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不知醫必要》~ 卷二 (13)
卷二 (13)
1. 瘀血腰痛列方
鹿角飲,和,治瘀血腰痛如刺。
鹿角(炒,一兩)
研末,酒開,每服三錢。
舒筋湯,熱,治閃跌血滯,腰腹疼痛。
元胡索,當歸,肉桂(去皮)
等分為末,每服二錢,溫酒下,或用白湯,沖酒一杯下亦可。
生軍散,治閃跌腰痛,及肩挑重物受傷。初時不覺,日久方痛者亦效。
生大黃(八錢)
研末,先以蔥白搗爛炒熱,於痛處擦遍,隨用生薑汁,調大黃末敷,蓋以粗紙,一日一換,並儘量飲好燒酒,極效。
白話文:
鹿角飲,性溫和,能治療瘀血積聚導致的腰痛,疼痛如針刺般。
鹿角(炒至微黃,一兩重)
研磨成粉末,用酒沖服,每次服用三錢。
舒筋湯,性溫熱,能治療閃挫跌打導致的血瘀滯留,引起腰腹疼痛。
元胡索、當歸、肉桂(去除外皮)
各取等量,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溫酒送服,也可以用白湯沖服,再用酒一杯送服。
生軍散,能治療閃挫跌打導致的腰痛,以及因肩挑重物受傷,初期沒有感覺,日久才疼痛的情況。
生大黃(八錢重)
研磨成粉末,先用蔥白搗碎炒熱,敷在疼痛處,再用生薑汁調和大黃粉末敷在疼痛處,用粗紙覆蓋,一天換藥一次,同時大量飲用燒酒,效果顯著。
2. 熱症
凡熱過即退者,潮熱也。熱而尚微者,溫熱也。常熱不已者,壯熱也。又有午前熱,午後熱,日靜而夜熱者。熱病雖多屬陽,當分真假。如大便乾結,小便赤澀,神氣清明,聲音強壯者,實熱也。藥須清涼。或肢體發熱,大便溏泄,小便清長,聲微氣短者,虛寒也。藥宜溫補。
又云:口或渴,唇或紅,好飲冷水者,真熱也。口不渴,唇不紅,好飲滾湯者,真寒也。倘辨之不明,以假作真,殺人如反掌。
白話文:
發燒退燒反覆出現的叫做潮熱,發燒程度較輕的叫做溫熱,持續發燒不停的叫做壯熱。發燒也有不同的時間模式,例如上午熱、下午熱、白天正常晚上熱等等。熱病雖然多屬於陽氣過盛,但要分清真假。如果大便乾硬,小便顏色深紅,精神清醒,聲音洪亮,這是實熱,需要用清涼的藥物治療。如果四肢發熱,大便稀軟,小便清澈量多,聲音微弱氣息短促,這是虛寒,需要用溫補的藥物治療。
另外,口渴、嘴唇發紅、喜歡喝冷水是真熱的表現;口不渴、嘴唇不紅、喜歡喝熱湯是真寒的表現。如果辨別不清,把假熱當成真熱來治,就會像翻掌之間就能殺人一樣危險。
3. 熱症列方
石斛青蒿湯,涼,治火之微,非壯熱者。
石斛(三錢),銀花,麥冬(去心),川地骨(各二錢),丹皮(一錢),青蒿,連翹,黑山梔(杵,各一錢五分)
加淡竹葉十片,燈心一團煎。口渴,加花粉二錢。
抽薪飲,寒,治諸火熾盛而壯熱者。
石斛(一錢五分),黃芩,梔子(淨仁炒,杵),枳殼(麵煨,去瓤),澤瀉(鹽水炒),黃柏,木通(各一錢),甘草(五分)
白話文:
石斛青蒿湯性涼,用於治療輕微的火氣,不適用於發熱較重的患者。
配方:石斛三錢、銀花、麥冬(去心)、川地骨(各二錢)、丹皮一錢、青蒿、連翹、黑山梔(杵,各一錢五分)
加淡竹葉十片,燈心一團煎服。若口渴,可加花粉二錢。
抽薪飲性寒,用於治療各種火熱盛而發熱的患者。
配方:石斛一錢五分、黃芩、梔子(淨仁炒,杵)、枳殼(麵煨,去瓤)、澤瀉(鹽水炒)、黃柏、木通(各一錢)、甘草五分。
如熱在經絡肌膚者,加連翹、花粉以解之。熱在血分大小腸者,加槐花、黃連以清之。熱在陽明頭面,或躁煩口渴便實者,加生地、石膏以降之。熱在下焦,小水痛澀者,加車前、龍膽草以利之。倘痛未除,則去甘草,用甘草梢一錢。熱在陰分,津液不足者,加生地、麥冬、白芍之類以滋之。熱在腸胃,大便閉結者,加大黃、朴硝以通之。
白話文:
如果熱症在經絡和肌膚,可以加入連翹、花粉來解熱。如果熱症在血分的大腸和小腸,可以加入槐花、黃連來清熱。如果熱症在陽明經的頭面,或是出現躁煩、口渴、大便乾硬等症狀,可以加入生地、石膏來降熱。如果熱症在下焦,出現小便疼痛澀滯等症狀,可以加入車前草、龍膽草來利尿通便。如果疼痛沒有消除,可以去除甘草,改用甘草梢一錢。如果熱症在陰分,出現津液不足,可以加入生地、麥冬、白芍等藥物來滋陰。如果熱症在腸胃,出現大便閉結,可以加入大黃、朴硝來通便。
一陰煎,涼補,治水虧火勝而熱者。
熟地(四錢),生地(二錢),白芍(酒炒),麥冬(去心),丹參(各一錢五分),甘草(七分)
如火盛躁煩者,加龜膠二錢。心虛不眠者,加當歸、炒棗仁。汗多煩躁,加五味子,或再加淮山萸肉、女貞子。吐血衄血,加澤瀉以降之,加茜根、川續斷以澀之。
人參清肌湯,補微散,治午前潮熱,氣虛無汗者。
白話文:
一陰煎,性涼補,用於治療陰液不足、陽氣亢盛導致的發熱。方劑包含熟地四錢、生地二錢、白芍(酒炒)、麥冬(去心)、丹參各一錢五分、甘草七分。若患者火盛躁煩,可加龜膠二錢;若患者心虛不眠,可加當歸、炒棗仁;若患者汗多煩躁,可加五味子,或再加淮山萸肉、女貞子。若患者吐血衄血,可加澤瀉以瀉火,加茜根、川續斷以止血。
人參清肌湯,性補微散,用於治療午前潮熱、氣虛無汗。
黨參(去蘆,米炒),白朮(飯蒸),白芍(酒炒),當歸,茯苓,柴胡(各一錢五分),乾葛(二錢),甘草(七分)
加生薑二片,紅棗二枚煎。
白朮除濕湯,寒補,治午後發熱,背惡風,四肢沉困,小便色黃者。又治汗後發熱。
黨參(去蘆,二錢),生地,白朮(淨),川地骨,茯苓(各一錢五分),澤瀉(鹽水炒),知母(各一錢),炙甘草(七分)
白話文:
將黨參去蘆根後用米炒,白朮用飯蒸,白芍用酒炒,當歸、茯苓、柴胡各取一錢五分,乾葛取二錢,甘草取七分,加入生薑二片、紅棗二枚,一起煎服。此方名白朮除濕湯,屬於寒補方劑,適用於午後發熱、背部怕風、四肢沉重、小便黃等症狀,也可用於治療汗後發熱。另外,可用黨參去蘆根取二錢,生地、白朮、川地骨、茯苓各取一錢五分,澤瀉用鹽水炒,知母取一錢,炙甘草取七分,煎服。
二皮四物湯,涼補,治日靜夜熱者。
生黨參(去蘆),白芍(酒炒),丹皮,沙參(各一錢五分),川地骨(二錢),生地(一錢),甘草(六分)
水煎。如體質寒者,去生地,加煨姜一片。
當歸補血湯,補,治血虛身熱,或口渴,目赤,面紅者。
黃耆(炙,六錢),當歸(一錢)
水煎。
四君加耆湯,補,治陽虛外熱。
黨參(去蘆,米炒,二錢),炙耆,白朮(淨),茯苓(各一錢五分),炙草(一錢)
白話文:
二皮四物湯,屬於涼補方,用於治療白天安靜,晚上發熱的症狀。
藥材包括:生黨參(去蘆)、白芍(酒炒)、丹皮、沙參(各一錢五分)、川地骨(二錢)、生地(一錢)、甘草(六分)。
用水煎服。如果體質偏寒,則去掉生地,加入煨姜一片。
當歸補血湯,屬於補方,用於治療血虛導致的身體發熱,或口渴、眼睛紅腫、臉紅的症狀。
藥材包括:黃耆(炙,六錢)、當歸(一錢)。
用水煎服。
四君加耆湯,屬於補方,用於治療陽虛導致的體表發熱。
藥材包括:黨參(去蘆,米炒,二錢)、炙耆、白朮(淨)、茯苓(各一錢五分)、炙草(一錢)。
加生薑二片,大棗二枚煎。
補中益氣湯,補,治虛弱人困勞心勞力,以致表熱自汗,頭痛口乾,不任風寒,四肢困倦,懶於言語者。
炙耆,黨參(去蘆,米炒),白朮(淨,各一錢五分),陳皮(七分),歸身(一錢),柴胡(四分),升麻(蜜炙,三分),炙草(六分)
加生薑二片,大棗一枚煎。
十味地黃湯,熱補,治陰盛隔陽,真寒假熱,上則唇焦口燥,下則大便溏,小便或清者。
白話文:
加兩片生薑,兩個大棗煎煮。補中益氣湯可以補益中氣,治療虛弱的人因為勞心勞力而導致外感發熱、自汗、頭痛口乾、怕風寒、四肢疲乏、懶於說話的症狀。炙甘草、黨參(去蘆頭,用米炒)、白朮(洗淨,各一錢五分)、陳皮(七分)、當歸(一錢)、柴胡(四分)、升麻(蜜炙,三分)、炙甘草(六分)。加兩片生薑,一個大棗煎煮。十味地黃湯屬於溫補藥,可以治療陰盛格陽,真寒假熱,表現為口唇乾燥,大便稀溏,小便清澈的症狀。
熟地(四錢),淮山(二錢),萸肉,澤瀉(鹽水炒),茯苓,丹皮(各一錢五分),肉桂(去皮,另燉,五分),白芍(酒炒),附子(制),元參(各一錢)
加減聖愈湯,補,治寒熱往來,非若瘧疾之發,有定候者。
黨參(去蘆,米炒,二錢),炙耆,歸身,柴胡(各一錢五分),熟地(四錢),白芍(酒炒,一錢),炙草(八分)
加生薑一片,紅棗一枚煎。
白話文:
熟地四錢、淮山二錢、萸肉、澤瀉(鹽水炒)、茯苓、丹皮(各一錢五分)、肉桂(去皮,另燉,五分)、白芍(酒炒)、附子(制)、元參(各一錢),加減聖愈湯,補,治寒熱往來,非若瘧疾之發,有定候者。黨參(去蘆,米炒,二錢)、炙耆、歸身、柴胡(各一錢五分)、熟地四錢、白芍(酒炒,一錢)、炙草八分,加生薑一片、紅棗一枚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