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太平聖惠方》~ 卷第三十一 (13)
卷第三十一 (13)
1. 治骨蒸痃癖氣諸方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煉蜜和搗三二百杵。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於食前。以粥飲下二十丸。
治骨蒸痃癖。氣攻腹脅。疼痛。四肢羸瘦。少力。不欲飲食。宜服鱉甲丸方。
鱉甲(一兩塗醋炙微黃去裙襴),人參(三分去蘆頭),赤芍藥(一兩),訶黎勒(三分煨用皮),枳殼〔二(一)兩麩炒微黃去瓤〕,白朮(半兩),川大黃(一兩半銼碎微炒),柴胡(一兩去苗)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煉蜜和搗三二百杵。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於食前。以粥飲下三十丸。
治骨蒸痃癖。按之隱手。不能下食。羸瘦。日漸無力。宜服防葵丸方。
防葵(一兩),鱉甲(二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,川大黃(一兩半銼碎微炒),京三稜(一兩炮銼),桃仁(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)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煉蜜和搗三二百杵。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於食前。煎橘皮湯下二(三)十丸。
白話文: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混合後,搗打二三百下,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飯前,用粥湯送服二十顆。
治療骨蒸痃癖,氣攻腹部脅肋,引起疼痛,四肢瘦弱,無力氣,不想吃東西,適合服用鱉甲丸。
鱉甲(一兩,用醋塗抹後炙烤至微黃,去除邊緣部分),人參(三分,去除蘆頭),赤芍藥(一兩),訶黎勒(三分,用皮煨過),枳殼(二兩,用麩皮炒至微黃,去除內瓤),白朮(半兩),川大黃(一兩半,切碎後微炒),柴胡(一兩,去除根苗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混合後,搗打二三百下,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飯前,用粥湯送服三十顆。
治療骨蒸痃癖,按壓時感覺裡面有東西,難以下嚥食物,身體瘦弱,日益無力,適合服用防葵丸。
防葵(一兩),鱉甲(二兩,用醋塗抹後炙烤至黃色,去除邊緣部分),甘草(半兩,炙烤至微赤,切碎),川大黃(一兩半,切碎後微炒),京三稜(一兩,炮製後切碎),桃仁(一兩,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皮尖和雙仁,用麩皮炒至微黃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混合後,搗打二三百下,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飯前,用煎好的橘皮湯送服二十或三十顆。
2. 治骨蒸煩熱諸方
夫骨蒸而煩熱者。是陰氣不足。陽氣有餘。故內外生於熱。非邪從外來乘也。
治骨蒸虛煩。翕翕發熱。骨節痠疼。宜服麥門冬散方。
麥門冬(一兩半去心焙),枳殼(三分麩炒微黃去瓤),川升麻(三分),赤芍藥(三分),黃芩(三分),知母(三分),赤茯苓(三分),柴胡(一兩去苗),甘草(一兩炙微赤銼),梔子仁(三分),桑根白皮(一兩銼),地骨皮(三分)
上件藥。搗粗羅為散。每服四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每於食後溫服。
治骨蒸。心肺煩熱。喘促息。唾不去唇。漸加羸瘦。宜服天門冬散方。
天門冬(一兩半去心焙),前胡(三分去蘆頭),赤茯苓(一兩),甘草(三分炙微赤銼),川升麻(三分),百合(半兩),黃芩(三分),白前(半兩),柴胡(一兩去苗),杏仁〔二(三)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〕,桑根白皮(一兩銼),桔梗(一兩去蘆頭)
上件藥。搗粗羅為散。每服四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每於食後溫服。
治骨蒸。手足煩熱。多渴。不能飲食。宜服蘆根散方。
蘆根(二兩銼),赤茯苓(一兩),知母(一兩),麥門冬(一兩半去心焙),黃芩(三分),地骨皮(一兩),甘草(三分炙微赤銼),人參(一兩去蘆頭),栝蔞根(一兩)
上件藥。搗粗羅為散。每服四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每於食後溫服。
治骨蒸煩熱。四肢疼痛。背膊壅悶。宜服赤茯苓散方。
赤茯苓(一兩),柴胡(一兩半去苗),地骨皮(三分),鱉甲(一兩半塗醋炙微黃去裙襴),桑根白皮(一兩銼),枳殼(一兩麩炒微黃去瓤),川大黃(一兩銼碎微炒),芎藭(半兩),川朴硝(一兩)
上件藥。搗粗羅為散。每服四(三)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。溫服。
治骨蒸。五心煩熱。眼目昏澀。肢節痠疼。不能飲食。宜服升麻散方。
川升麻(一兩),黃連(一兩去須),枳殼(一兩麩炒微黃去瓤),梔子仁(三分),生乾地黃(一兩半),赤芍藥(一兩),地骨皮(三分),麥門冬(一兩半去心焙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
上件藥。搗粗羅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每於食後溫服。
治骨蒸煩熱。日月久遠。漸加羸瘦。宜服獺肝丸方。
獺肝(一具炙令黃),柴胡(一兩半去苗),玄參(一兩),知母(一兩),大麻仁(二兩),子芩(一兩),地骨皮(一兩),川升麻(一兩),木通(一兩銼),柏樹香(一兩半),天靈蓋(一兩塗酥炙令焦黃),川大黃(一兩銼碎微炒)
白話文:
治骨蒸煩熱諸方
骨蒸煩熱,是因為陰氣不足,陽氣過盛,所以內外都產生熱,並不是外邪入侵引起的。
麥門冬散方 (治骨蒸虛煩,身體發熱,骨節痠痛)
麥門冬(一兩半,去心焙乾)、枳殼(三分,麩炒至微黃,去瓤)、川升麻(三分)、赤芍藥(三分)、黃芩(三分)、知母(三分)、赤茯苓(三分)、柴胡(一兩,去苗)、甘草(一兩,炙微赤,切碎)、梔子仁(三分)、桑根白皮(一兩,切碎)、地骨皮(三分)。
將以上藥材搗碎,篩成粗粉。每次服用四錢,用一杯半水,加生薑半片,煎至六分,去渣,飯後溫服。
天門冬散方 (治骨蒸,心肺煩熱,呼吸急促,唾液粘稠,日漸消瘦)
天門冬(一兩半,去心焙乾)、前胡(三分,去蘆頭)、赤茯苓(一兩)、甘草(三分,炙微赤,切碎)、川升麻(三分)、百合(半兩)、黃芩(三分)、白前(半兩)、柴胡(一兩,去苗)、杏仁(三分,湯浸去皮尖,去雙仁,麩炒至微黃)、桑根白皮(一兩,切碎)、桔梗(一兩,去蘆頭)。
將以上藥材搗碎,篩成粗粉。每次服用四錢,用一杯半水,加生薑半片,煎至六分,去渣,飯後溫服。
蘆根散方 (治骨蒸,手足煩熱,口渴,食慾不振)
蘆根(二兩,切碎)、赤茯苓(一兩)、知母(一兩)、麥門冬(一兩半,去心焙乾)、黃芩(三分)、地骨皮(一兩)、甘草(三分,炙微赤,切碎)、人參(一兩,去蘆頭)、栝蔞根(一兩)。
將以上藥材搗碎,篩成粗粉。每次服用四錢,用一杯半水,加生薑半片,煎至六分,去渣,飯後溫服。
赤茯苓散方 (治骨蒸煩熱,四肢疼痛,背部沉悶)
赤茯苓(一兩)、柴胡(一兩半,去苗)、地骨皮(三分)、鱉甲(一兩半,塗醋炙至微黃,去裙邊)、桑根白皮(一兩,切碎)、枳殼(一兩,麩炒至微黃,去瓤)、川大黃(一兩,切碎,微炒)、芎藭(半兩)、川朴硝(一兩)。
將以上藥材搗碎,篩成粗粉。每次服用三至四錢,用一杯半水,加生薑半片,煎至六分,去渣,溫服,不拘時辰。
升麻散方 (治骨蒸,五心煩熱,眼睛昏花,肢體痠痛,食慾不振)
川升麻(一兩)、黃連(一兩,去鬚)、枳殼(一兩,麩炒至微黃,去瓤)、梔子仁(三分)、生地黃(一兩半)、赤芍藥(一兩)、地骨皮(三分)、麥門冬(一兩半,去心焙乾)、甘草(半兩,炙微赤,切碎)。
將以上藥材搗碎,篩成粗粉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杯半水,加生薑半片,煎至六分,去渣,飯後溫服。
獺肝丸方 (治骨蒸煩熱,病程長,日漸消瘦)
獺肝(一個,炙至黃色)、柴胡(一兩半,去苗)、玄參(一兩)、知母(一兩)、大麻仁(二兩)、子芩(一兩)、地骨皮(一兩)、川升麻(一兩)、木通(一兩,切碎)、柏樹香(一兩半)、天靈蓋(一個,塗酥炙至焦黃)、川大黃(一兩,切碎,微炒)。
將以上藥材搗碎,篩成粉末,用蜂蜜調和,反覆研磨三百至五百下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,用童尿浸泡黃豆一杯,浸泡一夜,過濾去渣,服用三十丸,每日服用兩次。如有腹瀉,則減少服藥量。
三聖散方 (治骨蒸勞損,煩熱,四肢無力,夜間盜汗,口唇乾燥,面色蒼白,日漸消瘦,男女皆可服用)
胡黃連(二兩)、柴胡(二兩,去苗)、鱉甲(二兩,生用)。
將以上藥材搗碎,篩成細粉。每次服用一錢,用生薑酒調服,每日早晨、中午、睡前各服用一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