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太平聖惠方》~ 卷第九十七 (4)
卷第九十七 (4)
1. 食治小兒諸方
夫生民之道。莫不以小為大。若無於小。卒不成大。故易曰。積小以成高大也。凡小兒之病。狀證甚多。造次之間。編載不盡。其諸方藥。備在諸經。今聊舉食治單方。以救倉卒之要爾。
治小兒心臟積熱。煩躁恍惚。牛蒡粥方。
牛蒡根汁(一合),糧米(一合)
上以水一大盞。煮粥。臨熟投牛蒡汁。攪勻。空腹溫溫食之。
治小兒下痢不止。瘦弱。雞子粥方。
雞子(一枚),糯米(一合)
上煮粥。臨熟。破雞子相和攪勻。空腹入少醋食之。
治小兒心臟風熱。昏憒躁悶。不能下食。梨渴粥方。
梨(三枚切),粳米(一合)
上以水二升。煮梨取汁一盞。去滓。投米煮粥食之。
治小兒心臟風熱。精神恍惚。淡竹葉粥方。
淡竹葉(一握),粳米(一合),茵陳(半兩)
上以水二大盞。煎二味取汁一盞。去滓。投米作粥食之。
治小兒風熱。嘔吐。頭痛。驚啼。葛根粥方。
葛根(一兩銼),粳米(一合)
上以水二大盞。煎至一盞。去滓。下米作粥。入生薑蜜各少許。食之。
治小兒嘔吐心煩。熱渴。蘆根粥方。
生蘆根(二兩銼),粟米(一合)
上以水二大盞。煎至一盞。去滓。投米煮粥。入生薑蜜少許食之。
治小兒冷傷脾胃。嘔逆及痢。驚癇。人參粥方。
人參(半兩去蘆頭),白茯苓(三分),粟米(半合),麥門冬(一兩去心)
上件藥。都細銼。每服半兩。以水一大盞。煎諸藥至七分盞。去滓。下米作粥食之。
治小兒水氣。腹肚虛脹。頭面浮腫。小便不利。郁李仁粥方。
郁李仁(一兩湯浸去皮尖微炒),桑根白皮(一兩銼),粟米(一合)
上件藥。搗碎。每服半兩。以水一大盞。煎至七分。去滓。下米作粥。入少生薑汁。任意食之。
治小兒下痢。日夜數十行。漸至困頓。黍米粥方。
黍米(一合),雞子(一枚),黃蠟(半兩)
上煮粥臨熟。下雞子蠟。攪令勻。空腹食之。
治小兒血痢不瘥。馬齒菜汁方。
馬齒菜汁(一合),蜜(半合),粟米(一合)
上以水一大盞。煮作粥。後入二味和調。食前服之。
治小兒小便不通。肚痛。漿水蔥白粥方。
粟米(二合),蔥白(三十莖去須)
上件。以漿水煮作稀粥。臨熟。投蔥白攪令勻。溫溫服之。
白話文:
食治小兒諸方
人活在世上,都得把小事當大事辦,如果小事都做不好,大事就更辦不成。《易經》說:「積小以成高大」。小兒的疾病,症狀很多,一時之間難以全部記載,各種藥方也都記載在各個醫書中。現在僅列舉一些食療單方,以備急需之用。
治小兒心臟積熱,煩躁恍惚:牛蒡粥方
取牛蒡根汁一合,糧米一合,加一大盞水煮粥,粥將熟時加入牛蒡汁攪勻,空腹溫熱食用。
治小兒下痢不止,瘦弱:雞子粥方
取雞蛋一枚,糯米一合,煮粥,將熟時打入雞蛋攪勻,空腹食用,加少許醋。
治小兒心臟風熱,昏憒躁悶,不能進食:梨渴粥方
取梨子三個切碎,粳米一合,加兩升水,煮梨取汁一盞,去渣,加入米煮粥食用。
治小兒心臟風熱,精神恍惚:淡竹葉粥方
取淡竹葉一握,粳米一合,茵陳半兩,加兩大盞水,煎煮前兩種藥材取汁一盞,去渣,加入米煮粥食用。
治小兒風熱,嘔吐,頭痛,驚啼:葛根粥方
取葛根一兩切碎,粳米一合,加兩大盞水煎至一盞,去渣,加入米煮粥,加入少許生薑和蜂蜜食用。
治小兒嘔吐心煩,口渴:蘆根粥方
取鮮蘆根二兩切碎,粟米一合,加兩大盞水煎至一盞,去渣,加入米煮粥,加入少許生薑和蜂蜜食用。
治小兒受寒傷了脾胃,嘔吐、腹瀉、驚癇:人參粥方
取人參半兩(去蘆頭),白茯苓三分,粟米半合,麥門冬一兩(去心),將藥材切碎,每次取半兩,加一大盞水煎至七分,去渣,加入米煮粥食用。
治小兒水腫,腹部脹滿,頭面浮腫,小便不利:郁李仁粥方
取郁李仁一兩(湯浸去皮尖,微炒),桑根白皮一兩(切碎),粟米一合,將藥材搗碎,每次取半兩,加一大盞水煎至七分,去渣,加入米煮粥,加入少許生薑汁,隨意食用。
治小兒下痢,日夜多次,漸漸虛弱:黍米粥方
取黍米一合,雞蛋一枚,黃蠟半兩,煮粥,將熟時加入雞蛋和黃蠟攪勻,空腹食用。
治小兒血痢久治不愈:馬齒菜汁方
取馬齒莧汁一合,蜂蜜半合,粟米一合,加一大盞水煮粥,將熟時加入馬齒莧汁和蜂蜜攪勻,飯前服用。
治小兒小便不通,腹痛:漿水蔥白粥方
取粟米二合,蔥白三十莖(去須),用漿水煮成稀粥,將熟時加入蔥白攪勻,溫熱服用。
2. 食治養老諸方
夫安身之本。必須於食。救病之道。惟憑於藥。不知食宜者。不足以全生。不明藥性者。不能以除病。故食能排邪而安臟腑。怡神養性。以資血氣。故為人子者。不可不知此道也。是故君父有疾。即先命食以療之。食療不愈。然後命藥。故孝子須深知食藥二性也。論曰。人子養老之道。
惟有水陸百品珍羞。每食必忌於雜。雜則五味相撓。食之不已。為人作患。是以食啖鮮者。務令簡少。飲食當令節儉。若貪味傷多。老人腸胃虛薄。多則不消。膨脹短氣。必致霍亂。夏至以後。秋分之前。勿進肥濃羹臛。酥油乳酪。則無他慮矣。所以老人多疾者。皆由少時春夏取涼。
食飲大冷。其魚膾生菜生肉腥冷之物。多損於人。直宜斷之。唯乳酪酥蜜。恆宜溫溫而食。此大利益老年。若卒多食之。亦令人腹脹泄痢。可漸漸食之。每日常學淡食。勿食大醋物。
耆婆湯。主火虛風冷。羸弱無顏色。酥煎方。
酥(一斤),生薑汁(一合),薤白(三握去須切),酒〔二(三)升〕,白蜜(一斤),熟油(一升)川椒(二合去目及閉口者微炒),胡麻仁(一升爛研),橙葉(二握切),豉(一升),糖(一升)
上件藥。先以酒浸豉一宿。絞去滓。納酒入銀器中。次納酥蜜油糖薑汁等。煎令沸。下薤白椒橙葉胡麻。慢火煎。候薤白黃赤色。即濾去滓。收瓷盒中。每日空心。暖服一合。耐老駐顏。烏麻散方。
烏麻任多少。以水拌令勻。勿使大濕。蒸令氣遍。下曝乾。又蒸又曝。往返九遍。訖。搗去皮作末。空腹。以溫水調下二錢。晚食前再服。漸漸不飢。久服不老耐寒暑。
補虛羸瘦弱乏氣力。白蜜煎丸方。
白蜜(二升),臘月豬肪(一升去膜),胡麻油(半斤微熟),熟乾地黃(一升)
上件藥。合和。以銀器中。重湯煎令可丸。下之。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。以溫酒下三十丸。日三服。稍加以知為度。久服令人肥充好顏色。
服牛乳。補虛益氣方。
牛乳(五升),蓽茇末(一兩)
上件藥。入銀器中。以水三升。和乳。合煎取三升。後收瓷盒中。每於食前。暖一小盞服之。
豬肚補虛羸。乏氣力方。
肥大豬肚(一枚淨洗如食法),人參(二兩去蘆頭),椒(半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),乾薑(一兩炮裂銼),蔥白(七莖去須切),粳米(三合)
上件藥。搗篩入米。合和相得。納豬肚中。縫合勿令泄氣。以水五升。於鐺內。微火煮令爛熟。空腹食之。次暖酒一中盞飲之。
凡牛乳性平。補血脈。益心。長肌肉。令人身體康強。潤澤。面目光悅。志氣不衰。故為人子者。當須供之。以為常食。一日勿闕。恆使恣意充足為度。此物勝肉遠矣。
補虛養老。以藥水飲牛。取乳服食方。
白話文:
【食物治療養老各方】
安身的根本,在於飲食;治病的方法,則依賴藥物。不懂得飲食宜忌的人,無法保全生命;不明白藥物性質的人,無法祛除疾病。因此,食物能排除邪氣,安定臟腑功能,使精神愉悅,養育性格,資助血液氣息。做為子女,不可不瞭解這道理。因此,當父母患病,應首先透過食物來療治。如果食物治療無效,再使用藥物。孝順的子女必須深入瞭解食物和藥物的兩種特性。
人養老的原則,應有豐富多樣的食物。然而,每一餐都應避免食物混雜,因為混雜的食物會使五味互相干擾,長期食用,對人體有害。因此,食物應保持新鮮,且份量要少。飲食應節制,如果貪圖美味而吃得太多,老年人腸胃脆弱,無法消化,易造成脹氣、呼吸困難,甚至引發疾病。夏季至秋季前,不宜食用肥厚濃鬱的湯品或高脂肪食物,以免引發其他問題。
老人常生病,多因年輕時春夏季節取涼,食用大量冰冷飲食。生魚片、生菜、生肉等冷食對人體有害,應避免食用。乳酪、酥油、蜂蜜等,應溫熱食用,對老年人有益。但若過量食用,也會導致腹脹、腹瀉,應漸進式食用。每日應學習清淡飲食,避免食用過酸食物。
接下來是各種養老食療配方,例如:耆婆湯、烏麻散、白蜜煎丸、牛乳補虛益氣方、豬肚補虛羸方、枸杞煎方、羊頭蹄方、豬肪煎方、油麵餃子方等。這些食療配方均以滋補、強身、延緩衰老為目標,且需注意食材的新鮮度及食用方法,才能達到最佳療效。
總結來說,食物與藥物都是保命和治病的重要手段,瞭解飲食宜忌和藥物性質對於維持健康和治療疾病至關重要。養老之道在於適量、清淡、新鮮的飲食,避免食物混雜和過量食用,並根據個人狀況選擇適合的食療配方,以達成延年益壽的目標。