喻嘉言

《喻選古方試驗》~ 卷三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3)

1. 癘風

大風癩疾,苦參五兩,切,以好酒三斗,漬三十日,每飲一合,日三服,常服不絕,若覺痹,即瘥。《儒門事親》方:苦參末二兩,裝入豬肚縫合煮熟,取去藥,先餓一日,次早先飲新水一盞,將豬肚食之。如吐,再食,待一二時,以肉湯調無憂散(人參五錢、制南星二錢)五七錢服,取出大小蟲一二萬為效。

後以不蛀皂角一斤,去皮子煮汁,入苦參末調糊,下何首烏末兩半,當歸末一兩,白芍末五錢,人參末三錢,丸梧子大,每服三五十丸,溫酒或茶下,日三服,仍用麻黃、苦參、荊芥煎水洗浴。《聖濟錄》苦參丸:治大風癩疾,及熱毒風瘡疥癬。苦參九月末掘取,去皮暴乾,取粉一斤,蜜丸,每溫酒下三十丸,日二,夜一服。

白話文:

治療大風癩疾,可以用苦參五兩切碎,浸泡在三斗好酒中三十天,每天喝一合,一天三次,持續服用,直到病癒。另一種方法是將苦參末二兩裝入豬肚中縫合煮熟,取出藥物,先餓一天,第二天早上先喝一杯清水,然後食用豬肚。如果嘔吐,可以再吃,等一兩個小時後,用肉湯調和無憂散五七錢服用,就能排出大量蟲子。也可以用不蛀皂角煮汁,加入苦參末調成糊狀,再加入何首烏末、當歸末、白芍末、人參末,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三十到五十丸,溫酒或茶水送服,每天三次。另外,可以用麻黃、苦參、荊芥煎水洗澡。還有個方子叫做苦參丸,專門治療大風癩疾、熱毒風瘡疥癬,是用九月末採收的苦參去除外皮暴曬乾燥,研磨成粉末,用蜜丸製成,每次用溫酒送服三十丸,每天兩次,晚上一次。

《直指方》:長皂角二十條,炙去皮子,以酒煎稠,濾過候冷,入雪糕,丸梧子大,每酒下五十丸。又方:烏梢蛇三條,蒸熟,取肉焙,研末,蒸餅丸米粒大,以喂烏骨雞待盡,殺雞烹熟,取肉焙研末,酒服一錢,或蒸餅丸服,不過三五雞,即愈。又方:眉發墮落,百骸腐潰,長松一兩,甘草三分,水煎服,旬日愈。

一漁婦忽患癘風,問之,云:產後食羊血,遂成此疾,故產後忌食羊血。

白話文:

直指方:

**方一:**取長皂角二十條,炙烤去除外皮,用酒煎煮至稠粘,過濾後待冷卻,加入雪糕,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藥五十丸,用酒送服。

**方二:**取烏梢蛇三條,蒸熟後取出蛇肉,焙乾研磨成粉末。用蒸餅製成米粒大小的丸藥,餵食烏骨雞,待雞吃完後,將雞宰殺烹熟,取雞肉焙乾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可以用酒送服,或用蒸餅製成丸藥服用。一般服用三到五隻雞即可痊癒。

**方三:**對於眉毛頭髮脫落,全身骨骼腐爛的症狀,可用長松一兩,甘草三分,用水煎服,十天左右即可痊癒。

漁婦患癘風:

一位漁婦突然患了癘風病,詢問她,她說產後吃了羊血,就得了這種病。所以產婦忌食羊血。

大風癩瘡,黃精根去皮淨,溪水洗,二斤,曝乾,納粟米飯中,蒸至米熟,時時食。(《聖濟》),《仁存方》:黃柏末、皂角刺灰各三錢,研勻,空心酒服,取下蟲物,並不損人,食白粥兩三日,服補氣藥數劑,名神效散,如血肢腫,用針刺出水,再服,忌一切魚肉發風之物,取下蟲大小長短,其色不一,約一二升,愈。

白話文:

患有風癩瘡者,可以取黃精根部,去皮洗淨,用溪水洗淨,取二斤曝乾,放入粟米飯中蒸熟,並時常食用。(出自《聖濟總錄》)

另外,《仁存方》中記載:取黃柏末和皂角刺灰各三錢,研磨均勻,空腹用酒服用,可以驅除體內蟲物,且不會損害人體。服用後食用白粥兩三日,再服用補氣藥數劑,此藥方名為「神效散」。

若患處有血腫,可用針刺出血,再服用「神效散」,忌食一切魚肉等容易引起風邪的食物。驅除的蟲物大小長短不一,顏色也各不相同,總計約一二升,治癒。

2. 傷寒

(春為溫,夏為熱,秋為癉,冬為寒)

傷寒厥逆,身微熱,煩躁,六脈沉細微弱,此陰極發躁也。人參五錢,水一鍾,煎七分,調製南星末二錢,熱服立蘇,治寒厥有痰者,名無憂散。(《三因》)

《居易錄》卷九載:治傷寒症,用糯米粽無棗者和滑石末砸成錠,曝乾燒炭,浸酒,去炭,熱飲之,不論七日內外皆效,七日內者即汗,七日外者次日汗。奇驗。

白話文:

春天溫暖,夏天炎熱,秋天乾燥,冬天寒冷。如果人患了傷寒,出現發冷發熱、身體微微發熱、煩躁不安,脈搏沉細微弱,這是陰氣極盛導致的躁動。可用人參五錢,水一碗,煎煮七分,加入南星末兩錢,熱服即可,治療寒厥伴有痰的患者,此方名為無憂散。

《居易錄》記載,治療傷寒可以用糯米粽子(無棗)和滑石末搗碎成藥錠,晒乾後燒成炭,浸泡在酒中,去掉炭渣,熱飲,無論是發病七天內或七天外都有效,七天內者會立刻出汗,七天外者次日出汗,療效奇佳。

傷寒發熱,葛洪《肘後方》云:傷寒有數種,庸愚不能分別者,今取一藥兼療之。凡初覺頭痛,身熱,脈洪,一二日,便治以蔥豉湯。蔥白一虎口,豉一升,綿裹,水三升,煮一升,頓服,取汗,更作,加葛根一錢,再不汗,加麻黃三分。又法:蔥湯煮粥,入鹽豉食之,取汗。

又法:用豉一升,童便三升,煎一升,分服,取汗。《千金方》:傷寒初得,不問陰陽,肥皂角一挺,燒赤為末,水五合和,頓服,陰病極效。

傷寒陰盛格陽,其人必躁熱而不飲水,脈沉,手足厥逆者是也。霹靂散:大附子一枚,燒存性為末,蜜水調服,逼散寒氣,然後熱氣上行,汗出而愈。(《孫兆口訣》)

白話文:

傷寒發燒的時候,《肘後方》記載,傷寒有很多種,一般人難以區分,這裡就用一種藥方來治療各種傷寒。如果剛開始感覺頭痛、發燒,脈搏洪大,一兩天後,就可以用蔥豉湯治療。蔥白一虎口、豉一升,用布包好,加水三升,煮到一升,一次喝完,讓病人發汗,如果沒效果,就再加葛根一錢,如果還是沒汗,就再加麻黃三分。另一種方法是用蔥湯煮粥,加入鹽豉一起吃,讓病人發汗。

另一種方法是用豉一升,童尿三升,煎成一升,分幾次喝完,讓病人發汗。《千金方》記載,傷寒剛開始的時候,不論是陰寒還是陽熱,都可以用肥皂角一挺,燒成灰,加水五合,一次喝完,對陰寒的病症特別有效。

如果傷寒是陰氣盛而陽氣被壓制的,病人就會燥熱但不喝水,脈搏沉伏,手腳冰冷,這就是陰盛格陽。霹靂散可以治療這種情況:用大附子一枚,燒成灰,用蜂蜜水調和服用,逼散寒氣,然後熱氣上行,出汗後就會痊癒。

傷寒發黃,大黃五兩,銼,微炒赤,切,用臘雪水煎如膏,每服半匙,冷水下。氣壯者,大黃一兩,水二升,漬一宿,平旦煎汁一升,入芒硝一兩,緩服,須臾當利下。(《傷寒類要》),按:大黃其性峻,其氣猛,長驅直搗,一往不返,惟一切有形積滯,瘟疫邪熱,脈洪而實者,用之。審證不確,輕發誤投,多致不救,戒之戒之。

傷寒壞證,凡傷寒時疫,不問陰陽老幼,及妊婦誤服藥餌,困重垂死,脈沉伏,不省人事,七日後皆可治,百不失一,名奪命散,又名復脈湯。人參一兩,水二鍾,緊火煎一鍾,以井水浸冷服,少頃,鼻梁有汗出,脈復,立瘥。(《百一選方》)

白話文:

傷寒發黃,可以用大黃五兩,研磨成粉,微炒至赤色,切碎,用臘雪水煎煮成膏狀,每次服用半匙,冷水送服。體力較佳者,可以用大黃一兩,水二升浸泡一晚,第二天清晨煎成一升藥汁,加入芒硝一兩,溫服,不久便可腹瀉。但要注意大黃性烈,需謹慎使用,不可輕易服用,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。

傷寒危重症狀,無論是傷寒時疫,還是陰陽虛實、老幼、孕婦誤服藥物導致的困重垂死,脈沉伏,昏迷不醒,七日後皆可用奪命散或復脈湯治療,百發百中。方法是取人參一兩,水二鍾,猛火煎煮成一鍾,用井水浸泡冷服,不久後鼻樑會冒汗,脈象恢復,病症立即痊癒。

傷寒結胸,天行病,四五日,結胸滿痛,壯熱。苦參一兩,醋三升,煮取一升二合,飲之,取吐即愈。天行毒病,非苦參醋藥不解,並溫覆取汗。(《外臺》)

傷寒頭痛如破,連須蔥白半斤,生薑二兩,水煮溫服。(《活人書》)

傷寒宜吐,病如桂枝證,頭不痛,項不強,寸脈微浮,胸中痞,哽氣上衝咽喉不得息者,此胸中有寒,宜吐。太陽中暍,身熱頭痛,而脈微弱,此夏月傷冷水,水行皮中也,宜吐。少陽病,頭痛,發寒熱,脈緊不大,此膈上有痰也,宜吐。病胸上諸實,鬱郁而痛,不能食,欲人按之,而反有濁唾下利,日十餘行,寸口脈微弦者,當吐。懊憹煩躁不得眠,未經汗下者謂之實煩,當吐。

白話文:

傷寒引起胸悶疼痛,發燒,持續四五天,胸部脹痛,發燒。可以用苦參一兩,醋三升,煮到剩下一升二合,喝下,吐出來就能痊癒。天行病是毒性很強的疾病,如果不用苦參醋藥物治療,就無法根治,需要溫暖覆蓋身體,讓病人出汗。

傷寒頭痛得像要裂開一樣,可以用連須蔥白半斤,生薑二兩,用水煮沸後溫熱服用。

傷寒適合用吐法治療,如果病症像桂枝證一樣,頭不痛,脖子也不僵硬,寸脈微浮,胸中感覺堵塞,氣往上衝,咽喉難以呼吸,這是因為胸中寒氣積聚,應該用吐法治療。太陽中暑,身體發熱頭痛,脈搏微弱,這是夏季喝了冷水,寒氣停留在皮膚裡面,應該用吐法治療。少陽病,頭痛,發寒發熱,脈搏緊而細,這是膈膜上有痰,應該用吐法治療。胸部有實症,鬱悶疼痛,吃不下東西,想要別人按壓,卻又吐出濁唾,並且腹瀉,每天十多次,寸口脈搏微弱而弦,應該用吐法治療。煩躁不安,睡不着覺,還沒出汗的叫做實煩,應該用吐法治療。

宿食在上脘者當吐,並以瓜蒂散主之。惟病後,產後,諸亡血虛家,宜戒。方用瓜蒂二錢五分,熬黃,赤小豆二錢五分,共為末,每用一錢,香豉一合,熱湯七合,煮糜,去滓和服,少少加之,快吐乃止。(仲景《傷寒論》)

傷寒文蛤散:張仲景云:病在陽,當以汗解,反以冷水噀之或灌之,更益煩熱,欲水不渴者,此散主之。文蛤五兩為末,每沸湯服方寸匕,甚效。

傷寒陰躁,傷寒下後,又發其汗,晝中煩躁不得眠,夜不安靜,不嘔不渴,無表證,脈沉微,身無大熱者,乾薑附子湯溫之。乾薑一兩,生附子一枚,破作八片,水三升,煮一升,頓服。(《傷寒論》)

白話文:

如果食物停留在上腹部,应该吐出来,可以用瓜蒂散治疗。但病后、产后和各种失血虚弱的人,应该忌用。方法是将瓜蒂研磨成粉,加入赤小豆研磨成粉,每次用一钱,与香豉一起用热汤煮成稀粥,去除渣滓服用,少量多次服用,吐出后即可停止。

伤寒患者如果病在阳气,应该用发汗的方法治疗,反倒用冷水漱口或灌入,会导致烦躁和发热加重,想喝水却不渴,可以用文蛤散治疗。将文蛤研磨成粉,每次用沸水冲服一小匙,效果显著。

伤寒患者阴虚躁动,或伤寒后又发汗,白天烦躁不安睡不着,晚上也睡不安稳,不呕吐不口渴,没有表证,脉象沉细微,身体没有明显发热,可以用乾薑附子湯温补。将乾薑和生附子切成八片,用水煮沸,一次喝完。

傷寒吐下後,心中懊憹,大下後,身熱不退,心中痛者,並用梔豉湯吐之。肥梔子十四枚,水二盞,煮一盞,入豆豉半兩,同煮,至七分,去滓服,得吐,止後服。(《傷寒論》)

傷寒煩渴思飲,栝蔞根三兩,水五升,煮一升,分二服,先以淡竹瀝一斗,水二升,煮好銀二兩半,冷飲汁,然後服此。(《外臺》),又傷寒口渴,邪在臟也,豬苓湯。豬苓、茯苓、澤瀉、滑石、阿膠各一兩,水四升,煮二升,每服七合,日三服。嘔而思水者,亦主之。(仲景方)

白話文:

傷寒病人在服用瀉藥之後,感到心煩意亂,腹瀉完畢後,身體發熱不退,並且心口疼痛,可以使用梔豉湯來催吐。取肥梔子十四枚,用水兩杯,煮到剩一杯,加入半兩豆豉一起煮,煮到七分熟時,去渣服用,吐出來後,就不再服用。

傷寒病人生病後口渴想喝水,可以用栝蔞根三兩,加水五升,煮到剩一升,分兩次服用。先用淡竹瀝一斗,加水兩升,煮好後加入半兩銀,冷卻後喝汁,然後再服用栝蔞根湯。

另外,傷寒病人生病後口渴,病邪在內臟,可以用豬苓湯治療。豬苓、茯苓、澤瀉、滑石、阿膠各一兩,加水四升,煮到剩兩升,每次服用七合,一天服用三次。如果患者嘔吐並且想喝水,也可以服用這個藥方。

傷寒搐搦,汗後覆蓋不密,致腰背手足搐搦者。牛蒡根十條,麻黃、牛膝、天南星各六錢,銼於盆內,研細好酒一升同研,以新布絞取汁,以炭火半斤,燒一地坑,令赤,掃淨,傾藥汁入坑內,再燒令黑色取出,乳缽內細研,每溫酒下一錢,日三。(朱肱《活人書》)

傷寒暴痢,豆豉一升,薤白一握,水三升,煮薤熟,納豉更煮色黑,去豉,分為二服。(《藥性論》)

夾驚傷寒,紫背浮萍一錢,犀角屑五分,鉤勾三七個,為末,每蜜水調下五分,連進三服,出汗為度。(《聖濟錄》)

白話文:

傷寒發燒抽搐,出汗後沒蓋好,導致腰背手腳抽筋的,可以用牛蒡根十條,麻黃、牛膝、天南星各六錢,研磨成粉末,加入一升好酒一起研磨,用新布絞取汁液,用半斤炭火燒一個坑,燒到發紅後掃乾淨,將藥汁倒入坑中,再燒到黑色取出,在乳缽中研磨成細粉,每次用溫酒送服一錢,一天三次。

傷寒突然腹瀉的,可以用豆豉一升,薤白一握,水三升,先煮薤白至熟,再放入豆豉繼續煮至黑色,去掉豆豉,分兩次服用。

驚嚇導致傷寒的,可以用紫背浮萍一錢,犀角粉五分,三七一個,研磨成粉末,每次用蜜水調服五分,連續服用三次,出汗即可。

傷寒呃逆,及噦逆不定。丁香一兩,乾柿蒂焙,一兩為末,每服一錢,人參三錢,煎湯下。(《簡要濟眾方》)

傷寒斑出,豬膽雞子湯:豬膽汁、苦酒各三合,雞子一枚,同煎三沸,分服,汗出愈。(張文仲方)

傷寒遺毒,手足腫痛欲斷,黃柏五斤,水三斗,煮漬。(《肘後》),《外臺》方:手足疼脫,取羊屎煮汁漬之,瘥乃止。或和豬膏塗。又方:熱毒攻肢,腫痛欲脫,以水煮馬屎汁漬之。按:此即斷肢肘足,傷寒遺毒也,治之立效。

白話文:

傷寒病人出現呃逆,或乾嘔不止,可以將丁香一兩,柿蒂焙乾後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加入人參三錢,用熱水煎服。

傷寒患者出現斑疹,可以用豬膽雞子湯來治療:將豬膽汁、苦酒各三合,雞蛋一枚一起煎煮,煮沸三次後,分次服用,出汗後症狀就會減輕。

傷寒病後遺症,手腳腫痛,疼痛難忍,可以用黃柏五斤,水三斗,煮沸後浸泡患處。另一個方法是取羊屎煮汁浸泡,症狀減輕後停止。也可以將羊屎和豬油混合塗抹患處。還有一個方法是將馬屎煮汁浸泡患處。這些方法都是針對傷寒病後遺症,手腳腫痛,疼痛難忍的,效果顯著。

傷寒病後足腫,狗脊煎湯漬洗,並節飲食,以養胃氣。(《吳綬蘊要》)

傷寒餘熱,邪入經絡,體瘦肌熱,是方推陳致新,解利傷寒,時氣伏暑,倉猝並治,不論長幼。柴胡四兩,甘草一兩,每三錢,水一盞,煎服。(許學士《本事方》)

大便不通,仲景《傷寒論》云:陽明病自汗,小便反利,大便不通,津液內竭也。蜜煎導之。用蜜一合,銅器中微火煎之,候凝如飴狀,至可丸,乘熱捻作梃,令頭銳,大如指,長寸半許,候冷即硬,納穀道中,少頃即通。一法:皂角、細辛為末,加少許,尤速。

白話文:

傷寒病癒後腳腫,可以用狗脊煎水泡洗,同時也要注意飲食節制,以養護胃氣。

傷寒病後餘熱未退,邪氣侵入經絡,導致身體消瘦,肌肉發熱。這個方子可以去除舊邪,治療傷寒病,同時也能應對時令暑熱,急症都能使用,不分年齡大小。柴胡四兩,甘草一兩,每次取三錢,用水一碗煎服。

大便不通,張仲景的《傷寒論》說:陽明病症狀為自汗、小便通利,但大便不通,這是津液內耗的表現。可以用蜂蜜煎煮導瀉。取蜂蜜一合,用銅器小火煎煮,直到濃稠如飴糖狀,能搓成丸子,趁熱搓成條狀,前端削尖,粗細如手指,長約一寸半,待冷卻變硬後,塞入肛門,過一會兒就會通便。另一個方法是用皂角和細辛研成粉末,加入少許,效果更快。

三建湯:治元陽素虛,寒邪外攻,手足厥冷,大小便滑數,小便白渾,六脈沉微,除痼冷,扶元陽,及傷寒陰毒。烏頭、附子、天雄並炮裂,去皮臍,等分㕮咀,每服四錢,水二盞,姜十五片,煎八分,溫服。(《肘後》)

《居易錄》卷十八載:李司寇奉倩言得一秘方,治疫氣傷寒等症最效。其方用麥冬三錢,烏梅三枚,棗三枚,芫荽梗三十寸,燈心三十寸,竹葉三十片,熱煎服。

傷寒陰盛自汗,唇青脈沉,養正丹,見煉服門。

白話文:

三建湯可用於治療元陽虛弱,寒邪入侵,導致手腳冰冷,大小便失禁,小便混濁,脈象沉細等症狀,能驅除寒氣,補益元陽,以及治療傷寒陰毒。烏頭、附子、天雄需炮製後,去除皮臍,等量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四錢,水兩杯,加入薑片十五片,煎煮八分,溫熱服用。《肘後》記載。

《居易錄》記載李司寇奉倩得到一個秘方,專治疫氣傷寒等疾病,效果極佳。該方使用麥冬三錢,烏梅三枚,棗三枚,芫荽梗三十寸,燈心三十寸,竹葉三十片,熱水煎服。

傷寒陽氣不足,自汗不止,嘴唇青紫,脈象沉細,可服用養正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