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太平聖惠方》~ 卷第一百 (2)
卷第一百 (2)
1. 明堂序
凡灸髮際。如是患人有髮際整齊。依明堂所說。易取其穴。如是患人先因疾患。後脫落盡髮際。或性本額頂無發。難憑取穴。今定患人兩眉中心。直上三寸為髮際。後取大椎直上三寸為髮際。以此為準。
凡著灸療病。歷春夏秋冬不較者。灸炷雖然數足。得瘡發膿壞。所患即瘥。如不得瘡發膿壞。其疾不愈。甲乙經云。灸瘡不發者。用故履底炙令熱熨之。三日即發。膿出。自然愈疾。今用赤皮蔥三五莖。去其蔥青。於煻灰火中煨熟。拍破。熱熨。灸瘡十餘遍。其瘡三日自發。立壞膿出。疾愈。
白話文:
凡是針灸頭部髮際的穴位,如果患者的髮際線很整齊,就依照《明堂》這本書所說的方法,很容易找到穴位。如果患者是因為生病才導致髮際線後退,甚至完全脫落,或是天生額頭頂部就沒有頭髮,就很難根據髮際線來取穴。現在我們確定,以患者兩眉中心向上直量三寸處作為前髮際線;後髮際線則是以大椎穴向上直量三寸處作為基準。
凡是使用艾灸來治療疾病,經歷春夏秋冬都沒效果的,即使艾灸的次數足夠,也要讓灸瘡起泡、化膿潰爛,病才會好。如果沒有出現起泡、化膿潰爛的狀況,疾病就不會痊癒。《甲乙經》說:「如果灸瘡不起泡,就用舊鞋底烤熱後熱敷,三天就會起泡、出膿,自然能治好疾病。」現在我們可以用三五根紅皮蔥,去掉蔥葉,放在熱灰中煨熟,拍碎後趁熱敷在灸瘡上,敷十幾次,灸瘡三天就會自然起泡、潰爛出膿,病就好。
2. 淋洗灸瘡法
凡著灸治病。才住火。便用赤皮蔥薄荷二味。煎湯。溫溫淋洗。灸瘡周迴約一二尺以來。令驅逐風邪氣。於瘡口內出。兼令經脈往來。不滯於瘡下。自然瘡壞疾愈。若灸瘡退火痂後。用桃樹東南枝梢。青嫩柳皮。二味等分。煎湯溫溫淋洗灸瘡。此二味。偏能護灸瘡中諸風。若瘡內黑爛潰者。
加胡荽。三味等分煎湯。溫溫淋洗灸瘡。自然生好肉也。若灸瘡疼痛不可忍。多時不較者。加黃連。四味等分。煎湯淋洗。立有神效。
白話文:
淋洗灸瘡法
凡是灸療法治療疾病,剛停止灸火,就用赤皮蔥和薄荷兩種藥材煎湯,溫溫地淋洗灸瘡周圍約一到二尺的範圍,以驅散風邪,使其從瘡口排出,並使經脈暢通,不致阻塞在瘡下,這樣瘡瘍自然就能癒合。如果灸瘡退火結痂後,可用桃樹東南枝梢和青嫩柳皮兩種藥材等量煎湯,溫溫地淋洗灸瘡,這兩種藥材特別能保護灸瘡免受風邪侵襲。如果瘡內潰爛發黑,則加入芫荽,三種藥材等量煎湯,溫溫地淋洗灸瘡,就能自然長出好肉。如果灸瘡疼痛難忍,很久都不好轉,就加入黃連,四種藥材等量煎湯淋洗,立即見效。
3. 貼灸瘡法
春取柳飛花如鵝毛者。夏用竹膜。秋用新綿。冬用兔毛。(取腹上白細盛者。貓兒腹上者更佳。)
白話文:
貼灸瘡法的材料選擇:春天用柳絮,要像鵝毛一樣輕盈;夏天用竹膜;秋天用新棉花;冬天用兔毛,最好選取腹部白色細軟的兔毛,貓腹部的兔毛更佳。
4. 日神忌不宜灸避之吉
一日在大指,二日在外踝,三日在股內
四日在腰間,五日在口舌,六日在兩手
七日在內踝,八日在足腕,九日在尻
十日在腰背,十一日鼻柱,十二日髮際
十三日牙齒,十四日胃管,十五日遍身
十六日在胸,十七日氣衝,十八日腹內
十九日在足,二十日內踝,二十一日手小指
二十二日外踝,二十三日肝俞,二十四日手陽明
二十五日足陽明,二十六日在胸,二十七日在膝
二十八日在陰,二十九日膝脛,三十日足趺
白話文:
每天都有不宜灸的部位:
第一天:大拇指;第二天:外踝;第三天:大腿內側;第四天:腰部;第五天:口舌;第六天:雙手;第七天:內踝;第八天:足踝;第九天:臀部;第十天:腰背;第十一天:鼻樑;第十二天:髮際;第十三天:牙齒;第十四天:胃部;第十五天:全身;第十六天:胸部;第十七天:氣衝穴;第十八天:腹部;第十九天:足部;第二十天:內踝;第二十一天:小指;第二十二天:外踝;第二十三天:肝俞穴;第二十四天:手陽明經;第二十五天:足陽明經;第二十六天:胸部;第二十七天:膝蓋;第二十八天:陰部;第二十九天:膝蓋與脛骨;第三十天:足背。
5. 每月忌日不宜針灸出血
正月醜,二月未,三月寅,四月申,王月卯,六月酉
七月辰,八月戌,九月巳,十月亥,十一月午,十二月子
白話文:
每月不宜針灸出血的日子分別是:正月醜日、二月未日、三月寅日、四月申日、五月卯日、六月酉日、七月辰日、八月戌日、九月巳日、十月亥日、十一月午日、十二月子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