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喻選古方試驗》~ 卷二 (4)
卷二 (4)
1. 耳病
(耳鳴耳聾有腎虛,有氣虛,有鬱火,有風熱,耳痛是風熱,聤耳是濕熱)
耳卒聾閉,香附瓦上炒,研末,蘿蔔子煎湯,早夜各服二錢,忌鐵器。(《衛生易簡方》),《千金方》:蓖麻子一百個,去殼,同大棗十五枚,搗爛,入乳小兒乳汁和作鋌,以綿裹塞之。覺耳中熱為度,一日一易,二十日瘥。《勝金方》:蚯蚓入鹽安蔥內,化水,點之立效。
《肘後方》:菖蒲根一寸,蓖麻仁一粒,同搗,作七丸,綿裹一丸塞耳,日一換。《千金方》:以醇醋微火炙附子削尖塞之。《普濟方》:黃蠟不拘多少,和茯苓末細嚼,茶湯下。
白話文:
耳鳴耳聾可能是腎虛、氣虛、鬱火、風熱等原因造成,耳痛是風熱,聤耳則是濕熱。治療耳卒聾閉可以用香附炒研末,與蘿蔔子煎湯服用,忌用鐵器。另外,可以用蓖麻子去殼與大棗搗爛,加入乳汁製成丸狀,以棉花包裹塞入耳中,直到感覺耳中發熱為止,每日更换一次,持續二十天即可痊癒。用蚯蚓加入鹽和蔥一起煮成水,滴入耳中也有效。可以用菖蒲根和蓖麻仁搗碎製成丸狀塞入耳中,每日更换一次。也可以用醇醋微火炙烤附子,削尖塞入耳中。黃蠟與茯苓混合細嚼,用茶湯送服也有療效。
《養疴漫筆》載:耳暴聾者,用全蠍去毒為末,酒調,耳中聞水聲即聾愈。
多年耳聾,重者三兩度。初起者,一上便效,用驢前腳脛骨打破,向日中瀝出髓,以瓷盒盛收,每用綿點少許入耳內,側臥,候藥行,其髓不可多用,白色者為上,黃色者不堪。《普濟方》:驢髓以針砂一合,水二合,浸十日,取清水少許,和髓攪勻,滴少許入耳中,外以方新磚半塊,燒赤潑醋,鋪磁石末一兩在磚上,枕之至晚,如此三度,即通。《梅師方》:松脂三兩,巴豆一兩,和搗成丸,薄綿裹塞,一日二度。
白話文:
治療耳聾的方法很多,比如用全蠍去毒研末,用酒調和滴入耳中,如果聽到耳中流水聲,耳聾就會痊癒。另外,可以用驢前腳脛骨的髓,或是將驢髓與針砂混合後滴入耳中,也可以用松脂和巴豆混合成丸塞入耳中,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療效。
三十年耳聾,酒三升,漬牡荊子三升,七日,去滓,任飲。(《千金》)
病後耳聾,生菖蒲汁滴之。(《聖惠》)
耳中常鳴,熟地截塞耳中,日數易之,效。(《肘後》)
耳卒烘烘,栝蔞根削尖,以臘豬脂煎三沸,取塞耳,三日即愈。(同上)
聤耳出膿,爐甘石、礬石各二錢,胭脂五分,麝香少許,為末,繳淨吹之。(《普濟方》)
《聖惠方》:青蒿末綿裹納耳中。《集簡方》)石首魚頭石研末,或燒存性,研摻耳。
白話文:
耳聾三十年者,可用酒三升浸泡牡荊子三升,七天后去渣,可隨意飲用。病後耳聾,可用菖蒲汁滴入耳中。耳中經常鳴響,可用熟地切片塞入耳中,每天更換幾次,有效果。耳朵突然發熱,可用栝蔞根削尖,用豬油煎三次,取來塞耳,三天即癒。耳朵流膿,可用爐甘石、礬石各二錢,胭脂五分,麝香少許,研磨成粉,用棉花裹住,吹入耳中。青蒿末用棉花包好,塞入耳中。石首魚頭研磨成粉,或燒成灰研磨成粉,摻入耳中。
耳內濕瘡,蛇床子、黃連各一錢,輕粉一字,為末吹之。(《全幼心鑑》)
耳忽作痛,或紅腫內脹,經霜青箬(舊箬帽上亦可)露在外將朽者。燒存性為末,傳入耳中,其疼即止。(楊起《簡便方試驗》)
水銀入耳,能蝕人腦,以金枕耳邊,自出。(仲景方)
蚰蜒入耳,劉禹錫《傳信方》,用胡麻油作煎餅枕臥,須臾自出。李元淳尚書在河陽日,蚰蜒入耳,腦悶有聲,至以頭擊柱,奏狀危困,因發御醫療之。不驗,或獻此方,乃愈。(《圖經》)
白話文:
耳道裡長濕瘡,可以用蛇床子、黃連各一錢,輕粉一字,研磨成粉末,吹入耳中。
耳朵突然疼痛,或紅腫脹痛,可以用經霜的青竹箬(舊的箬帽上的也可以),露在外面將要腐爛的,燒成灰,研磨成粉末,吹入耳中,疼痛就會停止。
水銀進入耳朵,會腐蝕人的腦,可以用金子枕在耳朵旁邊,水銀就會自己流出來。
蚰蜒進入耳朵,可以按照劉禹錫的《傳信方》,用胡麻油煎成餅,枕著睡覺,很快就會自己爬出來。李元淳尚書在河陽的時候,蚰蜒進入耳朵,腦袋發悶,還發出聲音,甚至用頭撞柱子,情況十分危急,於是發出御旨,請醫生治療,但無效。後來有人獻上了這個方子,才得以痊癒。
壁蝨入耳,頭痛不可忍,百藥不效,用稻稈灰煎汁灌入,即飛出。(《江湖紀聞》)
蜈蚣入耳,炙豬肪掩耳,自出。
飛蟲入耳,以清油滴耳內,即死而出。
水入耳中,薄荷汁滴入立效。(《外臺秘要》)
犯貫耳者血出,以干馬通(馬屎曰通)罨之,即止。
擦落耳鼻,見鼻病門。
白話文:
壁蝨爬進耳朵,頭痛得受不了,各種藥物都沒有效果,用稻草灰煎水灌進去,壁蝨就會飛出來。
蜈蚣爬進耳朵,用炙烤過的豬油堵住耳朵,蜈蚣就會自己出來。
飛蟲飛進耳朵,用清油滴到耳朵里,飛蟲就會死掉,然後自己出來。
水進了耳朵,滴入薄荷汁,馬上就會有效。
耳朵流血,用馬糞敷在耳朵上,就能止血。
擦拭鼻子和耳朵,能看出鼻子的病症。
2. 口舌
(口苦是膽熱,甘是脾熱,酸是濕熱,澀是風熱,辛是燥熱,咸是脾熱,淡是胃熱,麻是血虛,木強是風痰濕熱)
口中疳瘡,款冬花、黃連等分為細末,用唾津調成餅子,先以蛇床子煎湯漱口,以餅子敷之。少頃確住,其瘡立消。(《楊誠經驗方》)
口瘡連年不愈,天冬、麥冬並去心,元參等分為末,蜜丸彈子大,每噙一丸。僧居寮所傳方也。(齊德一《外科精要》)
太陰口瘡,甘草二寸,白礬一粟大,同嚼咽汁。(《保命集》)
白話文:
嘴巴裡有潰瘍,可以用款冬花和黃連等量研成細末,用唾液調成餅狀,先用蛇床子煎水漱口,再把餅子敷在潰瘍處。過一會兒就會止住,潰瘍馬上就消了。如果口瘡反覆多年不愈,可以用天冬、麥冬(去心)、元參等量研成粉末,用蜂蜜做成彈珠大小的丸子,每次含一丸。這個方子是僧侶之間流傳的。太陰口瘡可以使用甘草兩寸,白礬一粒,一起咀嚼吞下汁液。
口疳臭爛,綠雲散:黃柏五錢,銅綠二錢為末,摻之,漱去涎。(《三因方》)
夢漏口瘡,經絡中火邪,夢漏恍惚,口瘡咽燥,冰片三錢,黃柏三兩為末,蜜丸梧子大,每麥冬湯下十丸。(《摘元方》)
口舌生瘡,升麻一兩,黃連三分為末,綿裹含咽。(《本事方》),《肘後方》:黃連煎酒,時含呷。
白話文:
嘴巴潰爛發臭,用黃柏五錢、銅綠二錢磨成粉末混合,漱口去除唾液。
夢遺之後嘴巴生瘡,是經絡中火邪所致,夢境恍惚,口瘡咽喉乾燥,用冰片三錢、黃柏三兩磨成粉末,蜜丸做成梧子大小,每次用麥冬湯送服十丸。
口舌生瘡,用升麻一兩、黃連三分磨成粉末,用棉花包裹含在口中慢慢咽下。《肘後方》中也有用黃連煎酒,時常含在口中飲用。
輕粉破口,凡水腫及瘡病,服輕粉後,口瘡齦爛,金器煮汁,頻頻含漱,能殺粉毒,以愈為度。
口目喎斜,蓖麻仁搗膏,左貼右,右貼左,即正。《婦人良方》:蓖麻仁七七粒,研作餅,左喎安右手心,右喎安左手心,卻以銅盂盛熱水坐藥於上,冷即換,四五次即正。《仁存方》:天南星生研末,薑汁調,左貼上,上貼左。
解頤脫臼,不能收上,南星末薑汁調塗兩頰,一夜即上。(《醫說》)
唇瘡痛癢,黃柏末以薔薇根汁,調塗產效。(《聖濟錄》)
白話文:
輕粉會導致口腔潰瘍,凡是水腫或瘡病患者服用輕粉後,出現口腔潰瘍、牙齦潰爛的情況,可以用金器煮沸後取汁,反覆含漱,可以殺滅輕粉毒,直到痊癒為止。
口眼歪斜,可以將蓖麻仁搗成膏,左邊歪斜就貼右邊,右邊歪斜就貼左邊,就能矯正。婦科良方記載:取蓖麻仁七七粒,研磨成餅,左邊歪斜就放置在右手心,右邊歪斜就放置在左手心,然後用銅盆盛熱水,將藥餅置於熱水上,冷了就換,反覆四五次就能矯正。仁存方記載:生天南星研磨成粉,用薑汁調勻,左邊歪斜就貼在右邊,右邊歪斜就貼在左邊。
下巴脫臼,無法向上收合,可以用天南星粉末加薑汁調勻塗抹在兩頰,一夜即可恢復正常。(出自醫說)
嘴唇潰瘍疼痛瘙癢,可以用黃柏粉末加薔薇根汁調勻塗抹,效果顯著。(出自聖濟錄)
冬月唇裂,煉過豬脂日塗。(《十便良方》)
《幼幼集》載:治唇緊燥裂生瘡,橄欖不以多少,燒灰,豬脂和塗患處,立效。
舌腫塞口,不治殺人。甘草煎濃,熱漱頻吐。(《聖濟總錄》)
舌脹滿口,蒲黃頻摻即愈。昔宋度忽舌脹,御醫用蒲黃、乾薑末等分,干搽而愈。據此,則蒲黃之涼血活血可證矣。按:舌乃心之外候,而手厥陰相火,乃心之臣使,得乾薑,是陰陽相濟也。
舌苔語塞,薄荷自然汁,和白蜜薑汁擦之。(《醫學集成》)
白話文:
冬天嘴唇干裂,可以用煉過的豬油每天塗抹。嘴唇緊繃乾燥裂開生瘡,可以將橄欖燒成灰,和豬油一起塗抹患處,效果顯著。舌頭腫脹堵住嘴巴,不治療會致命,可以用甘草煎煮濃汁,熱敷後頻繁漱口吐出。舌頭腫脹充滿口腔,用蒲黃粉頻繁塗抹就能治癒。以前宋度突然舌頭腫脹,御醫用蒲黃和乾薑粉等量混合,擦拭後就治好了。由此可見,蒲黃具有涼血活血的功效。舌頭是心臟的外在表現,而手厥陰相火是心臟的助手,加入乾薑,就能陰陽調和。舌苔厚重說話不清,可以用薄荷汁混合白蜜和薑汁塗抹。
木舌腫滿,塞口殺人,芍藥甘草煎水熱漱。(《聖濟總錄》)
舌腫不消,以醋(米醋二三年者良)和釜底墨存敷舌之上下,脫則再敷,須臾即消。(《千金方》)
重舌生瘡,蒲黃末敷之。不過三上,瘥。(同上)
舌上生苔,諸病舌苔,以布染井水抹後,用薑片時時擦之,自去。(陶華方)
重舌木舌,殭蠶為末吹之,吐痰甚妙。
舌上生瘡,羊脛骨中髓,和胡粉塗之妙。(聖惠)
白話文:
舌頭腫脹塞住嘴巴,會致命,用芍藥和甘草煎水熱敷漱口。舌頭腫脹消不下去,用陳醋和鍋底墨塗抹舌頭上下,脫落就再塗抹,很快就會消腫。舌頭長瘡,用蒲黃粉敷在上面,不超過三次就會痊癒。舌苔厚重,各種病引起的舌苔,用布蘸井水擦拭後,用薑片不斷地擦拭,自然就會消失。舌頭腫脹硬如木頭,用殭蠶研成粉末吹入嘴巴,吐痰效果很好。舌頭長瘡,用羊脛骨髓和胡粉塗抹效果很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