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不知醫必要》~ 卷二 (29)
卷二 (29)
1. 急驚
小兒或感風寒,或積乳食,皆能生痰,痰積則化火。或受暑熱,亦能生火。失於清解,則痰隨火升,痰火上壅,閉其肺竅,則諸竅俱閉。其症壯熱,痰壅,昏悶不醒,竄視反張,搐搦顫動,牙關緊急,口中氣熱,頰赤唇紅,飲冷便秘。此因痰火鬱結,肝風內動而然,宜利火降痰,醒後當清熱養血。
肝主筋,肝失所養,則筋脈乾熱,故外作抽搐拘攣,而現青色。此是肝風內動,非外風也。不可誤治。血虛則肝風內動,風動則肝火愈熾,火熾則肺金虧,肝邪愈盛。若屢服祛風化痰,瀉火辛散之劑,便當認作脾虛血損,急補脾土,庶不至變慢脾之症。凡小兒服藥後,余藥須與乳母服,乳母宜忌口。
白話文:
小孩子或是因為受寒,或是因為吃太多乳食,都會導致痰的產生,痰積聚久了就會化為火。或是因為受到暑熱,也會產生火。如果沒有及時清熱解毒,痰就會隨著火氣上升,痰火壅塞,堵住了肺部,導致全身氣血不通。症狀表現為高燒、痰多、昏迷不醒、眼睛亂看、手腳抽搐、牙關緊閉、嘴巴里氣息灼熱、臉頰發紅、嘴唇發紅、喝水困難、便秘。這是因為痰火鬱結,肝風內動造成的,需要用藥物來清熱化痰,醒過來之後還要滋陰養血。
肝臟主宰筋脈,肝臟得不到滋養,就會導致筋脈乾燥發熱,所以表現為抽搐痙攣,皮膚呈現青色。這是肝風內動,不是外來的風寒。不可誤治。血虛就會導致肝風內動,風動就會使肝火更加旺盛,火旺就會損傷肺氣,肝邪更加猖獗。如果一直服用祛風化痰、瀉火辛散的藥物,就會損傷脾胃,導致脾虛血損,應該要及時補脾,以免變成脾虛的症狀。凡是小孩服用的藥物,剩下的藥渣應該讓乳母服用,乳母也應該注意飲食忌口。
2. 急驚列方
利火降痰湯,寒,治急驚壯熱,痰壅,昏悶不醒,搐搦顫動。
柴胡(八分),黃芩(七分),陳皮(六分),天竹黃(一錢五分),鉤藤(二錢),連翹(一錢),木通(七分),細甘草(四分)
清熱降痰湯,涼,治同上。
柴胡(一錢),連翹(八分),蟬蛻(去頭足,四隻),鉤藤鉤(一錢五分),陳皮(五分),澤瀉(鹽水炒,六分),甘草(三分)
白話文:
利火降痰湯性寒,用於治療急驚、壯熱、痰壅、昏悶不醒、抽搐顫動等症狀,由柴胡、黃芩、陳皮、天竹黃、鉤藤、連翹、木通、甘草等藥材組成。清熱降痰湯性涼,治療的症狀與利火降痰湯相同,由柴胡、連翹、蟬蛻、鉤藤、陳皮、澤瀉、甘草等藥材組成。
加竹瀝水半酒杯,沖藥服。
生地丹參湯,涼,治急驚初愈,清熱養血者。
生地(一錢五分),丹參(一錢),青蒿(七分),白芍(酒炒,八分),丹皮(五分),桔梗(六分),竹葉(四分),甘草(三分)
人參竹葉湯,涼補,治虛弱小兒,急驚初愈。
生黨參(去蘆,二錢),生竹葉(二十片)
水煎。
白話文:
取半杯竹瀝水,加點酒,沖服藥物。生地丹參湯性涼,適用於急驚初愈、清熱養血者,藥材包括生地(一錢五分)、丹參(一錢)、青蒿(七分)、白芍(酒炒,八分)、丹皮(五分)、桔梗(六分)、竹葉(四分)、甘草(三分)。人參竹葉湯性涼補,適用於虛弱小兒、急驚初愈者,藥材包括生黨參(去蘆,二錢)、生竹葉(二十片)。水煎服。
3. 慢驚
小兒慢驚,因作吐作瀉,或吐瀉交作,稍久則脾土虛弱,肝木乘之。其症氣微神緩,昏睡露睛,痰鳴氣促,鼻煽,乍發乍靜,時涼時熱,面部淡白,瀉漸青色,手足微搐無力,神氣懨懨不振,乃脾虛生風,無陽症也。此症多因病後,或因誤用寒涼,損傷脾胃所致。然亦有小兒脾胃素弱,不必病後及誤藥者。
總屬脾胃虛寒之症,初起當用溫補,加藿香、煨姜。糞見青色,即加木香,或肉桂。若手足漸冷,唇舌痿白,此將脫之候,速用附子以回陽,方可以救。一切驅風逐痰之藥,絲毫不得用。
白話文:
小孩如果反复呕吐腹泻,时间久了脾胃就会虚弱,肝气就会乘虚而入。症状表现为气虚神疲,昏睡眼露,痰鸣气促,鼻翼扇动,时而发作时而平静,时而发热时而发冷,脸色苍白,大便呈青色,手足抽搐无力,精神萎靡不振,这是脾虚生风、阳气不足的表现。这种病症多半是因为生病后或误食寒凉食物损伤脾胃导致的,但也有些孩子天生脾胃虚弱,并非生病或误食药物造成的。
总之,这都是脾胃虚寒引起的病症,初期应该用温补的方法,加入藿香、煨姜。如果大便呈青色,就加木香或肉桂。如果手足逐渐变冷,唇舌发白,这是快要脱水的征兆,要尽快用附子回阳才能救治。所有驱风逐痰的药物都绝对不能使用。
4. 慢驚列方
加味異功散,溫補,治慢驚初起。
黨參(去蘆,飯蒸),白朮(飯蒸),鉤藤,當歸(各一錢),陳皮(五分),茯苓(七分),炙草(四分)
加煨姜一片煎。泄瀉則去當歸。
加味六君子湯,熱補,治慢驚昏睡,露睛,痰鳴,氣促。
黨參(去蘆,米炒),白朮(淨炒,各一錢),半夏(制,七分),乾薑(四分),陳皮(五分),茯苓(八分),炙草(四分)
白話文:
加味異功散,性質溫和,用於治療慢驚初期。配方為:黨參(去蘆,飯蒸),白朮(飯蒸),鉤藤,當歸(各一錢),陳皮(五分),茯苓(七分),炙草(四分),加煨姜一片煎服。若患者出現腹瀉,則需去除當歸。
加味六君子湯,性質偏熱,用於治療慢驚導致的昏睡、露睛、痰鳴、氣促等症狀。配方為:黨參(去蘆,米炒),白朮(淨炒,各一錢),半夏(制,七分),乾薑(四分),陳皮(五分),茯苓(八分),炙草(四分)。
附子理中湯,補大熱,治慢驚手足漸冷,唇舌痿白者。
黨參(去蘆,米炒),白朮(淨炒,各一錢五分),附子(制,七分),乾薑(微炒,四分),炙草(五分),紅棗(一枚)
附桂地黃湯,補大熱,治慢驚口燥舌焦,陰症似陽者。
熟地(三錢),白芍(酒炒,一錢五分),附子(制,六分),澤瀉(鹽水炒),黨參(去蘆,米炒,各一錢),肉桂(去皮,另燉,二分)
白話文:
附子理中湯用來治療身體虛寒,症狀包括驚恐、手腳漸漸冰冷、嘴唇舌頭發白。藥材包括黨參、白朮、附子、乾薑、炙甘草和紅棗。
附桂地黃湯用來治療身體虛寒,症狀包括驚恐、口乾舌燥、虛寒假象為陽虛。藥材包括熟地、白芍、附子、澤瀉、黨參和肉桂。
5. 驚啼
此症與驚風不同,與大驚猝恐者亦異。蓋小兒肝氣未充,膽氣最怯,凡耳聞驟聲,目睹驟色,雖非大驚猝恐,亦能怖其神魂,醒時受怖,寐則驚惕,或振動不寧,或忽爾啼叫,或微有煩熱,皆神怯不安之症,宜以安神養氣為主。驚啼多淚,忽啼忽止者是驚惕。啼叫無度,聲長不揚者是腹痛。
白話文:
這症狀跟驚風不同,也不同於因突然驚嚇而發病的人。因為小孩子肝氣尚未充盈,膽氣最為怯弱,只要聽到突然的聲音,看到突如其來的顏色,即使沒有受到很大的驚嚇,也會使他們的神魂害怕。醒著的時候受驚,睡覺時就會驚恐不安,或是身體不停地抖動,或是突然哭鬧,或是稍微發熱,這些都是神魂怯弱不安的症狀,應該以安神養氣為主。哭鬧時伴隨大量眼淚,哭一會兒停一會兒的是驚恐不安。哭鬧沒有節制,聲音低沉不揚的是肚子痛。
6. 驚啼列方
硃砂安神丸,寒,治寐中驚悸而煩熱者。
生地,當歸,黃連(各一錢,薑汁炒),甘草(五分)
共研末,米飲和丸,如芡實大,硃砂為衣,每服一丸,滾水開融灌下。
參麥湯,微涼,治驚悸而微煩熱者。
生黨參(去蘆,八分),麥冬(去心,六分),北味(三分)
水煎。
白話文:
硃砂安神丸性寒,用於治療睡夢中驚悸、心煩且發熱的病症。藥方包含生地、當歸、黃連(各一錢,以薑汁炒)、甘草(五分),研磨成粉末,用米湯和成丸,大小如芡實,以硃砂包裹,每次服用一丸,用滾水融化後灌服。參麥湯性微涼,用於治療驚悸伴隨輕微心煩發熱的病症。藥方包含生黨參(去蘆,八分)、麥冬(去心,六分)、北味(三分),水煎服。
團參散,補,治心虛驚悸。
黨參(去蘆,飯蒸),當歸(各二錢)
共研細末,每服一錢,用豬心一片,硃砂五釐,煎湯下。
安神丸,補,治受驚嚇而驚啼者。
黨參(去蘆,飯蒸),棗仁(炒),茯神(各七分),陳皮,白芍(酒炒),當歸(各五分),炙草(四分)
共研末,薑汁和丸,如芡實大,每服一丸,白湯開下。
白話文:
「團參散」用來補心,治療心虛驚悸。將黨參去蘆,飯蒸,與當歸各二錢,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一錢,用豬心一片和硃砂五釐,煎湯服用。
「安神丸」用來補益心神,治療受驚嚇而驚啼的病症。將黨參去蘆,飯蒸,與棗仁(炒)、茯神、陳皮、白芍(酒炒)、當歸各五分,炙草四分,研磨成粉末,用薑汁和成丸子,大小如芡實,每次服用一丸,用白湯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