梁廉夫

《不知醫必要》~ 卷一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3)

1. 乾咳嗽列方

貝母丸,微涼,治乾咳嗽。

川貝母(一兩五錢)

研末,蜜丸,如龍眼大,淡薑湯嚼下。

鳳髓膏,兼補,治乾咳嗽,大能潤肺。

淮山(炒),杏仁(去皮尖研),胡桃仁(研,各四兩)

共煎濃,攄去渣,加牛髓,白蜜,各八兩,熬將成膏,入磁瓶內,以紙封口,重湯燉一日,取起,冷定,用白湯化服一二匙,早午晚均宜。牛髓,即牛骨筒內結成者。

瓊玉膏,涼補,治虛癆,肺枯乾咳嗽,或好酒者,久嗽尤效。

大生地(四兩),蜜糖(四兩)

共煎濃汁,用絹攄過,待用。雲茯苓一兩二錢,黨參六錢,研極細末,與藥汁和勻,入磁瓶內,紙封瓶口,置砂鍋水煮一日,取起,埋落地,去透火氣,每早晚白湯調下半酒杯,或溫酒下亦可。

2. 喘促

二症相似,而實不同,宜細辨之。切不可混治。喘者,實邪也。病在上焦。或風寒外感,或痰涎內盛,或火熾傷金,或水氣乘肺。其人胸脹氣粗,聲高,息湧,膨膨然若不能容,惟以呼出為快也。此其病在肺,宜清宜破。促者,虛症也。病在下焦。或精泄之後,或藥誤之後,或大汗大瀉之後,或婦人月期生產之後,氣道噎塞,聲低息短,皇皇然氣若不續,提之不升,吸之不下,勞動則益甚,但得引長一息為快也。此其病在肝腎。

真陰虧損,精不化氣,則上下不交,非培補本根不可。倘用實症等藥,則危在頃刻矣。慎之。

3. 喘症列方

蘇子杏仁湯,和,治上氣喘急,不得臥。

蘇子(六分),陳皮半夏(制),桑白皮(蜜炙,各一錢五分),桔梗(一錢),杏仁(杵二錢),炙草(五分)

生薑二片煎。加蘿蔔子一錢,更驗。

蘿蔔子丸,和,治氣壅痰盛,喘急,喘嗽亦宜。

杏仁(去皮尖),蘿蔔子(炒)

等分,為細末,粥和丸,如綠豆大,每服三錢,白湯下。如食積成痰而喘者,加山楂,神麯(炒),栝蔞仁(研),製半夏,各一錢五分。

十緡湯,微峻,治痰喘不得臥,人扶而坐,一服即安。

半夏(制,二錢),皂角(炙,八分),炙甘草(一錢)

加生薑三片煎。孕婦忌服皂角。

小青龍湯,熱散峻劑,治初感寒邪,心下有水氣,發熱咳嗽喘急。老人及虛弱者,勿服。

麻黃(去根節,七分),桂枝(一錢),半夏(制,二錢),白芍(酒炒,一錢五分),北味(六分),細辛乾薑(炒),炙草(各五分)

人參定喘湯,溫散,治肺氣上喘,喉中有聲,坐臥不安,胸膈緊痛,及肺感寒邪,咳嗽聲重。

黨參(去蘆,米炒),阿膠(蛤粉炒珠),半夏(制),桑白皮(蜜炙,各一錢五分),麻黃(去根節,七分),北味(五分),炙草(六分)

加生薑三片煎。麻黃先煎去沫。

四磨飲,破氣,治氣逆,胸膈脹滿,喘急。

沉香烏藥枳實檳榔

用酒磨白湯沖服。黨參煎湯,沖服更妥。

杏仁丸,兼補,治喘嗽。

胡桃仁(去殼留衣),杏仁(去皮尖,各七錢)

研膏,煉老蜜為丸,如彈子大,每服一丸,細嚼薑湯下。又方以胡桃肉三枚,生薑三片,臨臥嚼服,飲湯三四口,再嚼再飲而睡,止嗽無痰。

4. 促症列方

枸杞湯,補,治促症。腎主納氣,腎虛則不能吸氣歸根而短,故用枸杞以補之。只用一味者,任專則效速,較八味地黃丸尤勝。

大枸杞(四錢)

生薑一片,大棗二枚煎。

獨參湯,補,治氣虛,氣脫,促症,反胃,嘔吐,各垂危病,亦宜。

高麗參(米拌炒,去蘆,一兩五錢)

濃煎乘熱服,日再進,兼以參煮粥食,尤佳。又方,高麗參二錢,胡桃仁五枚,加姜一片,大棗二枚,煎服。

貞元飲,補,治氣短似喘,呼吸促急,氣道噎塞,勢劇垂危。此乃元海無根,虧損,肝腎子午不交,氣脫症也。婦人血海常虧者,最多此病。

熟地(七錢),當歸(三錢),炙草(二錢)

水煎溫服。如兼嘔惡,或惡寒者,加煨姜三片。氣虛極,加高麗參四錢。肝腎陰虛,手足厥冷,加肉桂六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