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不知醫必要》~ 卷一 (8)
卷一 (8)
1. 痿症列方
甘菊湯,補微涼,治痿症,腿足不能起立,能食易飢者。
熟地,淮山(各四錢),元參(三錢),甘菊花(七錢),白芍(酒炒),當歸,黨參(去蘆,各二錢),建神麯(一錢)
水煎。如兩足熱極者,服加味二妙丸。方在痹症內。
虎潛丸,涼兼補,治痿症,能降陰火滋腎水。
白話文:
甘菊湯性微涼,用於治療痿症,症狀包括腿足无力,不能站立,容易飢餓卻能進食。
方劑組成:熟地、淮山各四錢,元參三錢,甘菊花七錢,白芍(酒炒)、當歸、黨參(去蘆)各二錢,建神麯一錢。
煎服。如果雙腿過熱,可服用加味二妙丸。此方屬於痹症類。
虎潛丸性涼兼補,用於治療痿症,可以降陰火滋腎水。
熟地(酒炒),黃柏(各六錢),知母(六錢),川牛膝(鹽水炒,四錢),龜板(炙,八錢),白芍(酒炒),當歸(各四錢),虎脛骨(酥炙),瑣陽(酥炙),陳皮(各三錢)
加乾薑一錢,共研末,煉蜜為丸,如綠豆大,每服二錢,淡薑湯或酒下。
加味四物湯,涼補,治血熱陰虛,諸痿,四肢軟弱,不能舉動者。
白話文:
熟地黃酒炒,黃柏、知母各六錢,川牛膝鹽水炒四錢,龜板炙八錢,白芍酒炒,當歸各四錢,虎脛骨、瑣陽酥炙,陳皮各三錢,再加乾薑一錢,共研成粉末,用蜂蜜做成丸子,大小如綠豆,每次服用兩錢,可用淡薑湯或酒送服。此方為加味四物湯,屬於涼補方,主治血熱陰虛、各種痿症、四肢軟弱无力,不能行动者。
熟地(三錢),當歸,麥冬(去心),蒼朮(米泔水浸),黃柏,黨參(去蘆,各一錢),北味(九粒),白芍(酒炒),川芎(各七分),杜仲(鹽水炒,八分),牛膝(鹽水炒,五分),知母(三分)
水煎,沖酒一杯服。
加味六君子湯,微涼兼補,治痿症氣虛多痰者。
黨參(去蘆,二錢),陳皮,蒼朮(米泔水浸),黃柏(各一錢),白朮(淨),紫苑,半夏(制),茯苓(各一錢五分),炙草(七分),生薑(三片)
白話文:
以熟地三錢、當歸、麥冬(去心)、蒼朮(米泔水浸)、黃柏、黨參(去蘆,各一錢)、北味九粒、白芍(酒炒)、川芎、杜仲(鹽水炒,八分)、牛膝(鹽水炒,五分)、知母三分,煎水後加入一杯酒服用。此方為加味六君子湯,性微涼兼補,適用於痿症氣虛多痰者。另外,需用黨參(去蘆,二錢)、陳皮、蒼朮(米泔水浸)、黃柏、白朮(淨)、紫苑、半夏(制)、茯苓、炙草(七分)、生薑(三片)一同煎服。
加味四斤丸,補,治腎虛肺熱,熱淫於內,以致筋骨痿弱,不能收持者。
熟地,鹿茸(酥炙),木瓜,肉蓯蓉(洗淡),牛膝,絲餅,北味(各五錢)
煉蜜為丸,如綠豆大,每服二錢,溫酒或米飲下。
加味金剛丸,補,治痿病,筋骨軟弱。
絲餅(七錢),牛膝(鹽水炒),木瓜(各五錢),肉蓯蓉(酒洗淡,七錢),杜仲(鹽水炒,六錢),萆薢(五錢)
白話文:
加味四斤丸
功效: 補益,治療腎虛肺熱,熱邪內侵導致筋骨痿弱,无力支撑者。
藥材:
- 熟地黄 (五钱)
- 鹿茸 (酥炙,五钱)
- 木瓜 (五钱)
- 肉苁蓉 (洗淡,五钱)
- 牛膝 (五钱)
- 丝饼 (五钱)
- 北味 (五钱)
制法: 以上药材炼蜜为丸,丸如绿豆大小。
用法: 每次服用二钱,温酒或米饮送服。
加味金剛丸
功效: 補益,治療痿病,筋骨软弱。
藥材:
- 丝饼 (七钱)
- 牛膝 (盐水炒,五钱)
- 木瓜 (五钱)
- 肉苁蓉 (酒洗淡,七钱)
- 杜仲 (盐水炒,六钱)
- 萆薢 (五钱)
制法: 以上药材炼蜜为丸,丸如绿豆大小。
用法: 每次服用二钱,温酒或米饮送服。
註:
- 中藥材的劑量需根据個人體質和病情而定,不可自行調整。
- 以上文字已盡力保留古文風格,部分用詞可能略有古意。
煉蜜為丸,如綠豆大,每服二錢,淡鹽湯下。一方,單用杜仲一兩,煎服。
鹿角膠丸,補,治血虛虧損,兩腳痿弱不能行動,久臥床褥者。
鹿角膠(三兩),黨參(去蘆,米炒),熟地(各四錢),鹿角霜,虎脛骨(酥炙),龜板(酥炙),白朮(淨炒),川杜仲(鹽水炒,各三錢),菟絲餅(四錢),牛膝(鹽水炒,二錢),當歸(五錢),白茯苓(四錢)
共研末,先將鹿膠,用酒溶化,加煉蜜為丸,如綠豆大,每服二錢,淡鹽湯下。
白話文:
將鹿角膠、黨參、熟地、鹿角霜、虎脛骨、龜板、白朮、川杜仲、菟絲餅、牛膝、當歸、白茯苓等藥材研磨成粉末,再用酒溶化鹿角膠,加入煉好的蜂蜜製成綠豆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兩錢,用淡鹽湯送服。另一種方法是單獨用杜仲一兩煎服。此方補氣血,治血虛虧損、雙腿痿弱無法行走、長期臥床不起的症狀。
十全大補湯,溫補,治痿症已久,氣血大虛者。
黃耆(炙),黨參(去蘆,米炒),當歸,白朮(飯蒸),白芍(酒炒),茯苓(各一錢五分),熟地(三錢),川芎(一錢),肉桂(去皮,另燉,四分),炙草(七分)
加生薑二片,大棗二枚煎。
白話文:
十全大補湯性溫,適合用來治療長期痿症、氣血嚴重虧虛的人。配方包括黃耆(炙)、黨參(去蘆,米炒)、當歸、白朮(飯蒸)、白芍(酒炒)、茯苓(各一錢五分)、熟地(三錢)、川芎(一錢)、肉桂(去皮,另燉,四分)、炙草(七分),再加上生薑二片,大棗二枚一起煎煮。
2. 歷節風
此症肢節走痛,痛無定處,皆由其氣血本虛,或汗出當風,或勞倦過度,或醉而行房,調護不謹,以致三氣之邪,遍歷關節而疼痛非常,如虎之咬,故俗人又謂之白虎風。蓋其症日輕夜重,遇風雨陰晦而甚者,此陰邪之在陰分也,治宜溫熱。或得暖遇熱而甚者,此濕熱傷陰之火症也,宜清宜涼。
又云:若筋骨拘滯伸縮不利者,陰虛血燥也。非養其血氣不可。大都治法,與痹症略同,須參看。
白話文:
這種病症表現為四肢關節疼痛,疼痛位置不定,都是因為體內氣血本就虛弱,或是出汗後吹風,或是過度勞累,或是酒後房事,沒有好好調養,導致寒、濕、熱三種邪氣遍布關節而引起劇烈疼痛,如同老虎咬噬一般,所以民間又稱之為白虎風。這種病症通常白天輕微,晚上加重,遇到風雨陰天時症狀更為明顯,這是陰邪侵襲陰分所致,因此治療應採用溫熱的方法。也有些人遇到溫暖或熱就會加重,這是濕熱傷陰導致的火症,應該清熱降火。
另外,如果筋骨僵硬,伸縮不利,則是陰虛血燥所致,必須滋養血氣才能改善。總之,治療方法與痹症類似,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判斷。
3. 歷節風列方
當歸羌活湯,散兼補,治歷節風症。
當歸(二錢),川芎(一錢),白芍(酒炒),羌活,獨活(各一錢五分),炙草(七分)
加生薑二片煎。熱加黃芩、黃柏各一錢。寒加肉桂四分,製附子六七分,或一錢。小便不利,加茯苓一錢五分。又五積散治歷節風初起,兼頭痛,惡寒,發熱者,為新受之邪,宜服。方在痹症內。
白話文:
當歸羌活湯,具有散寒和補益雙重功效,用於治療歷節風症。方劑包含當歸二錢、川芎一錢、白芍(酒炒)一錢、羌活和獨活各一錢五分、炙草七分,用生薑二片煎煮。若患者發熱,可加入黃芩和黃柏各一錢;若患者畏寒,可加入肉桂四分,制附子六七分或一錢。若患者小便不利,可加入茯苓一錢五分。五積散則用於治療歷節風初起,伴隨頭痛、惡寒、發熱的患者,屬於新受風邪,宜服用。該方劑收錄於痹症篇。
薏苡仁湯,溫散,治風寒濕流注。手足疼痛,麻痹不仁,難以屈伸。
當歸,白芍(酒炒,各一錢五分),蒼朮(米泔水浸,一錢),麻黃(去淨節,八分),肉桂(去皮,燉,四分),薏米(三錢),炙草(七分)
加生薑三片煎。有熱去肉桂。自汗去麻黃。
虎骨散,溫散,治風毒走注。疼痛不定,少得睡臥者。
當歸,自然銅(醋淬),沒藥(制,另研),蒼耳子,血竭(另研),骨碎補(去毛),赤芍(各二錢),虎脛骨(酥炙,五錢),白芷(一錢二分),川牛膝(酒浸),檳榔,五加皮,羌活,明天麻(各二錢五分),龜板(酥炙,五錢),白附子(炮,一錢二分),防風(二錢),油肉桂(去皮,另研,一錢二分)
白話文:
薏苡仁湯性溫散,用來治療風寒濕邪侵入經絡,導致手足疼痛、麻木、活動困難。藥方包含當歸、白芍、蒼朮、麻黃、肉桂、薏米、炙草,加生薑煎服。若患者有發熱症狀,則去肉桂;若容易出汗,則去麻黃。
虎骨散性溫散,用來治療風毒侵襲經絡,導致疼痛不定、難以入睡。藥方包含當歸、自然銅、沒藥、蒼耳子、血竭、骨碎補、赤芍、虎脛骨、白芷、川牛膝、檳榔、五加皮、羌活、天麻、龜板、白附子、防風、油肉桂。
共研細末,每服二錢,溫酒調下,或白湯調,加酒一杯亦可。
玉竹湯,和,治歷節風,久服辛熱之藥不愈,用此方為柔潤熄肝風之法。
生黃耆,阿膠(蛤粉炒珠),直殭蠶(酒洗),菊花(各一錢五分),黑芝麻,蒺藜,當歸鬚(各一錢),玉竹(一錢五分),炙甘草(七分)
水煎。凡久病不愈,切不可徒用風藥,宜大補氣血,用十全大補湯各一錢,加真桑寄生三錢,製附子七分,薑汁、竹瀝各半酒杯,沖藥服。久病所服之方,所有金銀花、刺蒺藜、鉤藤鉤等藥,均宜加入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兩錢,用溫酒調服,也可以用白湯調服,加一杯酒也行。玉竹湯,和緩滋潤,主治歷節風,長期服用辛熱藥物未癒者,用此方柔潤熄肝風。生黃耆、阿膠(蛤粉炒珠)、直殭蠶(酒洗)、菊花、黑芝麻、蒺藜、當歸鬚、玉竹、炙甘草,水煎服用。久病不愈者,切勿單用風藥,應大補氣血,可用十全大補湯各一錢,加真桑寄生三錢,製附子七分,薑汁、竹瀝各半酒杯沖服。久病所服藥方,所有金銀花、刺蒺藜、鉤藤等藥,都宜加入。
薰洗歷節風法
取樟木屑一籮,放大桶內,煮滾水一擔傾入,桶邊放一高凳,桶內安一矮凳,令病人坐在桶邊,腳踏小凳上,外以草荐或夾被,在病人頸膊處圍緊,勿使木氣衝上,以致損目。俟水溫即洗浴,止痛最速。
白話文:
取樟木屑一大籃,放進大桶裡,倒入一擔滾水,在桶邊放個高凳,桶內放個矮凳,讓病人坐在桶邊,腳踩矮凳,用草蓆或夾被在病人頸部和肩膀處圍緊,不要讓木氣衝上頭,以免傷到眼睛。等水溫合適後就可以洗浴,止痛效果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