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不知醫必要》~ 卷二 (18)
卷二 (18)
1. 嘔吐
此症必有所因,因寒滯者,腹多疼痛。因食滯者,胸多脹滿。因氣逆者,脹連脅肋。因火鬱者,渴而躁熱。因痰飲者,必先渴水。因風邪者,每兼發熱。若無此諸症,悉屬胃虛。王太僕曰:食不得入,是有火也。食入反出,是無火也。即此二語,可辨寒熱。
白話文:
這種病症一定有原因,若是因為寒氣停滯,肚子就會疼痛;若是因為食物積滯,胸口就會脹滿;若是因為氣逆上衝,脹滿會蔓延到脅肋;若是因為火氣鬱結,就會口渴燥熱;若是因為痰飲積聚,就會先感到口渴;若是因為風寒入侵,往往會伴隨發熱。如果沒有上述這些症狀,就屬於胃虛。王太僕說:「吃不下東西,就代表有火氣;吃下去又吐出來,就代表沒有火氣。」這兩句話,就能分辨寒熱。
2. 嘔吐列方(勿混作翻胃治)
大棗,和,治脾胃不和而嘔吐。
陳皮,茯苓(各一錢五分),半夏(制二錢),炙草(七分)
加生薑三片煎。食入而出是寒症。加藿香一錢五分,炒砂仁五分,煨姜三大片。寒甚,則不用煨姜,加乾薑五六分,或一錢。食不得入是熱症,加黨參一錢五分,黃芩一錢,黃連五分。如為飲食所傷,吞酸噯腐,加砂仁五分,蒼朮、藿香、麥芽、山楂各一錢。吐酸水加吳萸七分,黃連五分。
白話文:
大棗,可以治療脾胃不和導致的嘔吐。方劑中,陳皮、茯苓各一錢五分,半夏(制)二錢,炙草七分,加入生薑三片煎服。如果食入即出,屬於寒症,需加藿香一錢五分,炒砂仁五分,煨姜三大片。寒症嚴重,則不用煨姜,改加乾薑五六分,或一錢。如果食不得入,屬於熱症,需加黨參一錢五分,黃芩一錢,黃連五分。若是飲食所傷,吞酸噯腐,需加砂仁五分,蒼朮、藿香、麥芽、山楂各一錢。吐酸水則加吳萸七分,黃連五分。
嘔吐無物,加黨參一錢,竹茹一錢五分,旋覆花二錢,代赭石三分,大棗三枚,生薑再加二片。發熱有風邪者,加荊芥、防風各一錢五分,頭痛,加川芎一錢五分。脾胃虛弱而嘔吐者,加炒黨參、白朮各二錢,炒砂仁四分,木香濕紙包煨六分。兼腹痛者,加藿香一錢五分,木香一錢,或六七分,隨宜。
白話文:
如果嘔吐,但吐不出東西,可以加黨參一錢,竹茹一錢五分,旋覆花二錢,代赭石三分,大棗三枚,生薑再加二片。如果發燒還有風寒症狀,可以加荊芥、防風各一錢五分,頭疼則再加川芎一錢五分。如果是脾胃虛弱導致的嘔吐,可以加炒黨參、白朮各二錢,炒砂仁四分,木香用濕紙包煨六分。若同時伴有腹痛,可以加藿香一錢五分,木香一錢,或者六七分,根據情況適量調整。
竹茹湯,涼,治胃熱嘔吐。
半夏(制二錢),乾葛,竹茹(各一錢五分),甘草(一錢)
加生薑三片,紅棗二枚煎。
葛花湯,和,治飲酒過多,痰逆嘔吐。
黨參(去蘆),葛花,白朮(淨),澤瀉(鹽水炒),茯苓,白蔻(杵),砂仁(杵,各一錢),豬苓,陳皮,青皮(各七分),神麯(炒,杵),木香(各五分)
白話文:
竹茹湯性涼,用來治療胃熱導致的嘔吐。
將半夏(炮製後二錢)、乾葛、竹茹(各一錢五分)、甘草(一錢)以及生薑三片、紅棗兩枚一起煎服。
葛花湯性平和,用來治療飲酒過度、痰氣上逆引起的嘔吐。
將黨參(去除鬚根)、葛花、白朮(去淨雜質)、澤瀉(用鹽水炒過)、茯苓、白蔻(研磨)、砂仁(研磨,各一錢)、豬苓、陳皮、青皮(各七分)、神麴(炒過研磨)、木香(各五分)一起煎服。
加生薑三片煎。
小半夏加茯苓湯,和,治嘔吐,心下痞,膈間有水,眩悸者。
茯苓(三錢),半夏(制,二錢)
加生薑三大片煎。
二術二陳湯,和,治嘔吐清水如汁。
白朮(淨,炒),半夏(制),茯苓(各一錢五分),蒼朮(米泔水浸,切),陳皮(各一錢),炙草(七分)
加生薑三片,紅棗一枚煎。如虛寒者,加黨參二錢,煨姜三大片,或加乾薑七八分,隨宜。食滯,加神麯一錢,砂仁五分。腹痛,加藿香一錢五分,木香七分。
吳茱萸湯,溫,治乾嘔,胸滿,吐涎沫及頭痛,食谷欲嘔者。
白話文:
加三片生薑煎煮。小半夏加茯苓湯適合治療嘔吐、心下痞、膈間有水、眩悸。配方為茯苓三錢、半夏(制,二錢),加生薑三大片煎煮。二術二陳湯適合治療嘔吐清水如汁。配方為白朮(淨,炒)、半夏(制)、茯苓(各一錢五分)、蒼朮(米泔水浸,切)、陳皮(各一錢)、炙草(七分),加生薑三片,紅棗一枚煎煮。若患者虛寒,可加黨參二錢、煨姜三大片,或加乾薑七八分,視情況而定。若食滯,可加神麯一錢、砂仁五分。若腹痛,可加藿香一錢五分、木香七分。吳茱萸湯溫性,適合治療乾嘔、胸滿、吐涎沫及頭痛、食谷欲嘔。
黨參(去蘆,米炒,三錢),吳萸(泡,七分)
加生薑五片,紅棗二枚煎。一方製半夏二錢,乾薑一錢,治乾嘔吐寒痰。
溫胃飲,熱補,治中氣虛寒,嘔吐不思飲食。
黨參(去蘆,米炒,三錢),白朮(淨),扁豆(炒杵),半夏(制,各二錢),陳皮(七分),乾薑(炒,八分),炙草(一錢)
如胸腹痛者,加藿香一錢五分,砂仁五分,木香七分。大嘔大吐,不能止者,加炒高麗參三錢,炒白朮一錢,另研胡椒末二分,沖藥服。
白話文:
黨參去掉蘆頭,用米炒過,取三錢,吳萸泡水後取七分。
加入生薑五片,紅棗兩枚一起煎煮。另一種方法是用半夏兩錢,乾薑一錢,治療乾嘔吐寒痰。
溫胃飲,具有溫熱補益的功效,用於治療中氣虛寒、嘔吐不思飲食。
黨參去掉蘆頭,用米炒過,取三錢,白朮洗淨,扁豆炒熟搗碎,半夏製備好,各取兩錢,陳皮取七分,乾薑炒過,取八分,炙草取一錢。
如果胸腹疼痛,可以加入藿香一錢五分,砂仁五分,木香七分。如果嘔吐嚴重,無法止住,可以加入炒高麗參三錢,炒白朮一錢,另研磨胡椒粉二分,沖服藥物。
3. 翻胃
此症當辨新久及所致之由。或由酷飲無度,或由傷於酒濕,或由縱食生冷,敗其真陽。或由七情憂鬱,竭其中氣。無非內傷之甚,以致損傷胃氣而然。治之者,新病可兼去滯解鬱,久病必須扶助正氣,健脾養脾胃為主。王太僕云:食入反出,是無火也。此誠一言而盡。然無火之由,而猶有上中下三焦之辨。
寒在上焦,則多為噁心,或泛泛欲吐者。此胃脘之陽虛也。寒在中焦,則食入不化,食至中脘,或少頃,或半日復出者。此胃中之陽虛也。若寒在下焦,則朝食暮吐,暮食朝吐,乃以食入幽門,丙火不能傳化,故久而復出,此命門之陽虛也。治之者,當求其本始效。嘔吐方內亦有,可通用。
初愈宜飲參湯,或食稀粥飯,只可食半盅,由漸而加,一月後乃可復常。亦切不可過飽。
白話文:
判斷這種病症,要先區分是新發生的還是已經持續一段時間,以及病因是什麼。可能是因為過度飲用冰涼的飲料,也可能是因為過度飲酒或食用生冷食物而損傷了陽氣,也可能是因為七情鬱結,消耗了體內元氣。總之,都是內傷嚴重,損傷了脾胃功能導致的。治療上,新病可以同時去除積滯、解鬱,久病則必須扶持正氣,以健脾養胃為主。王太僕說:「吃下去的東西又吐出來,說明沒有火氣。」這句話道出了疾病的根本。然而,沒有火氣的原因,還要區分上中下三焦的不同情況。
寒氣在上焦,表現為噁心,或者想吐但吐不出來。這是胃脘陽氣虛弱的表現。寒氣在中焦,表現為吃下去的食物無法消化,剛吃下去,或者過了一會兒,或者半天就又吐出來了。這是胃中陽氣虛弱的表現。如果寒氣在下焦,則表現為早上吃下去的東西晚上吐出來,晚上吃下去的東西早上吐出來,這是因為食物進入幽門後,丙火無法消化,所以過了一段時間又吐出來了,這是命門陽氣虛弱的表現。治療時,應該找到病根,針對病根治療。嘔吐的方劑很多,可以互相參考應用。
剛開始好轉時,應該喝參湯,或者吃稀粥飯,每次只吃半碗,逐漸增加,一個月後才能恢復正常。同時也要注意不要過飽。
4. 翻胃列方
陳皮半夏湯,和,治病在上焦,噁心嘔食。
陳皮(一錢五分),半夏(制,二錢)
加生薑三片煎。如有痰,加茯苓二錢。
人參半夏湯,熱,治上焦為寒所傷,而噁心嘔食者。
黨參(米拌,炒,去蘆,三錢),半夏(制,二錢),乾薑(八分)
水煎。
加味六君子湯,溫補,治病在中焦,嘔而兼有痰者。
白話文:
陳皮半夏湯用於治療上焦(頭部、胸部)不適,例如噁心嘔吐。方劑包括陳皮一錢五分,半夏(制)二錢,加生薑三片煎服。如果有痰,可以加茯苓二錢。人參半夏湯治療上焦寒氣導致的噁心嘔吐,方劑包含黨參(米拌炒去蘆)三錢,半夏(制)二錢,乾薑八分,水煎服用。加味六君子湯溫補中焦,適用於嘔吐兼有痰的患者。
黨參(去蘆,米炒),半夏(制,各二錢),白朮(淨),茯苓(各一錢五分),陳皮,炙草(各一錢),吳萸(五分),生薑(三片)
理中加半夏湯,熱補,治病在中焦,脾胃虛寒,食入反出者。
黨參(去蘆,米炒),半夏(制,各二錢),白朮(淨,炒),歸身(各一錢五分),乾薑(炒),蓽茇,炙草(各一錢)
右歸飲加減湯,熱補,治病在下焦,朝食暮吐,暮食朝吐,食入久而反出者。
白話文:
理中加半夏湯,用黨參(去蘆頭,用米炒過)、半夏(製過的)、白朮(淨)、茯苓、陳皮、炙甘草、吳萸、生薑,用來治療脾胃虛寒,吃下去就吐出來的病症。
右歸飲加減湯,用黨參(去蘆頭,用米炒過)、半夏(製過的)、白朮(淨,炒)、歸身、乾薑(炒)、蓽茇、炙甘草,用來治療下焦虛寒,早上吃的晚上吐,晚上吃的早上吐,吃下去很久才吐出來的病症。
熟地(四錢),淮山(炒),半夏(制),枸杞(各二錢),萸肉(一錢五分),附子(制,一錢),肉桂(去皮,另燉,五分),炙草(七分)
地黃肉桂湯,熱補,治同上。愈後宜服六味地黃丸,或加肉桂。
黨參(去蘆,米炒,三錢),熟地(四錢),半夏(制),歸身(各二錢),吳萸(泡七分),肉桂(去皮,另燉,六分)
附子散,大熱,治病在下焦,而反胃者。
白話文:
熟地四錢,淮山炒,半夏制,枸杞各二錢,萸肉一錢五分,附子制一錢,肉桂去皮另燉五分,炙草七分,合為地黃肉桂湯,熱補,治同上。病癒後宜服六味地黃丸,或加肉桂。
黨參去蘆米炒三錢,熟地四錢,半夏制,歸身各二錢,吳萸泡七分,肉桂去皮另燉六分,合為附子散,大熱,治病在下焦,而反胃者。
大附子(一個),新燒磚(一隻)
將附子淬入生薑汁,放在磚上,四面燒紅,炭火逼干,再幹再逼,約薑汁盡半碗,研末,每服一錢,米飲下。姜要自然汁,磚要新,方佳。
香櫞甘蔗湯,和,通治反胃。
干香櫞(二大,只熬濃汁),甘蔗汁(五碗),生薑汁(一茶杯)
和勻,早晚每服大半茶杯。
白話文:
將一個附子放入生薑汁裡,放在一塊新燒的磚上,四面燒到紅透,用炭火逼乾,反覆燒乾再逼,直到薑汁剩下半碗左右,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一錢,用米湯送服。要注意的是,薑汁要用新鮮的,磚也要用新的,這樣效果才好。
另外,用香櫞和甘蔗熬成的湯可以治療反胃。取兩個香櫞,只熬濃汁,加入五碗甘蔗汁和一杯生薑汁,混合在一起。早晚各服用半茶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