梁廉夫

《不知醫必要》~

回本書目錄

1. 卷四

2. 婦人科

婦女之病,大要不離乎中情鬱結。其人本坤陰吝嗇之體,心地淺窄,識見拘迂,一有逆意,即牢結胸中,又不能散悶於外,則鬱久而成病矣。主治之法,審無外感內傷別症,惟有養血,疏肝,用四物湯、逍遙散之類,加減便合。室女天癸未至,作小兒論。若天癸已至,與婦人病同治矣。

婦人所異者,惟經水乳汁,及胎前產後之屬,不得不另詳方論。其餘各病,與男子多同,有病當照方醫治。

白話文:

【婦女科】

婦女的疾病,大多脫離不了情緒鬱悶的情況。她們的身體本質上屬於陰性,心胸較狹窄,思想見解容易受到限制,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,就會緊緊壓抑在心裡,又無法將鬱悶的情緒釋放到外面,這樣鬱積久了就會形成疾病。治療的方法,如果確定沒有外來的感染或內在的傷害等其他病症,主要就是養血、疏肝,可以使用四物湯、逍遙散這類的藥方,根據病情進行增減調整即可。對於尚未來月經的少女,可以像照顧小孩一樣來對待。如果已經開始有月經,那麼就可以按照一般婦女的疾病來治療了。

婦女特有的情況,如月經、乳汁分泌,以及懷孕和產後的問題,必須要有專門的治療方式。其餘的各種疾病,與男性患者大多相同,有病時應該按照醫生開的處方進行治療。

3. 肝氣列方

逍遙散,兼補,治肝經血虛,木鬱上逆而頭痛,或連眉稜骨眼眶痛者。肝血虛見光則痛,亦服此方。若目干則是水不養目,宜服六味丸。

白朮(淨),當歸,柴胡,白芍(酒炒),茯苓(各一錢),薄荷(四分),炙草(七分)

如有熱,加丹皮一錢,黑山梔八分。凡陰腫,陰挺,陰癢諸症,此方均宜。

柴胡疏肝散,和,治肝氣不和,左脅痛。

陳皮,柴胡(各一錢五分),川芎,枳殼(麵煨,去瓤),香附(醋炒),赤芍(各一錢),炙草(五分)

如七情鬱結,服逍遙散。

推氣散,微熱,治肝移邪於肺而右脅痛。

枳殼(麵煨,去瓤),鬱金(各一錢),肉桂(去皮,另燉,三分),桔梗,陳皮(各八分),炙草(五分),生薑(二片),紅棗(二枚)

奔豚湯,溫,治肝氣旁散,下注而小腹痛。

川楝子(一錢),橘核(杵),茯苓(各一錢五分),荔枝核(燒焦,杵),小茴香(各一錢),吳萸(泡,五分),木香(七分)

如寒加肉桂三分,製附子五分。

沉香降氣散,和,治氣逆胃脘痛。

元胡索(酒炒,一錢),沉香(三分),砂仁(五分),香附(鹽水炒,五錢),川楝子(焙,一錢),炙草(五分)

共研末,每服二錢,淡薑湯下。

白話文:

【逍遙散】,具有補益效果,用於治療肝經血虛,木氣鬱結上升導致的頭痛,或者連帶眉棱骨、眼眶疼痛的情況。肝血虛在見到光線時會感到疼痛,也適合服用這個方子。如果眼睛乾澀,則是因爲體內水分不足無法滋養眼睛,建議服用六味丸。

配方包含:白朮(淨)、當歸、柴胡、白芍(酒炒)、茯苓(各一錢),薄荷(四分),炙甘草(七分)。

如果有熱象,可以加入牡丹皮一錢,黑山梔八分。對於陰部腫脹、突出、瘙癢等症狀,這個方子都適用。

【柴胡疏肝散】,調和作用,用於治療肝氣不調和,左側脅痛。

配方包含:陳皮、柴胡(各一錢五分)、川芎、枳殼(面煨,去瓤)、香附(醋炒)、赤芍(各一錢),炙甘草(五分)。

如果因爲七情鬱結,可以服用逍遙散。

【推氣散】,微熱,用於治療肝氣移轉到肺部引起的右側脅痛。

配方包含:枳殼(面煨,去瓤)、鬱金(各一錢),肉桂(去皮,另燉,三分),桔梗、陳皮(各八分),炙甘草(五分),生薑(兩片),紅棗(兩枚)。

【奔豚湯】,溫性,用於治療肝氣散亂,向下注流引起的小腹痛。

配方包含:川楝子(一錢),橘核(杵),茯苓(各一錢五分),荔枝核(燒焦,杵),小茴香(各一錢),吳茱萸(泡,五分),木香(七分)。

如果寒氣重,可以加入肉桂三分,制附子五分。

【沉香降氣散】,調和作用,用於治療氣逆胃脘痛。

配方包含:元胡索(酒炒,一錢),沉香(三分),砂仁(五分),香附(鹽水炒,五錢),川楝子(焙,一錢),炙甘草(五分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淡薑湯送服。

4. 附:師尼寡婦室女方

生地黃丸,寒,治師尼寡婦室女,乍寒乍熱而患瘡瘍,及項間結核,肝脈弦長而出魚際,外無寒邪,內多鬱火者宜之。

生地(酒炒),赤芍(各一兩),秦艽,黃芩,柴胡(各五錢),蜜和丸,綠豆大,每服三五十丸,烏梅湯下。

白話文:

【適用藥物:生地黃丸】,性質偏涼,用於治療如師姑、寡婦或未婚女性,出現忽冷忽熱的情況且患有皮膚病,以及頸部有淋巴結腫大的症狀,肝臟相關的脈象呈現弦長,且手掌魚際部位有異常,但體表並無感受到寒氣,體內卻有過多的鬱積之火。適合使用此藥物。

所需藥材及其份量如下:生地(經酒炒製)與赤芍(各1兩),秦艽、黃芩、柴胡(各5錢)。將上述藥材製成蜜丸,大小約為綠豆,每次服用約30至50粒,最好用烏梅湯送服。

5. 月經

經者,常也。月行有常度,經水有常期。其愆乎常者,是病也。方書以先期而至者為熱,後期而至者為寒,此不過論其大概,而要必細辨其血色。若濃而多者,血之盛也。淡而少者,血之衰也。紫而兼紅,成片成條而色明者,此乃新血妄行,多由熱結也。紫而兼黑,或散或薄而色暗者,此以真氣內損,必屬寒凝也。

由此而甚,則或如屋漏水,或如腐敗之宿血,是皆紫黑之變象。肝脾大損,陽氣大陷,當速用甘溫之藥,以救脾土,則元氣漸復,無有不愈。若以紫黑概作熱治,其害有不可勝言者。將行而腹痛拒按者,氣滯血凝也。既行而腹痛喜按者,氣虛血少也。經前發熱者多血熱,經後發熱者多血虛。

腹脹者多氣滯,腹痛者多血滯。或一月二三至,或半月或旬日而至,此乃血氣敗亂之微,當觀形察色,辨其寒熱而治之,不得以經早概論。調經之要,貴在補脾胃以資血之源,養腎氣以安血之室。至於逆行上溢,而吐衄錯行,下流而暴崩,皆屬血熱妄行。而亦有絡脈損傷,瘀積肝旺所致,不可以不辨。

經行之際,凡服藥並飲食,大忌寒涼。切宜問其平日是陽臟陰臟,並看其形色如何,小便或清或赤,大便或實或稀,現下能食不能食。虛實寒熱既明,則醫治自不難矣。

白話文:

【月經】

月經,代表的是身體的正常運作。月亮有固定的運行軌道,女性的月經也有固定的週期。一旦這週期出現異常,就表示身體可能有問題了。醫書上通常認為,如果月經提前來臨,可能是因為體內有熱;如果延遲來臨,則可能是因為體內有寒。但這種說法只是一個大略的判斷,真正重要的是要細心觀察血液的顏色。

如果血液濃稠且量多,這表示血液處於旺盛狀態。如果血液淡薄且量少,這表示血液正在衰退。如果血液呈現深紫色且夾雜著紅色,且血塊呈片狀或條狀,且顏色鮮明,這表示新生成的血液過多,通常是因為體內有熱結所導致。如果血液呈現深紫色且夾雜著黑色,且血塊散開或稀薄,且顏色晦暗,這表示體內真氣受損,通常是因為寒氣凝結所導致。

病情進一步惡化時,血液可能會變得像屋頂滴落的雨水,或像腐敗的舊血,這都是血液變為深紫或黑色的徵兆。這表示肝臟和脾臟已嚴重受損,且陽氣已嚴重流失。應該立即使用甘甜溫和的藥物,以挽救脾臟功能,這樣元氣就會逐漸恢復,病情也就會逐漸好轉。如果把血液變為深紫或黑色一律視為熱症處理,那後果將不堪設想。

如果在月經即將來臨時腹部疼痛且按壓會更痛,這表示氣滯血凝。如果在月經來臨後腹部疼痛且按壓會舒緩,這表示氣虛血少。如果在月經前發燒,這通常表示血液過熱。如果在月經後發燒,這通常表示血液不足。

如果腹部脹痛,這通常表示氣滯。如果腹部疼痛,這通常表示血滯。如果月經每月來兩三次,或每半個月或十天來一次,這表示血液和氣體已開始混亂,應該根據患者體型和膚色,判斷其是屬於寒性還是熱性,然後對症下藥,不能單純認為這是月經提前的問題。

調理月經的關鍵,在於補充脾胃功能,以增加血液的來源,以及滋養腎氣,以穩定血液的環境。至於月經逆行向上溢出,導致嘔吐或鼻血,或是向下大量出血,這些都表示血液過熱而失控。但也有可能是因為血管受損,或肝氣過旺導致血塊積聚,不能不加以區別。

在月經期間,無論吃藥還是飲食,都必須避免寒涼的食物。一定要了解患者平時的體質是偏陽還是偏陰,並且觀察其體型和膚色,以及小便的顏色(清或紅),大便的狀態(硬或軟),以及是否能正常進食。一旦瞭解患者是虛是實,是寒是熱,治療就不會太困難了。

6. 月經列方

加減四物湯,寒兼補,治經先期而至,屬血熱者。

生地(二錢),白芍(酒炒),當歸(各一錢五分),黃芩,柴胡(各一錢),甘草(五分)

如腹痛,加酒炒香附一錢五分。

加味異功散,補,治經後期而至,氣血虛而食少者。

黨參(去蘆,米炒),白朮(淨,各二錢),當歸(三錢),陳皮(一錢),茯苓,川芎(各一錢五分),炙草(一錢)

加生薑二片,大棗二枚。

加味逍遙散,涼兼補,治經水不調,因鬱而致者。

當歸,白芍(酒炒),白朮(淨),茯神,柴胡(各一錢),梔子(炒,杵),丹皮(各七分),甘草(五分)

加生薑二片煎。

決津煎,熱補兼行,治血虛經滯不能流暢而痛極者。

當歸(四錢),牛膝(鹽水炒),澤瀉(鹽水炒,各一錢五分),肉桂(去皮,另燉,六分),烏藥(一錢),熟地(二錢)

如噁心嘔吐,加焦乾姜六分。氣滯脹痛者,加香附一錢五分。氣滯血澀者,加紅花一錢。小腹不暖而痛極者,加泡吳萸六分。

牛膝湯,熱行散,治月水不利,臍腹作痛,或小腹引腰氣攻胸脅。

當歸(酒炒),牛膝(鹽水炒),白芍(酒炒),元胡索(炒),丹皮(各一錢),肉桂(去皮,另燉,四分),桃仁(去皮尖,杵,七粒),木香末(五分,沖藥服)

水煎。加酒一杯。

香附四物湯,補兼行,治經脈氣血凝滯而痛脹者。

熟地(四錢),川芎,香附(酒炒),元胡索(各一錢五分),白芍(酒炒,一錢五分),當歸(三錢),木香(一錢)

紅花四物湯,補兼行,治經脈氣血凝滯而痛脹者。

熟地(炒仁末拌,三錢),當歸(酒炒,二錢),白朮(淨),丹參(酒炒),白芍(酒炒),香附(酒炒,各一錢五分),紅花(六分),川芎(五分)

逍遙飲,補,治思郁過度,致傷心脾衝任之源,血氣日枯,經脈漸不調者。

當歸(二錢),白芍(酒炒),棗仁(即炒杵),茯神(各一錢五分),熟地(三錢),遠志(去心,四分),陳皮(七分),炙草(一錢)

如氣虛加米炒黨參二錢。

益母八珍湯,補,治經來或前或後不調者。

黨參(去蘆,米炒,二錢),白朮(淨),當歸(各二錢),白茯苓,白芍(酒炒,各一錢五分),熟地(三錢),川芎(一錢),益母草(一錢五分),炙草(一錢),生薑(二片),大棗(二枚)

膠艾湯,補,治勞傷血氣,衝任虛損,月水過多,淋漓不止者。

熟地(三錢),當歸,白芍(酒炒),艾葉(各一錢五分),阿膠(炒珠,一錢),炙草(一錢)

加味六君湯,補,治經水黃色者。

黨參(去蘆,米炒,一錢五分),茯苓(二錢),陳皮(一錢),生薏米,當歸,半夏(制),白朮(淨,各一錢五分),炙甘草(五分)

加煨姜二片煎。經一月二三至,或半月或旬日而至者,均宜服補中益氣湯。看寒熱加藥,並加蓮蓬殼,燒成炭,一錢五分。

十全大補湯,溫補,治經水色淡,或白或綠者。

炙耆(二錢),黨參(去蘆,米炒),茯苓,白芍(酒炒),白朮(淨炒),當歸(各一錢五分),熟地(三錢),肉桂(去皮,另燉,四分),川芎,炙草(各一錢),生薑(二片),紅棗(二枚)

白話文:

【月經列方】

加減四物湯:這是一帖寒涼兼補的藥方,用於治療月經提前到來,屬於血熱的情況。 成分有:生地(6克)、白芍(酒炒)、當歸(各4.5克)、黃芩、柴胡(各3克)、甘草(1.5克)。 如果腹部疼痛,可加入酒炒香附4.5克。

加味異功散:此方為補藥,用於治療月經延遲,氣血虛弱且食慾不佳的情況。 成分有:黨參(去蘆,米炒)、白朮(淨,各6克)、當歸(9克)、陳皮(3克)、茯苓、川芎(各4.5克)、炙草(3克)。 另加生薑兩片,大棗兩枚。

加味逍遙散:此方為涼涼兼補,用於治療月經不調,因鬱悶導致的情況。 成分有:當歸、白芍(酒炒)、白朮(淨)、茯神、柴胡(各3克)、梔子(炒,杵)、丹皮(各2.1克)、甘草(1.5克)。 另加生薑兩片煮製。

決津煎:這是一帖熱補兼行的藥方,用於治療血虛,經血滯留無法順利排出導致劇烈疼痛的情況。 成分有:當歸(12克)、牛膝(鹽水炒)、澤瀉(鹽水炒,各4.5克)、肉桂(去皮,另燉,1.8克)、烏藥(3克)、熟地(6克)。 如果惡心嘔吐,可加入焦乾薑1.8克。氣滯脹痛者,可加入香附4.5克。氣滯血澀者,可加入紅花3克。小腹冰冷且劇烈疼痛者,可加入炮吳萸1.8克。

牛膝湯:此方為熱性散瘀,用於治療月經不順,肚臍和腹部疼痛,或是小腹牽扯腰部氣血上攻胸脅的情況。 成分有:當歸(酒炒)、牛膝(鹽水炒)、白芍(酒炒)、元胡索(炒)、丹皮(各3克)、肉桂(去皮,另燉,1.2克)、桃仁(去皮尖,杵,7粒)、木香末(0.9克,沖藥服用)。 用水煎煮,另加一杯酒。

香附四物湯:此方為補兼行,用於治療月經脈絡氣血凝滯導致的疼痛脹痛。 成分有:熟地(12克)、川芎、香附(酒炒)、元胡索(各4.5克)、白芍(酒炒,4.5克)、當歸(9克)、木香(3克)。

紅花四物湯:此方為補兼行,用於治療月經脈絡氣血凝滯導致的疼痛脹痛。 成分有:熟地(炒仁末拌,9克)、當歸(酒炒,6克)、白朮(淨)、丹參(酒炒)、白芍(酒炒)、香附(酒炒,各4.5克)、紅花(1.8克)、川芎(1.5克)。

逍遙飲:此方為補藥,用於治療過度思考憂鬱,導致心脾衝任之源受傷,血氣逐漸衰竭,月經漸漸不調的情況。 成分有:當歸(6克)、白芍(酒炒)、棗仁(即炒杵)、茯神(各4.5克)、熟地(9克)、遠志(去心,1.2克)、陳皮(2.1克)、炙草(3克)。 如果氣虛,可加入米炒黨參6克。

益母八珍湯:此方為補藥,用於治療月經來潮時間不穩定的情況。 成分有:黨參(去蘆,米炒,6克)、白朮(淨)、當歸(各6克)、白茯苓、白芍(酒炒,各4.5克)、熟地(9克)、川芎(3克)、益母草(4.5克)、炙草(3克)、生薑(兩片)、大棗(兩枚)。

膠艾湯:此方為補藥,用於治療勞累損傷血氣,衝任虛損,月經過多,持續不止的情況。 成分有:熟地(9克)、當歸、白芍(酒炒)、艾葉(各4.5克)、阿膠(炒珠,3克)、炙草(3克)。

加味六君湯:此方為補藥,用於治療月經顏色偏黃的情況。 成分有:黨參(去蘆,米炒,4.5克)、茯苓(6克)、陳皮(3克)、生薏米、當歸、半夏(制)、白朮(淨,各4.5克)、炙甘草(1.5克)。 另加煨薑兩片煮製。

對於每月兩三次或半月或十天就來一次月經的情況,都適合服用補中益氣湯。根據寒熱情況加藥,同時加入蓮蓬殼,燒成炭,4.5克。

十全大補湯:此方為溫補,用於治療月經顏色偏淡,或是偏白或綠的情況。 成分有:炙耆(6克)、黨參(去蘆,米炒)、茯苓、白芍(酒炒)、白朮(淨炒)、當歸(各4.5克)、熟地(9克)、肉桂(去皮,另燉,1.2克)、川芎、炙草(各3克)、生薑(兩片)、紅棗(兩枚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