梁廉夫

《不知醫必要》~ 卷二 (1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15)

1. 不思食

凡人精血之司在命門,水穀之司在脾胃,脾胃者具坤順之德,而有乾健之運也。故坤德或慚,補土以培其卑監,乾健稍弛,益火以助其轉運。迨土強火旺,則出納自如,轉輸不息,即能食矣。世俗不悟,每見不能食者,便投香、砂、枳、樸、面,卜、楂、芽等藥,甚至用黃連、山梔,以為開胃良方,害人不少。又有辨於其微者,不飢不思食,是脾病。

飢不能食,是肝病。治者其審之。

白話文:

[不想吃東西] 人的精血管理在命門,食物的消化吸收則由脾胃負責,脾胃具有大地般的順從性質,同時也有天道一般的強健運作能力。所以當脾胃的功能稍微弱了一些,我們要通過補充脾胃來增強它的功能,如果這種強健的運作力下降了,我們就要通過補火來幫助它更好的運作。等到脾胃強壯,火力旺盛,那麼消化吸收就能自由運作,營養輸送不會停歇,這樣就能吃得下飯了。但一般的人不明白這點,每次看到有人不想吃飯,就使用香砂、枳實、厚樸、麥芽、神曲、山楂、谷芽等藥物,甚至用黃連、山梔,認為這是開胃的好方法,但實際上這樣做害了不少人。更有甚者,能分辨其中的微妙差別:不餓也不想吃飯,這是脾臟有問題;餓卻吃不下,這是肝臟有問題。治療時應該詳細辨別這些症狀。

2. 不思食列方

和中湯,補,開胃進食。

黨參(去蘆,米炒,三錢),白朮(淨,二錢),木瓜(去瓤),陳皮(各一錢),砂仁(杵,六分),炙草(七分)

加煨姜三片,紅棗二枚煎。如胃寒去煨姜,換用乾薑五七分,或一錢,隨宜。

加味四君湯,補,治脾胃氣虛,口淡食不知味,及耳鳴腳軟,虛弱等症。

黨參(去蘆,米炒,二錢),黃耆(炙),白朮(淨),白扁豆(炒杵),茯苓(各一錢五分),炙草(七分)

加生薑二片,大棗二枚煎。

六君加味湯,補微熱,治脾胃虛弱,及過服涼藥,以致飲食少思,或吞酸噯腐,或噁心嘔吐,或米穀不化者。

黨參(去蘆,米炒,二錢),白朮(淨炒),茯苓(各一錢五分),炮姜(一錢),半夏(制,一錢五分),陳皮,炙草(各一錢)

加生薑二片,大棗二枚煎。如有滯,加木香、砂仁。

丁香茯苓湯,大熱行滯,治脾胃虛寒,宿食留滯,否塞疼痛,氣不升降,以致嘔吐涎沫,或嘔酸水,不思飲食。

陳皮,半夏(制),茯苓(各一錢五分),丁香(三分),附子(制),砂仁(杵,各五分),肉桂(去皮,另燉,四分),炮姜(七分),木香(六分)

加生薑三片,大棗二枚煎。

白話文:

【不思考食物的處方】

  • 和中湯:能調理脾胃,促進食慾。使用黨參(去掉根部,米炒後用量為三錢),白朮(淨量為二錢),木瓜(去掉果肉),陳皮(各一錢),砂仁(搗碎後六分),炙草(七分)。

加入煨姜三片和紅棗二枚一起煎煮。若胃部寒冷,可去除煨姜,改用乾薑五至七分或一錢,視情況而定。

  • 加味四君湯:補脾胃氣虛,改善口淡無味,以及耳鳴腳軟,身體虛弱等症狀。使用黨參(去掉蘆頭,米炒後用量為二錢),黃耆(炙後),白朮(淨量),白扁豆(炒後搗碎),茯苓(各一錢五分),炙草(七分)。

加入生薑二片和大棗二枚一起煎煮。

  • 六君加味湯:補微熱,適用於脾胃虛弱,或是過度服用涼性藥物導致飲食慾望下降,或吞酸噯腐,或噁心嘔吐,或消化不良的情況。使用黨參(去掉蘆頭,米炒後用量為二錢),白朮(淨炒後),茯苓(各一錢五分),炮姜(一錢),半夏(制後一錢五分),陳皮,炙草(各一錢)。

加入生薑二片和大棗二枚一起煎煮。若有消化不良,可加入木香、砂仁。

  • 丁香茯苓湯:大熱行滯,適用於脾胃虛寒,宿食積滯,胃腸阻塞疼痛,氣血不暢,導致嘔吐,或嘔出酸水,不想吃東西。使用陳皮,半夏(制後),茯苓(各一錢五分),丁香(三分),附子(制後),砂仁(搗碎後各五分),肉桂(去掉皮,單獨燉煮,四分),炮姜(七分),木香(六分)。

加入生薑三片和大棗二枚一起煎煮。

3. 附傷食列方

凡人必有胸悶,吞酸噯腐,腹脹腹痛等,方是此症。若無此等症,但見頭痛,發熱,乃是外感,切不可誤用消導藥,以引邪入里,變症百出,為害非輕。

平胃散加味,和,治傷食。

蒼朮(米泔水浸,一錢五分),厚朴(薑汁炒,一錢),陳皮(一錢),炙草(七分)

加生薑二片,紅棗二枚煎。如傷米麵之食,加穀芽、麥芽、神麯。傷肉食,加山楂、神麯,或加蘿蔔子以消之。食尚在膈,服藥後以手探吐,其愈最速。傷食已久,腹滿拒按,須用承氣湯下之。下後服香砂六君,加炮姜,以調養脾胃。

白話文:

[對於飲食過量造成的問題列出處方]

任何人在飲食過量後,可能會出現胸口悶、胃酸倒流、打嗝有食物的味道、腹部脹痛等症狀,這纔是飲食過量的病症。如果沒有這些症狀,只出現頭痛、發燒,這可能是外感風寒,千萬不要錯誤地使用消化藥物,以免將病邪引入內臟,導致各種病變,對身體的危害不容小覷。

以下是「平胃散加味」的配方,用於治療飲食過量。

蒼朮(用水米浸泡,約1.5錢),厚朴(薑汁炒過,約1錢),陳皮(約1錢),炙甘草(約7分)

另外加入兩片生薑,兩顆紅棗一起煎煮。如果是因為米麵類食物吃太多,可以加入穀芽、麥芽、神麯。如果是肉類食物吃太多,可以加入山楂、神麯,或者蘿蔔子來幫助消化。如果食物還停留在上部消化道,吃完藥後可以用手刺激咽喉嘔吐,這樣康復的速度最快。如果飲食過量已經很久,腹部飽脹且按壓會痛,必須使用承氣湯來幫助排便。排便後服用香砂六君子湯,加上炮製過的薑,用來調理脾胃。

4. 霍亂

此症上吐下瀉,有外受風寒,寒氣入臟而病者。有不慎口腹,內傷生冷而病者。有因事忍飢,胃氣已傷而病者。有一時過飽,食不能化而病者。有水土氣令,寒溫不時,遇之而病者。有旱潦暴雨,清濁相混,感之而病者。總之皆是寒濕傷脾之症。又有轉筋霍亂者,其足腹之筋,拘攣急痛,甚至牽縮陰丸,痛迫小腹,最為急候。

此足陽明、厥陰,氣血俱傷之症也。更有乾霍亂者,其症上欲吐而不能,下欲瀉而不得,胸腹脹急疼痛,俗名為絞腸痧。此必內有飲食停滯,外有寒邪閉遏,陰陽拒格,氣道不通,尤為危急。宜先用鹽湯探吐去滯隔,以通清氣,然後服溫中散滯之藥,庶無所誤。凡霍亂吐瀉之後,胃氣未清,一切飲食之物,稍遲為佳,雖粥湯亦不可急與。

若其邪滯復聚,則為害不小。

白話文:

這病症的特徵是上吐下瀉。有的是因為受到風寒,寒氣侵入臟腑導致的疾病。有的是因為飲食不慎,內裡受了寒涼食物的傷害而生病。有的是因為長時間挨餓,胃氣已經受到傷害而生病。有的是一次吃得太多,食物無法消化而生病。有的是因為環境的水土氣候,冷熱不適時,遇到後生病。有的是因為旱澇暴雨,清水和渾水混在一起,接觸到後生病。總而言來,這些都是因為寒濕傷害了脾臟的病症。

另外還有一種叫做轉筋霍亂,這種病會使腳部和腹部的肌肉緊繃劇痛,嚴重的話會使生殖器縮緊,痛到小腹,這是最緊急的病情。

這種病是足陽明、厥陰的氣血都受到傷害的病症。再有一種叫做乾霍亂,這種病的特徵是想吐但吐不出來,想拉肚子卻又拉不出來,胸腹脹痛,民間稱為絞腸痧。這種病肯定是因為體內有食物堆積,加上外在的寒邪封閉,陰陽互相抵抗,氣道不通,更是危險緊急的情況。

應先使用鹽水催吐,去除體內的食物堆積,以便讓清氣能流通,然後服用溫暖中焦,散去食物堆積的藥物,這樣纔不會有誤差。所有霍亂吐瀉後,胃氣尚未恢復,所有的食物,晚一點吃比較好,即使是粥湯也不可急著食用。

如果邪氣和食物堆積再次聚集,危害可就大了。

5. 霍亂列方

加味二陳湯,和,治霍亂嘔吐,或兼瀉。

陳皮(一錢),藿香,茯苓(各二錢五分),製半夏(二錢),炙草(一錢),生薑(三片)

藿香正氣湯,和,治感四時不正之氣,霍亂吐瀉,頭痛寒熱往來者。

藿香,紫蘇,白芷,大腹皮(酒洗),桔梗(各一錢),厚朴(薑汁製),白朮(淨),白茯苓,陳皮,半夏(制),炙草(各八分)

加生薑三片,紅棗一枚煎。

一味簡便方,和,治霍亂。

樟木皮(一兩)

水煎服。又方吐瀉不止,用艾一把煎濃服。

六和湯,和,治夏秋暑濕傷脾,或飲冷乘風,多食瓜果,以致客寒犯胃,食留不化,遂成霍亂。

黨參(米炒,去蘆),半夏(制),砂仁(杵,各一錢),扁豆(炒杵),藿香,赤茯,木瓜(各二錢),炙草(一錢)

加生薑三片,紅棗一枚煎。

平胃散,和,治脾胃不和,脹滿嘔吐,霍亂等症。

藿香(一錢五分),蒼朮(米泔,水浸),厚朴(薑汁炒),陳皮(各一錢)

加生薑二片煎。如吐多,加製半夏一錢五分。腹痛,加砂仁七分,木香一錢。寒加乾薑五七分,或一錢。

冷香湯,大熱峻劑,治夏秋水濕,恣食生冷,陰陽相干,遂成霍亂,肚腹刺痛,脅筋脹滿,煩燥引飲無度者。

草豆蔻(淨仁,煨杵),附子(制),良薑(各一錢),丁香(七分),白檀香,炙草(各一錢)

水煎候冷,於嘔吐時服之。

附子粳米湯,大熱峻劑,治霍亂手足逆冷,多嘔少吐者。

乾薑(微炒,一錢),附子(制),半夏(制,各一錢五分),炙草(一錢)

加粳米一撮,大棗二枚煎。

白話文:

【霍亂列方】

  1. 加味二陳湯:能調和身體,治療霍亂引起的嘔吐,可能同時伴有腹瀉。成分包括陳皮(約3公克)、藿香、茯苓(各約7.5公克)、製半夏(約6公克)、炙草(約3公克)、生薑(3片)。

  2. 藿香正氣湯:能調和身體,適用於受到四季不正常氣候影響,導致的霍亂嘔吐與腹瀉,伴隨頭痛及寒熱交錯的症狀。成分有藿香、紫蘇、白芷、大腹皮(需用酒清洗)、桔梗(各約3公克)、厚朴(需用薑汁處理)、白朮(需淨化)、白茯苓、陳皮、半夏(需處理)、炙草(各約2.4公克)。需添加生薑3片,紅棗1個一起煎煮。

  3. 一味簡便方:能調和身體,適用於霍亂。成分為樟木皮(約30公克)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另一種方法是,如果嘔吐腹瀉持續不止,可以使用一把艾草煎煮濃稠後服用。

  4. 六和湯:能調和身體,適用於夏季或秋季因濕熱傷害脾臟,或是飲用冰冷食物後受風,過量食用瓜果,導致寒氣侵襲胃部,食物無法消化,進而形成霍亂的情況。成分有黨參(需米炒,去除蘆)、半夏(需處理)、砂仁(需研磨,各約3公克)、扁豆(需炒熟研磨)、藿香、赤茯、木瓜(各約6公克)、炙草(約3公克)。需添加生薑3片,紅棗1個一起煎煮。

  5. 平胃散:能調和身體,適用於脾胃不和,脹滿嘔吐,霍亂等症狀。成分有藿香(約4.5公克)、蒼朮(需用米泔水浸泡)、厚朴(需用薑汁炒)、陳皮(各約3公克)。需添加生薑2片一起煎煮。如果嘔吐嚴重,可增加製半夏至約4.5公克。如果腹痛,可增加砂仁至約2.1公克,木香至約3公克。如果寒冷,可增加乾薑至約1.5-3公克,或至約3公克。

  6. 冷香湯:為強烈的熱性藥方,適用於夏季或秋季因過度攝取生冷食物,導致陰陽失調,形成霍亂,造成腹部劇烈疼痛,脅下肌肉脹滿,煩躁且大量飲水的症狀。成分有草豆蔻(需淨化果仁,煨燉並研磨)、附子(需處理)、良薑(各約3公克)、丁香(約2.1公克)、白檀香、炙草(各約3公克)。需用水煎煮,待冷卻後,在嘔吐時服用。

  7. 附子粳米湯:為強烈的熱性藥方,適用於霍亂導致的手腳冰冷,嘔吐頻繁但吐出物少的症狀。成分有乾薑(需輕微炒,約3公克)、附子(需處理)、半夏(需處理,各約4.5公克)、炙草(約3公克)。需添加少量粳米,以及2枚大棗一起煎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