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懷隱、陳昭遇等

《太平聖惠方》~ 卷第二十四 (29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二十四 (29)

1. 治白駁風諸方

夫白駁者。是肺風流注皮膚之間。久而不去之所致也。多生於項面。點點斑白。但無瘡。及不瘙癢。不能早療。即使浸淫也。

治面上白駁方。

弊帛(一兩),蟬頭(一兩),苕帚(一兩),甑帶(一兩),脯醋(一兩),故麻鞋底(一兩),蛇蛻皮(一兩)

上件藥。以月蝕之夜。盛蝕時。合燒細研為散。每服。以溫酒調下一錢。日三服。更用醋調此散。塗之亦妙。忌雞魚豬肉大蒜等。

治白駁方。

硫黃(一兩研入),蛇蛻皮(一條燒灰),草決明(一兩生用),半夏(一兩生用),檞樹皮(一兩燒灰)

上件藥。搗羅為細散。以清漆和之。薄塗白處。欲塗藥時。先以巴豆中截。摩白處。令皮微起。然後敷藥。二三遍即愈。

又方。

雄黃(一兩),硫黃(一兩),附子(一兩去皮臍生用炮製)

上件藥。搗羅為細散。研如面。醋調塗之。

又方。

川烏頭(一兩去皮臍),硫黃(一兩研入)

上件藥。搗羅為細散。以醋調塗之。

又方。

雌黃(一分),硫黃(一分),蛇蛻皮灰(二條)

上件藥。搗研令細。用醋調如膏。先以巴豆汁截磨白處。令皮起。然後敷藥。三兩遍即瘥。

又方。

取樹孔中水。溫熱洗之。然後搗細辛牡蠣等分為末。以面脂調敷白駁上。日三夜一效。

又方。

先以新布揩令赤。用醋摩巴豆塗之效。

又方。

鰻鱺魚脂

上先洗拭駁上。揩令燥痛。以魚脂塗。一上便愈。

又方。

用桂心搗羅為末。以唾調塗於駁上。日再塗即愈。

又方。

用蛇蛻皮燒灰。以醋調塗上。甚佳。

白話文:

治白駁風的各種方法

白駁風是因為肺部的風邪侵入皮膚,長期不癒合造成的。多發生在頸部和臉上,出現一點一點的白斑,沒有潰瘍,也不癢。如果不及早治療,就會擴散。

治療臉上白駁風的方法:

將舊布、蟬蛻、苕帚、甑帶、陳醋、舊麻鞋底、蛇蛻皮各一兩,在月蝕之夜,蝕刻期間,一起燒成灰,研磨成細粉。每次服用一錢,溫酒送服,一天三次。也可以用醋調製成膏狀塗抹患處,效果也很好。忌食雞肉、魚肉、豬肉、大蒜等。

治療白駁風的方法:

將研磨過的硫磺一兩、燒成灰的蛇蛻皮一條、生草決明一兩、生半夏一兩、燒成灰的檞樹皮一兩,搗碎過篩,製成細粉,用清漆調和,薄薄地塗在患處。塗藥前,先用巴豆磨擦患處,使皮膚微微隆起,然後再敷藥。塗抹兩三次就能痊癒。

其他方法:

  1. 將雄黃、硫磺、去皮去臍的生附子(炮製)各一兩,搗碎過篩,研磨成細粉,像麵粉一樣細膩,用醋調和後塗抹。

  2. 將去皮去臍的川烏頭和研磨過的硫磺各一兩,搗碎過篩,製成細粉,用醋調和後塗抹。

  3. 將雌黃、硫磺各一分,以及兩條蛇蛻皮燒成的灰,搗碎研磨成細粉,用醋調成膏狀。先用巴豆汁磨擦患處,使皮膚隆起,然後敷藥。塗抹兩三次就能痊癒。

  4. 取樹洞中的水,溫熱後清洗患處,然後將細辛和牡蠣研磨成等量細粉,用面脂調和後敷在患處。一天三次,晚上一次,效果顯著。

  5. 先用新的布擦拭患處至發紅,然後用醋調和巴豆塗抹,有效。

  6. 使用鰻鱺魚油。先清洗患處,擦乾至感覺乾燥疼痛,然後塗抹魚油,一次見效。

  7. 將桂皮搗碎過篩,用唾液調和後塗抹在患處,一天塗抹兩次即可痊癒。

  8. 將蛇蛻皮燒成灰,用醋調和後塗抹患處,效果很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