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太平聖惠方》~ 卷第九十七 (16)
卷第九十七 (16)
1. 食治腳氣諸方
夫腳氣者。晉魏以前名為緩風。古來無腳氣名。後以病從腳起。初發因腫滿。故名腳氣爾。又有不腫而緩弱者。行即卒倒。漸至不仁。毒氣陰上攻心。便至危困。急不旋踵。寬延歲月。然即緩風毒氣得其總稱矣。此病狀證尤多。經方備證。今宜以食治之。
治腳氣腫滿喘促。大小便澀。郁李仁粥方。
郁李仁(半兩去皮研),粳米(三合),蜜(一合),生薑汁(一蜆殼)
上先煮粥。臨欲熟。入三味攪令勻。更煮令熟。空心食之。
治腳氣。心腹妨悶。檳榔粥方。
檳榔(一枚熟水磨令盡),生薑汁(半兩),蜜(半合),粳米(二合)
上以水一大盞半。先將米煮粥。欲熟。次下檳榔汁等。更煮令熟。空腹頓服。
治腳氣。心胸壅悶。氣促不食。橘皮粥方。
陳橘皮(一兩湯浸去白瓤焙),紫蘇莖葉(一兩),大腹子(三枚),桑根白皮(一兩半),生薑(三分切),粳米(二合)
上件藥。細銼。以水三大盞。煮取一盞半。去滓。下米煮粥。空心食之。
治腳氣。及風寒濕痹。四肢攣急。腳腫不可踐地。牛膝煮鹿蹄方。
鹿蹄(一具治如食法),牛膝(四兩去苗)
上以豉汁同煮令爛熟。入蔥椒調和。空心食之。
又方。
紫蘇子(二兩搗令碎水二升研漉取汁),粳米(二合)
上以紫蘇子汁。煮作粥。和蔥豉椒姜。空腹食之。
治腳氣衝心。煩躁不安。鯉魚膏方。
鯉魚(一頭重一斤者治如食法切),蓴菜(四兩切)
上調和入豉汁中。煮作羹食之。
治腳氣。頭面浮腫。心腹脹滿。小便澀少方。
上以馬齒菜。和少粳米醬汁。煮作羹食之。日三服。
治腳氣。腎虛。腰腳無力。宜吃生栗子方。
生栗子不限多少。布袋盛。懸令乾。
上每日平明吃十餘顆。次吃豬腎粥佳。
治風毒腳氣。膝脛攣急。骨節痛方。
豉心(五升九蒸九曝)
上以酒一斗半。浸經宿。每取一小盞。攪粥食之。
治腳氣上衝入腹方。
獖豬肝(一具去脂膜細切)
上以蒜齏五味調和。空心食之。如食不盡。分為三兩遍食亦得。
又方。
水牛犢子頭蹄。治如食法。
上蒸令極熟。停冷。任性食之。
白話文:
食治腳氣諸方
腳氣,晉朝魏朝以前稱為緩風,古時候並沒有腳氣這個名稱。後來因為此病症從腳部開始發作,初期症狀是腫脹,所以才稱為腳氣。也有些腳氣患者不會腫脹,但會感覺肢體無力,行走時容易跌倒,漸漸地會感覺麻木,毒氣向上侵犯心臟,就會危及生命,病情嚴重者很快就會死亡,病情輕微者則可能拖延數年。總之,緩風和腳氣的毒氣,都是同一個病症的不同名稱。此病症狀繁多,醫書典籍中記載詳盡,現今以食療方式治療:
治療腳氣腫脹、呼吸困難、大小便不暢:郁李仁粥
郁李仁(半兩,去皮研磨)、粳米(三合)、蜂蜜(一合)、生薑汁(一蜆殼)
先將粳米煮粥,快熟時加入郁李仁、蜂蜜、生薑汁攪拌均勻,繼續煮熟,空腹食用。
治療腳氣、心腹脹悶:檳榔粥
檳榔(一枚,熟透後用水磨成汁)、生薑汁(半兩)、蜂蜜(半合)、粳米(二合)
取一大半碗水,先煮粳米粥,快熟時加入檳榔汁、生薑汁、蜂蜜,繼續煮熟,空腹服用。
治療腳氣、胸悶氣促、食慾不振:橘皮粥
陳皮(一兩,用溫水浸泡去白瓤後烘乾)、紫蘇莖葉(一兩)、大腹皮(三枚)、桑白皮(一兩半)、生薑(三分,切片)、粳米(二合)
將藥材切碎,加三大碗水煮至一大碗半,去渣,加入粳米煮粥,空腹食用。
治療腳氣、風寒濕痺、四肢拘攣、腳腫難行:牛膝煮鹿蹄
鹿蹄(一個,按食用方法處理)、牛膝(四兩,去苗)
用豆豉汁一起煮爛,加入蔥、椒調味,空腹食用。
另一方:
紫蘇子(二兩,搗碎,加二升水研磨,取汁)、粳米(二合)
用紫蘇子汁煮粥,加入蔥、豆豉、椒、薑調味,空腹食用。
治療腳氣衝心、煩躁不安:鯉魚膏
鯉魚(一條,約一斤重,按食用方法處理,切塊)、蓴菜(四兩,切碎)
將鯉魚和蓴菜加入豆豉汁中,煮成羹食用。
治療腳氣、頭面浮腫、心腹脹滿、小便不利:馬齒莧羹
用馬齒莧和少量粳米、醬汁煮成羹,每日三次服用。
治療腳氣、腎虛、腰腳無力:生栗子
生栗子(數量不限),裝入布袋中晾乾。
每天清晨食用十幾顆,然後再食用豬腎粥效果更佳。
治療風毒腳氣、膝脛拘攣、骨節疼痛:豉心
豉心(五升,九蒸九曬)
用酒(一斗半)浸泡一夜,每次取一小碗,攪入粥中食用。
治療腳氣上衝入腹:獖豬肝
獖豬肝(一個,去除脂肪和膜,切碎)
用蒜泥和五味調味,空腹食用。如果吃不完,可以分三次食用。
另一方:
水牛犢子的頭和蹄,按食用方法處理。
蒸熟後放涼,隨時食用。
2. 食治腰腳疼痛諸方
夫腳腰痛者。由腎氣不足。受風邪之所為也。勞傷則腎虛。虛則受於風冷。與真氣交爭。故腰腳疼痛。宜以食治之也。
治腎臟風冷。腰腳疼痛。轉動不得。羊脊骨羹方。
羊脊骨(一具捶碎),蔥白(四握去須切),粳米(四合)
上以水七大盞。煎骨取汁四大盞。漉去骨。每取汁二大盞。入米二合。及蔥白椒鹽醬作羹。空腹食之。
治下焦風冷。腰腳疼痛。轉動不得。宜吃豬肚炙方。
豬肚(一枚湯洗作炙),酒(一升),附子(半兩炮裂去皮臍杵末)
上以椒蔥鹽醬並酒。附子末拌和。煮作角炙。空腹食之。兼飲酒一兩盞。勿令過度。
治下焦風濕。腰腳疼痛。行李無力。豉酒方。
豉(二合),附子(半兩炮裂去皮臍搗末),薤白(一握切洗去滑),川椒(五十粒去目及閉口者)
上件藥相和。炒至薤熟。投於三升酒中。更煎四五沸。每取一小盞。攪粥食之。
治腎臟虛冷。腰腳疼痛不可忍。桂心酒粥方。
桂心(半兩末),好酒(一升)
上暖酒和桂心末。空腹分為二服。攪粥食之。
治風濕痹。腰膝疼痛。牛膝葉粥方。
牛膝葉(一斤切),米(三合)
上於豉汁中相和。煮作粥。調和鹽醬。空腹食之。
治腰腳疼痛。不可轉側。梅實仁粥方。
梅實仁(半兩研令細),米(二合)
上煮米令半熟。即下梅實仁相和。攪令勻。候熟。空腹食之。
治腎臟風冷。腰腳疼痛。婆羅粥方。
牛膝(一兩去苗銼碎酒浸一宿),白麵(四兩)
上將牛膝於面中拌。作婆羅粥。熟煮十沸。濾出。則以熟水淘過。空腹頓食之。
治腎氣虛損。腰腳疼痛。羊腎餛飩方。
五味子,山茱萸,乾薑(炮裂),川椒(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),桂心(各一兩)
上件藥。搗細羅為散。每日取羊腎一對。去脂膜細切。入散兩錢。木臼內杵如泥。作餡用。和麵捻作餛飩。以水熟者。和汁食之。
治腎氣虛冷。腰腳疼痛。轉動不得。羊脊骨羹方。
羊脊骨(一具捶碎以水一斗煎取三升),羊腎(一對去脂膜切),羊肉(二兩細切),蔥白(五莖去須),粟米(二合)
上炒腎肉斷血。即入薑蔥五味。然後添骨汁。入米重煮成羹。空腹食之。
白話文:
食治腰腳疼痛諸方
腰腳疼痛,是因為腎氣不足,受到風邪侵襲所致。勞累損傷則導致腎虛,腎虛則容易受風寒侵襲,與人體真氣相爭,因此造成腰腳疼痛。因此,可以用食療的方法來治療。
治療腎臟風寒、腰腳疼痛、無法轉動的方子:羊脊骨羹
材料:羊脊骨一具(打碎),蔥白四握(去鬚,切段),粳米四合(約200克)。
做法:加水七大盞(約3500毫升),煎煮羊脊骨,取汁四大盞(約2000毫升),過濾去除骨頭。每次取汁二大盞(約1000毫升),加入粳米二合(約100克)和蔥白、胡椒、鹽、醬油,熬成羹,空腹食用。
治療下焦風寒、腰腳疼痛、無法轉動的方子:豬肚炙
材料:豬肚一個(清洗乾淨,烤炙),酒一升(約500毫升),附子半兩(炮製,去皮臍,搗碎)。
做法:用胡椒、蔥、鹽、醬油和酒,以及附子粉拌勻,煮成烤炙的豬肚,空腹食用,並飲酒一小盞(約50毫升),不宜過量。
治療下焦風濕、腰腳疼痛、行動無力的方子:豉酒方
材料:豆豉二合(約100克),附子半兩(炮製,去皮臍,搗碎),薤白一握(切段,洗淨),川椒五十粒(去蒂及閉口者)。
做法:將所有藥材混合,炒至薤白熟透,放入三升(約1500毫升)酒中,再煎煮四五沸,每次取一小盞,攪拌著粥一起食用。
治療腎臟虛寒、腰腳疼痛難忍的方子:桂心酒粥
材料:桂皮半兩(研磨成粉),好酒一升(約500毫升)。
做法:將酒溫熱,加入桂皮粉,空腹分兩次服用,攪拌著粥一起食用。
治療風濕痹痛、腰膝疼痛的方子:牛膝葉粥
材料:牛膝葉一斤(切碎),米三合(約150克)。
做法:將牛膝葉和米一起放入豆豉汁中,煮成粥,加入鹽和醬油調味,空腹食用。
治療腰腳疼痛、無法翻身的方子:梅實仁粥
材料:梅子仁半兩(研磨成細粉),米二合(約100克)。
做法:將米煮至半熟,加入梅子仁粉,攪拌均勻,煮熟後空腹食用。
治療腎臟風寒、腰腳疼痛的方子:婆羅粥
材料:牛膝一兩(去苗,切碎,用酒浸泡一夜),白麵四兩(約200克)。
做法:將牛膝與白麵拌勻,煮成婆羅粥,煮沸十次,過濾,再用熟水淘洗一遍,空腹食用。
治療腎氣虛損、腰腳疼痛的方子:羊腎餛飩
材料:五味子、山茱萸、乾薑(炮製)、川椒(去蒂及閉口者,微炒去汗)、桂皮(各一兩),羊腎一對(去脂膜,切碎)。
做法:將五味子等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。每日取羊腎一對,去脂膜切碎,加入藥粉兩錢(約8克),用木臼搗成泥狀,做成餛飩餡,煮熟後和湯一起食用。
治療腎氣虛寒、腰腳疼痛、無法轉動的方子:羊脊骨羹(第二個方子)
材料:羊脊骨一具(打碎,加水一斗(約18000毫升)煎煮取三升(約1500毫升)),羊腎一對(去脂膜,切碎),羊肉二兩(切碎),蔥白五莖(去鬚),粟米二合(約100克)。
做法:先炒羊肉至變色,再加入薑、蔥、五味等佐料,然後加入羊骨湯和粟米,煮成羹,空腹食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