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不知醫必要》~ 卷二 (6)
卷二 (6)
1. 眩暈
《內經》云:上虛則眩。又云:腎虛則高搖,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。此症虛者十居八九,而兼火兼痰者,間亦有之。原其所由,或因勞倦過度,或因飢飽失時,或因嘔吐傷上,或因泄瀉傷下,或因大汗亡陽,或因大醉傷陰,或因被毆奪氣,或因焦思不釋,或因男子縱欲,或因婦人血崩,皆能致之。須服補氣補血等藥,切不可服寒涼消散之劑,以伐其生氣。
此症忽然頭暈,眼黑,腦髓旋轉,不可以動,與頭痛之上實者不同,宜辨。
白話文:
《黃帝內經》說:頭部虛弱就會頭昏眼花。又說:腎氣虛弱則身體搖晃,腦髓不足則頭昏腦脹、耳鳴。這種症狀,十之八九是虛證,兼有火熱和痰濕者,偶爾也會有。
探究其原因,可能是:過度勞累,或飲食不節,或嘔吐傷及上焦,或瀉痢傷及下焦,或大汗出導致陽氣耗損,或醉酒傷及陰氣,或受到外力打擊導致氣血受損,或憂慮過度,或男子縱欲過度,或婦女血崩,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頭昏眼花。
治療上,應該服用補氣補血的藥物,絕對不可服用寒涼消散的藥物,以免損傷人體的生機。
這種頭昏眼花,症狀是突然出現,眼前發黑,腦髓旋轉,不能活動,與頭痛上實(實證)不同,應當區分清楚。
2. 眩暈列方
八珍加減湯,補,治氣血兩虛眩暈。
黨參(去蘆,米炒),白朮(飯蒸,各二錢),熟地(三錢),當歸,天麻,茯苓(各一錢五分),炙草(一錢),生薑(三片)
補中益氣加減湯,補,治氣虛眩暈。
炙耆(一錢五分),黨參(去蘆,米炒),歸身,白朮(飯蒸),天麻,鉤藤(各一錢五分),陳皮(七分),炙草(六分)
白話文:
八珍加減湯用來補氣血,治氣血兩虛引起的頭暈。藥材包括黨參、白朮、熟地、當歸、天麻、茯苓、炙草和生薑。補中益氣加減湯則用來補氣,治氣虛導致的頭暈,藥材包括炙耆、黨參、歸身、白朮、天麻、鉤藤、陳皮和炙草。
加生薑二片,紅棗二枚煎。
六味地黃加減湯,補,治精氣不足而眩暈。
熟地(四錢),淮山(炒),杞子(各二錢),萸肉,天麻,茯苓(各一錢五分),炙草(一錢)
水煎。如火衰者加肉桂四五分。
天麻六君子湯,補,治眩暈兼有痰或嘔者。
黨參(去蘆,米炒,二錢),白朮(淨,二錢),半夏(制),天麻,茯苓(各一錢五分),陳皮,炙草(各一錢)
加生薑二片,紅棗二枚煎。
白話文:
六味地黃加減湯補益身體,治療因精氣不足而引起的頭暈。用熟地四錢、淮山(炒)、杞子(各二錢)、萸肉、天麻、茯苓(各一錢五分)、炙草(一錢)水煎。如果火氣不足,可以加肉桂四五分。天麻六君子湯補益身體,治療頭暈並伴有痰或嘔吐的症狀。用黨參(去蘆,米炒,二錢)、白朮(淨,二錢)、半夏(制)、天麻、茯苓(各一錢五分)、陳皮、炙草(各一錢)加生薑二片、紅棗二枚水煎。
3. 頭痛
此症有風邪,有火邪。風邪者身必寒熱,或多清涕,或兼咳嗽,皆由風寒在經,散去風寒,其病自止。火邪者各經俱有,惟陽明為最,正以陽明胃火,盛於頭面,而直達頭維,故其病更甚也。暫痛為邪,久痛為虛。邪則分寒熱而除之,虛則審陰陽而補之。然亦有久病為邪所纏,暫痛因虛而發者。
外邪之火可散而去,內郁之火得升而愈熾。此外又有氣虛痛,血虛痛,腎虛痛,痰痛,偏左右痛者。症與眩暈不同。
白話文:
這種病症有風邪,也有火邪。風邪的人,身體必定寒熱交替,或流很多鼻涕,或伴隨咳嗽,都是因為風寒停留在經絡,散去風寒,病自然就會好。火邪則各個經絡都有,但陽明經最嚴重,主要是因为陽明胃火旺盛,上冲頭面,直达頭維,所以病情更严重。
疼痛如果只是一時性的,就是邪氣作祟,長期疼痛则是虛弱造成的。邪氣則要根据寒熱分別治療,虛弱則要根據陰陽虛實分別補益。不過也有長期患病被邪氣纏繞,或是因虛弱而暫時疼痛的。
外来的邪火可以散去,内在郁积的火气則會越升越旺。此外還有氣虛痛、血虛痛、腎虛痛、痰痛,以及偏向左邊或右邊疼痛的。這些病症都和眩暈不同。
4. 頭痛列方
羌活湯,散,治外感邪在太陽頭痛。
防風,羌活,川芎(各一錢五分),蒼朮(米泔水浸),白芷(各一錢),甘草(七分)
加生薑三片,連須蔥白二寸煎。如有汗去蒼朮。
升麻葛根湯,散,治外感邪在陽明,頭痛連及目眶者。
葛根(二錢),升麻,秦艽,荊芥,蘇葉,赤芍(各一錢),白芷(一錢五分),甘草(七分)
白話文:
羌活湯用於治療外感邪氣入侵太陽經,導致頭痛的症狀。藥方包含防風、羌活、川芎各一錢五分,蒼朮(用米泔水浸泡)、白芷各一錢,甘草七分。另加生薑三片,連須蔥白二寸一起煎服。若患者出汗,則去除蒼朮。
升麻葛根湯用於治療外感邪氣入侵陽明經,導致頭痛且連及眼眶的症狀。藥方包含葛根二錢,升麻、秦艽、荊芥、蘇葉、赤芍各一錢,白芷一錢五分,甘草七分。
加生薑二片煎。凡面浮腫而痛者,風也。亦服此方。又癍疹者,邪熱所化也。用此方加牛蒡子。
逍遙散,補微散,治少陽頭痛,兼兩脅痛者。
柴胡,當歸,白朮(淨),白芍(酒炒),茯苓(各一錢五分),炙草(一錢),薄荷(五分)
加生薑二片煎。如有熱,加丹皮一錢,梔子一錢五分。
白話文:
加兩片生薑煎煮。臉部浮腫且疼痛的,是風邪所致,也服用這個藥方。如果長了疹子,是邪熱所化,可以用這個藥方,再加牛蒡子。逍遙散,補微散,用來治療少陽頭痛,兼有兩側肋骨疼痛的。藥方包括:柴胡、當歸、白朮(淨)、白芍(酒炒)、茯苓(各一錢五分)、炙草(一錢)、薄荷(五分),加兩片生薑煎煮。如果有熱症,再加丹皮一錢、梔子一錢五分。
都梁丸,微散,治風吹項背,頭目昏眩,腦痛,及婦人胎前,產後,傷風頭痛者。
白芷(沸湯泡,切)
煉蜜為丸,如彈子大,每服一丸,荊芥湯下。
加味二陳湯,治頭痛而多痰者。
陳皮,蒼朮(米泔水浸,各一錢),半夏(制),川芎,南星(制),茯苓(各一錢五分),炙草(一錢)
生地芍藥湯,寒,治火邪頭痛。
白話文:
都梁丸用於治療風吹引起的項背疼痛、頭昏眼花、頭痛,以及婦女懷孕前後和產後因受風寒引起的頭痛。白芷用沸水泡過後切片,加入煉好的蜂蜜製成彈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一丸,用荊芥湯送服。加味二陳湯用於治療頭痛伴隨痰多的患者,由陳皮、蒼朮(米泔水浸泡)、半夏(制)、川芎、南星(制)、茯苓和炙草組成。生地芍藥湯性寒,用於治療因火邪引起的頭痛。
生地(二錢),花粉,白芍,知母,澤瀉(鹽水炒),黃柏(各一錢五分),木通(一錢)
竹葉石膏湯,寒,治陽明火邪盛極而頭痛者。
生石膏(杵三錢),桔梗,木通,淡竹葉(各一錢),薄荷葉(八分),甘草(一錢)
吳萸湯,溫補,治頭痛如破,乾嘔吐涎沫者。
白話文:
生地二錢、花粉、白芍、知母、澤瀉(鹽水炒)、黃柏(各一錢五分)、木通(一錢),屬於竹葉石膏湯,性寒,用來治療陽明火邪盛極而頭痛的病症。
生石膏(杵三錢)、桔梗、木通、淡竹葉(各一錢)、薄荷葉(八分)、甘草(一錢),屬於吳萸湯,溫補,用來治療頭痛如裂、乾嘔吐涎沫的病症。
黨參(去蘆,米炒,三錢),吳萸(泡,一錢)
加生薑五片,大棗四枚煎。
加味補中益氣湯,補,治氣虛頭痛。
炙耆(一錢五分),黨參(去蘆,米炒),白朮(淨),歸身(各一錢五分),陳皮,川芎(各一錢),升麻(蜜炙,三分),柴胡(四分),炙草(七分)
加生薑二片,大棗一枚煎。或加蔓荊子七分。
加味四物湯,補,治血虛頭痛。
熟地(四錢),川芎(一錢五分),當歸(三錢),蔓荊子(杵一錢),白芍(酒炒,一錢五分)
白話文:
黨參(去除鬚根,用米炒,三錢),吳萸(泡水,一錢),加入生薑五片,大棗四枚一起煎煮。
這個方子叫做加味補中益氣湯,具有補氣的作用,用來治療氣虛引起的頭痛。
炙甘草(一錢五分),黨參(去除鬚根,用米炒),白朮(洗淨),當歸(各一錢五分),陳皮,川芎(各一錢),升麻(用蜜炙,三分),柴胡(四分),炙甘草(七分),加入生薑二片,大棗一枚一起煎煮。也可以加入蔓荊子七分。
這個方子叫做加味四物湯,具有補血的作用,用來治療血虛引起的頭痛。
熟地(四錢),川芎(一錢五分),當歸(三錢),蔓荊子(研磨成粉,一錢),白芍(用酒炒,一錢五分)。
水煎。如有熱,加黃柏、知母各一錢。
當歸酒,補,治血虛頭痛欲裂。
大當歸(一兩)
用好酒煎服。
六味地黃加減湯,補,治腎水虛頭痛。
熟地(四錢),杞子(二錢),萸肉,川芎,茯苓(各一錢五分),淮山(二錢),炙草(一錢)
八味地黃加減湯,熱補,治命門火虛頭痛。
熟地(四錢),淮山(炒,二錢),杞子(三錢),萸肉,川芎,茯苓(各一錢五分),附子(制,一錢),肉桂(去皮,另燉,四分),炙草(一錢)
加酒洗淡肉蓯蓉二錢。
白話文:
水煎。如果感到熱,就加黃柏、知母各一錢。
[當歸酒],補益,治療血虛引起的頭痛欲裂。
用一兩大當歸,用好酒煎煮服用。
[六味地黃加減湯],補益,治療腎水不足引起的頭痛。
熟地黃四錢,枸杞子二錢,山萸肉、川芎、茯苓各一錢五分,淮山藥二錢,甘草一錢。
[八味地黃加減湯],溫補,治療命門火虛引起的頭痛。
熟地黃四錢,淮山藥(炒,二錢),枸杞子三錢,山萸肉、川芎、茯苓各一錢五分,附子(制,一錢),肉桂(去皮,另燉,四分),甘草一錢。
加酒洗淨肉蓯蓉二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