梁廉夫

《不知醫必要》~ 卷二 (1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19)

1. 噎膈

食不得入為噎。食雖入咽,即帶痰吐出為膈。此皆由憂愁思慮,積勞積鬱,或酒色過度,以致血液俱耗,上下乾槁而然。趙養葵則歸於治腎,腎乃胃之關門,關門不利,升降息矣。惟腎旺則胃陰充,胃陰充則能食,以大劑六味、八味地黃湯為主。而高鼓峰等,又宗其法而變通之,專取陽明。

以六味地黃湯,去丹皮、澤瀉、茯苓,加甘草、枸杞、生地、當歸,使一派甘潤之藥,以養胃陰。胃陰上濟,則賁門寬展,而飲食進胃。陰下達則幽門、闌門滋潤而二便通,服十餘劑而愈。薛立齋則以歸脾、六君等湯,與六味、八味地黃丸間服。或謂此症往往六七日不大便,則陳物不去,宜以大黃下之。

隨用芝麻煎濃飲之。惟張仲景之法最佳。以半夏為主,而降衝任之逆,以人參為輔,而生既亡之液。若於此而得其悟機,又審其寒熱虛實而施治之則善矣。幸而能愈,初一二日,只可飲參湯,與稀粥一盅。三日後,由漸而加。十日後,方可食飯。然亦不得飽食,飽食傷胃,則病復難救。

白話文:

[噎膈]

無法吞嚥食物的情況稱為噎,食物雖然可以吞下喉嚨,但隨即夾雜痰液吐出的情況稱為膈。這些情況多半是由於長期憂鬱、過勞或是生活作息不正常,導致身體血氣消耗過多,上下身體機能乾涸所致。趙養葵認為應該從腎臟治療,因為腎臟是胃部的「閘門」,如果閘門運作不良,身體的升降功能就會受阻。只有腎臟健康,胃部陰液才能充足,進而能夠攝取食物,因此他主張使用大劑量的六味、八味地黃湯作為主要治療。

然而,高鼓峯等人則在此基礎上加以變化,專注在陽明經絡上。他們使用六味地黃湯,去掉丹皮、澤瀉、茯苓,加入甘草、枸杞、生地、當歸,製作出一系列甘甜滋潤的藥方,以滋養胃部陰液。當胃部陰液向上補充,賁門就能舒展,讓食物順利進入胃部。當陰液向下補充,幽門和闌門會變得濕潤,進而促進排便,服用十多劑後就能康復。

薛立齋則主張交替使用歸脾湯、六君子湯與六味、八味地黃丸。有人認為這種病症可能每六到七天都沒有排便,舊的食物殘留不能排出,應使用大黃來幫助排便。芝麻煎濃汁也是一種選擇。但張仲景的方法被認為最優秀。他以半夏為主藥,調節沖脈和任脈的逆流,再以人參為輔助,恢復已流失的體液。如果能從中領悟,並根據病情的寒熱虛實來調整治療方式,那就是最好的了。

如果病人幸運地康復,最初的兩三天,只能喝人參湯和一小碗稀飯。三天後,逐漸增加食物攝取量。十天後,才能開始吃固體食物。但是也不能吃得過飽,因為過飽會傷害胃部,使病情再度惡化,就難以救治了。

2. 噎膈列方

開膈法

甘蔗(約四寸,去皮,切片如錢),白米(一酒杯,以水潤透)

用磁碗一隻,將蔗與米放入碗內,蓋密,慢火蒸成飯,先取蔗與病人徐徐嚼咽其汁,喉嚨乃開,隨食此飯開膈,後看症服藥。

四物加味湯,補,治噎膈。

熟地(四錢),當歸(二錢),川芎(一錢),黨參(去蘆,米炒),半夏(制),白芍(酒炒,各一錢五分)

加甘蔗汁,牛乳,各一酒杯,沖藥服。

加減六味地黃湯,涼補,治同上。

生地,當歸(各二錢),半夏(制),萸肉,淮山,枸杞(各一錢五分),甘草(六分)

如寒則去生地,加熟地三錢,肉桂四分,附子七分,甘草炙。

歸脾湯,補,治同。

黃耆(炙),黨參(去蘆,米炒),棗仁(即炒杵),白朮(蒸飯),白芍(酒炒,各一錢五分),當歸(三錢),龍眼(淨肉,六分),木香(七分),遠志(去心,三分),炙草(五分)

如有痰涎多者,加泡吳萸六分。

葛花半夏湯,補,治好飲酒人噎膈。

黨參(去蘆,米炒,三錢),半夏(制),葛花(各二錢),白朮(淨),茯苓(各一錢五分),陳皮(一錢),炙草(七分),生薑(二片)

加牛乳或羊乳半茶杯,沖藥服。如痰涎多者,加泡吳萸六分。

烏藥半夏湯,和,治氣滯人噎膈。

黨參(去蘆,米炒,三錢),半夏(制),烏藥(各二錢),香附(酒炒,杵),茯苓(各一錢五分),陳皮(去白,一錢),砂仁(杵,七分),炙草(六分)

加生薑二片煎。加味照前。

神麯半夏湯,消食兼補,治不節飲食人噎膈。

黨參(去蘆,米炒,三錢),白朮(淨,炒),半夏(制,各二錢),神麯(炒),山楂,茯苓(各一錢五分),陳皮(去白,一錢),炙草(七分)

生薑三片同煎。加味照前。如大便結,三方俱加當歸二錢。一老醫云:此症宜飲牛乳,或同薑汁、蔗汁、陳酒服均佳。若徒服香燥之藥,以取快一時,破氣而燥血,是速其死也。

生薑汁煎,補,治噎食不下,咽喉閉塞,胸膈煩悶。

高麗參(去蘆,米拌炒),百合(各二兩),牛酥,白蜜,生薑汁(各五兩)

共入銅鍋內煎,去渣熬膏,每服一酒杯,緩緩嚥下。

金銀花膏,微涼,治噎膈胸痛畏食者。

金銀花(十兩)

水煎去渣,慢火熬成膏,早晚每服一酒杯,米湯下。

枇杷葉煎,兼補,噎膈均治。

黨參(去蘆,米炒,一錢五分),半夏(制,二錢),阿膠(蛤粉炒珠,一錢五分),枇杷葉(去毛,蜜炙,三錢),陳皮(六分),炙草(五分),生薑(三片)

老人噎食不通方

黃雌雞肉四兩,茯苓二兩,白麵六兩,作餛飩入白油煮食,三五次即愈。

治噎膈奇方

香櫞一隻,挖通心,以乾結人糞填入,仍封口,火煅三炷香久,取出碗蓋存性,研細末,每服二錢,黃酒下,三次即效。如無香櫞,用蘿蔔亦可。

白話文:

[噎膈治療方法]

開膈法

使用約四寸長的甘蔗,去皮後切成像錢幣厚度的片狀,以及一杯白米(用水浸泡使其濕透)。

選用一個磁碗,把甘蔗和米放入碗內,蓋緊,用小火蒸至成為飯,讓病人慢慢咀嚼吞嚥甘蔗汁,有助於打開喉嚨,隨後食用這碗飯以進一步開膈,之後根據病情服用藥物。

四物加味湯,具有滋補效果,適用於噎膈。

熟地(四錢)、當歸(二錢)、川芎(一錢)、黨參(去蘆,米炒)、半夏(炮製)、白芍(酒炒,各一錢五分)

加入甘蔗汁和牛乳各一杯,與藥材一同服用。

加減六味地黃湯,具有涼補效果,適用於同樣症狀。

生地、當歸(各二錢)、半夏(炮製)、山茱萸、淮山、枸杞(各一錢五分)、甘草(六分)

如果屬寒性,應去掉生地,改加熟地三錢、肉桂四分、附子七分,並將甘草炒炙。

歸脾湯,具有滋補效果,適用於同樣症狀。

黃耆(炒炙)、黨參(去蘆,米炒)、酸棗仁(炒杵)、白朮(蒸飯)、白芍(酒炒,各一錢五分)、當歸(三錢)、龍眼(淨肉,六分)、木香(七分)、遠志(去心,三分)、炙草(五分)

如果痰多,可額外添加炮製的吳茱萸六分。

葛花半夏湯,具有滋補效果,適用於常飲酒導致的噎膈。

黨參(去蘆,米炒,三錢)、半夏(炮製)、葛花(各二錢)、白朮(淨)、茯苓(各一錢五分)、陳皮(一錢)、炙草(七分)、生薑(二片)

加入半杯牛乳或羊乳,與藥材一同服用。如果痰多,可額外添加炮製的吳茱萸六分。

烏藥半夏湯,具有調和效果,適用於氣滯引起的噎膈。

黨參(去蘆,米炒,三錢)、半夏(炮製)、烏藥(各二錢)、香附(酒炒,杵)、茯苓(各一錢五分)、陳皮(去白,一錢)、砂仁(杵,七分)、炙草(六分)

加入兩片生薑一同煎煮。額外添加的材料請參考上述。

神麯半夏湯,具有消食及滋補效果,適用於飲食不節制導致的噎膈。

黨參(去蘆,米炒,三錢)、白朮(淨,炒)、半夏(炮製,各二錢)、神麯(炒)、山楂、茯苓(各一錢五分)、陳皮(去白,一錢)、炙草(七分)

加入三片生薑一同煎煮。額外添加的材料請參考上述。如果排便困難,以上三種湯都可額外添加當歸二錢。一位資深醫生表示,這種症狀適合飲用牛乳,或搭配薑汁、甘蔗汁、陳年酒服用效果更佳。如果單純服用香燥的藥物來求一時舒適,可能會耗損元氣並導致血液乾燥,加速死亡。

生薑汁煎,具有滋補效果,適用於食物難以下嚥、咽喉閉塞、胸膈煩悶。

高麗參(去蘆,米拌炒)、百合(各二兩)、牛酥、蜂蜜、生薑汁(各五兩)

共同放入銅鍋中煎煮,去除渣滓後熬成膏狀,每次服用一杯,緩慢吞服。

金銀花膏,微涼,適用於噎膈導致胸痛、畏食。

金銀花(十兩)

用水煎煮去渣,用小火熬成膏狀,早晚各服用一杯,用米湯送服。

枇杷葉煎,具有滋補效果,適用於所有噎膈情況。

黨參(去蘆,米炒,一錢五分)、半夏(炮製,二錢)、阿膠(蛤粉炒珠,一錢五分)、枇杷葉(去毛,蜜炙,三錢)、陳皮(六分)、炙草(五分)、生薑(三片)

老人噎食不通方

黃雌雞肉四兩、茯苓二兩、白麵六兩,做成餛飩加入白油烹煮食用,連續食用三到五次即可康復。

治噎膈奇方

取一個香櫞,挖空中心,填入乾燥的人糞,再封住口部,用火燒至三炷香時間,取出後放入碗中保留其性質,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黃酒送服,三次後即見效。如果沒有香櫞,可用蘿蔔代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