梁廉夫

《不知醫必要》~ 卷四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5)

1. 胎前

子懸、子腫、子嗽、子瀉、子淋、子氣、子鳴、子煩、子滿、子癇,此外又有子喑者,因督脈繫於舌本,為胎氣壅閉,故不能言。俟分娩後,自能言矣,不必服藥。

2. 並小便不通列方

紫蘇飲,兼補,治胎氣不和,上腠心腹,脹滿疼痛,謂之子懸。

紫蘇,陳皮川芎大腹皮(酒洗),歸身,白芍(酒炒,各一錢),黨參(去蘆,米炒,七分),炙甘草(五分)

生薑三片,蔥白二寸煎。

加味五皮湯,和,治妊娠四肢浮腫,此乃胎水氾濫,謂之子腫。

大腹皮(酒洗),生薑皮桑白皮五加皮(各一錢),茯苓皮,於白朮(淨,各一錢五分)

紅棗二枚煎,磨木香少許沖服。

加味二陳湯,和,治妊娠久嗽,謂之子嗽。

陳皮,阿膠(蛤粉炒珠),麥冬(去心),桑白皮(各一錢),細辛(四分),乾薑(五分),北味(四分),白茯苓(一錢),半夏(制,一錢),炙草(五分)

加生薑二片煎。如發熱鼻塞,或流清涕者,宜照感冒咳嗽方治。

加味四君子湯,補兼涼,治妊娠泄瀉,謂之子瀉。

黨參(去蘆,米炒),白朮(淨),茯苓(各一錢五分),砂仁(杵,五分),黃芩(七分),炙草(一錢)

如不宜涼者,去黃芩,或服補中益氣湯

安營飲,涼補,治妊娠小便少而澀痛,謂之子淋。

當歸,生地,滑石,麥冬(去心),黨參(去蘆),木通(各一錢),竹葉(十片),草梢(六分)

加燈心一團煎。

天仙藤,和,治妊娠三月之後,足指發腫,漸至腿膝,飲食不甘,或足指間出黃水,謂之子氣。

天仙藤(洗,略炒),香附(炒,杵),陳皮,烏藥(各一錢),川木瓜(三片),蘇葉(四片),甘草(六分),生薑(三片)

如因脾虛弱,中氣下陷,宜兼服六君,及補中益氣湯

加味四物湯,補,治子在腹中,失脫口內所含疙瘩而啼者,謂之子鳴。

當歸,白芍(酒炒),熟地,白朮(淨),茯苓(各一錢)

先將豆撒在地,令孕婦撿之,則子自含著疙瘩而止矣。愈後服此湯以安胎。

竹葉湯,涼補,治妊娠心驚膽怯,煩悶不安,謂之子煩。如胃寒,則去黃芩。

當歸(一錢),川芎(五分),黃芩,熟地,麥冬(去心),白芍(酒炒),茯苓(各一錢),竹葉(五片)

鯉魚湯,補,治妊娠腹脹,胎中有水氣,遍身浮腫,小便不利,謂之子滿。

當歸,白芍(酒炒),白朮(淨各一錢),茯苓(一錢五分),橘紅(五分),鯉魚(一隻,約重四五兩,略重亦可)

先將鯉魚去鱗臟煮熟,去魚用汁,加生薑五片入藥,煎約一盅,空心服,當有胎水下如水。未下盡,或胎死腹中,脹悶未除,再製一服,即水盡脹消而愈。

羚羊角湯,涼散微補,治妊娠血虛受風,忽然口噤反張,謂之子癇。

羚羊角(先煎),獨活(各一錢),鉤藤(二錢),黨參(去蘆,米炒,八分),白茯神防風(各七分),川芎(五分),當歸,桑寄生(各一錢五分),炙草(五分)

如因怒動肝火者,宜兼服逍遙散

小便不通

四物加黃芩澤瀉湯,補兼涼,治妊娠小腸有熱,小便不通。

當歸,澤瀉(鹽水炒),熟地(各一錢五分),川芎(五分),白芍(酒炒),黃芩(各一錢)

茯苓升麻湯,微補,治妊娠胞胎墜壓,胞系繚亂,小便點滴不通,謂之轉胞。其症最危最急。

當歸(二錢),川芎(六分),升麻(蜜炙,五分),茯苓(赤白,各一錢),苧根(一錢五分)

琥珀,研末二錢調服。

治妊娠胞胎墜壓小便點滴不通奇方

急令娠婦睡在竹床,或睡在大長凳上,一人扶穩,一人倒舉凳尾,輕輕搖數次即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