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太平聖惠方》~ 卷第六十三 (2)
卷第六十三 (2)
1. 治一切癰疽發背瘡腫結硬膏藥諸方
治發背癰疽,瘡腫結硬,痛不可忍,神聖膏方。
白話文:
【治療發背、癰疽,以及腫塊凝結且疼痛難忍的情況,有神聖膏配方可用。】
木香(一兩),雄黃(一兩細研),桂心(一兩),赤芍藥(一兩),當歸(一兩),人參(一兩去蘆頭),附子(一兩生去皮臍),丁香(一兩),白芷(一兩),黃耆(一兩),沒藥(一兩),芎藭(一兩),防風(一兩去蘆頭),甘草(一兩),沉香(一兩),細辛(一兩),乳香(一兩),白檀香(一兩),甘松香(一兩),蠟(二兩),松脂(一兩),垂柳枝〔二(三)兩〕,柏枝(三兩),黃丹(一斤),清麻油(三斤)
白話文:
木香:1 兩 雄黃:1 兩(研磨成細粉) 桂心:1 兩 赤芍藥:1 兩 當歸:1 兩 人參:1 兩(去掉根須) 附子:1 兩(生鮮,去皮和芽) 丁香:1 兩 白芷:1 兩 黃耆:1 兩 沒藥:1 兩 芎藭:1 兩 防風:1 兩(去掉根須) 甘草:1 兩 沉香:1 兩 細辛:1 兩 乳香:1 兩 白檀香:1 兩 甘松香:1 兩 蠟:2 兩 松脂:1 兩 垂柳枝:2-3 兩 柏枝:3 兩 黃丹:1 斤 清麻油:3 斤
上件藥,並細銼,先煎油沸,下甘松、檀香、柳、柏枝,以慢火煎半日,色赤黑,濾去,下諸藥,文火煎,候白芷色黑,濾出,下蠟松脂,令消,以綿濾過,淨拭鐺,卻下藥、油,入黃丹,下沸,著火煎,不住手攪,候變色黑,滴安水中如珠子,即膏成,以瓷盒盛。取帛上攤貼,每日早晚換之,取瘥為度。
治發背癰疽,結硬腫痛,烏犀膏方。
白話文:
將上述藥物磨成細粉,先煎油至沸騰,加入甘松、檀香、柳枝、柏枝,用文火煎煮半日,顏色變為赤黑色,濾出,加入其他藥物,用文火煎煮,等到白芷變成黑色,濾出,加入松脂,使其溶解,用棉花過濾,將鍋擦拭乾淨,再倒入藥物和油,加入黃丹,繼續沸騰並攪拌,不停攪動直到顏色變黑,滴入水中會形成珠子狀,膏藥即成,用瓷盒盛裝。取出絲帛在傷口上攤開粘貼,每天早晚更換,直到痊癒為止。
烏犀屑(一兩),玄參(一兩),黃芩(一兩),紫葛(一兩),木通(一兩),川升麻(一兩),白芷〔二(一)兩〕,當歸(一兩),白蘞(一兩),白芨(一兩),防風(一兩去蘆頭),芎藭(一兩),甘草(二兩),赤芍藥(一兩)桂心(一兩),槐枝(二兩),垂柳枝(三兩),桑枝(二兩),松脂(二兩),黃丹(十二兩),蠟(二兩),油(二斤),青鹽(二兩)
白話文:
烏犀角粉末 30 克 玄參 30 克 黃芩 30 克 紫葛 30 克 木通 30 克 川升麻 30 克 白芷 60 克 當歸 30 克 白蘞 30 克 白芨 30 克 防風(去除莖頭)30 克 芎藭 30 克 甘草 60 克 赤芍藥 30 克 桂心 30 克 槐樹枝 60 克 垂柳樹枝 90 克 桑樹枝 60 克 松脂 60 克 黃丹 360 克 蠟 60 克 油 1200 克 青鹽 60 克
上件藥,細銼,於淨鐺內,以油浸藥三宿,後以文火煎,令白芷色赤黑,濾去滓。次下松脂、蠟,令消,綿濾去滓,拭鐺令淨,都傾鐺內,下黃丹,文火上煎,不住手以柳篦攪,候色變黑,滴於水內,捻看軟硬得所,傾於瓷盒內。用,帛上攤貼,日二換之。
治風毒氣結,堅硬疼痛及消附骨疽,黑金膏方。
白話文:
將上記藥材細細研磨,放入乾淨的鍋子裡,用油浸泡藥材三天。然後用文火煎煮,直到白芷變成赤黑色的時候,過濾掉藥渣。接著加入松脂和蠟,加熱融化,用棉花過濾掉藥渣,把鍋子擦拭乾淨。把所有的藥液倒回鍋子裡,加入黃丹,用文火煎煮,不斷用柳木製的攪拌器攪拌。觀察藥液的顏色,等到變成黑色,滴入水中,用手捏一捏,觀察軟硬度是否合適。然後把藥液倒入瓷盒中。使用時,將藥液塗抹在布上,每天更換兩次。
桂心(一分),芎藭(一分),當歸〔一兩(分)〕,木鱉子(一分去殼),烏賊魚骨(一分),漏蘆(一分),白芨(一分),川烏頭(一分生,去皮臍),雞舌香(一分),木香(一分),白檀香(一分),丁香(一分),松脂(二兩),亂髮(一兩),黃丹(六兩),清麻油(一升)
白話文:
肉桂(一分),川芎(一分),當歸(一兩或一分),木鱉子(一分,去殼),烏賊魚骨(一分),蘆根(一分),白芨(一分),草烏頭(一分,生用,去除外皮和臍),沉香(一分),木香(一分),白檀香(一分),丁香(一分),松脂(二兩),亂髮草(一兩),黃丹(六兩),清麻油(一升)
上件藥,搗細羅為散,入松脂、亂髮、麻油內,煎,令發盡,綿濾去滓,澄清,拭鐺令淨。以慢火熬藥,入黃丹,用柳木篦不住手攪,令黑色,一時下諸藥末,入攪令勻,看軟硬得所,於不津器內收。每使,看腫痛處大小,於火畔煨,攤故帛上,厚貼,日二換之。
治發背,一切惡毒瘡腫,堅硬疼痛,琥珀膏方。
白話文:
將上方的藥材搗碎成粉末,加入松脂、麻油、亂髮煎煮,直到藥材全部沸騰發泡。過濾掉渣滓,澄清後用乾淨的鍋具裝盛。用小火熬製藥物,加入黃丹,用柳木篦子不斷攪拌,直到藥物變成黑色。此時,將所有剩餘的藥粉末倒入攪拌均勻。根據硬度要求調整,放入容器中收存。使用時,根據腫痛部位的大小,用火煨熱藥膏,敷在乾淨的布料上,厚厚地貼敷在患處。每天更換兩次。
琥珀(一分細研),雄黃(一分細研),硃砂(一分細研),丁香(一分),木香(一分),當歸(一分),白蘞(一分),芎藭(一分),木鱉子(一兩去殼),亂髮(一兩燒灰),生地黃(二兩切),垂柳枝(二合銼),槐枝(三合銼),松脂(一兩),黃丹(五兩),清麻油(十五兩)
白話文:
- 琥珀(取一份,研磨細緻)
- 雄黃(取一份,研磨細緻)
- 硃砂(取一份,研磨細緻)
- 丁香(取一份)
- 木香(取一份)
- 當歸(取一份)
- 白芍(取一份)
- 芎藭(取一份)
- 木鱉子(取一兩,去殼)
- 亂髮(取一兩,燒成灰)
- 生地黃(取二兩,切片)
- 垂柳枝(取二合,銼成碎末)
- 槐枝(取三合,銼成碎末)
- 松脂(取一兩)
- 黃丹(取五兩)
- 清麻油(取十五兩)
上件藥,丁香、木香、當歸、白蘞、芎藭五味,並搗細羅為散,以琥珀、雄黃、硃砂相和,細研,候膏成,乃下余藥,並以油浸一宿,淨鐺內煎煉,以地黃色黑為度,綿濾去滓,澄清,卻於鐺內慢火熬藥油,相次入黃丹,以柳木篦不住手攪,令色黑,取少許滴於水內,捻看硬軟得所,入琥珀等,攪令勻,傾於不津器內盛。每使時,看瘡腫大小,以故帛上塗貼,日二度換之。
治發背癰疽,熱毒氣結,腫,疼痛堅硬,木通膏方。
白話文:
上述藥物,包括丁香、木香、當歸、白芷、川芎這五味藥,一起搗碎篩成細末。然後加入琥珀、雄黃、硃砂,研磨成細粉。等藥膏生成後,再加入其餘藥物,用油浸泡一晚。乾淨的鍋裡煎煮藥物,以地黃呈現黑色為準。過濾掉藥渣,澄清後,再放入鍋裡小火熬煮藥膏。依序加入黃丹,用柳枝製成的篦子不停攪拌,直到藥膏呈現黑色。取少許藥膏滴入水中,搓揉後檢查軟硬是否適中。再加入琥珀等藥物,攪拌均勻。把藥膏倒入不滲透的容器中儲存。每次使用時,根據傷口大小,將藥膏塗抹在紗布上,每天更換兩次。
木通(一分),甘草(一分),當歸(一分),白芷(一分),防風(一分去蘆頭),細辛(一分)梔子仁(一分),黃連(一分),垂柳枝(銼三合,生),黃芩(三分),黃丹(六兩),黃蠟(二兩),清麻油(一斤)
白話文:
- 木通:1份
- 甘草:1份
- 當歸:1份
- 白芷:1份
- 防風:1份(去除蘆頭)
- 細辛:1份
- 梔子仁:1份
- 黃連:1份
- 垂柳枝:3份(搗碎,生用)
- 黃芩:3份
- 黃丹:6兩
- 黃蠟:2兩
- 清麻油:1斤
上件藥,細銼,於油內浸三宿,入淨鐺內,以慢火熬令柳枝黃黑色為度,綿濾去滓,澄清,卻於鐺內慢火熬藥油,相次下黃丹,用柳木篦不住手攪,令勻,滴於水內,捻看硬軟得所,入黃蠟,又攪,令勻,傾於不津器內盛。每使時,看腫結處大小,火畔㶸,攤於故帛上貼,日二換之。
白話文:
將上方的藥材細細研磨成粉,浸泡於油中三天。將油放入乾淨的鍋內,用文火慢熬,直到藥油呈現柳枝狀的黃黑色即可。用棉布過濾去除雜質,澄清後再次放入鍋內,用文火熬煮。依序加入黃丹,並用柳木篦子不斷攪拌,攪拌均勻。將藥油滴入水中,捏取測試軟硬度是否適中。加入黃蠟,繼續攪拌均勻。將藥油倒入不吸水的容器中保存。使用時,根據腫塊的大小,在火爐旁加熱後,將藥油攤於舊布上貼敷,每天更換兩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