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方彙精》~ 卷四 (1)
卷四 (1)
1. 兒科門
赤子初生。百脈未周。賴母乳哺之。而其膚革未充。精髓未滿。恆易招客忤。究其根原。有未離母胎。而已受病者。有既脫母腹。而旋致病者。有變蒸非病。而調護失宜。輾轉而成病者。加以痘疹關煞。種種皆病之所叢生。心誠求之。不中不遠。今自初生。以及孩提。少長。
內外主客。各採數方。雖未盡保嬰之法。而按症投之。可無橫夭。是亦慈幼之一端也。輯兒科。
白話文:
新生兒剛出生,全身經脈尚未完全連通,必須依靠母乳餵養。此時他們的皮膚和肌肉尚未充實,精髓也未完全充足,因此很容易受到外邪侵襲。究其病因,有未脫離母胎就已染病的,有剛出生不久就染病的,也有由於體質虛弱,調養不當,逐漸發展成病的。再加上天花、麻疹等疾病,種種病因交織在一起,讓嬰兒疾病叢生。誠心求醫,不偏不倚,才能治癒疾病。從出生開始,到孩提、少長各個階段,內外兼顧,分別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。雖然不能完全保證孩子的健康,但根據病情對症下藥,就能避免夭折,這也是慈悲愛護孩子的表現。這篇醫書專門講述兒科疾病。
2. 小兒初生集要十則
一小兒初生。先濃煎黃連甘草湯。用軟絹。或絲綿包指。蘸藥。摳出口中惡血氣。或不及。即以藥湯灌之。待吐出惡沫。然後與乳。能令出痘稀少。
一小兒生下。不出聲者。急看上齶有泡。即用銀簪挑破。絲棉拭去血。勿令入喉。可活。
一方切不可斷臍。以棉衣包兒。用火紙捻燒臍。待兒氣轉回。方可斷臍。
一兒生未乳之前。用淡豆豉。濃煎與服。可下胎毒。最妙。乳後亦可服。且能助養脾氣。消化乳食。月內。以豬乳哺兒。可解痘毒驚癇。且無撮口臍風之患。
白話文:
嬰兒出生後,先用黃連甘草湯濃煎,用柔軟的絲綢或絲綿包住手指,沾取藥液,清理口腔內的惡血氣。如果清理不乾淨,就用藥湯灌入嬰兒口中,待其吐出惡沫後再餵奶,這樣可以減少出麻疹的機率。
嬰兒出生後若不哭,要趕緊查看上顎是否有水泡,如有就用銀針挑破,用絲綿擦拭血跡,注意不要讓血流入喉嚨,這樣可以保住性命。
有一種方法,切不可過早斷臍帶,用棉衣包裹嬰兒,用火紙捻燒臍帶,待嬰兒呼吸順暢後再斷臍。
嬰兒出生後未喝到母乳之前,可以用淡豆豉濃煎給嬰兒服用,可以排解胎毒,效果極佳。母乳餵養後也可以服用,還可以幫助健脾消化乳食。嬰兒出生一個月內,可以用豬乳餵養,可以解毒,預防麻疹驚癇,並且可以避免撮口臍風的發生。
一初生小兒。不尿。乃胎熱也。取大蔥白。切四片。取乳汁半盞。同煎片時。分作四服。即通。不飲乳者。服之飲乳。若臍旁有青黑色。及撮口者。不治。
一初生小兒。大小便不通。以致腹脹欲死。急令人以開水漱口。吸咂兒前後心。並手足心。臍下七處。凡五七次。以皮紅赤色為度。須臾即通。
一小兒生下。遍身無皮。用白米粉干撲之。候皮生。乃止。
一小兒周歲之內。謂之芽兒。切忌頻浴。以致濕熱之氣鬱聚不散。身生赤遊丹毒。如胭脂塗染。腫而壯熱。毒一入腹。則肚脹哽氣。以致殺兒。更有洗後包裹失護。風邪所傷。身生白流。腫而壯熱增寒。鼻塞腦悶。痰喘咳逆。故兒切忌多浴。
白話文:
新生嬰兒如果沒有排尿,就是胎熱。可以取大蔥白切成四片,加入半杯母乳一起煎煮,分四次服用,就能通暢。如果嬰兒不喝母乳,服用後就會開始喝母乳。如果嬰兒臍周圍有青黑色或嘴唇緊縮,就無法治療。
新生嬰兒如果大小便不通,導致腹部脹滿快要死亡,要立即用開水漱口,並且吸吮嬰兒的前心、後心、手心、足心和臍下七個部位,總共要吸吮五七次,直到皮膚紅赤為止。這樣一會兒就會通暢。
如果新生嬰兒出生時全身沒有皮膚,可以用白米粉乾燥塗抹,等到皮膚長出來就停止。
周歲以內的嬰兒叫做芽兒,切忌頻繁洗澡。頻繁洗澡會導致濕熱之氣鬱結不散,導致身體生出紅色的丹毒,像是塗了胭脂一樣,腫脹且發熱。毒素進入腹部就會導致肚子脹滿、呼吸困難,甚至會導致死亡。另外,洗完澡後包裹不當,容易受風寒,導致身體生出白色疹子,腫脹發熱,並且伴有寒症,鼻塞、頭昏、痰喘、咳嗽等症狀。因此,嬰兒要少洗澡。
一凡浴兒時。須四圍遮好。謹避風寒。又須掩好肚臍。勿令潮濕。否則風邪入臍。流毒心脾。能致撮口臍風等症。倘臍中有濕。將大紅羊絨。燒灰糝上。紮好。或用馬齒莧。燒灰敷之。治口瘡並效。
一小兒忽然驚搐。當令平臥於床蓆之上。任其牽動。不可抱緊。蓋風與痰相激而逆行。筋絡間皆有痰流注。定後則仍歸於脾胃中。若一緊抱。便凝結不散。醒後多成廢人。戒之戒之。
白話文:
给孩子洗澡的时候,一定要四面遮好,小心避开风寒。还要盖好肚脐,不要让它潮湿,否则风邪会入侵肚脐,毒气会流入心脾,会导致撮口脐风等病症。如果肚脐上有湿气,就用大红羊绒烧成灰撒上去,扎好。或者用马齿苋烧成灰敷在上面。治疗口疮也很有效。
如果孩子突然抽搐,要让他平躺在床蓆上,任由他抽动,不要抱得太紧。因为风和痰相互激发而逆行,筋络之间都有痰流注,等抽搐停止后,痰就会回归脾胃。如果紧紧抱住,痰就会凝结不散,孩子醒来后就可能变成废人。一定要注意,一定要注意。
3. 馬蘭膏(一)
(治小兒兩足紅赤。遊風流火。如足至小腹。手至胸膛。多致不救。急用此方救之。百不失一。並治大人。兩腿赤腫。流火。或濕熱伏於經絡。皮上不紅不腫。其痛異常。病者只叫腿熱。他人按之極冷。此謂伏氣之病。急用此膏搽之。立愈。)
馬蘭頭
(不拘多少冬季無葉取根亦可)
上用水洗去泥。搗爛絞汁。以雞毛蘸汁搽之。干則再換。如頸項腿肋縫中潰爛。以此汁調飛淨六一散搽之。即愈。
白話文:
治療小兒雙腳紅赤、遊風流火,火勢蔓延至小腹或手至胸膛,多半難救,急用此方可救治,百試百靈。此方亦可治成人雙腿赤腫、流火,或濕熱伏於經絡,表面不紅不腫,疼痛異常,患者只喊腿熱,他人觸摸卻冰冷,此乃伏氣之病,急用此膏塗抹,立即見效。取馬蘭頭(冬季無葉時可用根部),不論多少,用水洗淨泥土,搗爛絞汁,用雞毛蘸汁塗抹患處,乾燥後再換。如頸項、腿肋縫中潰爛,可用此汁混合研磨好的六一散塗抹,即可痊癒。
4. 六一散方(二)
滑石(五錢),硃砂(六分),甘草(一錢)
研末和勻。
白話文:
【滑石】(五錢),【硃砂】(六分),【甘草】(一錢)。
將以上三味藥物磨成粉末,攪拌均勻。
5. 金黃散(三)
(治小兒胎毒。赤遊丹毒。用生黃蜜調敷。)
川黃連,藍石,寒水石,黃柏,芙蓉葉(各五錢),景天,鬱金(各一錢五分),大黃(一兩)各取淨末。研細和勻。外敷內服皆可。內服每服五分。甘草節四分。煎湯和蜜調下。
一方治胎毒濕爛。用薔薇花梗。連皮去葉。炙研細末。茶油調敷。
白話文:
治小兒胎毒、赤遊丹毒
方法一:
- 取川黃連、藍石、寒水石、黃柏、芙蓉葉各五錢,景天、鬱金各一錢五分,大黃一兩。
- 將以上藥材洗淨,研磨成細末,混合均勻。
- 可外敷亦可內服。
- 內服時,每次取五分藥末,用甘草節四分煎湯,以蜜調服。
方法二:
- 取薔薇花梗,連皮去葉,烘乾後研磨成細末。
- 用茶油調和藥末,外敷患處。
注:
- 藥材分量以傳統藥量單位計算,需根據個人情況調整。
- 藥材性質寒涼,脾胃虛寒者慎用。
- 胎毒是一種常見的兒童疾病,應及時治療,避免延誤病情。
一方治小兒月內㾩瘡。滿頭及渾身脫皮者。用多年尿缸內紅色磚。焙乾為末。或香油或麻油俱可調搽。
一方治小兒丹毒。用馬齒莧或藍澱搗敷之。
白話文:
如果小嬰兒滿頭滿身脫皮,可以用多年來積累的尿缸裡的紅色磚頭,焙乾磨成粉,用香油或麻油調勻塗抹。
如果小嬰兒患了丹毒,可以用馬齒莧或藍澱搗碎敷在患處。
6. 治撮口方(四)
穿山甲(用尾上甲三片羊油炙黃色),蠍梢(七個)共為細末。人乳調塗乳上。令兒吮之。用厚衣包裹。汗出即愈。
白話文:
【穿山甲】(使用尾部上的三片甲片,與羊油一起炙烤至黃色),加上【蠍梢】(一共七個),混合研磨成細末。然後用人類的乳汁調和,塗抹在孩子的乳頭上。讓孩子吸吮。用厚重的衣物包裹住孩子。當孩子出汗後,病症就會痊癒。
7. 預治小兒臍風馬牙經驗方(五)
枯礬,硼砂(各二錢五分),冰片,麝香(各五釐),硃砂(二分)
共為末。凡小兒生下。洗浴過。用此藥糝臍上。每日換尿布時。仍糝此末。糝完一料。永無臍風等症。
白話文:
用枯礬、硼砂、冰片、麝香和硃砂各取適量研磨成粉末。孩子出生後洗完澡,用此藥粉塗抹在肚臍上,每次換尿布時都要重新塗抹。塗抹完一劑藥粉後,就能永久預防肚臍發炎等問題。
8. 紫蘆散(六)
(治小兒竹衣胎㾩。凡無皮膿血淋漓。及胎中遺毒。赤剝楊梅等瘡。並治婦女為丈夫梅瘡所過。結毒之氣。漸至陰戶濕爛。流血不止。沿至產門。外繞肛門。腫硬潰膿。出水不休。疼痛不堪。將此藥搽之。每一小便。勢必衝去。須要勤搽。漸漸自愈。極驗如神。若毒勢重者。
配入珍珠一錢五分。西黃一錢。其效更捷。)大冰頭(五分),紫甘蔗皮(燒存性取淨末),粉口兒茶(各五錢),真綠豆粉(要炒燥),厚川黃柏(各七錢以豬膽汁塗炙七次),輕白蘆甘石(火煅一兩黃連汁內淬三次童便內淬四次),赤石脂(五錢煅)
白話文:
治療小兒竹衣胎毒,以及胎中遺毒、赤剝楊梅等瘡。也可用於治療婦女因丈夫梅瘡傳染,導致陰戶濕爛流血不止,蔓延至產門、肛門,腫硬潰膿,流水不止,疼痛難忍。將藥方塗抹患處,每次小便後必須將藥物衝洗掉,要勤加塗抹,逐漸就會痊癒,效果極為顯著。若毒性較重,可添加珍珠一錢五分、西黃一錢,療效更快。
上共為細末。用麻油入雞子黃。煎黑。去黃。候冷。調搽。即愈。假如麻油二兩。入雞子黃一枚。內服解毒丸。方開後。
白話文:
將上面的藥材磨成細末,然後加入麻油和雞蛋黃,用小火煎至黑色,去除蛋黃後,待藥膏冷卻後,調勻塗抹患處,即可治癒。如果使用兩兩麻油,就加入一個雞蛋黃。內服解毒丸,配合外用藥膏效果更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