梁廉夫

《不知醫必要》~ 卷一 (1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10)

1. 瘧疾

此症寒熱往來,或口苦耳聾,胸滿脅痛,發有一定之候。一日一發者邪淺。二日一發者邪深。三日一發者。邪更深。其症有寒熱平分者,有熱多寒少者,有熱少寒多者。且有先寒後熱,先熱後寒,單熱無寒,單寒無熱者,種種不一,要皆少陽之病。照方服藥,無有不愈。凡瘧疾初起,無汗要有汗,發散為先。

若病後汗多,亦宜兼斂汗。久而不愈,則不必計其瘧疾,均宜服六君子、補中益氣、附桂地黃湯等補劑。

2. 瘧疾列方

小柴胡湯,涼,治瘧疾初起,凡氣血和平之人,非虛弱者均宜服。平日胃寒者,去黃芩

柴胡(三錢),黨參(去蘆),半夏(制),黃芩(各一錢五分),甘草(七分)

生薑三片,紅棗二枚煎。如無汗,加蘇葉二錢,防風一錢。汗多,加酒炒白芍一錢五分,桂枝七分。脅脹或痛,去紅棗,加煅牡蠣粉一錢五分。腹痛,去黃芩,加酒炒白芍一錢五分。小便不利,加茯苓二錢。口渴加葛根二錢,麥冬二錢。熱多加知母一錢五分,貝母二錢,或再加生石膏二錢。單熱者亦然。若欲速愈,此方三服後,加酒炒常山三錢以截之。

小柴胡加減湯,微熱,治寒多熱少,或單寒者。

柴胡(二錢),黨參(去蘆),半夏(制,各一錢五分),肉桂(去皮,另燉,三分),炙草(七分)

加生薑三片,紅棗二枚煎。如汗多,去肉桂,加酒炒白芍一錢五分,桂枝七分。口渴加葛根,麥冬,各一錢五分。無汗腹痛脅脹或痛,加減同前方。

柴胡參歸湯,散兼補,治虛弱人瘧疾初起。

黨參(去蘆),半夏(制),歸身,紫蘇(各一錢五分),柴胡(二錢),陳皮(一錢),炙草(一錢)

加生薑三片,紅棗二枚煎。有汗去紫蘇。糞溏去歸身。其餘加減,與第二方同。

附桂二陳湯,熱,治寒瘧寒多熱少,腰足厥冷,或單寒者。

陳皮(一錢),半夏(制),茯苓(各一錢五分),肉桂(去皮,另燉,三分),附子(制,六分),炙草(一錢)

加生薑三片,紅棗一枚煎。

柴胡六味地黃湯,補,治久瘧熱未退,而口乾唇焦者。

熟地(五錢),淮山(二錢),柴胡,萸肉,茯苓,丹皮(各一錢五分),澤瀉(鹽水炒,一錢)

白朮湯,補,治久瘧未愈。

白朮(淨一兩)

加生薑五大片煎,寅時一服,渣再煎,病將來時又一服。

補中益氣湯,補,治久瘧未愈。

黨參(去蘆,二錢),炙耆,白朮(淨),當歸,柴胡(各一錢五分),陳皮(一錢),升麻(蜜炙,三分),炙草(一錢)

加生薑一片,烏梅二隻煎。

六君子加味丸,兼補微攻,治久瘧成症癖,結於小腹上,名瘧母者。

黨參(去蘆,米炒,五錢),白朮(淨,六錢),龜甲(醋炙,八錢),莪朮(五錢),半夏(制,三錢),茯苓(三錢),陳皮(一錢五分),炙草(一錢)

共研細末,加木香末一錢五分,煉蜜為丸,如綠豆大,每服三錢,白湯下。

3. 汗症

此症有自汗,有盜汗。自汗者陽虛,陽虛則表不固,治宜實表補陽。盜汗者陰虛,陰虛則血必熱,治宜清火補陰,此其大法,固不可不知,然亦有不盡然者,須辨而治之。又云:因於熱者,所出之汗必熱。因於寒者,所出之汗必冷。

4. 汗症列方

白朮散,治自汗盜汗。

白朮(淨四兩),浮小麥(三兩)

同煎半日,去小麥,取白朮切片,焙乾為末,每服二三錢,仍煎小麥湯調下。若小兒則以飯蒸黃耆煎湯,量兒大小與服。忌蘿蔔、辛辣、香炒等物。

牡蠣,和,治體虛,或病後津液不固,常覺自汗。

黃耆(炙,三錢),牡蠣(煅淬酸中,二錢),麻黃根(去淨節,二錢)

加浮小麥一錢五分,同煎。

玉屏風飲,補,治自汗。

黃耆(炙,一錢五分),防風(一錢),白朮(淨炒,二錢),加生薑二片煎。

參麥湯,補微涼,治熱傷元氣,肢體困倦,氣短口渴,汗出不止者。

黨參(去蘆,五錢),麥冬(去心,三錢),五味子(三錢)

水煎。

黃耆六一湯,補,治表虛自汗。

黃耆(炙,六錢),炙草(一錢)

水煎。

加味歸脾湯,補,治陰陽俱虛,自汗盜汗,怔忡不眠,煩躁等症。

黨參(去蘆,飯蒸,二錢),黃耆(炙),棗仁(即炒杵),麥冬(去心),白朮(淨炒),白芍(酒炒),歸身(各一錢五分),遠志(去心,四分),龍眼(淨肉,一錢),北味(六分),炙草(七分)

耆附湯,熱補,治陽虛自汗,其人常惡寒者。

黃耆(炙,四錢),附子(制,一錢)

水煎。

參苓散,補,治睡中汗出。

黨參(去蘆飯蒸,七錢),棗仁(即炒杵,四錢),白茯苓(五錢)

研末,每服三錢,米飲調下。

當歸六黃湯,寒兼補,治陰虛發熱,其人常有盜汗者,甚驗。

黃耆(炙),當歸熟地(各二錢),黃芩,生地,黃柏(各一錢),黃連(六分)

酸棗仁湯,補兼寒,治心虛不固,盜汗。

黨參(去蘆),棗仁(炒杵),白芍(酒炒),黃耆(飯蒸),當歸,生地(各一錢五分),茯苓(一錢),黃柏(七分),知母(一錢),北味(六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