愛虛老人

《古方彙精》~ 卷二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2)

1. 金銀花酒(七)

(治癰疽。發背。疔瘡。等患。不論生在何處。初起服之。重者減輕。輕者消散。)

鮮忍冬花(連藤一兩即金銀花),大甘草節(五錢)

用白水二碗。文武火慢煎。至一碗。入無灰酒一大碗。再煎十數沸。去渣。分為三服。一日夜服盡。病勢重者。一日二劑。服至大小便通利。則藥力到。如無鮮者。即干亦可。然終不及鮮者之妙。外用葉。入砂盆研爛。和蔥汁。加酒少許。稀稠得宜。塗於患處四圍。中留一口泄氣。內服外敷。三日取效。

2. 一味濟陰散(八)

(治癰疽。發背。一切瘡毒。紅色高腫。屬陽者。)

槐花(淨米一升炒焦為末)

分作二服。將一服。每日好酒服四五錢。一服。老酒煎。調敷患處。四五日即愈。

3. 一味升陽散(九)

(治癰疽。發背。一切瘡毒。白色漫腫。屬陰者。)

遠志肉(四兩)

將二兩。用陳酒二碗。煎至一碗。又投好酒半碗。臨睡時溫服。將渣。同下存遠志肉二兩。入大酒臘糟少許。共搗如泥。患處周圍敷上裹好。輕者一服全愈。重者二服。穿爛者五七服全好。不用膏藥。真神方也。

4. 消毒神效散(十)

(治發背。癰疽。乳癰。一切外患。初起即散。已成者。搽三次。收小出毒隨愈。)

鮮山嶽(五兩不見水),土朱,松香,白洋糖(各一兩),全蠍(十個)

上共搗爛圍之。留頂。藥上蓋紙。周時一換。

5. 一味消毒散(十一)

(治癰疽腫毒。)

小粉。不拘分兩。年久者佳。炒黃黑色。研以陳米醋。調熬如黑漆狀。瓦罐收用。紙攤。剪孔。貼之。冷如冰。痛即止。少頃覺癢。幹不可動。毒消。藥脫。神驗。

6. 解凝散(十二)

(治氣凝血滯。癰疽初起。堅硬可散。)

遠志,真菊葉(各三錢),荊芥,全當歸丹參(各五分)

上藥各取淨末。和勻研細。蜜酒蔥汁調敷。每藥末一錢。加入真川貝二分。芒硝四釐。敷痰凝結核。並效。

7. 腫毒熱癤方(十三)

(治一切癰癤紅腫。疼痛難忍者。)

陳京墨(醋磨汁)每墨汁半小杯。和入豬膽汁一小匙。生薑蘸。頻塗患處。定痛消腫神驗。

8. 赤小豆散(十四)

(治癰疽初起。敷之即消。)

遠志(八錢),首烏皮(一兩),赤小豆(一兩五錢),紅花(八分),荊芥(三錢)

各取末和勻。每藥末一兩。加真麝香四分。蔥酒汁調敷。

9. 星辛散(十五)

(治一切外症初起。色淡浮腫。)

生南星,生大黃北細辛

上藥等分。蔥汁醋滷熬稠。調敷。

10. 錦蓉散(十六)

(治一切外症初起。紅熱火症。)

錦紋大黃(十六兩),白芷(四兩),芙蓉葉(三兩),元參(二兩)

各取淨末。研至無聲為度。用蔥汁黃蜜調敷。

11. 蓉豆散(十七)

(治一切外症初起。)

芙蓉葉。或根或花。鮮者搗爛。乾者研末。赤小豆研末。等分。用蜜調塗四圍。中間留頂。干則頻換。已成未成俱效。

12. 沖和膏(十八)

(治外症初起。堅腫色淡。)

赤芍(二兩),白芷防風(各一兩),獨活(三兩),龍腦(三錢),石菖蒲(一兩五錢)

各取淨末。以瓷瓶收貯。不可泄氣。臨用時。薑汁滷醋調敷。一日一換。

13. 沖和散(十九)

(凡人環跳穴處。及兩膝附骨等處。感受風寒濕氣。面上不熱。漫腫無頭。皮色不變。微覺痠痛攣拘。若不即治。變生貼骨等癰。難以收功。急用此藥。祛寒逐濕透出外絡。提移他處出毒。即有成管成漏。亦能逐漸收功。屢用皆效。)

紫荊皮(五兩炒),赤芍藥(二兩炒),香白芷(一兩曬燥忌火炒),獨活(一兩五錢炒),石菖蒲(一兩五錢曬乾忌火)

上依法。共為末。篩細。以好酒和蔥五莖。煎滾調搽。不必留頂。一日一換。以腫消不痛為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