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太平聖惠方》~ 卷第三 (6)
卷第三 (6)
1. 治肝壅熱頭目不利諸方
夫頭者。諸陽之會也。眼者。肝之竅也。臟腑壅滯。陰陽不和。風熱搏於諸陽之經。攻於肝臟。則上衝於目。而入於腦。則頭目不利也。
治肝臟壅熱。上攻頭目不利。心煩口乾。宜服石膏散方。
白話文:
頭部是所有陽氣匯聚的地方。眼睛是肝臟的外現。當臟腑阻塞,陰陽失調時,風邪和熱邪就會在陽經內聚集,侵犯肝臟。接著風邪和熱邪會衝上眼睛,再侵入腦部,從而導致頭目不適。
石膏(二兩),枳殼(一兩麩炒微黃去瓤),黃芩(一兩),麥門冬(一兩去心),前胡(一兩去蘆頭),甘菊花(一兩),地骨皮(一兩),羚羊角屑(一兩),甘草(一兩炙微赤銼)
白話文:
- 石膏:二兩
- 枳殼:一兩,用麩炒至微黃,去掉果肉
- 黃芩:一兩
- 麥門冬:一兩,去掉根部
- 前胡:一兩,去掉蘆頭
- 甘菊花:一兩
- 地骨皮:一兩
- 羚羊角屑:一兩
- 甘草:一兩,烤至微紅,切碎
上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每於食後溫服。忌炙爆等。
治肝臟壅熱。頭目不利。胸膈煩躁。體痛。宜服羚羊角散方。
白話文:
這是散劑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中盞水煎煮至剩下六分,去掉渣滓,在飯後溫熱服用。忌食烤炸等食物。 適用於治療肝臟壅熱、頭部和眼睛不適、胸部煩躁不安以及身體疼痛,建議服用羚羊角散。
羚羊角屑(一兩),柴胡(一兩去苗),石膏(二兩),赤芍藥(一兩),車前子(一兩),川大黃(一兩銼碎微炒),黃芩(一兩),甘草(一兩炙微赤銼)
白話文:
- 羚羊角粉(50克)
- 柴胡(50克,去掉根部)
- 石膏(100克)
- 赤芍藥(50克)
- 車前子(50克)
- 川大黃(50克,切碎,略微炒過)
- 黃芩(50克)
- 甘草(50克,炙至微紅,切碎)
上為末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每於食後溫服。
治肝臟壅熱。心胸煩躁。頭目不利。多渴。體熱。宜服前胡丸方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三錢。用水一中盞煎煮至剩六分,去掉藥渣後,在飯後溫熱服用。 用來治療肝臟壅熱、心胸煩躁、頭目不清爽、經常口渴、身體發熱的症狀,適合服用前胡丸。
前胡(三分去蘆頭),枳殼(半兩麩炒微黃去瓤),黃芩(三分),沙參(三分去蘆頭),犀角屑(三分),蔓荊子(三分),梔子仁(三分),栝蔞根(一兩),車前子(三分),麥門冬(一兩去心焙),川升麻(一兩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
白話文:
- 前胡(三分,去除蘆頭)
- 枳殼(半兩,與炒麩同炒至微黃,去除果肉)
- 黃芩(三分)
- 沙參(三分,去除蘆頭)
- 犀角屑(三分)
- 蔓荊子(三分)
- 梔子仁(三分)
- 栝蔞根(一兩)
- 車前子(三分)
- 麥門冬(一兩,去除心部並烘烤)
- 川升麻(一兩)
- 甘草(半兩,烤至微紅,切碎)
上為細末。煉蜜和搗一二百杵。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於食後。溫漿水下三十丸。
治肝臟壅熱。心膈煩悶。頭目不利。宜服大黃丸方。
白話文:
上層為細末藥粉。將煉好的蜂蜜和藥粉一起搗碎,搗一千到兩千次。將藥丸製成梧桐子的大小。在飯後用溫熱的漿水送服三十粒。
川大黃(一兩銼碎微炒),枳殼(一兩麩炒微黃去瓤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,麥門冬(三分去心焙),羚羊角屑(三分),川升麻(三分),生乾地黃(三分),犀角屑(三分)
白話文:
川大黃(6克,搗碎,略微炒過) 枳殼(6克,麩皮炒至微黃,去除果肉) 甘草(3克,烤至微紅,搗碎) 麥門冬(1.8克,去除果核,烘焙過) 羚羊角屑(1.8克) 川升麻(1.8克) 生乾地黃(1.8克) 犀角屑(1.8克)
上為細末。煉蜜和搗百餘杵。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於食後。煎竹葉湯下二十丸。忌酒熱面等。
治肝臟壅熱。心膈煩躁。恍惚。頭目不利。宜服升麻丸方。
白話文:
藥材上面那層是細末研磨而成。將蜂蜜和細末攪拌均勻,並搗杵一百多次。搓成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子。每次在飯後服用,配合竹葉湯送服二十顆。服用時應避免飲酒、食用熱麵等。
川升麻(一兩),羚羊角屑(一兩),茯神(一兩),柴胡(一兩去苗),梔子仁(一兩),黃連(半兩去須),麥門冬(一兩去心焙),牛黃(一分細研如粉),龍腦(一錢細研如粉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,硃砂(一兩細研水飛過)
白話文:
川升麻(60 克) 羚羊角粉末(60 克) 茯苓(60 克) 柴胡(60 克,去掉根部) 梔子仁(60 克) 黃連(30 克,去掉根須) 麥門冬(60 克,去掉中心,炒過) 牛黃(6 克,研磨成細粉) 龍腦(6 克,研磨成細粉) 甘草(30 克,烤至微紅,切塊) 硃砂(60 克,研磨成細粉,用清水過濾)
上件藥。為細末。入牛黃等同研合勻。煉蜜和搗三二百杵。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於食後。煎竹葉湯下十五丸。忌豬肉羊血。
白話文:
上述藥物研磨成細末,加入牛黃等成分一起均勻研磨。加入煉製的蜂蜜,搗杵 300 到 200 下。搓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在每次飯後,用煎煮的竹葉湯送服 15 顆藥丸。忌食豬肉和羊血。
2. 治肝氣逆面青多怒諸方
夫肝屬木。其色青。肝含血。其主怒。邪熱傷於肝。伏留不除。則肝氣壅實。實則氣逆。故令面青多怒也。
治肝氣逆。四肢沉重。面色青。不欲見人。多嗔怒。宜服龍骨散方。
白話文:
肝屬於五行中的木,顏色是青色。肝藏血,主掌怒氣。如果邪熱傷害了肝,並且這種邪熱隱伏不散,那麼肝的氣機就會變得壅塞且實滿。當肝氣過於充實時,氣會逆亂上沖,所以人會面色發青並且容易生氣。 治療肝氣上逆導致的四肢沈重、面色發青、不願見人、經常生氣的情況,適合服用龍骨散。
龍骨(一兩),赤茯苓(一兩),紫菀(一兩洗去苗土),人參(一兩去蘆頭),羚羊角屑(一兩),薏苡仁(一兩),麥門冬(一兩去心)
白話文:
龍骨(50 公克),赤茯苓(50 公克),紫菀(50 公克,去除莖土),人參(50 公克,去除須根),羚羊角粉末(50 公克),薏仁(50 公克),麥門冬(50 公克,去除內膜)
上搗粗羅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。溫服。
治肝氣逆。心煩。面青。多怒。宜服羚羊角散方。
白話文:
搗碎後用粗羅篩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一中盞煎煮到剩下六分,去掉渣滓,不拘時間溫熱服用。 適用於治療肝氣上逆、心煩意亂、面色青紫、容易發怒的情況,宜服用羚羊角散。
羚羊角屑(三分),五味子(三分),葳蕤(三分),茯神(三分),遠志(三分去心),龍骨(一兩),沙參(三分去蘆頭),酸棗仁(三分微炒)
上搗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。溫服。
白話文:
羚羊角粉末(三分),五味子(三分),葳蕤(三分),茯神(三分),遠志(三分,去除中心),龍骨(一兩),沙參(三分,去除根莖),酸棗仁(三分,略微炒過)
治肝臟氣逆。不欲見人。面青多怒。宜服柏子仁散方。,柏子仁(一兩),人參(三分去蘆頭),虎頭骨〔一兩塗醋(酥)炙令黃〕,知母(三分),茯神(三分),犀角屑(三分),遠志(三分去心),桃仁(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),小草(三分)
白話文:
治療肝氣逆行的方劑。病人不願意見人,面色青黑,易怒。宜服用柏子仁散方:
成分:
- 柏子仁:1 兩
- 人參:3 分,去除根鬚
- 虎頭骨:1 兩,用醋或酥炙到變黃
- 知母:3 分
- 茯神:3 分
- 犀角屑:3 分
- 遠志:3 分,去除心
- 桃仁:3 分,用熱水泡軟,去除外皮和尖端,炒至微黃
- 小草:3 分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。溫服。
治肝臟氣逆。面色青。多饒恐怒。胸膈煩滯。心神不安。宜服沙參散方。
白話文:
將上述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中盞水煎煮至剩下六分,去掉渣滓,不限時間溫熱服用。 適用於治療肝臟氣逆、面色發青、容易感到恐懼和憤怒、胸膈悶塞不暢、心情不安的情況,建議服用沙參散。
沙參(三分去蘆頭),甘菊花(三分),酸棗仁(三分),枳實(三分麩炒微黃),桔梗(三分去蘆頭),茯神(三分),桑根白皮(三分銼),葳蕤(三分),羚羊角屑(三分),大腹皮(三分銼)
上件藥。搗篩為散。每服三錢。以水一中盞。煎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。溫服。
白話文:
- 沙參(三分,去掉蘆頭)
- 甘菊花(三分)
- 酸棗仁(三分)
- 枳實(三分,炒焦至微黃)
- 桔梗(三分,去掉蘆頭)
- 茯神(三分)
- 桑根白皮(三分,切碎)
- 葳蕤(三分)
- 羚羊角屑(三分)
- 大腹皮(三分,切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