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方彙精》~ 卷二 (3)
卷二 (3)
1. 無名腫毒方(二十)
生大黃。取整者。用青布包裹紮緊。於五月五日午時。入露天糞坑內。浸至十二日。午時取出。清水洗淨。風乾。醋磨。敷患處。神驗。
白話文:
【大黃】這味藥,請準備完整份量。然後,使用青色的布料將它包好並捆緊。選擇在端午節的午時,進入露天的茅坑,讓藥材浸泡十二天,再於午時取出。接著,用清水徹底清洗,然後晾乾。最後,將大黃研磨成粉,用來敷於患處,其療效奇效,令人信服。
2. 坎宮錠(二十一)
(治一切癰疽漫腫無頭。根腳不聚等症。用敷患處。四圍。)
胡黃連(焙),芙蓉葉(曬脆或烘),兒茶,真熊膽,文蛤(焙黑),真西黃(各三錢),辰砂(水飛),川貝母(各二錢),梅花冰片,真麝香(各五分),真陳京墨(一兩夾碎研)
各研細末。和勻。再乳。用生大黃五錢。滷醋一茶杯。健豬膽二枚滴汁。三味熬稠膏作錠。陰乾。用芙蓉汁。和蜜磨敷。
白話文:
治療各種癰疽漫腫、沒有膿頭、根腳不聚等症,將藥粉敷於患處周圍,藥方如下:胡黃連(焙)、芙蓉葉(曬脆或烘)、兒茶、真熊膽、文蛤(焙黑)、真西黃(各三錢),辰砂(水飛)、川貝母(各二錢),梅花冰片、真麝香(各五分),真陳京墨(一兩夾碎研)研成細末,混合均勻,再以乳汁調和。另取生大黃五錢,滷醋一茶杯,健豬膽二枚滴汁,三味熬成稠膏,做成藥錠,陰乾。使用芙蓉汁和蜜磨成膏,敷於患處。
3. 陽和湯(二十二)
(治一切陰疽色白。不起發。勢將內陷者。飲之立救。並寒凝痰核。根深難潰。與犀黃丸。(見前五號)間服。取效。)
熟地(一兩),白芥子(二錢),鹿角膠(三錢),肉桂,生甘草(各一錢),薑炭,麻黃(各五分)
水酒各半煎服。加法制半夏(一錢五分)。陳皮(八分)尤妙。
白話文:
治療所有陰疽,顏色為白色,不發作,形勢將要向內發展的病症。服用後可以立即獲得救治。對於寒氣凝結而形成的痰核,根部深入,難以潰破的狀況,可以與「犀黃丸」(見前五號)交替服用,以達到療效。
配方如下:
- 熟地(一兩)
- 白芥子(二錢)
- 鹿角膠(三錢)
- 肉桂(一錢)
- 生甘草(一錢)
- 蘿蔔炭(五分)
- 麻黃(五分)
將水和酒各半的比例一起煎煮服用。加上法制半夏(一錢五分)和陳皮(八分)效果更佳。
4. 金鎖比天膏(二十三)
(治癰疽發背。無名腫毒。疔瘡。鼠串。馬刀。瘰癧。紫疥。紅絲。鴉焰漏睛等瘡。兩腿血氣。內外臁瘡。魚口便毒。楊梅結核。金瘡杖瘡。蛇蠍蟲咬。虎犬人傷。頑瘡。頑癬。久流膿血。萬般爛瘡。風寒痰濕。四肢疼痛。乳癖乳岩。其未破者。用蔥椒湯。已破者。蔥湯洗淨。
貼之。如初發勢重。將膏剪去中心。留頭出氣不必揭起。一膏可愈一毒。攤時不可見火。必須重湯化開。)
山甲(一具或淨甲一斤),劉寄奴(去根切絲),野麻根,蒼耳草(連根葉子),紫花地丁,豨薟草(各一斤),蝦蟆皮(一百張或乾蟾一百隻更妙)
白話文:
【治療癰疽、發背、無名腫毒、疔瘡、鼠串、馬刀、瘰癧、紫疥、紅絲、鴉焰漏睛等各種膿包、雙腿血氣不通、內外臁瘡、魚口便毒、楊梅結核、金瘡杖瘡、蛇蠍蟲咬、虎犬人傷、頑瘡、頑癬、長久流膿出血、各種爛膿、風寒痰濕、四肢疼痛、乳腺增生、乳腺腫瘤等病症。未破皮時使用蔥椒湯;破皮後則以蔥湯清洗乾淨,再貼上藥膏。若病情初發嚴重,則需在膏藥上剪去中心部分,讓藥膏的氣流通出,不必全部揭起,一個膏藥即可療愈一毒。在敷貼時,不能見到火焰,必須用沸水隔熱化開膏藥。】
- 山甲(一具或淨甲一斤),
- 劉寄奴(去根切絲),
- 野麻根(一斤),
- 蒼耳草(連根葉子)(一斤),
- 紫花地丁(一斤),
- 豬薟草(一斤),
- 蠍蟾皮(一百張或乾蟾一百隻更佳)。
各草藥鮮者為妙。用真麻油十二斤。將四斤先煎穿山甲枯焦。餘八斤浸各藥。冬七日。春秋五日。夏三日。加老酒蔥汁各二碗。文武火煎。藥枯去渣。復煎至滴水成珠。每藥油一斤。加飛丹八兩。看老嫩得宜。離火不住手攪。下牙皂五靈脂(去砂研)。大黃。各淨末四兩。待溫。下芸香末四兩。成膏。水浸三四日用。
白話文:
各種藥草,新鮮的最好。使用純正的麻油十二斤,先用四斤麻油煎穿山甲至枯焦,再用剩下的八斤麻油浸泡各種藥草。浸泡時間依季節而定:冬天七天、春秋五天、夏天三天。之後加入老酒、蔥汁各兩碗,文武火慢慢煎煮,藥材枯萎後去渣,再繼續煎煮至油滴成珠。每斤藥油加入飛丹八兩,依藥材的老嫩程度調整比例。離火後要不停攪拌,再加入去砂研磨好的牙皂、五靈脂、大黃各四兩的淨末,待溫後加入芸香末四兩,製成膏狀。浸泡水裡三到四天後即可使用。
5. 神效桑枝炙(二十四)
治發背不起。或瘀肉不潰。此陽氣虛弱。用桑枝捻著。吹熄其焰。用火炙患處。片時。日三五次。以助腫潰。若腐肉已去。新肉生遲。宜炙四畔。其陰瘡。瘰癧。流注。臁瘡。惡瘡。久不愈者。亦宜用之。大抵此法。未潰即解熱毒。止疼痛。消瘀腫。已潰則補陽氣。散餘毒。
生肌肉。若陽症腫痛。甚或重如負石。初起。用此法。出毒水。即內消。其日久者用之。雖潰亦淺。且無苦楚。惜患者不知有此。治者亦不肯用此也。
白話文:
治療背部瘡瘍無法癒合,或瘀血腫塊無法潰爛,這是因為陽氣虛弱。可以用桑枝點燃,吹滅火焰,用火炙烤患處,片刻時間,一天三次到五次,幫助腫塊潰爛。如果腐肉已經去除,新肉生長緩慢,應該炙烤患處四周。陰瘡、瘰癧、流注、臁瘡、惡瘡,久治不愈的,也適合用此方法。總之,這種方法在瘡瘍未潰時,可以解熱毒、止疼痛、消瘀腫;瘡瘍潰爛後,可以補陽氣、散餘毒,促進生長新肉。如果陽氣盛的腫痛,甚至重如負石,剛開始可以用此方法,排出毒水,內消腫痛。久病者用此法,即使潰爛也只會淺淺的,而且不會感到痛苦。可惜病人不知道有這種方法,醫生也不願意使用。
6. 神仙熏照方(二十五)
雄黃,硃砂,真血竭,沒藥(各一錢),麝香(二分)
上五味研細末。用棉紙
卷為粗捻。約長尺許。每捻中入藥三分裹定。以真麻油潤透。點灼瘡上。須離瘡半寸許自紅暈外圈。周圍徐徐照之。以漸將捻收入瘡口上。所謂自外而內也。更須將捻。猛向外提。以引毒氣。此是手法。此藥氣從火頭上出。內透瘡中。則毒隨氣散。自不內侵臟腑。初用三條。漸加至五七條。瘡勢漸消。可漸減之。熏罷。隨用後敷藥。
白話文:
「雄黃、硃砂、真血竭、沒藥(各一錢),麝香(二分)。上五味研細末。使用棉紙卷製成粗繩狀,長度約一尺左右。每根繩狀物中加入藥物三分,包裹固定。以真正的麻油潤滑透徹。在傷口上點燃。需保持與傷口半寸的距離,由紅暈外圈開始,四周慢慢照耀。讓繩狀物逐漸進入傷口。這就是由外向內的治療方法。更需要將繩狀物猛然向外提起,以引導毒氣。這是治療的手法。這藥物的氣息從火焰中發出,深入傷口中,使毒素隨著氣息散開,自然不會侵犯內臟。初次使用三條,逐漸增加到五至七條。傷勢逐漸消退,可以逐漸減少使用量。燻療結束後,隨即使用後續的敷藥。」
7. 敷藥方(二十六)
車前草,豨薟草,金銀花,五爪龍草
上四味鮮草。等分。同搗爛。加多年陳小粉。仍加飛鹽少許。共調為稠糊。敷瘡上。中留一頂。拔膿出。若冬月無鮮者。用干葉為末。陳醋調敷亦可。或五爪龍草。一時難得。即單用三味。和陳小粉。亦能奏功。
白話文:
車前草、豨薟草、金銀花、五爪龍草治瘡方
取等量的車前草、豨薟草、金銀花、五爪龍草,鮮草洗淨後搗爛,加入陳年小粉(澱粉)和少許飛鹽,混合調成稠糊狀。敷於瘡瘍上,中間留一個小孔,以便膿液排出。
若逢冬季鮮草難得,可用曬乾的草藥研成粉末,以陳醋調和後敷用,亦可奏效。若五爪龍草一時難得,也可單用車前草、豨薟草、金銀花三味,混合陳年小粉,一樣能發揮療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