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不知醫必要》~ 卷二 (10)
卷二 (10)
1. 鼻症列方
川芎飲,和散,治風寒鼻塞。
羌活,川芎,藁本,白芷(各一錢),蒼朮(米泔水浸,一錢五分),細辛(四分),甘草(七分),蔥白(三寸)
蒼耳散,和散,治鼻流濁涕,名鼻淵者。
辛夷仁,薄荷葉(各二錢五分),蒼耳子(一錢二分),白芷(五錢)
白話文:
川芎飲
川芎飲,屬於散劑,用於治療風寒引起的鼻塞。
配方:
- 羌活、川芎、藁本、白芷(各一錢)
- 蒼朮(用米泔水浸泡後,取一錢五分)
- 細辛(四分)
- 甘草(七分)
- 蔥白(三寸)
蒼耳散
蒼耳散,屬於散劑,用於治療鼻涕濁白,俗稱鼻淵的病症。
配方:
- 辛夷仁、薄荷葉(各二錢五分)
- 蒼耳子(一錢二分)
- 白芷(五錢)
共為細末,每服二錢,茶清或蔥湯食後調下。
細辛散,治鼻齆有齆肉,不聞香臭。
瓜蒂,細辛(各一錢)
共研細末,綿裹如豆大,塞鼻內。
白礬散,治鼻生瘜肉。
白礬(煅)
研細末,以綿咽脂包少許,塞鼻內。數日瘜肉隨落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兩錢,飯後用茶水或蔥湯送服。
細辛散可以用於治療鼻塞伴有鼻息肉,嗅覺不靈的症狀。
配方:瓜蒂、細辛(各一錢)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棉花包裹成豆子大小,塞入鼻孔。
白礬散可以用於治療鼻腔長息肉。
配方:白礬(煅燒)
將白礬研磨成細末,用棉花包裹少量,塞入鼻孔。數日後息肉會自行脫落。
2. 心腹痛
此症須分虛實寒熱。凡可按為虛,拒按為實,久痛為虛,暴痛為實。得食略可者為虛,脹滿畏食者為實。痛徐莫得其處者為虛,痛劇一定不易者為實。無脹無滯者多虛,有物有滯者多實。又云:熱在上者,必有煩熱,焦渴,喜冷等症。熱在下者。必有脹熱,秘結等症。三焦痛病,惟因寒滯、氣滯、食滯者最多。
因蟲、因火、因痰、因血者,皆能作痛,但痰痛、蟲痛多在中焦。火痛、寒痛三焦俱有,血痛則多在下焦。然血症痛,婦人所常有。男子雖有,亦少也。宜辨之。
白話文:
這個病症需要分清楚虛實寒熱。凡是能按壓的屬於虛,不能按壓的屬於實;疼痛很久的屬於虛,突然疼痛的屬於實。吃了東西稍微能吃下去的屬於虛,腹脹滿不想吃東西的屬於實。疼痛緩慢找不到確切位置的屬於虛,疼痛劇烈固定在一個地方不易移動的屬於實。沒有脹滿沒有阻塞的,大多是虛;有東西阻塞的,大多是實。
另外,熱在上面的,一定會有煩躁發熱、口乾舌燥、喜歡喝冷飲等症狀。熱在下面的,一定會有腹脹發熱、便秘等症狀。三焦疼痛的疾病,主要是因為寒氣阻滯、氣滯、食物積滯造成的。
因為蟲子、因為火、因為痰、因為血造成的疼痛,都能引起疼痛,但痰痛、蟲痛大多在中焦。火痛、寒痛三焦都有可能,血痛則大多在下焦。不過血症疼痛,是婦女常有的,男人雖然也有,但比較少。要仔細辨別。
3. 心腹痛列方
香附湯,和,治心氣痛。
香附(酒炒,杵,二錢)
加生薑二片,鹽少許,同瘦豬肉煎。去藥,連肉食。
荔香散,和,治心腹胃脘久痛,屢觸屢發者。婦人多有此症,服之最效。
荔枝核(燒微焦,五錢),木香(四錢)
研末,每用一錢二分,清湯調下。
姜附散,熱,治心胃痛。
良薑(酒炒),香附(醋炒)
白話文:
香附湯用於治療心氣痛,將香附酒炒研碎,加兩片生薑、少許鹽,與瘦豬肉一起煎煮。去藥渣,連肉食用。荔香散用於治療心腹胃脘久痛,反覆發作的病症,婦女多有此症,服用此藥效果最佳。將荔枝核燒至微焦,與木香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二分,用清湯送服。姜附散性熱,用於治療心胃痛,將良薑酒炒,香附醋炒。
研末。因寒痛者姜加倍,因氣痛者附加倍,每服二錢,米湯下,或白湯下亦可。
百合湯,和,治心口痛,服諸熱藥不效者。
烏藥(二錢),百合(七錢)
丹參飲,微涼,治心痛及胃脘諸熱痛,婦人更效。
丹參(四錢),檀香(五分),砂仁(杵,五分)
藿香飲,溫,治腹痛。
白話文:
研磨成粉末。如果是因为寒痛,姜的用量要加倍;如果是气痛,附加的用量要加倍。每次服用二钱,用米汤送服,也可以用白汤送服。
百合汤,性味平和,治疗心口痛,服用各种热性药物无效者。
乌药(二钱)、百合(七钱)。
丹参饮,性微凉,治疗心痛以及胃脘部的各种热痛,对女性尤其有效。
丹参(四钱)、檀香(五分)、砂仁(研磨成粉,五分)。
藿香饮,性温,治疗腹痛。
藿香(三錢)
加生薑二片,紅棗二枚煎。
香砂六君子湯,補行滯,治胃脘虛痛。
黨參(去蘆,米炒,二錢),白朮(淨炒),半夏(制),茯苓,藿香(各一錢五分),砂仁(杵,五分),陳皮(一錢),炙草(七分)
加生薑二片煎。寒加煨姜二大片,或加乾薑五七分。如心悸喜按,得食少愈,二便清利者,宜服歸脾湯,加石菖蒲七分。
白話文:
取藿香三錢,加生薑兩片、紅棗兩枚煎服。香砂六君子湯補氣行滯,主治胃脘虛痛。方劑如下:黨參(去蘆,米炒,二錢)、白朮(淨炒)、半夏(制)、茯苓、藿香(各一錢五分)、砂仁(杵,五分)、陳皮(一錢)、炙草(七分),加生薑兩片煎服。若患者畏寒,可加煨姜兩大片或乾薑五七分。若患者心悸喜按,食後疼痛減輕,二便清利,宜服歸脾湯,加石菖蒲七分。
排氣飲,和行滯,治胃脘氣逆脹痛,胸脅脹痛亦治。
陳皮,枳殼(麵煨,去瓤),藿香(各一錢五分),木香(七分),香附(杵),澤瀉(鹽水炒),烏藥(各二錢),厚朴(制,一錢)
如食滯,加山楂、麥芽各二錢。寒滯,加乾薑、吳萸、肉桂之屬。氣逆甚者,加白芥子、沉香、檳榔之屬。嘔而兼痛者,加半夏、丁香之屬。痛在小腹者,加小茴香。兼疝者,加荔枝核,煨焦,搗碎,二三錢。
白話文:
排氣飲
功效: 和解氣滯,治療胃脘氣逆脹痛,胸脅脹痛也有療效。
藥方:
- 陳皮:一錢五分
- 枳殼(麵煨,去瓤):一錢五分
- 藿香:一錢五分
- 木香:七分
- 香附(杵):二錢
- 澤瀉(鹽水炒):二錢
- 烏藥:二錢
- 厚朴(制):一錢
加減:
- 食滯者,加山楂、麥芽各二錢。
- 寒滯者,加乾薑、吳萸、肉桂等。
- 氣逆甚者,加白芥子、沉香、檳榔等。
- 嘔吐兼痛者,加半夏、丁香等。
- 痛在小腹者,加小茴香。
- 伴隨疝氣者,加荔枝核(煨焦,搗碎),二三錢。
註解:
- 以上藥方用量皆為「錢」,古代計量單位,約合現今 3.75 克。
- 括號內的說明為藥材的炮製方法,例如「麵煨」指用麵粉包裹後烘烤,「去瓤」指去除果核。
- 「之屬」指同類藥材,例如「乾薑、吳萸、肉桂之屬」是指其他溫熱類的藥材。
- 這個藥方屬於中醫的傳統療法,需要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服用。
金鈴子散,微涼,治心腹痛,及脅痛服熱藥而增痛者。
元胡索,金鈴子
等分研末,每服三錢,酒調下。
加味附子理中湯,大熱峻劑,治寒痛綿綿不休,手足俱冷者。
黨參(去蘆,米炒,二錢),白朮(淨炒),當歸(各一錢五分),乾薑(炒),附子(制),木通(各一錢),吳萸(泡,六分),肉桂(去皮,另燉,四分),炙草(七分)
白話文:
金鈴子散,性微涼,用於治療心腹疼痛,以及因服用溫熱藥物而加重疼痛的脅痛。
將元胡索和金鈴子等量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酒調服。
加味附子理中湯,屬於大熱峻劑,用於治療寒邪入侵引起的持續不斷的疼痛,並伴有手腳冰冷的症状。
配方:黨參(去蘆頭,用米炒,二錢)、白朮(淨炒,一錢五分)、當歸(一錢五分)、乾薑(炒,一錢)、附子(制,一錢)、木通(一錢)、吳萸(泡,六分)、肉桂(去皮,另燉,四分)、炙甘草(七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