喻嘉言

《喻選古方試驗》~ 卷二 (1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13)

1. 男陰

玉莖強中,強硬不痿,精流不住,時時如針刺,捏之則痛,病名強中,乃腎滯漏疾也。韭子、破故紙各一兩為末,每服三錢,水三盞,煎服,日三服,即住。(《經驗》)

止莖中痛,生甘草梢二錢,元胡索一錢,苦楝子一錢,水煮,加酒小半盞服。(元素)

玉莖作脹,乳香、蔥白等分,搗敷。(《山居四要》)

下部疳瘡,橄欖燒存性,研末,油調敷,或加孩兒茶等分。(《乾坤生意》)

《本草從新》載:陰毛生蝨,檳榔煎水洗之即除。

下部漏瘡,苦參煎湯,日日洗。(《直指》)

疳瘡成漏,膿水不止,乃下部疳蝕也。用羊羔兒骨鹽泥固濟,煅過,研末五錢,入麝香、雄黃末各一錢,填瘡口,三日外必合。(《總微論》)

陰頭疳蝕,雞內金不落水拭淨,新瓦焙脆,出火毒,為細末,先以米泔水洗瘡,乃搽之。亦治口疳。(《經驗》)

陰蝕欲盡,蝦蟆灰、兔屎等分為末敷之。(《肘後》)

白話文:

《本草從新》記載:陰毛生蝨,可以用檳榔煎水來清洗,這樣就可以清除蝨子。

下部有漏瘡時,可以使用苦參煎成的湯,每天清洗。

如果疳瘡變成漏,並且有膿水不斷流出,這就是下部的疳蝕問題。可以使用羊羔兒的骨骼塗上鹽泥固定,然後加熱煅燒,再研磨成粉末,加入五錢的粉末,麝香和雄黃的粉末各一錢,填滿瘡口,三天之後必定會癒合。

對於陰頭的疳蝕問題,可以使用雞內金,先用水洗乾淨,然後在新瓦上烤至脆硬,去除火氣,研磨成細粉。首先用米泔水清洗瘡口,然後塗抹這種粉末。這也可以治療口疳。

對於陰部的腐爛接近終結的情況,可以使用蛤蟆灰和兔屎按照等份研磨成粉末,然後敷在患處。

男子陰瘡,因不忌月事行房,陽物潰爛,用室女血衲瓦上燒存性,研末,麻油調敷。

陰腫脹痛,蛇床子末,雞子黃調敷。(《永類》)

《本草綱目》載:男子陰腫,大如升,核痛,人所不能治者,馬鞭草搗塗之。

陰疳陰蝕方,見癰疽門橫痃魚口下。

陽痿不舉,及婦人子宮虛冷,白淋,帶下,久服並補下元不足,腰膝軟弱,膝風虛風,棉花子炒熟,同棗肉搗丸,日服。(《廣筆記》)

白話文:

男性若在經期進行房事,可能會導致生殖器潰爛,這種情況可以使用室女的血液在瓦片上燒煮,保留其性質,研磨成粉末,然後與麻油調和後敷於患處。

陰部腫脹疼痛時,可以使用蛇牀子研磨後,與雞蛋黃調和後敷於患處。(出自《永類》)

《本草綱目》中提到,對於男性陰部腫大如升,且伴有核狀疼痛的病症,無法通過一般方法治療時,可以使用馬鞭草搗碎後敷於患處。

關於陰疳、陰蝕的治療方式,請參考癰疽門中的橫痃魚口部分。

對於男性性功能障礙,如陽痿、女性子宮虛冷、白帶過多等情況,長期服用可以補充下元不足、緩解腰膝疲軟、膝風虛風等症狀。可以將棉花子炒熟,混合紅棗肉一起打成丸子,每日服用。(出自《廣筆記》)

男子交婚夕莖痿,用敗筆頭灰酒服二錢。

穀道生瘡,久不愈,雞內金燒存性為末,干貼之,神效。(《總錄》)

陰汗濕癢,綿黃耆酒炒為末,以熟豬心蘸食妙。(趙真人《濟急方》),《簡便方》:松毛煎湯頻洗。又方:大蒜、淡豉搗丸,梧子大,硃砂為衣,空腹燈心湯下三十丸。(陰汗、陰臊、陰疼皆屬濕熱,亦有肝腎風虛。)

囊濕精少,小便餘瀝,以石斛二錢,生薑一片,水煎代茶,甚清肺補脾也。陰囊腫痛,蔥白、乳香搗塗,即時痛止腫消。又方:用煨蔥入鹽杵如泥,塗之。

白話文:

男性在新婚之夜生殖器萎縮,可以使用敗筆頭灰與酒混合後服用兩錢。

肛門長了瘡,長期無法痊癒,可以用雞內金燒焦後研磨成粉末,乾燥地貼在患處,效果非常好。

陰部出汗、瘙癢,可以將黃耆酒與綿花一同炒製後研磨成粉末,再用煮熟的豬心蘸著食用,效果極妙。這是出自趙真人的《濟急方》。《簡便方》中提到,可以使用松樹的葉子煎湯頻繁清洗。另外一個方法是將大蒜和淡豉搗碎做成丸子,大小如梧桐子,用硃砂包裹,空腹時用燈心湯吞服三十個丸子。這種方法對陰部出汗、腥臭、疼痛等情況都有幫助,但有可能是因為濕熱或者肝腎風虛所導致的。

陰囊多汗、精液稀少、小便後有餘瀉,可以使用石斛兩錢和一片生薑,加水煎煮後當茶喝,對於清肺補脾非常有幫助。若陰囊腫痛,可用蔥白和乳香搗碎塗抹,可以立刻止痛並消除腫脹。另外一個方法是使用烤過的蔥加入鹽一起杵成泥狀,再塗抹在患處。

囊瘡痛癢,紅椒七粒,蔥頭七枚,煮水洗。一人途中患此,寺僧授此方,數日愈,名驅風散。(《經驗》),虛則暴癢。

《古夫於亭雜錄》載:蜜陀僧、滑石等分,生薑汁調敷,治腎囊瘡。

白話文:

如果長了囊瘡又痛又癢,可以用七粒紅辣椒和七枚蔥頭煮水洗。曾經有個人在路途中患了這種病,寺廟裡的僧人教他用這個方法,幾天後就治好了,叫做驅風散。虛弱的人容易突然發癢。另外,《古夫於亭雜錄》記載:用蜜陀僧和滑石等量,加生薑汁調和敷在患處,可以治療腎囊瘡。

2. 腳氣並足

(腳氣有風濕,寒濕,濕熱,食積)

治腳氣流疰,頭目昏重,肢節痛,手足冷,拘攣,浮腫,麻痹,目生黑花,何首烏散:首烏水浸一日,切,厚半寸,黑豆水拌勻令濕,豆與首烏相間蒸,豆爛,去豆,陰乾,淫羊藿、牛膝並酒浸一宿,烏頭水浸七日,入鹽二兩半,炒黃色,各半斤,共為末,每酒下二錢,或米飲調下,日三服,空心食前服,久患者半月效。(《蘇沈良方》)

新久腳氣,血竭、乳香等分同研,以木瓜一枚,剜,入藥在內,以面厚裹,砂鍋煮爛,連面搗丸,梧子大,每溫酒下三十丸,忌生冷。(《奇效方》)

白話文:

腳氣有風濕、寒濕、濕熱、食積等不同類型。治療腳氣流注,伴隨頭昏眼花、肢體疼痛、手腳冰冷僵硬、浮腫、麻木、眼睛出現黑點等症狀,可以用何首烏散:將何首烏用水浸泡一天,切成半寸厚的片,與黑豆拌勻使其濕潤,將黑豆和何首烏交錯排列蒸煮,直至黑豆煮爛,去掉黑豆,陰乾。將淫羊藿、牛膝用酒浸泡一夜,烏頭用水浸泡七天,加入鹽炒至黃色,各取半斤,研磨成粉末,每次用酒或米湯送服二錢,一天三次,空腹或飯前服用,長期患者半個月見效。

對於新舊腳氣,可以用血竭和乳香等量研磨成粉末,將藥粉塞入挖空的木瓜中,用麵糊包裹,放入砂鍋中煮爛,連同麵糊一起搗碎成梧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用溫酒送服三十丸,忌食生冷食物。

《千金翼》載:治腳氣衝心,白礬三兩,以水一斗五升,煎三五沸,浸洗腳良。

冬月足寒,黃精、漆葉、桑椹、首烏、茅朮等分,作丸餌,發可變白為黑,冬月足溫不寒。(喻嘉言云)

嵌甲疼痛,血竭末敷之。(《醫林集要》)

足趾肉刺,沒石子忌鐵三枚,肥皂莢一挺,燒存性為末,醋和敷之,立效。(《奇效方》)

雞眼作痛,剝去皮,以燖雞湯洗之。(《簡便方》)

《肘後方》載:足大指角忽為甲所入肉便刺作瘡,不可著履靴。用礬石一物,燒汁盡取末,著瘡中,食惡肉生好肉,細細割去甲角,旬日即瘥,此方神效。

白話文:

《千金翼》記載:治療腳氣衝心,白礬三兩,用水一斗五升,煮沸三到五次,浸泡洗腳效果良好。

冬季腳部寒冷,黃精、漆葉、桑椹、首烏、茅朮等量配比,做成丸狀或飲食,可以讓白髮轉黑,冬季腳部暖和不冷。(喻嘉言有此說法)

若腳趾有嵌甲疼痛的情況,可用血竭粉進行敷療。

對於腳趾長出肉刺,需使用三枚忌鐵的沒石子,以及一挺肥皂莢,燒至留下灰燼,研磨成粉末,與醋調和後敷在患處,立竿見影。

雞眼疼痛時,應先剝去雞眼表面的皮膚,再用燖雞湯清洗。

《肘後方》記載:腳大拇指的指甲突然陷入肉中,形成創傷,不能穿鞋靴。使用礬石,燒至汁液盡去後,取出其粉末,塗抹在創傷上,能消融壞死組織,促進新肉生成,並且細心地切除指甲與角質,十天左右就能痊癒,此方非常靈驗。

腳氣作痛,蓖麻子七粒(去殼),研爛,同蘇合香丸貼足心,痛即止。(《外臺》)

腳氣入腹,脹悶喘急,用威靈仙末,每服二錢,酒下,痛減一分,藥亦減一分。(《簡便方》)

足痿腳氣,石斛、木瓜、苡仁同用,治足痿腳氣要藥。(喻嘉言云)

腳氣攻注,用活大田螺搗爛,敷兩股上,便覺冷趨至足而安。又可敷丹田,利小便,效。(《稗史》)

遠行腳趼成泡,水調生面塗之,一夜即平。(《海上方》)

白話文:

腳氣疼痛時,可以將七顆去殼的蓖麻子研磨成糊狀,與蘇合香丸一起貼在腳心,疼痛就會立刻止住。如果腳氣入侵腹部,造成脹悶喘不過氣,可以用威靈仙末每次服用兩錢,用酒送服,疼痛減輕一分,藥量也減輕一分。足部痿弱無力、腳氣發作,可以用石斛、木瓜、薏仁一起服用,是治療足部痿弱和腳氣的要藥。腳氣發作時,可以將活田螺搗碎,敷在兩大腿上,就能感覺到涼意逐漸到達腳部,並感到舒適。也可以將田螺敷在丹田處,可以利尿,也有效。長途旅行後腳掌磨出水泡,可以用生麵粉調水塗抹在患處,一夜就能消腫。

嗜酒腳氣,宗奭曰:有人嗜酒,日數杯,後患腳氣甚危,或教以巴戟五錢,糯米同炒,米微轉色,去米不用,大黃一兩,銼炒,同為末,蜜丸梧子大,溫水服五七十丸,仍禁酒,遂愈。

腳軟疼甚,一人新娶後患此,作腳氣治,不效,孫琳診之。用杜仲一兩,寸斷片折,半酒半水一大盞,煎服,三日能行,又三日全愈。琳曰:此腎虛,非腳氣也。杜仲能治腰膝痛,以酒行之,尤效。(龐元英談藪。)按:肝腎同治,滋腎即能潤肝,杜仲益腎,非若他物,能生痰膩滯為所獨耳。

白話文:

有些人愛喝酒,每天喝幾杯,後來得了腳氣病很危險。有人建議用巴戟五錢和糯米一起炒,米微黃後去除糯米,再將大黃一兩切碎炒好,一起研磨成粉,用蜂蜜做成梧子大小的丸子,溫水服用五七十丸,同時戒酒,就能痊癒。

有一個人新婚後腳軟疼痛,用治療腳氣的方法卻沒有效果,孫琳診斷後認為是腎虛,不是腳氣。他用杜仲一兩,切成寸段,用半酒半水煎服,三天就能走路,再過三天就完全康復了。孫琳說,這是腎虛,不是腳氣,杜仲能治腰膝疼痛,用酒煎服效果更佳。杜仲補腎,不會像其他藥物一樣產生痰濕,所以能夠滋潤肝臟。

腳氣腫痛,皂莢、赤小豆為末,酒醋調貼腫處。(《永類方》)

腳氣腫滿,以杉木節煮汁,浸捋腳氣,效。又唐柳州纂救三死方云:得腳氣夜半痞絕,脅有塊,大如石,且死,困不知人,搐搦上視,鄭洵美傳杉木湯,服半食頃,大下三行,氣通塊散,用杉木一大升,橘葉切一大升,無葉,以皮代,大腹檳榔七枚,連子捶碎,童便三大升,共煮一大升半,分兩服。若一服得快,即停後服。

此乃死病,會有教者,得不死,恐人不幸病此,故傳之云。

腰痛腳氣,見腰門。

白話文:

腳氣腫痛可以用皂莢和赤小豆研磨成粉末,用酒醋調和後貼在腫脹的地方。如果腳氣腫脹,可以用杉木節煮水浸泡和按摩腳氣,效果很好。唐代柳州的《纂救三死方》記載:患腳氣的人,半夜肚子脹滿,肋骨處有塊狀硬物,像石頭一樣,快要死了,昏迷不醒,抽搐向上看,鄭洵美傳授了杉木湯,服用半碗時間後,大量排泄三次,氣血流通,硬塊消失,用杉木一大升,橘葉一大升(沒有葉子,就用橘皮代替),大腹檳榔七枚(連同果核一起搗碎),童尿三大升,一起煮成一大升半,分兩次服用。如果服藥後很快見效,就停止後面的藥量。

這是一種致命的病症,幸好有人教導治療方法,才能幸免於死。怕有人不幸患上這種病,所以才把治療方法流傳下來。

腰痛和腳氣,可以觀察腰部的位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