梁廉夫

《不知醫必要》~ 卷二 (1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15)

1. 不思食

凡人精血之司在命門,水穀之司在脾胃,脾胃者具坤順之德,而有乾健之運也。故坤德或慚,補土以培其卑監,乾健稍弛,益火以助其轉運。迨土強火旺,則出納自如,轉輸不息,即能食矣。世俗不悟,每見不能食者,便投香、砂、枳、樸、面,卜、楂、芽等藥,甚至用黃連、山梔,以為開胃良方,害人不少。又有辨於其微者,不飢不思食,是脾病。

飢不能食,是肝病。治者其審之。

白話文:

人體的精血由命門掌管,而水穀的消化吸收則由脾胃負責。脾胃具有坤土的順和特性,同時也具有乾陽的健運之性。因此,若坤土之德有所虧損,就需要補土以增強其卑弱之處;若乾陽之運略有衰退,則需益火以助其轉運。當土氣強盛,火氣旺盛時,脾胃就能自如地運化水穀,轉輸精微,使人有食慾。

世俗之人往往不明白這個道理,每當看到病人沒有食慾時,就胡亂使用香、砂、枳、樸、面、卜、楂、芽等藥物,甚至用黃連、山梔來開胃,結果反而害人不淺。

也有些人稍微懂一些,認為不飢不思食是脾胃病,飢餓卻無法進食則是肝病。醫生要仔細辨證,不可輕易下結論。

2. 不思食列方

和中湯,補,開胃進食。

黨參(去蘆,米炒,三錢),白朮(淨,二錢),木瓜(去瓤),陳皮(各一錢),砂仁(杵,六分),炙草(七分)

加煨姜三片,紅棗二枚煎。如胃寒去煨姜,換用乾薑五七分,或一錢,隨宜。

加味四君湯,補,治脾胃氣虛,口淡食不知味,及耳鳴腳軟,虛弱等症。

白話文:

和中湯可以補脾胃,開胃助食,使用黨參、白朮、木瓜、陳皮、砂仁、炙草等藥材煎服。如果胃寒,可以去掉煨姜,改用乾薑。加味四君湯則是用來補脾胃氣虛,改善口淡食不知味、耳鳴腳軟、虛弱等症狀。

黨參(去蘆,米炒,二錢),黃耆(炙),白朮(淨),白扁豆(炒杵),茯苓(各一錢五分),炙草(七分)

加生薑二片,大棗二枚煎。

六君加味湯,補微熱,治脾胃虛弱,及過服涼藥,以致飲食少思,或吞酸噯腐,或噁心嘔吐,或米穀不化者。

黨參(去蘆,米炒,二錢),白朮(淨炒),茯苓(各一錢五分),炮姜(一錢),半夏(制,一錢五分),陳皮,炙草(各一錢)

白話文:

將黨參去除蘆頭,用米炒過,取兩錢,黃耆炙烤,白朮去雜質,白扁豆炒熟研磨,茯苓各取一錢五分,炙草取七分。再加入生薑兩片,大棗兩枚,一起煎煮。此方稱為六君加味湯,具有補益脾胃虛弱之功效,適用於過服涼藥導致的飲食減少、思慮不集中,或出現吞酸噯腐、噁心嘔吐、米穀不化等症狀。另一方,以黨參去除蘆頭,用米炒過,取兩錢,白朮去雜質炒過,茯苓各取一錢五分,炮薑取一錢,半夏制過取一錢五分,陳皮、炙草各取一錢。

加生薑二片,大棗二枚煎。如有滯,加木香、砂仁。

丁香茯苓湯,大熱行滯,治脾胃虛寒,宿食留滯,否塞疼痛,氣不升降,以致嘔吐涎沫,或嘔酸水,不思飲食。

陳皮,半夏(制),茯苓(各一錢五分),丁香(三分),附子(制),砂仁(杵,各五分),肉桂(去皮,另燉,四分),炮姜(七分),木香(六分)

加生薑三片,大棗二枚煎。

白話文:

將兩片生薑、兩枚大棗一起煎煮。如果還有積滯,再加入木香和砂仁。丁香茯苓湯性屬大熱,能行氣除滯,用於治療脾胃虛寒、食物積滯、胸悶疼痛、氣機升降失調,導致嘔吐涎沫或嘔吐酸水、食欲不振等症狀。配方包括陳皮、半夏(制)、茯苓(各一錢五分)、丁香(三分)、附子(制)、砂仁(研磨,各五分)、肉桂(去皮,另燉,四分)、炮姜(七分)、木香(六分)。另加三片生薑、兩枚大棗煎煮。

3. 附傷食列方

凡人必有胸悶,吞酸噯腐,腹脹腹痛等,方是此症。若無此等症,但見頭痛,發熱,乃是外感,切不可誤用消導藥,以引邪入里,變症百出,為害非輕。

平胃散加味,和,治傷食。

蒼朮(米泔水浸,一錢五分),厚朴(薑汁炒,一錢),陳皮(一錢),炙草(七分)

加生薑二片,紅棗二枚煎。如傷米麵之食,加穀芽、麥芽、神麯。傷肉食,加山楂、神麯,或加蘿蔔子以消之。食尚在膈,服藥後以手探吐,其愈最速。傷食已久,腹滿拒按,須用承氣湯下之。下後服香砂六君,加炮姜,以調養脾胃。

白話文:

一般人如果出現胸悶、吞酸、噯氣、腹脹、腹痛等症狀,就屬於傷食。若沒有這些症狀,卻出現頭痛、發熱,就屬於外感,絕對不可誤用消導藥,以免將外邪引進內臟,造成各種複雜的病症,危害甚大。

平胃散加味,適合治療傷食。

蒼朮(用米泔水浸泡,一錢五分),厚朴(用薑汁炒,一錢),陳皮(一錢),炙草(七分)

再加上生薑兩片,紅棗兩枚煎服。如果傷食是因為米麵食物引起的,可以加入穀芽、麥芽、神麯;若是因為肉食引起的,可以加入山楂、神麯,或加蘿蔔子以消食。食物尚未消化到胃部,服藥後可以用手探吐,效果最快。如果傷食已久,腹部脹滿且拒按,就需要用承氣湯瀉下。瀉下後,再服用香砂六君,加入炮姜,以調理脾胃。

4. 霍亂

此症上吐下瀉,有外受風寒,寒氣入臟而病者。有不慎口腹,內傷生冷而病者。有因事忍飢,胃氣已傷而病者。有一時過飽,食不能化而病者。有水土氣令,寒溫不時,遇之而病者。有旱潦暴雨,清濁相混,感之而病者。總之皆是寒濕傷脾之症。又有轉筋霍亂者,其足腹之筋,拘攣急痛,甚至牽縮陰丸,痛迫小腹,最為急候。

此足陽明、厥陰,氣血俱傷之症也。更有乾霍亂者,其症上欲吐而不能,下欲瀉而不得,胸腹脹急疼痛,俗名為絞腸痧。此必內有飲食停滯,外有寒邪閉遏,陰陽拒格,氣道不通,尤為危急。宜先用鹽湯探吐去滯隔,以通清氣,然後服溫中散滯之藥,庶無所誤。凡霍亂吐瀉之後,胃氣未清,一切飲食之物,稍遲為佳,雖粥湯亦不可急與。

若其邪滯復聚,則為害不小。

白話文:

這種病症會出現上吐下瀉,原因可能是外感風寒,寒氣入侵臟腑而導致;也可能是飲食不慎,內傷生冷之物而引起;還可能是因為事情繁忙忍飢挨餓,胃氣受損而發病;或是暴飲暴食,食物積滯難以消化而導致;也可能由於水土不服,氣候變化,受寒受熱而引發;甚至可能是因乾旱洪澇,水質混濁,受到污染而導致。總而言之,都是寒濕傷脾所致。

其中,還有一種轉筋霍亂,患者的足部和腹部筋脈會出現痙攣疼痛,甚至牽連到陰囊,疼痛蔓延至小腹,情況十分危急。這種病症屬於足陽明經和厥陰經氣血俱傷。

還有一種乾霍亂,患者會出現上吐下嚥卻吐不出來,下瀉卻無法排出,胸腹脹痛,俗稱絞腸痧。這種病症是由於飲食積滯,加上寒邪阻滯,陰陽失衡,氣道不通所致,非常危急。應當先用鹽湯引吐,去除食物積滯,通暢氣道,然後服用溫中散寒的藥物,以避免延誤病情。

凡是出現霍亂吐瀉之後,胃氣尚未恢復,一切飲食都應延遲,即使是粥湯也不可急於食用。

如果邪氣再次積聚,則後患無窮。

5. 霍亂列方

加味二陳湯,和,治霍亂嘔吐,或兼瀉。

陳皮(一錢),藿香,茯苓(各二錢五分),製半夏(二錢),炙草(一錢),生薑(三片)

藿香正氣湯,和,治感四時不正之氣,霍亂吐瀉,頭痛寒熱往來者。

藿香,紫蘇,白芷,大腹皮(酒洗),桔梗(各一錢),厚朴(薑汁製),白朮(淨),白茯苓,陳皮,半夏(制),炙草(各八分)

白話文:

加味二陳湯用於治療霍亂嘔吐,或兼有腹瀉。方劑包含陳皮一錢,藿香、茯苓各二錢五分,製半夏二錢,炙草一錢,生薑三片。藿香正氣湯則用於治療感受四時不正之氣,霍亂吐瀉,頭痛寒熱往來者。方劑包含藿香、紫蘇、白芷、酒洗大腹皮、桔梗各一錢,薑汁製厚朴、淨白朮、白茯苓、陳皮、制半夏、炙草各八分。

加生薑三片,紅棗一枚煎。

一味簡便方,和,治霍亂。

樟木皮(一兩)

水煎服。又方吐瀉不止,用艾一把煎濃服。

六和湯,和,治夏秋暑濕傷脾,或飲冷乘風,多食瓜果,以致客寒犯胃,食留不化,遂成霍亂。

黨參(米炒,去蘆),半夏(制),砂仁(杵,各一錢),扁豆(炒杵),藿香,赤茯,木瓜(各二錢),炙草(一錢)

加生薑三片,紅棗一枚煎。

白話文:

在製作藥方時,請加入三片鮮生薑和一個紅棗一起煮。

這是一個簡單易行的方法,用於治療霍亂。

取樟樹皮(一份)加水煮後飲用。

若出現嘔吐和腹瀉不停,可使用一把艾草煮濃後服用。

六和湯,用於治療夏季秋季因暑熱濕氣影響脾臟,或是飲食過冷後受到風寒,多吃瓜果導致胃部受寒,食物消化不良,進而引發霍亂。

黨參(經過米炒,去除根部),半夏(經過製程處理),砂仁(研磨後),扁豆(炒熟後研磨),藿香,赤茯,木瓜(各兩錢),炙草(一錢)。

加入三片鮮生薑和一個紅棗一起煮。

平胃散,和,治脾胃不和,脹滿嘔吐,霍亂等症。

藿香(一錢五分),蒼朮(米泔,水浸),厚朴(薑汁炒),陳皮(各一錢)

加生薑二片煎。如吐多,加製半夏一錢五分。腹痛,加砂仁七分,木香一錢。寒加乾薑五七分,或一錢。

冷香湯,大熱峻劑,治夏秋水濕,恣食生冷,陰陽相干,遂成霍亂,肚腹刺痛,脅筋脹滿,煩燥引飲無度者。

草豆蔻(淨仁,煨杵),附子(制),良薑(各一錢),丁香(七分),白檀香,炙草(各一錢)

白話文:

平胃散用於治療脾胃不和引起的脹滿、嘔吐、霍亂等症狀。藥方包括藿香、蒼朮、厚朴、陳皮,加生薑煎服。如果嘔吐頻繁,可加製半夏。腹痛者,可加砂仁、木香。若體寒,則加乾薑。

冷香湯為大熱峻劑,用於治療夏秋季節因水濕、食用生冷食物而導致的陰陽失調,引起霍亂、腹痛、脅肋脹滿、煩躁、口渴等症狀。藥方包括草豆蔻、附子、良薑、丁香、白檀香、炙草。

水煎候冷,於嘔吐時服之。

附子粳米湯,大熱峻劑,治霍亂手足逆冷,多嘔少吐者。

乾薑(微炒,一錢),附子(制),半夏(制,各一錢五分),炙草(一錢)

加粳米一撮,大棗二枚煎。

白話文:

將藥液煎好後放涼,在嘔吐時服用。

附子粳米湯是性味極熱的藥方,專治霍亂導致手腳冰冷、嘔吐頻繁、腹瀉稀少的人。

用乾薑(微炒,一錢)、附子(炮製)、半夏(炮製,各一錢五分)、甘草(一錢),

再加入一撮粳米、兩枚大棗一起煎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