喻嘉言

《喻選古方試驗》~ 卷二 (1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14)

1.

(有風寒暑熱濕食瘴邪八種)

寒熱瘧疾,端午日用黃丹炒二兩,獨蒜一百枚,搗丸梧子大,每空心長流水面東服九丸,瘧疾二三次後乃用,神效,亦治痢疾。(《普濟》),《易簡方》:脾胃聚痰,發為寒熱,生薑四兩,搗自然汁一酒杯,露一夜,於發日五更,面北立飲,即止,未止再服。

《居易錄》載:用生何首烏五錢,青皮三錢,陳皮二錢,酒一碗,河水一碗,煎至一碗,溫服,治瘧不論久近即愈。

脾寒瘧疾,《濟生方》云:五臟氣虛,陰陽相勝,發為痎瘧,寒多熱少,或但寒不熱,宜七棗湯,用附子一枚,炮七次,鹽湯浸七次去皮臍,分作二服,水一碗,生薑七片,棗七枚,煎服。王璆《百一選方》云:寒痰宜附子,風痰宜烏頭。若用烏頭,寒多者,火炮七次,熱多者,湯泡七次,去皮焙乾。

白話文:

寒熱瘧疾,端午節那天用黃丹炒成兩兩,獨蒜一百顆,搗成梧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空腹在面向東方的流水旁服九丸,瘧疾發作兩三次之後再服用,效果極佳,也能治療痢疾。

脾胃積聚痰濕,會導致寒熱交替,用生薑四兩,搗成汁液,量約一杯酒的量,露置一夜,發病當天五更天,面向北站立,喝下汁液,馬上就能止住,如果沒有止住就再服一次。

用生何首烏五錢,青皮三錢,陳皮二錢,酒一碗,河水一碗,煎煮至一碗,溫熱服用,治療瘧疾,不論時間長短,都能治癒。

脾寒瘧疾,五臟氣虛,陰陽失衡,導致瘧疾發作,以寒症為主,或者只有寒症沒有熱症,可以用七棗湯治療,用附子一顆,炮製七次,鹽水浸泡七次,去除皮和臍,分成兩次服用,水一碗,生薑七片,大棗七枚,煎煮服用。王璆在《百一選方》中記載:寒痰宜用附子,風痰宜用烏頭。如果使用烏頭,寒症較重者,火炮七次;熱症較重者,湯泡七次,去除皮,焙乾。

川烏頭性熱,炮多則熱散。果附湯:熟附子、草果仁各二錢半,水一盞,姜七片,棗七枚,煎七分,發日早溫服。《肘後方》:臨臥時,以醋和附子塗背上。《醫方大成》:治寒多熱少,或單寒不熱,或大便泄而小便多,不能飲食,亦服果附湯。

《本草綱目》載:瘧痰寒熱,馬鞭草搗汁五合,酒二合,分二服。

脾寒虛瘧,寒多熱少,飲食不思,高良薑麻油炒,炮姜各一兩為末,每服五錢,用豬膽汁調成膏子,臨發時,熱酒調服,以膽汁和丸,每酒下四十丸。昔全椒系歲瘧大作,吳內翰用此救人以百計,大抵寒發於膽,用豬膽引二姜入膽,去寒而燥脾胃,一寒一熱,陰陽相制,所以效也。一方,只用二姜,半生半炮各半兩,穿山甲炮,三錢為末,每服二錢,豬腎煮酒下。

白話文:

川烏頭性溫熱,炮製時間越長,藥性越溫和。果附湯由熟附子、草果仁各二錢半,水一盞,生姜七片,大棗七枚,煎至七分,早晨溫服。肘後方記載,睡前用醋調和附子塗抹於背部。醫方大成記載,用於治療寒多熱少,或單純畏寒不發熱,或大便稀溏而小便量多,無法進食的患者,可以服用果附湯。

本草綱目記載,瘧疾兼痰證寒熱者,可用馬鞭草搗汁五合,加入酒二合,分兩次服用。

脾胃虛寒,瘧疾寒多熱少,食慾不振者,可用高良薑、麻油炒製,炮姜各一兩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五錢,用豬膽汁調成膏狀,發病前用熱酒調服,也可以用膽汁和成丸,每次服用四十丸,用酒送服。昔日全椒縣瘧疾流行,吳內翰用此方救治百餘人,效果显著。此方原理是:瘧疾多由寒邪侵犯膽經引起,用豬膽汁引導生姜入膽,驅寒燥脾胃,寒熱相濟,陰陽平衡,因此有效。另一方則用高良薑生品和炮製品各半兩,穿山甲炮製,三錢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二錢,用豬腎煮酒送服。

(《朱氏集驗方》)

瘧疾,《存仁方》:五月五日,天未明時,採青蒿陰乾,四兩,桂心一兩為末,未發時,酒服二錢。《經驗方》:端午日,採青蒿葉陰乾,桂心等分為末,每服一錢,先寒用熱酒,先熱用冷酒,發日五更服,切忌發物。

溫瘧痰甚,但熱不寒,青蒿二兩,童便浸焙,黃丹半兩為末,每服二錢,白湯調下。(《存仁方》)

勞瘧日久不止,長牛膝一握,生切,水六升,煮二升,分三服,清早一服,未發前一服,臨發時一服。(《外臺》)

虛瘧發熱,人參二錢二分,雄黃、神麯各五錢為末,端午日,用棕尖搗丸梧子大,發日清晨,井華水吞七丸,發時再服,忌諸熱物,立效。(《丹溪纂要》)

白話文:

《朱氏集驗方》記載瘧疾的治療方法:

五月初五,天未亮時採集青蒿陰乾,四兩,桂心一兩,研磨成粉,未發病時用酒服用兩錢。《經驗方》則記載,端午日採集青蒿葉陰乾,與桂心等量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一錢,若先感寒氣則用熱酒服用,先感熱氣則用冷酒服用,發病日五更服用,忌食發物。

溫瘧痰多,發熱而不感寒,可用青蒿二兩,浸泡在童尿中焙乾,加入黃丹半兩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兩錢,用白湯調服。

勞瘧久治不愈,可用長牛膝一握,切片,加水六升,煮至二升,分三次服用,分別在清晨、未發病前和臨發病時服用。

虛瘧發熱,可用人參二錢二分,雄黃、神麴各五錢研磨成粉,端午日用棕櫚葉尖搗成梧子大小的丸藥,發病日清晨用井水吞服七丸,發病時再服用一次,忌食熱性食物,效果顯著。

瘴瘧寒熱,草果、知母等分為末,白湯調服,草果治太陰獨勝之寒,知母治陽明獨勝之火。喻嘉言曰:二物互用,所以消瘧邪之水火交爭也。或配恆山,又取劫痰之助。按:是方,瘴瘧體實者宜之。

病痁食蔗,盧絳中病痁疲瘵,夢白衣婦人云:食蔗可愈。買食數挺,翌日愈。此助脾和中之驗。(《野史》)

老瘧不止,龍骨末方寸匕,先發一時,酒一升半,煮三沸,熱服盡,溫覆,取汗效。(《肘後》)

《庸間齋筆記》載:治老年瘧疾,方用燕窩三錢,冰糖三錢,先一日燉起至次日,瘧作前一個時辰,加生薑三片,滾三次,將姜取出,服之。倘胃不能納即止啜其湯三劑而愈,奇方也。

白話文:

瘴氣瘧疾發作時寒熱交替,可用草果和知母等量研磨成粉末,用白湯調服。草果能治療太陰寒氣過盛,知母能治療陽明熱氣過盛。喻嘉言說:這兩種藥材一起使用,可以消除瘧疾邪氣的水火交爭。也可以搭配恆山,更能劫除痰濕。這個方子適合體質強壯的瘴氣瘧疾患者。

有人生病後吃甘蔗,盧絳曾經生病疲憊虛弱,夢到白衣婦人說吃甘蔗可以治好病。他買了幾根甘蔗吃,第二天病就好了。這證明甘蔗可以幫助脾胃和中,效果顯著。

長期瘧疾發作不止,可以用龍骨末一小匙,先煎煮一會兒,再加入酒一升半,煮沸三次,熱服完畢,蓋被取汗,效果很好。

《庸間齋筆記》記載:治療老年瘧疾,可以用燕窩三錢,冰糖三錢,前一天燉好,第二天瘧疾發作前一個小時,加入生薑三片,滾三次,將姜取出,服用。如果胃不能接受,就只喝三次湯也能治癒,是個神奇的方子。

虎威骨,如乙字,長一寸,在脅兩旁,破肉取佩,最能辟邪祟,驅瘧鬼。

斷截熱瘧,五月五日午時,取蚯蚓糞加菖蒲末、獨頭蒜同搗為丸,梧子大,硃砂為衣,每無根水下三丸,忌生冷,即止。(《邵氏青囊方》)

白話文:

虎威骨,形狀像乙字,長一寸,位於兩側肋骨旁,將肉割開才能取得,佩帶此骨能有效辟邪驅鬼,治癒瘧疾。

要治療熱性瘧疾,可在五月五日午時,取蚯蚓糞與菖蒲末、獨頭蒜搗碎製成丸藥,藥丸大小如梧桐子,用硃砂包覆,每次用無根水吞服三丸,忌食生冷食物,即可止住瘧疾。

2. 瀉痢

(瀉有濕熱,寒濕,風暑,積滯,驚痰,虛陷,痢有積滯,濕熱,暑毒,虛滑,冷積)

一切瀉痢,白扁豆花正開者,擇淨,勿洗,滾湯淪過,和小豬脊𦛗肉一條,蔥一根,胡椒七粒,醬汁拌勻,就以淪豆花汁,和麵,包作小餛飩,炙熟食。(《必用食治方》)

老人瀉泄,硫黃柳木槌研細,半夏湯泡七次,焙研等分,生薑汁調蒸餅,和杵百下,丸梧子大,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,空心溫酒或薑湯下,婦人醋湯下。治一切心腹冷氣,暖脾胃,進飲食。(《局方》)

白話文:

各種瀉痢,用白扁豆花剛開時採摘的,洗淨後用滾水燙過,再與小豬脊骨一條、蔥一根、胡椒七粒一起拌入醬汁,用燙豆花汁和麵,包成小餛飩,烤熟食用。老年人瀉泄,用硫黃和柳木槌研磨成細粉,用半夏湯泡七次,焙乾後研磨成粉末,分量相等,用生薑汁調和蒸餅,搗勻一百下,做成梧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十五至二十丸,空腹用溫酒或薑湯送服,婦女可用醋湯送服。可治各種心腹冷氣,溫暖脾胃,促進食慾。

老人常瀉,白朮二兩,黃土拌蒸,焙乾,去土,蒼朮五錢,泔浸炒,茯苓一兩,為末,米糊丸梧子大。每米湯下七八十丸。(《簡便方》),按:白朮性燥,治脾虛土濘,為泄瀉主藥,虛寒自利之正劑。若滯下藥中誤用,則收澀閉氣,辛燥腎腸,能使積滯,頓而不下,必致脹悶,此泄與痢之判別,而藥性病情相反也。

老人虛痢,不能飲食,人參一兩,鹿角霜五錢,為末,每服方寸匕,米湯調下,日三服。(《十便方》)

白話文:

老年人經常腹瀉,用白朮二兩,與黃土拌勻蒸熟,焙乾後去除黃土,再用蒼朮五錢,以淘米水浸泡後炒乾,茯苓一兩研磨成粉,將三味藥混合製成梧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用米湯送服七八十丸。老年人因脾虛導致腹瀉,白朮燥性,能固脾止瀉,是治療虛寒腹瀉的正劑。但如果用於治療腹瀉伴有積滯的情況,則會因收澀而導致氣機閉塞,辛燥之性又會傷及腎腸,使積滯停滯難下,造成腹脹不適。因此,在治療腹瀉時要區分泄瀉和痢疾的不同病因,並根據藥性與病情相符來選擇藥物。

老年人因虛弱而導致腹瀉,無法進食,可用人參一兩,鹿角霜五錢,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方寸匕,用米湯調服,每日三次。

老人虛瀉,肉豆蔻三錢,麵裹煨熟,去面研,乳香一兩,為末,陳米麵糊丸梧子大,每米飲下五七十丸。(《瑞竹堂方》)

久泄不止,龍骨白石脂等分為末,水丸梧子大,紫蘇木瓜湯下,量大人小兒用。(《心鑑》),《百一選方》:煨肉豆蔻一兩,木香二錢半,為末,棗肉和丸,米湯服四五十丸。又方:煨肉豆蔻一兩,熟附子七錢,為末,糊丸梧子大,米飲服四五十丸。又方:煨肉豆蔻、炙粟殼等分為末,醋糊丸,米飲服四五十丸。按:肉豆蔻開胃,止久泄,消乳食,乃其所長。

白話文:

老年人腹瀉,可以用肉豆蔻三錢,用麵粉包裹烤熟,去掉麵粉研磨成粉末,再加入乳香一兩,研磨成粉末,用陳米麵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用米湯送服五七十丸。

久瀉不止,可以用龍骨、白石脂等量研磨成粉末,用水做成梧子大小的丸子,用紫蘇木瓜湯送服,成人用量多,小兒用量少。

另外,可以將肉豆蔻一兩煨熟,再加入木香二錢半,研磨成粉末,用棗肉和成丸子,用米湯送服四五十丸。 也可以將肉豆蔻一兩煨熟,加入熟附子七錢,研磨成粉末,做成梧子大小的丸子,用米湯送服四五十丸。 還有,可以將肉豆蔻和炙粟殼等量研磨成粉末,用醋糊做成丸子,用米湯送服四五十丸。

肉豆蔻具有開胃、止久瀉、消乳食的功效。

暑月吐瀉,滑石炒二兩,藿香二錢半,丁香五分,為末,每服一二錢,米泔調服。(《經驗》)

暴泄不止,陳艾一把,生薑一塊,水煎,熱服。(《生生編》)

暑月暴瀉,曲術丸:神麯炒、製蒼朮等分為末,糊丸梧子大,每米飲下三五十丸。(《局方》)

中滿洞泄,厚朴、乾薑等分為末,蜜丸梧子大,每米飲下五十丸。(鮑氏方)

伏暑吐瀉,或瘧,小便赤,煩渴,滑石燒四兩,藿香一錢,丁香一錢,為末,米湯服二錢。(《普濟》)

白話文:

夏天容易腹瀉,可以用滑石粉炒熟二兩,藿香二錢半,丁香五分,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到二錢,用米湯調服。如果腹瀉不止,可以用陳艾一把,生薑一塊,水煎熱服。夏天暴瀉,可以服用曲術丸:神麴炒熟、製蒼朮等量研磨成粉末,做成梧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用米湯服用三、五十丸。肚子脹滿且腹瀉不止,可以將厚朴、乾薑等量研磨成粉末,做成梧子大小的蜜丸,每次用米湯服用五十丸。夏天中暑腹瀉,或者瘧疾,小便赤色,口渴煩躁,可以用滑石粉燒成四兩,藿香一錢,丁香一錢,研磨成粉末,用米湯服用二錢。

水瀉,腹鳴如雷,有火者。石膏火煅,倉米飯和丸梧子大,黃丹為衣,米飲下二十丸,不二服效。(《李樓奇方》)

脾濕水瀉,困弱無力,水穀不化,腹痛甚者。蒼朮二兩,白芍一兩,黃芩五錢,官桂二錢,每服一兩,水一盞半,煎一盞,溫服。脈弦,頭微痛,去白芍,加防風二兩。(《保命集》)

腹脹忽瀉,日夜不止,諸藥不效,以氣脫也。益智仁二兩,濃煎飲,立愈。(《危氏方》)

暴瀉,身冷,自汗,甚則欲嘔,小便清,脈微弱,宜已寒丸。蓽茇、肉桂各二錢半,高良薑、乾薑各三錢半,為末,糊丸梧子大,每薑湯下三十丸。(《局方》)

白話文:

如果拉肚子,肚子咕噜咕噜响,像是打雷一样,而且感觉体内有火气,可以用石膏煅成粉末,和煮熟的米饭一起做成梧子大小的丸子,外面裹上黄丹,用米汤送服二十颗,一次见效。

如果拉肚子是因为脾胃湿气重,感到疲乏无力,吃进的食物不能消化,肚子还很痛,可以取苍术二两、白芍一两、黄芩五钱、官桂二钱,每服一两,用一盏半水煎成一盏,趁热服用。如果脉象弦紧,头微微发痛,可以去掉白芍,加入防风二两。

如果肚子胀气突然拉肚子,而且日夜不停,各种药都没效果,可能是元气亏虚造成的,可以用益智仁二两,浓煎服用,就能立刻见效。

如果突然拉肚子,身体发冷,出虚汗,严重的话还会想吐,小便清澈,脉象微弱,可以用已寒丸。可以用蓽茇、肉桂各二钱半,高良姜、干姜各三钱半,研磨成粉末,用糊剂做成梧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用生姜汤送服三十颗。

《大觀本草》載:治瀉用車前子一味為末,米飲下二錢匕,即愈。

久瀉食減,糯米一升,水浸一宿,瀝乾,慢炒熟,磨篩,入懷山藥一兩,每早用半盞,入砂糖二匙,胡椒末少許,以極滾湯調食,大有滋補,久服精暖有子,秘方也。(《松篁經驗方》)

少陰病,下利清穀,裡寒外熱,手足厥逆,脈微欲絕,身反不惡寒,面赤色,或腹痛,或乾嘔,或咽痛,或利止脈不出者,通脈四逆湯。附子一枚去皮,生破八片,炙草二兩,乾薑三兩,水三升,煮一升,分溫再服,其脈即出者愈。面赤加蔥九莖,腹痛加芍藥二兩,嘔加生薑二兩,咽痛加桔梗一兩,利止脈不出,加人參二兩。(仲景《傷寒論》)

白話文:

《大觀本草》記載,治療腹瀉可以用車前子研磨成粉末,以米湯送服兩錢,即可痊癒。

對於久瀉食慾不振的患者,可以將糯米浸泡一夜後瀝乾,慢火炒熟磨成粉末,加入山藥,每天早晨用半盞熱水沖服,加入砂糖兩匙和少許胡椒粉,可以滋補身體。長期服用可以溫補精氣,有助於生育,這是一個秘方。

少陰病,症狀為腹瀉清谷,內寒外熱,手腳冰冷,脈象微弱將絕,但身體卻不發冷,臉色發紅,可能伴隨腹痛、乾嘔、咽喉疼痛,或腹瀉停止但脈搏摸不到。可以用通脈四逆湯治療。將附子去皮切成八片,炙甘草,乾薑,以水煎煮,分溫服下,脈象恢復即可痊癒。如果臉色發紅,可以加入蔥九根;腹痛可以加入芍藥兩錢;嘔吐可以加入生薑兩錢;咽喉疼痛可以加入桔梗一錢;腹瀉停止但脈搏摸不到,可以加入人參兩錢。(出自仲景《傷寒論》)

脾腎虛瀉,破故紙半斤,生肉豆蔻四兩,為末,肥棗研膏,丸梧子大,空心米飲服五七十丸。《本事方》加木香二兩,名三神丸。按:破故紙補腎,肉豆蔻補脾,以木香順其氣,使斡旋空虛倉廩,制方甚妙。

脾胃虛冷,停水滯氣,凝成白涕下出,倭硫黃一兩,研末,炒麵一分,同研,冷熱水滴丸梧子大,每米湯下五十丸。(楊子建護命方)

濕熱泄痢,青六丸,用六一散,加炒紅曲五錢,為末,蒸餅和丸,梧子大,每白湯下五七十丸,日三服。(《丹溪心法》)

白話文:

脾腎虛弱,導致腹瀉,可以用破故紙半斤、生肉豆蔻四兩研磨成粉,再用肥棗研磨成膏,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,空腹時用米湯服用五七十丸。《本事方》中加了木香二兩,稱為三神丸。破故紙補腎,肉豆蔻補脾,木香則順氣,使虛弱的脾胃功能恢復正常,這個方子十分精妙。

脾胃虛寒,導致水氣停滯,形成白色鼻涕流出,可以用倭硫黃一兩研磨成粉,再加入炒麵一分,一同研磨,用冷熱水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用米湯服用五十丸。(楊子建護命方)

濕熱導致腹瀉,可以用六一散加上炒紅曲五錢,研磨成粉,再用蒸餅和成梧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用白湯服用五七十丸,一天服三次。(《丹溪心法》)

泄瀉暴痢,大蒜搗貼兩足心,並貼臍中。(《千金方》)

《續十全方》載:治暴瀉痢,百草霜末,米飲調下二錢,愈。

氣痢水瀉,訶黎十枚,麵裹,煻火煨熟,去核,研末,粥飲頓服,亦可飯丸服,一加木香。《圖經本草》:訶黎、陳皮、厚朴各三兩,搗篩,蜜丸梧子大,每白湯下二三十丸。按:訶黎勒同橘皮厚朴用,能下氣。

凡人五更溏泄一二次,經年不止,為腎泄。蓋陰盛而然,脾惡濕,濕則濡而困,困則不能治水,水性下流,則腎水不足,用五味強腎水,養五臟,吳茱萸除脾濕,則泄自止,五味二兩,茱萸泡七次,五錢,同炒香為末,每旦陳米飲服二錢。(許叔微《本事方》)

白話文:

腹瀉或急性痢疾,可以用大蒜搗碎貼在兩隻腳心,並貼在肚臍上。另外,暴瀉痢疾可以用百草霜末,用米湯調服兩錢,即可痊癒。

氣痢或水瀉,可用訶黎十枚,用麵粉包裹,用火煨熟,去核研磨成粉末,用粥水調服,也可以做成藥丸服用,加入木香效果更佳。訶黎、陳皮、厚朴各三兩,搗碎過篩,用蜂蜜做成梧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用白湯送服二三十顆。訶黎、橘皮、厚朴一起使用,可以降氣。

如果一個人經常在凌晨五點左右腹瀉一兩次,持續多年,這就是腎泄。這是因為陰氣過盛,脾胃受濕氣影響,濕氣導致脾胃沉重,無法運化水液,水液向下流動,導致腎水不足。可以用五味子補腎水,滋養五臟,吳茱萸去除脾濕,這樣腹瀉就會停止。五味子二兩,吳茱萸泡七次,取五錢,炒香磨成粉末,每天早晨用陳米湯調服兩錢。

白朮膏:治久泄痢,真白朮十斤,切片,入瓦鍋內,水淹過二寸,文武火煎至一半,傾汁入器內以渣再煎,如此三次,乃取前後汁,同熬成膏,入器中一夜,傾出上面清水收之。每服二三匙,蜜湯調下。(《千金方》)

五疳下痢,兔屎炒半兩,干蝦蟆一枚,燒灰,為末,綿裹如蓮子大,納下部,日三易之。(《聖惠方》)

諸痢初起,煨大黃、當歸各二三錢,壯人各一兩,水煎服,取利,或加檳榔。(《簡集方》)

白話文:

白朮膏可以治療久泄痢,取真白朮十斤,切片,放入瓦鍋,加水沒過白朮兩寸,用文武火煎煮至剩下半鍋,倒出藥汁,再用剩下的藥渣煎煮,如此重複三次,把三次的藥汁混合,一起熬製成膏狀,裝入容器中放置一夜,倒出上面的清水,留下藥膏備用。每次服用二至三匙,用蜂蜜水調服。(出自《千金方》)

治療五疳下痢,可以取兔屎炒至半兩,將一隻乾燥的蟾蜍燒成灰,研磨成粉末,用棉布包裹成蓮子大小,塞入患者肛門內,一天換三次。(出自《聖惠方》)

各種痢疾初期,可以用大黃和當歸各二至三錢,體質強壯的人可以各用一兩,用水煎煮服用,以達到通便的效果,也可以加入檳榔。(出自《簡集方》)

傷寒下痢不止,心下痞硬,利在下焦者。赤石脂、禹餘糧各一斤,並碎,水六升,煮一升,去渣,分服。(仲景《傷寒論》),又方:不能食者。黃連一升,烏梅二十枚,去核,炙燥為末,蠟一棋子大,蜜一升,合煎,和丸梧子大,每二一丸,日三。《肘後方》:黃連二兩,熟艾如鴨蛋大一團,水三升,煮一升,頓服,立止。

一切下痢,不拘男婦小兒,木香一塊,方圓一寸,黃連五錢,二味用水半升,同煎乾,去黃連,薄切木香,焙乾為末,分作三服:第一服,橘皮湯下,二服,陳米飲下,三服,甘草湯下。有婦人久痢將死,夢觀音此方,服之愈。(孫兆《秘寶方》)

白話文:

傷寒引起腹瀉不止,心口感到脹滿硬痛,排泄物往下焦走。可以用赤石脂和禹餘糧各一斤,研碎,用水六升煮成一升,去渣,分次服用。如果患者無法進食,可以用黃連一升,烏梅二十枚去核,烤乾研末,加入蠟和蜜一起煎煮,製成梧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二十一粒,一天三次。另外,黃連二兩,熟艾如鴨蛋大小一團,用水三升煮成一升,一次服下,可以立即止瀉。

對於各種腹瀉,不論男女老少,可以用木香一塊,大小一寸,黃連五錢,用水半升煎煮至乾,去除黃連,將木香切薄片,焙乾研末,分成三份服用:第一份用橘皮湯送服,第二份用陳米湯送服,第三份用甘草湯送服。曾經有個婦人久患痢疾,將要死去,夢到觀音菩薩告訴她這個方子,服用後痊癒。

下痢腹痛,羊脂、阿膠、蠟各二兩,黍米二升,煮粥食。(《千金方》),《肘後方》):赤白痢下,下部疼重,名重下,日夜數十行,臍腹絞痛,黃連一升,酒五升,煮一升半,分再服,止絞痛。

香連丸:治赤白痢,裡急後重,腹痛,黃連、青木香等分為末,蜜丸梧子大,每空腹吞二三十丸,日再服,神效。久冷者以煨蒜搗和丸,不拘大人小兒,皆效。(《李絳手集》)

《耳新》載:久利氣陷,香連丸加升麻少許,立愈。朱氏郁儀試驗。

白話文:

腹瀉腹痛時,可以用羊脂、阿膠、蠟各兩兩,黍米二升煮粥食用。若赤白痢下,下部疼痛沉重,一日夜瀉下數十次,臍腹絞痛,可以用黃連一升,酒五升,煮至一升半,分兩次服用,可以止痛。香連丸可治療赤白痢、裡急後重、腹痛,用黃連、青木香等量研末,蜜丸如梧子大小,每次空腹吞服二三十丸,一日兩次,療效顯著。久病者可將蒜頭煨熟搗碎混合丸藥,大人小孩皆可服用。久瀉氣虛者,可於香連丸中加入少許升麻,療效更佳,此法由朱氏郁儀驗證有效。

久痢噤口,石蓮肉炒,為末,每陳倉米湯調下二錢,便思食,加入香連丸,老妙。(《丹溪心法》),按:噤口首在撤熱而通心氣,丹溪任川連、石蓮已合乎奧,加入菖蒲少許,其效更捷。《經驗方》:人參、蓮肉各三錢,井華水二盞,煎一盞,細細呷,或加生薑汁浸炒黃連三錢。

下痢噤口,雖是脾虛,亦熱氣閉隔心胸所致,俗用木香失之溫,用山藥失之閉,惟參苓白朮散,加石菖蒲,粳米飲調下,或用參苓石蓮肉少加菖蒲服,胸次一開,自然思食。《經驗方》:糯谷一斗,炒出白花,去殼,用薑汁拌濕,再炒為末,每沸湯調服一匙,三服即止。又方:大田螺二枚,搗爛,入麝香三分作餅,烘熱,貼臍間,半日熱氣下行,即思食,甚效。

白話文:

久痢不思飲食,可以用石蓮肉炒成粉末,每次用陳倉米湯調服兩錢,就能恢復食慾。如果效果不佳,可以加入香連丸,療效更佳。另外,久痢不思飲食,除了脾虛,也可能是心胸熱氣阻隔所致,用木香或山藥治療效果不佳,建議使用參苓白朮散,加入石菖蒲,用粳米水調服。或用參苓石蓮肉,再加些石菖蒲服用,都可以疏通胸氣,恢復食慾。 如果還是沒有改善,可以用糯谷炒成粉末,用薑汁拌濕再炒,每次用沸水調服一匙,連續服用三次即可。 或者用田螺搗爛,加入麝香,做成餅狀,加熱後貼在肚臍,半日後熱氣下降,就能恢復食慾,效果很好。

脾泄久痢,五倍子炒,半斤,倉米炒一升,白丁香、細辛、木香各三錢,花椒五錢,為末,每蜜湯下一錢,忌生冷魚肉。(《集靈方》)

血痢不止,豆豉、大蒜等分,杵丸梧子大,每鹽湯下三十丸。(《王氏博濟》),《聖濟方》:地榆曬研,每服二錢,摻在羊血上,炙熟食,或以地榆煮汁作飲,每服二合。《聖惠方》:地膚子五兩,地榆、黃芩各一兩為末,每服方寸匕,溫水調下。

白話文:

對於長期的腹瀉和痢疾,可以使用以下藥方:

  • 取五倍子炒製半斤,加入一升的倉米一起炒。再加入三錢的白丁香、細辛和木香,以及五錢的花椒,混合後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時,用蜂蜜水送服一錢的粉末。服用期間應避免食用生冷、魚和肉類食物。
  • 若是血痢不停,可取豆豉和大蒜,按照等量比例研磨成丸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用鹽水送服三十丸。
  • 針對血痢不愈,還有一個方法是使用地榆曬乾後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兩錢,將粉撒在羊血上,待其熟透後食用。亦或是將地榆煮出的汁液作為飲料,每次服用兩合。
  • 另外,地膚子五兩、地榆和黃芩各一兩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一小撮(方寸匕),用溫水調服。

請注意,以上藥方需由專業中醫師根據個人情況進行辨證施治,不可自行使用。

熱毒血痢,黃連一兩,水二升,煮半升,露一宿,空腹熱服,安臥將息一二日,即止。(《千金方》)

血痢,熱在心經者。地榆、金銀花等分,佐以芍藥、甘草、枳殼、川連、烏梅,甚效,下痢繩血者,加生犀汁五匙。(喻嘉言)

《聖惠方》載:治熱痢不止者,搗車前葉絞取汁一盞,入蜜一合,煎溫分二服。

血痢及時行痢疾,平胃散一兩,入川續斷末二錢半,每服二錢,水煎服,即愈,小兒痢,亦效。平胃散:蒼朮泔浸二錢,厚朴薑汁炒、陳皮、炙草各一錢,薑棗煎。

白話文:

如果出現因為熱毒引起的腹瀉,可以用黃連一兩,加水二升,煮到剩下一半,放在露水裡過夜,隔天空腹喝下,然後休息一两天,就能止瀉。

如果血痢是因心經有熱引起的,可以用地榆和金銀花等量,搭配芍藥、甘草、枳殼、川連、烏梅,效果很好。如果是拉肚子帶血,可以加生犀牛角汁五匙。

《聖惠方》記載,治療熱痢不止,可以用車前葉搗碎取汁一碗,加入蜂蜜一合,煎溫後分兩次服用。

血痢或流行性痢疾,可以用平胃散一兩,加入川續斷末二錢半,每次服用二錢,水煎服,效果很好,小孩拉肚子也適用。平胃散由蒼朮浸米泔水兩錢、厚朴用薑汁炒、陳皮、炙甘草各一錢,用薑棗煎煮而成。

血痢產痢,冬葵子為末,每服二錢,入臘茶一錢,沸湯調服,日三。(《聖惠方》)

下痢便膿血不止,赤石脂一斤,一半全用,一半末用,乾薑一兩,粳米半升,水七升,煮米熟,去滓,每服七合,納末方寸匕,日三服,愈乃止。(仲景桃花湯。)按:赤石脂重澀,入下焦血分而固脫,乾薑辛溫,暖下焦氣分而補虛,粳米之甘溫,佐石脂、乾薑而潤腸胃也。

酒痢便血,腹痛,或如魚腦五色者。乾絲瓜一條,連皮燒研,空心酒服二錢。一方煨食。(《經驗方》)

白話文:

血痢,也就是痢疾,可以用冬葵子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兩錢,加入臘茶一錢,用熱水調和服用,一天三次。《聖惠方》記載了這個方法。

下痢時排出膿血不止,可以用赤石脂一斤,一半整塊使用,一半研磨成粉,再加入乾薑一兩,粳米半升,水七升,煮粥至米熟,去渣,每次服用七合,加入赤石脂粉一勺,一天三次,痊癒後即可停止。《傷寒論》中的桃花湯就是這個方子。赤石脂性重澀,可以進入下焦血分,固澀止脫;乾薑辛溫,可以溫暖下焦氣分,補虛;粳米甘溫,可以輔助赤石脂和乾薑,潤滑腸胃。

酒痢伴隨便血,腹痛,或者糞便像魚腦一樣五顏六色,可以用新鮮絲瓜一條,連皮一起燒成灰燼,研磨成粉,空腹用酒服用兩錢,也可以直接煮熟食用。《經驗方》記載了這個方法。

毒痢膿血,六脈微小,並無寒熱,桑寄生二兩,防風、川芎二錢半,炙草五釐為末,每服二錢,水一盞,煎八分,和滓服。(楊子建護命方)

下痢轉白,訶子三枚,二炮、一生,為末,沸湯調服,水痢,加甘草末一錢。(《普濟方》)

赤白痢下,腹痛,食不消化者。用醋榴皮炙黃為末,棗肉或粟米飯和丸梧子大,空腹米湯服三十丸,日三服,以知為度。如寒滑,加附子、赤石脂各一倍。(《食療本草》),《肘後方》:榴皮燒存性為末,米飲服方寸匕,日三服,效乃止。趙原陽《濟急方》:訶子十二枚,六生、六煨,去核,焙為末,赤痢生甘草湯下,白痢炙草湯下,不過兩服。《普濟方》:黃丹炒紫、黃連炒,等分為末,糊丸麻子大,每服五十丸,生薑甘草湯下。

白話文:

毒痢伴隨膿血,脈象微弱,沒有明顯寒熱症狀,可以用桑寄生二兩,防風、川芎二錢半,炙甘草五釐研末,每次服用二錢,水一盞煎至八分,連渣服用。下痢轉為白色,可以用訶子三枚,二炮、一生研末,用沸水調服,如果是水痢,可以加入甘草末一錢。赤白痢下伴隨腹痛,食慾不振,消化不良,可以用醋榴皮炙黃研末,用棗肉或粟米飯和成梧子大小的丸子,空腹用米湯服用三十丸,每日三次,直到症狀消失。如果出現寒滑症狀,可以加入附子、赤石脂各一倍。另外,可以用榴皮燒存性研末,用米湯服用,每次方寸匕,每日三次,直到症狀消失。還有,可以用訶子十二枚,六枚生用,六枚煨熟,去核焙成末,赤痢用生甘草湯服用,白痢用炙甘草湯服用,一般不超過兩次即可。最後,可以用黃丹炒至紫黑色,黃連炒至焦黃,等量研末,製成麻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生薑甘草湯送服。

按:鉛丹能消積殺蟲,故治疳疾,下痢,瘧疾,有實績。

《大觀本草》載:孫尚藥治丈夫婦人小兒痢,木香一塊方圓一寸,黃連半兩。上件二味用水半升同煎乾,去黃連,只薄切木香焙乾為末三服,第一橘皮湯,第二陳米飲,第三甘草湯調下。此方本景純傳有一婦人久患痢將死,觀音授此方,服之遂愈。

赤白痢疾,黃連阿膠丸:治腸胃氣虛,冷熱不調,裡急後重,腹痛,小便不利。阿膠炒過,水化成膏,一兩,黃連三兩,茯苓二兩為末,搗丸梧子大,每服五十丸,粟米湯下,日三。(《局方》),痢疾,因傷暑伏熱而成者,阿膠乃大腸要藥,有熱毒留滯者,能疏導,無熱毒留滯者,能平安。(喻嘉言)

白話文:

鉛丹能消滅積食、殺死蟲子,因此可以治療疳疾、腹瀉和瘧疾,有實際療效。

《大觀本草》記載:孫尚藥治療男女老少腹瀉,用木香一塊,方圓一寸,黃連半兩。將這兩種藥材用半升水煎煮至藥液乾涸,去除黃連,只將木香切成薄片,焙乾研磨成粉,分三次服用,第一次用橘皮湯送服,第二次用陳米湯送服,第三次用甘草湯送服。這個方子是景純傳承下來的,據說曾經有一位婦女久患腹瀉,病情危重,觀音菩薩傳授了這個方子,服用後就痊癒了。

赤白痢疾,可以使用黃連阿膠丸治療:此丸可治腸胃氣虛、寒熱不調、裡急後重、腹痛、小便不利。將阿膠炒過後用水化成膏,一兩,黃連三兩,茯苓二兩研磨成粉,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粟米湯送服,一天三次。(出自《局方》)。痢疾,如果因為傷暑伏熱而引起,阿膠是治療大腸疾病的重要藥物,如果体内有热毒滞留,阿胶能疏导排出;如果没有热毒滞留,阿胶也能起到平安无事的功效。(喻嘉言)

《本草綱目》載:赤白下痢,龍牙草即馬鞭草五錢,茶一撮,水煎服,神效。

赤白暴痢,如鵝鴨肝者,痛不可忍。黃連、黃芩各一兩,水二升,煎一升,分三次,熱服。(《經驗方》)

熱毒下痢,紫血鮮血者宜之。白頭翁二兩,黃連、黃柏、秦皮各三兩,水七升,煮二升,每服一升,不愈,更服。婦人產後痢,虛極者,加甘草,阿膠各二兩。(仲景《金匱玉函方》)

熱痢裡急,大黃一兩,浸酒,半日煎服,取利。(《集簡方》)

白話文:

《本草綱目》記載:出現赤白痢疾時,可以用馬鞭草五錢,茶葉一撮,用水煎服,效果神奇。

赤白痢疾,排泄物像鵝鴨肝臟一樣,疼痛難忍。可以用黃連、黃芩各一兩,水二升,煎煮至一升,分三次,趁熱服用。(出自《經驗方》)

如果是熱毒引起的痢疾,排泄物中帶有紫血或鮮血,可以用白頭翁二兩,黃連、黃柏、秦皮各三兩,水七升,煮至二升,每次服用一升,如果沒有好轉,就繼續服用。如果是婦女產後因虛弱引起的痢疾,可以加甘草、阿膠各二兩。(出自仲景《金匱玉函方》)

如果是熱痢伴隨腹痛,可以用大黃一兩,浸泡在酒中,半日後煎煮服用,以瀉下通便。(出自《集簡方》)

熱毒赤痢,黃連二兩,切,瓦焙令焦,當歸一兩,焙為末,入麝香少許,每陳米飲下二錢。佛智和尚以此濟人。(《本事方》)

赤痢久下,累治不瘥,黃連一兩,雞子白和為餅,炙紫為末,漿水三升,慢火煎成膏,每服半合,溫米飲下。一方以雞子白和丸服。(《勝金方》)

治赤白痢,小腹痛不可忍,下重,或面青,手足俱變者。黃蠟三錢,阿膠三錢,同熔化,入黃連末五錢,攪勻,分三次,熱服,神效。(仲景調氣飲)

白話文:

治療熱毒引起的赤痢,可以用黃連二兩切片,用瓦片焙烤至焦黃,當歸一兩焙成粉末,加入少許麝香,每次用陳米湯送服二錢。佛智和尚用此方救治過許多人。

如果赤痢久治不愈,可以用黃連一兩與雞蛋清混合製成餅,烤至紫黑色後研磨成粉末,加入三升漿水,用慢火熬成膏狀,每次服用半合,溫米湯送服。另外,也可以用雞蛋清和黃連製成丸劑服用。

治療赤白痢,伴隨小腹疼痛難忍,下墜感,或面色蒼白,手腳發冷等症狀,可以用黃蠟三錢,阿膠三錢一同熔化,加入黃連粉五錢,攪拌均勻,分三次服用,效果顯著。

冷痢厥逆,六脈沉細,人參、附子各一兩五錢,每服半兩,生薑十片,丁香十五粒,粳米一撮,水二盞,煎七分,空心溫服。(《經驗方》)

冷痢腹痛,不能食者。肉豆蔻一兩,去皮,醋和麵裹煨,搗末,每服一錢,粥飲調下。(《聖惠方》)

諸痢脾泄,臟毒下血,川連半斤,去毛,切,裝肥豬大腸內,扎定,入砂鍋內,以水酒煮爛,取川連焙研末,搗腸,和丸梧子大,每服百丸,米飲下,極效。(《直指方》)

冷熱諸痢,不問赤白,谷滯,休息,久下,皆主之。黃連長三寸,三十枚,重一兩半,龍骨如棋子大,四枚,重一兩,大附子一枚,乾薑一兩半,阿膠一兩半,細切,以水五合,著銅器中,去火三寸,煎沸,便取下,坐土上。沸止,又加水五合。如此九上九下,納諸藥入水內,再煎沸,輒取下。

白話文:

冷痢伴隨發冷和嘔吐,脈象沉細,可以用人參、附子各一兩五錢,每次服用半兩,加入生薑十片、丁香十五粒、粳米一撮,水兩杯,煎煮七分,空腹溫服。

冷痢腹痛,不能進食,可以用肉豆蔻一兩,去皮,用醋和麵裹起來煨熟,搗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用粥水調服。

各種痢疾伴隨脾虛洩瀉,臟腑有毒物導致出血,可以用川連半斤,去毛,切碎,裝入肥豬大腸中,扎緊,放入砂鍋,用水酒煮爛,取出川連焙乾研磨成粉,搗碎腸子,混合成梧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一百丸,米湯送服,效果顯著。

各種冷熱痢疾,不論赤白痢,穀物積滯,休息不良,久瀉不止,都可以用此方。黃連長三寸,三十枚,重一兩半,龍骨像棋子一樣大小,四枚,重一兩,大附子一枚,乾薑一兩半,阿膠一兩半,細切,用五合水,放入銅器中,離火三寸,煎煮沸騰,立即取下,放在地上。沸騰停止後,再加入五合水。如此反覆九次,將所有藥材放入水中,再次煎煮沸騰,立即取下。

沸止,又上。九上九下,度可得一升,頓服,即止。(《圖經本草》)

華佗治老少下痢,食入即吐,用白蠟方寸匕,雞子黃一枚,蜂蜜、苦酒、發灰、黃連末各半雞子殼,先煎蜜、蠟、苦酒、雞子四味,令勻,乃納連發熬至可丸乃止,二日服盡,神效無匹。按:此方的有精意,後人用諸木石澀藥,徒貽後患,不如用蠟與腸胃相宜。

三十年痢,赤松上蒼皮一斗,為末,面粥和服一升,日三,不過一斗愈。(《聖惠方》)

下痢不止,楊梅燒研,每米飲服二錢,日二。(《普濟方》),《醫方摘要》:諸藥不效,服此三服,宿垢去盡,即變黃色,屢黃色,屢驗。皂角子瓦焙為末,米糊丸梧子大,每服四五十丸,陳茶下。

白話文:

煮沸後停止,再往上加熱。重複九次加熱、九次冷卻,直到可以得到一升的藥液,一次喝下,痢疾就會停止。

華佗治療老人小孩的痢疾,吃下去就吐,用白蠟一小塊,雞蛋黃一個,蜂蜜、苦酒、發灰、黃連末各半個雞蛋殼,先把蜂蜜、白蠟、苦酒、雞蛋一起煮,煮到均勻後,再加入黃連末和發灰熬煮,直到可以做成藥丸為止,服用兩天,效果非常顯著。這個方子很有道理,後人用一些木石類收斂的藥物,反而會造成後患,不如用白蠟,更適合腸胃。

三十年痢疾,赤松樹皮一斗,研磨成粉,用麵粥調和服用一升,一天三次,最多服用一斗就能治癒。

痢疾不止,楊梅燒成灰研磨,每次用米湯送服二錢,一天兩次。《普濟方》記載,很多藥物都無效,服用這個方子三次,積累的宿垢就會清除,大便會變成黃色,多次驗證有效。皂角子用瓦片焙乾,研磨成粉,用米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四五十丸,用陳茶送服。

久痢不止,尤主裡急,當歸二兩,茱萸一兩,同炒香,去萸不用,為末,蜜丸梧子大,每米飲下三十丸,勝金丸。(《普濟》)

腸滑久痢,黑神散;醋石榴煅煙盡,出火毒一夜,研末,仍以酸榴一塊,煎湯服,神效,並治久瀉不止。《經驗方》:石榴一枚,劈破,炭火簇燒存性,出火毒為末,每服一錢,別以石榴一瓣,水一盞,煎湯調服,神妙無比。

痢疾脫肛,冷水調黃連末塗良。(《經驗方》)姚和眾方:龍骨粉撲之。休息痢,豶豬肝一具,切片,杏仁炒一兩,於淨鍋內,一重肝,一重杏仁,入童便二升,文火煎乾,取食,日一次。(《千金方》)

白話文:

長期腹瀉不止,尤其是肚子裡急痛的,可以用當歸兩錢、茱萸一錢,一起炒香,去掉茱萸不用,磨成粉,做成蜜丸,每個丸子大小像梧子一樣,每次用米湯送服三十粒,叫做勝金丸。

腸滑導致的長期腹瀉,可以用黑神散。也可以用醋石榴,煅燒到煙盡,取出火毒,研成粉末,再用酸石榴煎湯服用,效果神奇,也能治癒久瀉不止。石榴一枚,劈開,用炭火烤到存性,取出火毒研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另外用石榴一瓣,加水煎湯服用,效果神奇無比。

痢疾導致脫肛的,可以用冷水調和黃連粉塗抹患處。也可以用龍骨粉敷在患處。休息導致的腹瀉,可以用豬肝切片,杏仁炒熟,將豬肝和杏仁一層一層地放入鍋中,加入童便兩升,用文火煎乾,取食,每天一次。

《冷廬雜識》載:治休息痢方,用苦參子三十粒,去殼取仁,外包龍眼肉捻丸,每晨米湯送下一二服或三四服即愈。兼治腸風便血。凡熱痢色赤久不愈者亦可治,惟虛寒下痢忌之。

氣痢,牛乳半斤,蓽茇三錢,同煎,減半,空腹頓服,一寒一熱,能和陰陽。《獨異志》云:唐太宗患氣痢,眾醫不效,張寶藏進牛乳煎蓽茇方,服之立愈。

疳痢欲死,新羊屎一升,水一升,漬一宿,絞汁頓服,日午乃食,極重者,不過三服。(《總錄》),《必效方》:新羊屎一升,水一升,攪澄汁服,不過三服。

白話文:

《冷廬雜識》記載治療休息痢的方法,用苦參子三十粒,去殼取仁,外面包上龍眼肉搓成丸子,每天早上用米湯送服一到兩丸或三到四丸,即可痊癒。此方也能治療腸風便血,凡是熱痢症狀色赤久治不愈者,也能用此方治療,但虛寒下痢忌用。

氣痢可以用半斤牛乳和三錢蓽茇一起煎煮,減半後空腹一次服用,一寒一熱,可以調和陰陽。《獨異志》記載:唐太宗患氣痢,眾多醫生都束手無策,張寶藏獻上了牛乳煎蓽茇方,服用後立刻痊癒。

疳痢病患快要死亡時,可以用一升新鮮羊屎和一升水浸泡一夜,絞取汁液一次服用,中午再進食,病情嚴重的患者,服用三次即可痊癒。《總錄》和《必效方》也都記載了這個方法,用一升新鮮羊屎和一升水攪拌取汁服用,三次即可見效。

五色痢疾,蝟皮燒灰,酒服二錢。(《壽域方》)

治八痢,四治黃連丸,見諸疳門。

白話文:

對於五色痢疾,可以取蝟皮燒成灰,然後用酒調服兩錢(《壽域方》)。

治療八種痢疾,可以使用「四治黃連丸」(參照第九〇八一號藥方),詳情可查詢各類疳病的相關門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