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懷隱、陳昭遇等

《太平聖惠方》~ 卷第二十 (14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二十 (14)

1. 治風驚悸諸方

夫風驚悸者。由體虛心氣不足故也。心之經為風邪所乘。則恐懼憂迫。令心驚不得自安。驚若不已。則悸動不定。其狀目睛不轉。而不能言。診其脈動而弱者。驚悸也。動則為驚。弱則為悸也。

治風驚悸。心神不安。宜服犀角散方。

犀角屑(半兩),防風(三分去蘆頭),枳殼(三分麩炒微黃去瓤),獨活(三分),茯神(一兩),黃連(三分去須),白蘚皮(半兩),麥門冬(一兩半去心焙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上件藥。搗粗羅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。溫服。

治風驚悸。言語錯誤。恍恍憒憒。心中煩悶。宜服遠志散方。

遠志(一兩去心),白茯苓(一兩),獨活(三分),白芍藥(三分),當歸(三分),麥門冬(三分去心),人參(三分去蘆頭),羚羊角屑(三分),黃耆(三分銼),桂心(三分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四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。溫服。

治風經五臟。恍惚驚悸。神思不安。宜服茯神散方。

茯神(一兩),人參(一兩去蘆頭),防風(半兩去蘆頭),遠志(半兩去心),天麻(一兩),羚羊角屑(三分),白蘚皮(半兩),龍骨(一兩),酸棗仁(一兩微炒),桂心(一兩),獨活(一兩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。溫服。

治風虛。心氣不足。驚悸汗出。煩悶短氣。悲喜恚怒。不自覺知。咽喉痛。口唇黑。嘔吐。舌本強。水漿不通。宜服紫石英散方。

紫石英(二兩細研),麥門冬(一兩半去心焙),射干(三分),人參(一兩去蘆頭),龍骨(一兩)遠志(三分去心),茯神(一兩),當歸(一兩),防風(三分去蘆頭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,川升麻(三分),沉香(一兩)上件藥。搗粗羅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赤小豆二十一粒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。溫服。

治風經五臟。恍惚。驚悸。安神定志。宜服犀角散方。

犀角屑(一兩),人參(一兩去蘆頭),遠志(三分去心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,桂心(三分),獨活(三分),酸棗仁(一兩微炒),生乾地黃(一兩)上件藥。搗粗羅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薄荷二七葉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。溫服。

治風驚悸。心氣不足。其病苦滿。汗出煩悶。喜怒不自覺知。咽喉干痛。時時吐血。五心發熱。宜服麥門冬散方。

麥門冬(一兩半去心焙),紫石英(一兩細研),紫菀(一兩洗去苗土),白茯苓(一兩),人參(一兩去蘆頭),桂心(半兩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上件藥。搗粗羅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入生薑半分。赤小豆三十粒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。溫服。

白話文:

所謂的「風驚悸」,是因為體質虛弱、心氣不足所導致的。當心經受到風邪侵擾,就會感到恐懼、憂慮,使得心神不安。如果驚恐的情形持續不止,就會出現心悸、跳動不穩,甚至眼睛無法轉動、說不出話來。診斷時如果發現脈搏跳動且虛弱,那就是驚悸的表現。脈動代表驚,脈弱則代表悸。

針對風驚悸、心神不安,可以使用犀角散:

將犀角屑(半兩)、防風(三分,去除蘆頭)、枳殼(三分,用麩炒至微黃,去除內瓤)、獨活(三分)、茯神(一兩)、黃連(三分,去除鬚根)、白蘚皮(半兩)、麥門冬(一兩半,去除心,烘焙)、甘草(半兩,炙烤至微赤色,切碎)等藥材,搗碎成粗末。每次服用三錢,加入一杯水煎煮至剩六分,去除藥渣後溫服,服用時間不拘。

針對風驚悸、言語錯亂、精神恍惚、心中煩悶,可以使用遠志散:

將遠志(一兩,去除心)、白茯苓(一兩)、獨活(三分)、白芍藥(三分)、當歸(三分)、麥門冬(三分,去除心)、人參(三分,去除蘆頭)、羚羊角屑(三分)、黃耆(三分,切碎)、桂心(三分)、甘草(半兩,炙烤至微赤色,切碎)等藥材,搗成細末。每次服用四錢,加入一杯水和少許生薑(半分)煎煮至剩六分,去除藥渣後溫服,服用時間不拘。

針對風邪侵犯五臟、精神恍惚、驚悸不安,可以使用茯神散:

將茯神(一兩)、人參(一兩,去除蘆頭)、防風(半兩,去除蘆頭)、遠志(半兩,去除心)、天麻(一兩)、羚羊角屑(三分)、白蘚皮(半兩)、龍骨(一兩)、酸棗仁(一兩,微炒)、桂心(一兩)、獨活(一兩)、甘草(半兩,炙烤至微赤色,切碎)等藥材,搗成細末。每次服用三錢,加入一杯水和少許生薑(半分)煎煮至剩六分,去除藥渣後溫服,服用時間不拘。

針對因虛弱導致的心氣不足、驚悸出汗、煩悶氣短、情緒難以自控、咽喉疼痛、嘴唇發黑、嘔吐、舌根僵硬、水漿難以下嚥,可以使用紫石英散:

將紫石英(二兩,研磨成細末)、麥門冬(一兩半,去除心,烘焙)、射干(三分)、人參(一兩,去除蘆頭)、龍骨(一兩)、遠志(三分,去除心)、茯神(一兩)、當歸(一兩)、防風(三分,去除蘆頭)、甘草(半兩,炙烤至微赤色,切碎)、川升麻(三分)、沉香(一兩)等藥材,搗成粗末。每次服用三錢,加入一杯水和赤小豆二十一顆煎煮至剩六分,去除藥渣後溫服,服用時間不拘。

針對風邪侵犯五臟、精神恍惚、驚悸不安,需要安定心神,可以使用犀角散:

將犀角屑(一兩)、人參(一兩,去除蘆頭)、遠志(三分,去除心)、甘草(半兩,炙烤至微赤色,切碎)、桂心(三分)、獨活(三分)、酸棗仁(一兩,微炒)、生地黃(一兩)等藥材,搗成粗末。每次服用三錢,加入一杯水、少許生薑(半分)和薄荷葉(二七片)煎煮至剩六分,去除藥渣後溫服,服用時間不拘。

針對風驚悸、心氣不足、胸腹脹滿、出汗煩悶、情緒難以自控、咽喉乾燥疼痛、時常吐血、手心腳心發熱,可以使用麥門冬散:

將麥門冬(一兩半,去除心,烘焙)、紫石英(一兩,研磨成細末)、紫菀(一兩,洗淨泥土)、白茯苓(一兩)、人參(一兩,去除蘆頭)、桂心(半兩)、甘草(半兩,炙烤至微赤色,切碎)等藥材,搗成粗末。每次服用三錢,加入一杯水、少許生薑(半分)和赤小豆三十粒煎煮至剩六分,去除藥渣後溫服,服用時間不拘。

針對虛弱導致的驚悸、心神煩悶、睡眠不安,可以使用丹砂丸:

將丹砂(一兩,研磨成細末,水飛)、鐵粉(一兩,研磨成細末)、金箔(五十片,研磨成細末)、銀箔(五十片,研磨成細末)、人參(一兩半,去除蘆頭)、茯神(二兩)、秦艽(一兩,去除苗)、川升麻(一兩)、黃芩(一兩)、白蘚皮(一兩)、麥門冬(一兩半,去除心,烘焙)、龍齒(一兩)、木香(一兩)、枳實(一兩,用麩炒至微黃)、甘草(半兩,炙烤至微赤色,切碎)等藥材,搗成細末。

將研磨好的藥粉加入,再次研磨均勻,然後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,搗打五七百下,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用荊芥湯送服,服用時間不拘。服用期間忌食生冷、血等食物。

針對風熱導致的驚悸、心風狂亂,可以使用牛黃丸:

將牛黃(一分,研磨成細末)、硃砂(三分,研磨成細末)、天竹黃(半兩,研磨成細末)、龍腦(一錢,研磨成細末)、木香(一分)、白附子(一分,炮製)、犀角屑(半兩)、天南星(一分,炮製)、蛜𧌴(半兩,微炒,去除腳)、鉛霜(一分,研磨成細末)、人參(三分,去除蘆頭)、茯神(三分)、天麻(半兩)、防風(半兩,去除蘆頭)等藥材,搗成細末。

將研磨好的藥粉加入,再次研磨均勻,然後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,搗打三二百下,做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用荊芥湯送服,服用時間不拘。服用期間忌食生冷、血等食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