梁廉夫

《不知醫必要》~ 卷二 (3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31)

1. 疹症四忌

忌初起即用寒涼。(俟出後看症用藥。)忌妄用辛熱。忌誤用補澀。忌葷腥生冷風寒

白話文:

【避免一開始就使用寒涼的藥物。(等到癥狀出現後再選擇藥物。)避免胡亂使用辛熱的藥物。避免錯誤使用補益和收斂的藥物。避免食用肉類、腥味食物、生冷食物以及寒涼的食物。】

2. 疹症列方

升麻葛根湯,散微涼,治疹症初起。

升麻,葛根,白芍(酒炒),甘草(各一錢)

如譫語狂亂,調辰砂一分,六一散一錢服。牛蒡子、黃芩、貝母、知母、桔梗、麥冬、連翹、生地、當歸、防風、荊芥、柴胡、桑白皮等藥,均可隨症加入。

白話文:

升麻葛根湯

功效: 散風清熱,解表透疹。

主治: 疹症初起,發熱頭痛,咽喉腫痛,口渴心煩,或兼有神昏譫語,舌苔薄白,脈浮數。

組成:

  • 升麻 一錢
  • 葛根 一錢
  • 白芍(酒炒) 一錢
  • 甘草 一錢

用法: 水煎服。

加减:

  • 若神昏譫語,狂躁不安,可加辰砂一分,六一散一錢。
  • 若兼有風熱咳嗽,可加牛蒡子、黃芩、貝母、知母、桔梗、麥冬、連翹等藥。
  • 若兼有氣血不足,可加生地、當歸、防風、荊芥、柴胡、桑白皮等藥。

透邪煎,散微補,治疹症初熱,疑似之時,恐誤藥者。

當歸,荊芥(各一錢),升麻(三分),白芍(酒炒,一錢五分),防風,甘草(各七分)

如熱甚,加柴胡一錢。

加味瀉白散,寒,治疹出之時,咳嗽,口乾,心煩者。

桑白皮(一錢),元參(七分),連翹(八分),地骨皮(一錢),天花粉(一錢),黃連(三分),甘草(四分)

白話文:

透邪煎,散寒輕補,用於疹症初期發熱,疑似發病,擔心用藥錯誤的情況。

藥方:當歸、荊芥各一錢,升麻三分,白芍(酒炒)一錢五分,防風、甘草各七分。

如果發熱嚴重,可以加柴胡一錢。

加味瀉白散,性寒,用於疹子發出時,伴有咳嗽、口乾、心煩的症狀。

藥方:桑白皮一錢,元參七分,連翹八分,地骨皮一錢,天花粉一錢,黃連三分,甘草四分。

敗毒散,散微補,治風寒外束,逡巡不出,或出而覆沒者。

生黨參(去蘆),防風,荊芥(各一錢),當歸,牛蒡子,升麻(各七分),川芎(五分),甘草(四分)

加薄荷六分煎。

加味四物湯,涼補,治心血不足,疹色淡白者。

生地(酒炒透),白芍(酒炒),防風,當歸(各一錢),川芎(六分),炙草(五分)

涼血補陰湯,涼,治疹色帶紫,或出大甚者。

白話文:

「敗毒散」用於治療風寒外束,症狀表現為發熱畏寒、鼻塞流涕、頭昏腦脹,或熱退又復,可用黨參、防風、荊芥、當歸、牛蒡子、升麻、川芎、甘草等藥材,加薄荷煎服。

「加味四物湯」用於治療心血不足,症狀表現為面色蒼白,可用生地、白芍、防風、當歸、川芎、甘草等藥材煎服。

「涼血補陰湯」用於治療疹色發紫或疹出過多,可用生地、白芍、防風、當歸、川芎、甘草等藥材煎服。

生地黃(一錢),白芍(酒炒),連翹(各七分),紅花(六分),牛蒡子,黃芩,當歸,乾葛(各八分)

導赤散,涼,治疹症,譫語溺閉。

生地(二錢),木通(一錢),竹葉(二十片),甘草(六分)

加味甘桔湯,涼,治疹症,火毒上薰,而咽喉干痛。

牛蒡子,桔梗,連翹,甘草(各一錢)

水煎。緩緩咽之。

解毒合白虎湯,大寒,治疹症,煩躁大渴。

白話文:

生地黃一錢,白芍(酒炒)、連翹各七分,紅花六分,牛蒡子、黃芩、當歸、乾葛各八分,這是導赤散,性涼,用於治療疹症、譫語溺閉。

生地二錢,木通一錢,竹葉二十片,甘草六分,這是加味甘桔湯,性涼,用於治療疹症、火毒上薰導致的咽喉干痛。

牛蒡子、桔梗、連翹、甘草各一錢,這是解毒合白虎湯,性大寒,用於治療疹症、煩躁大渴。

以上藥方需水煎,緩緩咽下。

生石膏(一錢),知母(七分),黃連(四分),連翹(七分),金銀花(一錢),甘草(五分)

加粳米一撮煎。

加味犀角地黃湯,大寒,治疹症,吐血衄血。

生地,白芍(酒炒),山梔(仁,炒杵),犀角(各一錢,先煎),丹皮(七分)

如小便赤,加木通一錢。

加味四芩散,涼,治疹症泄瀉。

白朮(土炒),茯苓,澤瀉(鹽水炒),金銀花(各一錢),豬苓(七分)

白話文:

生地一錢,知母七分,黃連四分,連翹七分,金銀花一錢,甘草五分,加粳米一撮煎服。這方劑性寒,可用於治療疹症、吐血和鼻出血。

此外,生地、白芍(酒炒)、山梔仁(炒杵)、犀角(各一錢,先煎)、丹皮七分,也可加入此方劑。如果患者小便赤紅,可以再加木通一錢。

最後,白朮(土炒)、茯苓、澤瀉(鹽水炒)、金銀花(各一錢)、豬苓七分,組合成的方劑性涼,可以治療疹症引起的腹瀉。

如小便如米泔水,加車前、木通各一錢。

黃芩湯,涼,治火邪內逼下焦而痢者。

白芍(酒炒,一錢五分),黃芩(一錢),炙草(七分)

加大棗一枚煎。如火逼上焦而吐,或吐痢並作者,俱加半夏一錢五分,生薑一片。

大紫胡湯,寒峻劑,治疹症,大便秘結,發熱身痛者。

柴胡,半夏(制),白芍(酒炒),黃芩(各一錢),枳實(麵煨,去瓤,六分),大黃(八分),生薑(一片),紅棗(一枚)

白話文:

如果小便像米湯一樣,可以加車前子和木通各一錢。黃芩湯性涼,用於治療火邪內逼下焦而引起的痢疾。白芍(酒炒,一錢五分)、黃芩(一錢)、甘草(七分),加紅棗一枚煎服。如果火邪逼上焦而導致嘔吐,或者嘔吐和痢疾同時出現,都可以在黃芩湯中加半夏一錢五分、生薑一片。大紫胡湯性寒峻,用於治療疹症、大便秘結、發熱身痛。柴胡、半夏(制)、白芍(酒炒)、黃芩(各一錢)、枳實(麵煨,去瓤,六分)、大黃(八分)、生薑(一片)、紅棗(一枚)。

二母散,寒,治疹後嗽甚者。

貝母(去心,童便洗),知母(各二錢),乾薑(一片)

共研末,每服一錢,白湯下。

白話文:

【二母散】,屬寒性,適用於疹後咳嗽嚴重的情況。

貝母(去掉中心部分,用兒童尿液清洗),知母(各兩錢),乾薑(一片)

一起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用白水送服。

3. 痘症

近日有種洋痘之法,最為穩妥,但恐有未種而自出者,方法亦不可不為之備。痘由胎毒內藏,而復因時氣外觸,其毒乃發,始終皆賴乎血氣。若血氣充暢,則易出易收。氣血不足。則變症不一。治痘者必要先顧血氣。蓋氣主形以起脹,血主色以灌漿。凡為白,為陷,為灰色,為不起發,為頂有孔。

為出水,為痛,為癢,為浮腫,為痘殼,為不靨不落,為肌表不固,為膚腠不通等症,皆氣之病也。至如為紫黑,為乾枯,為無血,為無膿,為黑陷黑靨,為腫痛牙疳,為疔癰癍疹,為津液不達,為痘後餘毒,皆血之病也。氣與血相需。氣至而血不隨,雖起發而灌必不周。血至而氣不至,雖潤澤而毒終不透。

白話文:

近日流行一種種痘方法,最為安全可靠,但恐怕有人未曾接種卻自然發病,所以方法也要做好準備。

痘瘡是由於胎毒潛藏體內,又因時令氣候影響而外觸,毒素才會發作,始終都依靠血氣的運作。若血氣充沛,則痘疹容易長出也容易消退。若氣血不足,則會出現各種不同的病變。

治療痘瘡,必須首先關注血氣。因為氣主導身形,使痘疹隆起;血主宰顏色,使痘疹充盈。

凡是出現以下症狀,皆是氣虛所致:

  • 痘疹顏色白皙
  • 痘疹凹陷
  • 痘疹呈灰色
  • 痘疹遲遲不發
  • 痘疹頂部有孔
  • 痘疹流出膿水
  • 痘疹疼痛
  • 痘疹瘙癢
  • 痘疹浮腫
  • 痘疹結痂
  • 痘疹不消不落
  • 皮膚表面脆弱
  • 皮膚毛孔閉塞

至如出現以下症狀,皆是血虛所致:

  • 痘疹呈紫黑色
  • 痘疹乾枯
  • 痘疹沒有血色
  • 痘疹沒有膿液
  • 痘疹呈黑色凹陷,留下黑色痘坑
  • 痘疹腫痛,牙齦腐爛
  • 痘疹化膿成瘡,出現斑疹
  • 體液無法到達痘疹部位
  • 痘瘡後遺症

氣血相互依存,氣機運行而血液不隨,即使痘疹長出,也無法充盈;血液到達而氣機不足,即使滋潤痘疹,毒素也無法完全排出。

表熱者,肌膚大熱,根窠紅紫,頂赤發癍,頭面紅腫,紫黑焦枯,癰腫疔毒痛甚,皆火在肌表之症。治宜散血解毒。裡熱者,煩躁狂言,口乾大渴,咽腫喉痛,內熱自汗,小便赤澀,大便秘結,衄血溺血,皆火在臟腑之症。治宜清熱解毒。表寒者,不起發,不紅活,根窠淡白,身涼癢塌,倒陷乾枯,皆肌表無陽之症。

治宜補陽溫表。裡寒者,為吐瀉,為嘔惡,為腹脹,為腹痛,為吞酸,為不欲食,為寒戰咬牙,惡寒喜暖,為小便清長,大便不實,完穀不化,皆臟腑無陽之症。治宜溫中補陽。當腫不腫者,必其元氣不足,當消不消者,必其毒氣有餘。治痘宜先顧脾胃,能食者吉,不泄瀉者吉,且須培補氣血。

白話文:

皮膚發熱、紅腫發紫,頭面紅腫,甚至出現紫黑色焦枯、癰腫疔毒劇痛,這些都是火氣在皮膚表面引起的症狀,需要散血解毒來治療。而感到煩躁、胡言亂語、口渴、咽喉腫痛、內熱出汗、小便赤澀、便秘、鼻出血、尿血等,則說明火氣在臟腑中,需要清熱解毒來治療。

皮膚不發熱、不紅腫,甚至呈現淡白色、身體發涼、發癢、萎縮乾枯,這些都是皮膚表面缺乏陽氣的表現,需要補陽溫表來治療。而出現嘔吐、腹脹、腹痛、反酸、食慾不振、寒戰、怕冷喜暖、小便清長、大便稀薄、消化不良等症狀,則表示臟腑缺乏陽氣,需要溫中補陽來治療。

腫瘤無法消退,是因為元氣不足;毒氣無法清除,是因為毒氣過盛。治療痘症,要先照顧脾胃,能夠進食、沒有腹瀉都是好的徵兆,同時還要培補氣血。

略兼發散始合。看心窩有紅色,耳後有紅筋,目中含淚,身體發熱,手指亦皆熱,惟中指男左女右獨寒,便是出痘。若傷寒症,則中指獨熱,甚驗。如熱盛血虛者,首尾俱不可用白朮、半夏之燥悍,及升麻之提氣上衝。要謹避風寒,忌葷腥生冷,生果,蔥,蒜,雞鴨蛋,豬肉,茶水等物。

痘疹之候,頭常欲涼,足常欲溫。若頭溫足冷者,多不治,此亦宜辨。

白話文:

稍微兼具發散,就開始合宜。觀察心窩是否有紅色,耳後是否有紅筋,眼睛裡是否含著淚水,身體是否發熱,手指是否也發熱,唯獨中指(男性左邊、女性右邊)獨自冰冷,那就是要出痘的徵兆。如果是有傷寒症,則中指會獨自發熱,非常靈驗。如果熱症盛而血虛,就必須避免使用白朮、半夏等燥熱的藥物,以及升麻等容易導致氣往上衝的藥物。要謹慎避開風寒,忌食葷腥生冷、生果、蔥、蒜、雞蛋、豬肉、茶水等。

出痘疹的時候,頭部常常想要涼爽,腳部常常想要溫暖。如果頭部溫暖而腳部冰冷,大多無法痊癒,這也是需要辨別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