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懷隱、陳昭遇等
《太平聖惠方》~ 卷第九十八 (25)
卷第九十八 (25)
1. 麋角丸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入硫黃同研令勻。以無灰酒一斗。於銀鍋內。先入藥末一半以來。煎令稠。和上件藥末。搗三二百杵。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日空心。以溫酒下三十丸。
白話文: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,加入硫磺一同研磨均勻。取無灰酒一斗(約十公升),放入銀鍋中,先倒入一半藥粉,煎煮至濃稠。再將剩餘藥粉加入拌勻,搗杵二三百下,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日空腹時,以溫酒吞服三十顆。
2. 獐骨丸
治男子水臟虛冷。諸有不足。填精補髓。功效不可備述。獐骨丸方。
獐骨(四兩塗酥炙微黃),桑螵蛸(二兩微炒),鍾乳粉(二兩),石斛(去根銼),肉蓯蓉(以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),鹿茸(去毛塗酥炙微黃),菟絲子(酒浸三日曝乾別搗為末),龍骨,黃耆(銼),五味子,牡蠣粉,巴戟,防風(去蘆頭),訶黎勒皮,附子(炮裂去皮臍),桂心,羚羊角(以上各一兩)
上件藥。搗羅為末。入研了藥令勻。煉蜜和搗三五百杵。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日空心。溫酒下三十丸。漸加至四十丸。
白話文:
獐骨丸治男子腎虛陽痿,各種不足,能填精補髓,功效很多無法一一列舉。
配方:
炙過的獐骨(四兩,塗酥炙至微黃)、微炒的桑螵蛸(二兩)、鍾乳粉(二兩)、去根切片的石斛(一兩)、用酒浸泡一夜後刮去皺皮並炙乾的肉蓯蓉(一兩)、去毛塗酥炙至微黃的鹿茸(一兩)、用酒浸泡三日後曬乾再研磨成粉的菟絲子(一兩)、龍骨(一兩)、切片的黃耆(一兩)、五味子(一兩)、牡蠣粉(一兩)、巴戟天(一兩)、去蘆頭的防風(一兩)、訶黎勒皮(一兩)、炮製後去皮和臍的附子(一兩)、桂心(一兩)、羚羊角(一兩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混合均勻,再用煉蜜調和,反覆搗勻三百到五百下,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日空腹,溫酒送服三十丸,逐漸增加到四十丸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