“子煩”。如果孕婦胃寒,則去掉黃芩。

當歸(一錢)、川芎(五分)、黃芩、熟地、麥冬(去掉心)、白芍(用酒炒過)、茯苓(各一錢)、竹葉(五片)。

鯉魚湯,具有補益的效果,用於治療孕婦腹脹、胎中積水、全身浮腫、小便不利,俗稱“子滿”。

當歸、白芍(用酒炒過)、白朮(洗淨,各取一錢)、茯苓(一錢五分)、橘紅(五分)、鯉魚(一條,約重四五兩,略重也行)。

先將鯉魚去鱗臟煮熟,去魚用汁,加生薑五片入藥,煎約一盅,空心服,當有胎水下如水。未下盡,或胎死腹中,脹悶未除,再製一服,即水盡脹消而愈。

羚羊角湯,涼散微補,治妊娠血虛受風,忽然口噤反張,謂之子癇。

羚羊角(先煎),獨活(各一錢),鉤藤(二錢),黨參(去蘆,米炒,八分),白茯神,防風(各七分),川芎(五分),當歸,桑寄生(各一錢五分),炙草(五分)

白話文:

將鯉魚去除鱗片和內臟煮熟,取魚湯,加入五片生薑,煎煮成一盅,空腹服用,可以幫助排出胎水。如果胎水沒有完全排出,或者胎兒死在腹中,腹脹難消,可以再煎煮一劑,就能完全排出胎水,腹脹消退,痊癒。

羚羊角湯性涼散微補,用於治療妊娠血虛受風,突然口噤反張,也就是俗稱的子癇症。

藥方:羚羊角(先煎)、獨活(各一錢)、鉤藤(二錢)、黨參(去蘆頭,米炒,八分)、白茯神、防風(各七分)、川芎(五分)、當歸、桑寄生(各一錢五分)、炙甘草(五分)。

如因怒動肝火者,宜兼服逍遙散。

小便不通

四物加黃芩澤瀉湯,補兼涼,治妊娠小腸有熱,小便不通。

當歸,澤瀉(鹽水炒),熟地(各一錢五分),川芎(五分),白芍(酒炒),黃芩(各一錢)

茯苓升麻湯,微補,治妊娠胞胎墜壓,胞系繚亂,小便點滴不通,謂之轉胞。其症最危最急。

當歸(二錢),川芎(六分),升麻(蜜炙,五分),茯苓(赤白,各一錢),苧根(一錢五分)

白話文:

若因生氣導致肝火旺盛,可以服用逍遙散。

如果小便不通,可以使用四物加黃芩澤瀉湯,這方藥可以同時補氣和清熱,用於治療懷孕期間小腸有熱,導致小便不通的情況。

四物加黃芩澤瀉湯的藥方包括:當歸、澤瀉(用鹽水炒過)、熟地黃(各一錢五分)、川芎(五分)、白芍(用酒炒過)、黃芩(各一錢)。

如果懷孕期間出現胎兒下墜,胞系錯亂,小便點滴不通,稱為轉胞,這是非常危急的情況,可以服用茯苓升麻湯,這方藥可以稍微補氣,用於治療轉胞。

茯苓升麻湯的藥方包括:當歸(二錢)、川芎(六分)、升麻(用蜜炙過,五分)、茯苓(赤白,各一錢)、苧根(一錢五分)。

加琥珀,研末二錢調服。

治妊娠胞胎墜壓小便點滴不通奇方

急令娠婦睡在竹床,或睡在大長凳上,一人扶穩,一人倒舉凳尾,輕輕搖數次即愈。

白話文:

在治療懷孕期間,胎兒下墜導致小便頻頻無法排出的情況下,可以使用以下古法:

取琥珀一物,研磨成粉末,每次取約六克,調和後服用。

對於這種奇特的療法,應讓懷孕婦女躺於竹牀上,或是長凳之上。一人穩固其身體,另一人則搖晃長凳的尾部,輕輕搖動數次即可恢復正常。

請注意,這是一種傳統療法,具體使用時應根據個人情況和專業醫生指導來進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