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不知醫必要》~ 卷一 (14)
卷一 (14)
1. 痿症列方
甘菊湯,補微涼,治痿症,腿足不能起立,能食易飢者。
熟地,淮山(各四錢),元參(三錢),甘菊花(七錢),白芍(酒炒),當歸,黨參(去蘆,各二錢),建神麯(一錢)
水煎。如兩足熱極者,服加味二妙丸。方在痹症內。
虎潛丸,涼兼補,治痿症,能降陰火滋腎水。
熟地(酒炒),黃柏(各六錢),知母(六錢),川牛膝(鹽水炒,四錢),龜板(炙,八錢),白芍(酒炒),當歸(各四錢),虎脛骨(酥炙),瑣陽(酥炙),陳皮(各三錢)
加乾薑一錢,共研末,煉蜜為丸,如綠豆大,每服二錢,淡薑湯或酒下。
加味四物湯,涼補,治血熱陰虛,諸痿,四肢軟弱,不能舉動者。
熟地(三錢),當歸,麥冬(去心),蒼朮(米泔水浸),黃柏,黨參(去蘆,各一錢),北味(九粒),白芍(酒炒),川芎(各七分),杜仲(鹽水炒,八分),牛膝(鹽水炒,五分),知母(三分)
水煎,沖酒一杯服。
加味六君子湯,微涼兼補,治痿症氣虛多痰者。
黨參(去蘆,二錢),陳皮,蒼朮(米泔水浸),黃柏(各一錢),白朮(淨),紫苑,半夏(制),茯苓(各一錢五分),炙草(七分),生薑(三片)
加味四斤丸,補,治腎虛肺熱,熱淫於內,以致筋骨痿弱,不能收持者。
熟地,鹿茸(酥炙),木瓜,肉蓯蓉(洗淡),牛膝,絲餅,北味(各五錢)
煉蜜為丸,如綠豆大,每服二錢,溫酒或米飲下。
加味金剛丸,補,治痿病,筋骨軟弱。
絲餅(七錢),牛膝(鹽水炒),木瓜(各五錢),肉蓯蓉(酒洗淡,七錢),杜仲(鹽水炒,六錢),萆薢(五錢)
煉蜜為丸,如綠豆大,每服二錢,淡鹽湯下。一方,單用杜仲一兩,煎服。
鹿角膠丸,補,治血虛虧損,兩腳痿弱不能行動,久臥床褥者。
鹿角膠(三兩),黨參(去蘆,米炒),熟地(各四錢),鹿角霜,虎脛骨(酥炙),龜板(酥炙),白朮(淨炒),川杜仲(鹽水炒,各三錢),菟絲餅(四錢),牛膝(鹽水炒,二錢),當歸(五錢),白茯苓(四錢)
共研末,先將鹿膠,用酒溶化,加煉蜜為丸,如綠豆大,每服二錢,淡鹽湯下。
十全大補湯,溫補,治痿症已久,氣血大虛者。
黃耆(炙),黨參(去蘆,米炒),當歸,白朮(飯蒸),白芍(酒炒),茯苓(各一錢五分),熟地(三錢),川芎(一錢),肉桂(去皮,另燉,四分),炙草(七分)
加生薑二片,大棗二枚煎。
白話文:
[痿症列方]
甘菊湯:這是一帖微涼補的藥方,專治痿症,也就是腿部和腳部無力到無法站立,且雖然容易餓但食慾正常的情況。成分包括熟地、淮山、元參、甘菊花、酒炒的白芍、當歸、去蘆的黨參以及建神麯。將這些藥材用水煎煮服用。如果雙腳極度發熱,可以額外服用加味二妙丸,該藥方可在痹症內找到。
虎潛丸:這是一帖涼補藥方,主要功效是降陰火滋腎水,適合治療痿症。成分有酒炒的熟地、黃柏、知母、鹽水炒的川牛膝、炙過的龜板、酒炒的白芍、當歸、酥炙的虎脛骨、瑣陽、陳皮。加入乾薑後研磨成粉末,以煉蜜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兩錢,可用淡薑湯或是酒送服。
加味四物湯:此方涼補,適用於血熱陰虛導致的痿症,症狀包括四肢軟弱無力。成分有熟地、當歸、去心的麥冬、米泔水浸泡的蒼朮、黃柏、去蘆的黨參、北味、酒炒的白芍、川芎、鹽水炒的杜仲、牛膝、知母。用水煎煮,並沖入一杯酒服用。
加味六君子湯:這是一帖微涼補的藥方,適用於痿症伴隨氣虛多痰的患者。成分有去蘆的黨參、陳皮、米泔水浸泡的蒼朮、黃柏、白朮、紫苑、制半夏、茯苓、炙草、生薑。
加味四斤丸:這是一帖補藥,適用於腎虛肺熱導致的筋骨痿弱,症狀包括無法控制肌肉。成分有熟地、酥炙的鹿茸、木瓜、洗淡的肉蓯蓉、牛膝、絲餅、北味。以煉蜜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兩錢,可用溫酒或是米飲送服。
加味金剛丸:這是一帖補藥,適用於筋骨軟弱的痿症。成分有絲餅、鹽水炒的牛膝、木瓜、酒洗淡的肉蓯蓉、鹽水炒的杜仲、萆薢。以煉蜜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兩錢,可用淡鹽湯送服。另外一個方子是單獨使用杜仲一兩,煎煮服用。
鹿角膠丸:這是一帖補藥,適用於血虛虧損導致的兩腳痿弱無法行走,長期臥牀的患者。成分有鹿角膠、去蘆米炒的黨參、熟地、鹿角霜、酥炙的虎脛骨、龜板、白朮、鹽水炒的川杜仲、菟絲餅、鹽水炒的牛膝、當歸、白茯苓。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,先將鹿膠以酒溶化,再加入煉蜜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兩錢,可用淡鹽湯送服。
十全大補湯:這是一帖溫補藥方,適用於痿症久病不愈,氣血大虛的患者。成分有炙黃耆、去蘆米炒的黨參、當歸、飯蒸的白朮、酒炒的白芍、茯苓、熟地、川芎、去皮另燉的肉桂、炙草。加入生薑和大棗煎煮服用。
2. 歷節風
此症肢節走痛,痛無定處,皆由其氣血本虛,或汗出當風,或勞倦過度,或醉而行房,調護不謹,以致三氣之邪,遍歷關節而疼痛非常,如虎之咬,故俗人又謂之白虎風。蓋其症日輕夜重,遇風雨陰晦而甚者,此陰邪之在陰分也,治宜溫熱。或得暖遇熱而甚者,此濕熱傷陰之火症也,宜清宜涼。
又云:若筋骨拘滯伸縮不利者,陰虛血燥也。非養其血氣不可。大都治法,與痹症略同,須參看。
白話文:
這個病症特徵是四肢關節會遊走式地疼痛,且疼痛的位置並無固定,主要是因為患者本身的氣血虛弱,可能是在出汗後吹到風,或是勞累過度,亦或是醉酒後進行性行為,未能妥善照顧身體,導致風、寒、濕三種外邪入侵,遍及全身關節,造成劇烈的疼痛,如同被老虎咬噬,因此民間常稱這種病為「白虎風」。由於此病白天症狀較輕,夜晚則加重,遇風雨天氣或陰暗潮濕環境時更嚴重,這是由於陰邪侵入陰分(體內)所致,治療上應採用溫熱的方法。若病情在受熱或暖和環境下反而惡化,則可能是濕熱損傷了陰分(體內陰氣),這是屬於火熱型的病態,應採用清熱涼血的方式治療。
另外,如果出現筋骨僵硬,活動不靈活的情況,這通常是因為陰虛血燥所致,必須要滋養血液和氣血。總的來說,此病的治療方法和「痹症」(風濕類疾病)大致相似,可相互參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